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体新诗音步划分:最小音节划分法
格律体新诗音步划分:最小音节划分法刘善良
对于格律体新诗音步的划分,存在一些分歧,主要原因是对汉语语言的结构和节奏存在不同的认识。要消除这些分歧,按照最小音节划分法或许是消除分歧的最好办法。最小音节划分法,就是依据汉语的词语结构、音乐节奏,以最小音节组合来划分格律体新诗的音步。也就是要根据汉语的词语结构和汉语的音乐节奏来进行划分。每一种语言都存在音节。音节是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有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汉语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只有儿化词如“娃儿”、“花儿”、“鱼儿”等是两个汉字读成一个音节,但这些词语多用在口语里面,很少出现在诗歌中。音节是读音的基本单位,任何单词的读音,都是分解为一个个音节朗读。双音节是两个字的词,现代汉语较多。 单音节词是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就是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双音节词是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就是这些个音节共同组成一定的意义。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并以之负载语义,是汉语语音的最基本特点。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语音节奏和语义节奏,常常是相互重合的,而诗是主情的,通过诗行的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和音乐融合一体,产生了活泼、灵动的音乐美。词语用于表情达意,不同的结构,会有不同的表现力、感染力。词语结构,从语法上讲分为两类:单纯词、合成词。在诗歌里面,按音节来分类,分为三类: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比较好理解,属于固定式;多音节词,属于动态式。三个音节以上的词都叫多音节词。在格律体新诗里面,多音节词究竟有多少个音节?三个、四个、五个…按照最小音节划分法,从词语结构、音乐节奏两方面去综合考虑,一般以三个音节为主,辅以极少量的其他多音节。这样,任何一首格律体新诗,都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为主,即一首格律体新诗可以采用一字一音步、两字一音步、三字一音步来划分。先来看一首万龙生老师的“绿五月”:
轰轰烈烈,无际无涯绿呀,绿呀,五月是绿色的天下春花也曾经那样的繁盛如今却片片凋零
铺天盖地,席卷一切绿呀,绿呀,五月是绿色的世界上帝不经意泼洒了颜料掀起这澎湃绿潮
浩浩荡荡,势不可挡绿呀,绿呀,五月是绿色的海洋石榴无非是红色的浪花五月怎能属于她
这首是里面就有四字一音步:“绿呀,绿呀,五月是绿色的海洋”,后半截,“五月是绿色的海洋”,这个“是”字,表示主词“五月”和宾词“海洋”的关系,如果是“五月是海洋”,就很好划分音步:2-1-2。但诗句中多了一个表示颜色的词:“绿色的”,从词语结构角度来看,“绿色的”可以划分为一个三字一音步;但从音乐节奏来看,“五月是绿色的海洋”中间只有两处停顿:“五月︱是绿色的︱海洋”,综合词语结构、音乐节奏,我认为:这样划分也比较妥当——将“是绿色的”划分为四字一音步。格律体新诗的音乐节奏和词语结构是有密切关系的。构成诗歌音乐美的决定因素是诗的节奏。诗的节奏是一种交替出现的合乎规律的语音现象,它和音乐中有组织的乐音运动所形成的节奏一样,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从而产生美感。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论节奏》)一首诗安排多少个音步比较合适呢?音节的多少主要引起诗歌在旋律上上下起伏,或急促,或平缓。但经过研究表明,随音节数的增多,诗歌的音乐性效果就会不断地减弱。当每诗行的音节多到二三十个的时候还勉强能感觉到诗在语音上的音韵效果,但如果音节继续增加,就可能导致其音乐性完全消失。基于这样的认识,一行诗设置在6个音步、15个字范围内比较理想,能够更好地把诗人的情致表现出来。荀子“乐论篇”中说道:“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陈亮称杜旟所赋“奔放逸足,而鸣以和鸾,俯仰于节奏之间”。(《陈亮集》卷二七)吟诵格律体新诗,总会产生一种抑扬顿挫、和谐流畅的音乐美感。为啥?因为格律体新诗传承了古体诗词的音乐美。许多古代诗歌之所以传诵不衰,易于记忆,除了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之外,那借助于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富于节奏韵律的音乐美。中国古代诗歌音乐美的主要构成因素也正在于它的鲜明的节奏。而这种鲜明的节奏是建筑在汉民族语言的语音特点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汉语语音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音节为基本单位。就语素而言,汉语自古至今都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就词而言,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汉语这种以单音节形式负载语义的特点,使得汉语的音节和语义之间具有十分整齐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音节基本就是一个意义单位 (语素或词)。这种音节和语义的密相契合,使得中国古代诗歌的语音节奏很容易与语义节奏协调一致,从而形成丰富多样的诗行节奏形式。一首格律体新诗,可能一某个音步为主,或许饱含多个音步。由于现代汉语词语的意义更加明朗化,专一化,多样化,在词语的选择上就更加游刃有余。我们来看王端诚老师的《四“唉”歌》:
总想消除总难消除的秋怨唉!历史啊总想…
“唉”,象声词,感叹词,把诗人的叹息刻画出来,表现了诗人无尽的感慨。这里的“唉”,很明显,应该化为一字一音步。他有一个感叹号作为划分音步的界线。但在连贯的诗句中,一字一音步的划分就可能出现分歧。比如:王端诚老师的《望月寄寓远》:
你在那边望月倚窗独自吟哦把月读成诗句原来月亮是我
我在这边望月不慎掉进梦里把月化作诗句原来月亮是你
除了每节首句外,其他诗句都可以划分为“222”六言两字两音步。首句“你在那边望月”,和第二节首句“我在这边望月”,该怎样划分音步呢?可能有的同志为了保持音步的整齐性,依然把他划分为“222”六言两字两音步。但从语法上讲,“在”是一个介词,在这里表示处所,“在那边”、“在这边”是一个整体,应该是三字一音步。“你”、“我”,均是代词,属于一个独立的成分。依据最小音节划分法,应该划分为:
你︱在那边︱望月(132音步组合)
我︱在这边︱望月(132音步组合)
诗是主情的。格律体新诗的词语结构、音乐节奏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经过精细构思、节奏编排,将情感融合在格律化的语言之中。诗歌的音乐美就在具有规律性的音步上展现出来。
2012年7月2日 1、按汉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则音节是构成音步的最小元素;同理,单个的汉字就是构成音步的最小元素。
2、我们已统一为音步以二、三字词为基础,一字词只允许在句首或句末出现。
3、如果没有对一字词音步的强制性限制,让任何单个表意的字都可以任意出现,则二三字词也大多可以任意拆分为一个字步了,这导致音步划分失去意义。因此,我们不能以音节或单个的字词作为诗歌划分音步的基础。
本帖最后由 湘西刁民 于 2012-8-6 18:42 编辑
我︱在这边︱望月(132音步组合)
实际诵读的时候经常是222节奏。譬如: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毛泽东)
走过筒车水碾,走过土寨苗村。(拙作)
二字词、三字词为一步自卞之琳先生指出以来,早已约定俗成。
谢谢朋友关注!
在这首诗里面,这句诗“你在那边望月”,强调的是“你”,而不是“你在”,在这个字是介词,因他的词性决定了“在”不能与“你”连缀在一起,而只能与“那边”连缀成词组。 既然强调的是“你”,那么,这个“你”就应该存在停顿。 将“你”划分为单字一音步是科学的。若划分为:你在,会让语言学家笑话的,说写诗的人在胡乱划分。 “在”字后面若是动词,就不一样了,划分音步就应该区别对待。 关于介词结构的处理,同意桃园的看法,仅存在个别特殊例外。 桃园此文转换下思路,围绕音节组成音步的角度来展开,可以是一篇好的探索。但归结为以最小音节划分音步是不恰当的,也与现在统一的规范有出入。音节始终是组成音步的要素,不能成为直接用来划分诗歌音步的标准。期待再深入思考。:handshake 谢谢余老师关注!
关于称谓,如果把最小音节换成:最小音节组合,就不一样了。只是在汉语中存在省略语。主要是为了记忆的方便。所以讲“组合”二字省去了。 讨论诗歌音步划分,不能够脱离汉语语法,特别是词语结构。如果把词语结构抛在一边,就会造成自由主义:诗人想怎么划分音步就怎样去划分。那样的话,诗歌的音步划分就会泛滥成灾。 桃园郎 发表于 2012-7-24 1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讨论诗歌音步划分,不能够脱离汉语语法,特别是词语结构。如果把词语结构抛在一边,就会造成自由主义:诗人 ...
现在音步划分的标准是明确统一的,认为音步划分混乱的人是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认真了解程式化音步规范。请桃园也去看看我们的程式化音步规范,既考虑了现代白话语言的客观实际,更考虑了组词的语法结构的。 单个的音节不能作为诗歌音步划分的基础,这是无容置疑的。 回复 admin 的帖子
我提出的是音节组合,而不是单个音节。 桃园郎 发表于 2012-7-25 08: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admin 的帖子
我提出的是音节组合,而不是单个音节。
哦,那这样的话,题目就易引起误导了。现有的音步自然是音节组合的,既然是最小音节,给人的理解就是个单音节。音节可以是一字词音步、也组成二三字词的音步,或者三字以上字词音步。鉴于此,不能和现在的音步规范混淆。建议桃兄结合音节探索单纯的音步构成,而不是以音节来划分诗歌的音步,否则引起混淆。想想,转换表述即可更明晰些。 回复 admin 的帖子
谢谢 你在那边望月
倚窗独自吟哦
把月读成诗句
原来月亮是我
按照程式化音步划分,“你在那边望月”,音步划分为:“你在-那边-望月”。
这吻合了后面的诗句的音步。但是,从语法结构,也就是以科学的观点来分析,这种划分缺乏科学性。汉语语法结构,具有特殊性,不是随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当中有的人想把汉语语法结构的特殊的结构(注意,有别于英语的音节结构)的特色抹杀掉,那是不可能的。汉语的音乐节奏,存在于汉语正常的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而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桃园郎 发表于 2012-7-26 2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在那边望月
倚窗独自吟哦
把月读成诗句
桃兄理解有误了!
按程式化音步,你在那边望月,音步划分为“你|在那边|望月”,而绝非桃兄的划分方法。划分为“你在|那边|望月”,这仅仅是朗诵者的停顿方式之一,这也是音步规则的原则性问题之一。 桃园好,删除了你刚才跟帖的几个,原因提示出现“色情”词语,导致禁用网页。请审视修订后重新发布。 回复 admin 的帖子
应该没有的,“色情词语”,在理论研讨里面应该不会出现的。 桃园郎 发表于 2012-7-30 15:30 http://www.gltxs.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admin 的帖子
应该没有的,“色情词语”,在理论研讨里面应该不会出现的。
你当时的三个回帖中某贴夹带了违禁词语,导致无法打开,我从后台删除这三个回贴后才恢复正常的。也许你某出有词语巧合了。:handshake 我读过这样的划分法则:
“句中的一字步与三字步相邻,必须处理成两个两字步,如:“老人的|牛|归来了”必须归并为“老人/的牛|归来了”。”,这样的划分太过于牵强了。这样划分,把一个词语活生生地撕烂,再很生硬地进行拼凑,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也是发明创造吗?
中国汉字,具有词语结构的完整性,在诗歌里面具有独特的音乐节奏。这些特性不容去撕裂。 此文给人误导是在提倡用音节划分音步,这个在直观认识和论述中都不能含糊。建议文章题目修改为《简论“音节”对音步的作用》,突出表明,每个音步是由不同的音节组合的,并具体论证。 桃园郎 发表于 2012-8-8 21:26 http://www.gltxs.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读过这样的划分法则:
“句中的一字步与三字步相邻,必须处理成两个两字步,如:“老人的|牛|归来了” ...
在不同的语境下,结合朗诵和音乐节奏的需要,这种所谓的“撕裂”是常有的,你是把汉语言的结构划分与朗诵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的节奏需要混为一谈了。另一方面,事实上,无需分析,朗朗家和作曲家都可以按严格的语言结构来遣词造句,修改原文,该增的增,该删的删,仅此而已。 转文论与争鸣版交流学习讨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