查海沾 发表于 2012-4-6 19:08:31

旁批楚山孤客《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简析赏评》兼与老师交流

本帖最后由 查海沾 于 2012-4-6 19:24 编辑

旁批楚山孤客《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简析赏评》兼与老师交流
査海沾
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简析赏评
文/楚山孤客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同年2月,他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这是胡适为文学改良身体力行的新诗“尝试”,也是中国白话诗的开山之作。本文,笔者试图从音韵、句式、意境情感等方面,且与古诗(等)对照的角度,对这几首诗歌做点简析浅赏。
査海沾评:欣赏老师对胡适先生作品细细鉴赏的做学问态度。倒觉得老师就像那个“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胡适之先生。
一、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无心再上天,天上太孤单。
附注:《蝴蝶》初版时题作《朋友》,写于1916年8月,后收入《尝试集》。 ——笺评:1、明显有旧体的痕迹:韵合平水,格近五律。2、口语入诗其实古已有之,但相比于一般的唐人之近体诗及后人(仿)写之近体诗,口语多且气息浓的了;重字也特多,几占一半。——这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公开发表的白话诗,虽可说“脱胎”于旧体,但也有一定的革新。从体式上来讲,难免有不伦不类之嫌了。(如果以当代范光陵先生等所提倡的新古诗来看,是很有些类似的了。)3、借物抒情,情感真挚,流露他当时的孤寂、苦闷心情。——从这个角度而言,我想此诗可算中上流之作了。
査海沾评:此诗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一步三回头,想要冲出牢笼却又没有突破,表现了白话新诗开拓者的艰难。老师评点的前两点很到位,用一句话就是诗体上的不伦不类;第三点说借物抒情云云,可算中上流之作,只是老师个人偏好(我也喜欢平易的诗歌),但结论不客观,算不得中上流。

二、风在吹

风在吹,雪在飞,
老鸦冒着风雪归。
飞不前,也要飞,
饿坏孩儿娘的罪。
——笺评:1、平仄通押,以押平声韵为主;格式很类宋词或元散曲。与旧体主要的不同一是平仄没有刻意讲究,二是口语气息较浓。2、风月交加——渲染恶劣之环境,也可理解为象征当时普通百姓生存之社会现实;塑造了一个担心“孩儿”挨饿而顶风冒雪坚定飞行的“老鸦”——“娘”的形象。笔者不知道(百度也没有搜到)胡适写这首诗的具体时间和具体背景,单从诗句并联系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来看,我想,诗中的“老鸦”就可以看作是中国下层母亲的一个代表,反映了诗人对下层人的同情。那么,这首诗就具有了相当的社会现实意义。 査海沾评:此诗中的“老鸦”乃白话新诗开创者的群体自喻。因为当时有保守者批评他们像老鸦一样聒噪不祥,他们乐意接受并坚持到底。与下文《老鸦》一诗意象所指相同。

三、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九,八,二四,夜游后湖——即玄武湖,——主人王伯秋要我作诗,我竟作不出诗来,只好写一时所见,作了这首小诗。”——这是胡适先生为这首诗写的诗序。
——笺评:
1、押仄声韵,形式参差整齐,像一首自度曲,但平仄没有刻意讲究或雕琢的痕迹。2、即景生情,借物——“萤火”——抒怀,言语直白而意蕴非浅。有学者孙玉石等曾指出,胡适的这首著名的小诗就是用意象派的“具体的写法”。
査海沾评:这首诗歌才真是配得上老师所说的“中上流之作”了。

四、梦与诗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五、醉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这两首诗,在《中国论坛》之《中国诗歌库》是并作上一首诗,即是《醉》作为《梦与诗》的第三节了。
简析:
1、双句押韵,每节换韵。2、参差整齐,讲究一定的建筑美。譬如:每节的第一二句重字对偶;节与节(尤其是第一二节)句式结构类似,可谓并列段了。3、语言“平常”——口语之适当提炼,意象性较弱,但情较浓,尤其是哲理性较强。——总体感觉:在现代诗歌中,应该可算中上等次之诗作了。
査海沾评:此诗点评到位。
六、老鸦
大清早起,
我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
韵脚字分析:
按《词林正韵》:起、喜、利、米同韵(通用);啼、栖、回、饥、儿、飞同韵(通用)。
按今韵:起、啼、利、喜、栖、饥、儿、米同韵(属【十二齐,i,er,ü】);回、飞同韵。
——笺评:
1、押韵方面(具体分析见上):存在着平仄声、古今韵通押的现象。相对于古体诗,从顺口、实用的实质而言,应该体现了一定的创新精神。(其实杂剧、戏曲中这么押韵已是不足为奇了。)
2、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或生僻的辞藻,没有雕琢的痕迹,给人一种纯口语的感觉。
3、这是一首咏物诗了,塑造了一个“老鸦”的形象。它“不能”(或不愿)为了“赚一把小米”而“叫人家系在竹竿头”、“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而(宁愿)落得“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又寒又饥”(奔波劳碌、挨冻受饿)。这个形象,大抵可理解为是诗人的自况,借此表达自己不愿为了“一把小米”而“呢呢喃喃”的人格尊严。——让人很容易想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及其高洁品质。

査海沾评:陶渊明是脱了牢笼去追求自由自在的闲适去了,胡适先生此时以另外的面目在“杀出一条血路”,两者区别不可不明察。

查海沾 发表于 2012-4-6 19:09:28

本帖最后由 查海沾 于 2012-4-6 23:32 编辑

七、大雪里一个红叶
雪色满空山,抬头忽见你!
我不知何故,心里很欢喜;
踏雪摘下来,夹在小书里;
还想做首诗,写我欢喜的道理。
不料此理狠难写,抽出笔来又搁起。

——简析:
1、押韵特点:一行双句,皆押仄声韵。2、句式特点:前三行六句,皆为五言,类似古体;不同的是除了“雪色满空山”等语句外,口语色彩较一般的旧体诗浓厚。后三句为七言,感觉是几乎是纯口语,随性脱口而出的了。——整体感觉有点像打油诗。3、本诗的主要意象是“大雪里一个红叶”,对抒情主人公的“踏雪摘”“夹在”“想作首诗”等动作心理的刻画,是具有形象性且是融情的了。诗人也直抒了“欢喜”之胸臆,但对其“道理”原委,“抽出笔来又搁起”——欲言又止欲写还难,让人想起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虽有仿古之嫌,而“此理”非彼“意”是一定的了,但究竟是何“理”,恐怕只能是“猜谜语”的了。

査海沾评:“忘言”不是“无言”,就算是“猜谜语”,也至少得留下线索。这首诗写得太匆忙,最直接地暴露了胡适先生写诗缺乏想象力的缺点。

八、夜
吹了灯儿,卷开窗幕,放进月光满地。
对着这般月色,教我要睡也如何睡!
我待要起来遮着窗儿,推出月光,又觉得有点对他月亮儿不起。
我终日里讲王充,仲长统,阿里士多德,爱比苦拉斯,……几乎全忘了我自己!
多谢你殷勤好月,提起我过来哀怨,过来情思。
——笺评:
1、从散句多、口语味浓等语言特点来看,感觉除了有意押韵之外,就是白话散文了。2、意味虽不是很浓,但有景有情,大抵应该归入散文诗,也许可以说是现代白话赋体吧。3、中国尤其是外国之人名入诗,多少也算是一个创新。
査海沾评:散文诗在这个时候出现,文学史上认为的最早散文诗是刘半农的《窗纸》,比这个稍稍晚点。
总体简评:
1、首首用韵;一般分句不押韵,一整句诗(多为双分句)几乎必押;多数整首一韵到底,平仄通押有但较少。2、多数诗具有一定的建筑美。譬如:五七言整句较多,四句或四行成节较多,明显有旧体诗的痕迹。3、相对于以文言词法句法为语言特点的主流旧体诗词(其中不乏大量用典“掉书袋”之作),没有华丽或生僻的辞藻,口语气味较浓,显得朴实自然;但大多数诗句,与生活中普通百姓的口语相比,语言还是比较凝练(且考虑押韵和整齐等),应该说是属于现代书面语吧。——可见有适度的提炼和斟酌。4、大多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诗,多借助一定环境中的“平常影像”(蝴蝶、老鸦、萤火、红叶、月光等物象)来营造一定的意境,抒发“平常”之情感。
结合上面的分析以及胡适的生平经历,我想:胡适大抵是以汉语古诗的传统为根,洋为中用西为我融,而进行最初的白话诗试验;他的诗歌“试验”,虽说没有产生堪称一流的“典范”,但较之后来的现当代之许多诗人之诗作,是不弱的了,且其中所具备的一定的音韵美、建筑美和意境美,应该说为几年后新月派实践并创立“新格律体”作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査海沾总评:
胡适先生与同时代的先行者相比较,为人做事还是比较温和的,但他真正坚持的事情却又是很彻底的,比如对个性主义的提倡,对白话诗歌的提倡等。他在白话诗歌的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他的个性。
他在《谈新诗》中说:“文学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形式上的束缚,是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我只愿随随便便的,或活泼泼的,借当代语言,去表现出自我”,“至于表现出的,是有韵或无韵的诗,是因袭的或创造的诗,即至于是诗不是诗,这都和我的本意无关”。上面这些话对应他的诗句:“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就可以见出他的性格了。
胡适先生是一个思想家和学者,在诗歌上的成就源于对本人自由思想的表达的欲望,是针对封建思想和文言语体来的。但事实上并没有冲破传统诗歌的格局,在这与同时期在日本的另外一个大破大立的诗人郭沫若先生相比,风格迥异。他参与建立新月社,也是对前期白话诗人的创作的“总结”,对诗歌散文化倾向的“纠偏”,这时候他们才明确探索“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歌”。他与徐志摩先生是好朋友,一直到最后。对后来闻一多先生的新格律主张,他的态度是支持包容和尊重。后来先生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到诗歌上来,他是一个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人,人们往往忽略了他在新格律诗的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附注:
原诗搜索自网上,评析也参考了《现代文学流派》(长江文艺出版社,黄曼君主编,1996年版。)和《百度百科·胡适》等资料。
——楚山孤客,2012年2月16日夜成稿,4月2日浏览并稍作修改。

楚山孤客 发表于 2012-4-7 11:54:04

回复 查海沾 的帖子

再次谢谢诗友!谢谢阁下抬爱与真诚平等交流!
拜读浏览先生点评,感觉颇有见地,孤客是学习并增长见识了。
由于现在时间等原因,请允许孤客不一一作答交流了!见谅!
再说,估计这儿一时半会儿也“热闹”不起来,——孤客是既喜欢清静,又喜欢热闹的吧。呵呵~~
来日方长,欢迎以后有时间机会多多指导交流!问好诗友,祝乐!:handshake

楚山孤客 发表于 2012-4-7 12:02:36

另外,请朋友能否将部分参考资料注明?
欣赏类问题介于创作和评论之间,其文艺性、主观个性等特征相对于评论、争鸣之类要相对强一些,……——这样理解,不知对否?
连同http://www.gltxs.com/thread-10268-1-1.html页之交流,孤客收藏了!谢谢,问好!

admin 发表于 2012-4-7 13:24:16

这样的交流形式很好,带给大家更深刻的启发。赞!

查海沾 发表于 2012-4-8 10:56:11

admin 发表于 2012-4-7 1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样的交流形式很好,带给大家更深刻的启发。赞!

多谢老师支持:handshake

查海沾 发表于 2012-4-8 11:03:10

楚山孤客 发表于 2012-4-7 1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另外,请朋友能否将部分参考资料注明?
欣赏类问题介于创作和评论之间,其文艺性、主观个性等特征相对于评 ...

只因以前关注过这个领域,忽然看到老师的话题,又见老师文末有宕开一笔的动机,所以凑个趣,补充几句,权与老师共赏,岂不很美!

我所谈都是文学史上的老话,如果老师感兴趣又有零星时间,可以随便找本谁的现代文学史,读一下五四前后的文学发展,就可以看到一点踪迹了。至于其中对个别诗歌的评鉴,也是很主观的,拿出来回应老师的雅趣而已!

问好!:handshake

楚山孤客 发表于 2012-4-8 12:00:49

回复 查海沾 的帖子

感谢朋友坦诚交流!:handshake
孤客浅陋,蹉跎岁月,失之桑榆,悔之已晚;然往事虽不谏,好在来日方长,来着犹可追!奈何学海无边,惟愿孤舟自适吧。欢迎有机会多多指导交流!
远握,祝君笔丰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旁批楚山孤客《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简析赏评》兼与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