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钓鱼岛赋
中国钓鱼岛赋李长空 泱泱华夏九万里,浩浩四海尽疆域。大陆之延,东海之滨,有岛曰钓鱼。气势雄伟,山海相映;鸥鸟飞翔,春和景明。隋军入境,杨载驻足⑴;继光设防,永乐命名⑵。《顺风相送》,载钓岛名称⑶;《使琉球录》,列中国辖境⑷。《筹海图编》,划入海防之区⑸;《浮生六记》,清朝属地佐证⑹。《琉球国全图》,列出钓鱼群岛,注明中国之航道⑺;慈禧谕诏,宣怀独享钓岛,设药局施诊济贫⑻。 清廷腐朽,列强入侵;金瓯破碎,疆土瓜分。甲午之战,倭寇窃岛建国标;《马关条约》,豺狼强迫相割赠⑼。侵华之证,牵动亿万国民,前赴后继抗争;《开罗宣言》,界定中华版权,法理驱逐出境⑽。然其不思洗心革面,更与美帝狼狈为奸;文武跋扈嚣言播流,狼子野心于今尤甚。窃我列岛,私相授受;约定安防,假以同盟。登我宝岛,毁我标志,建造灯塔,修筑机场;占我鱼场,撞我鱼船,扣我船长,拘我渔人。豪夺强取,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妄想易名。宣“购岛”之说,行控制之径。前日其本土崩陷,中华慷慨赈济;其忘恩负义如此,真狗彘不如也! 中国虽大,没有寸余;手足之躯,不容遗弃。甲午未忘,南京冤魂;新仇旧恨,尽汇此时。中国政府,公布领海基线,递交领海坐标;保钓志士,临钓鱼而宣志,扬国旗于千里。同仇敌忾,抗议之声,响彻五洲;义正词严,交涉之音,萦绕环宇。逢君子,奏礼乐;遇小人,动刀剑。外交斡旋军事震慑,主权问题不容谈判。长城万里,人民十亿,军队百万,岂容对弹丸地之无耻侵略者妥协乎?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也!” 嗟乎!余一介书生,虽无霍去病之勇、岳武穆之雄、戚继光之谋,然则精忠报国之心不二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愿付一腔热血染丹青,驾长车踏破富士山缺,迎接钓鱼列岛回归也!一人之心,亦是亿万同胞之心乎?! 2012-09-18国耻日凌晨,作于长空轩 【注释】①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琉球国归顺,又曾派陈棱、周镇州等率军攻打,行军途中便经过钓鱼岛。至明朝,中国人杨载在1372年首先登上钓鱼岛。②有关钓鱼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其后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明朝中叶,戚继光等抗击倭寇时,就以钓鱼岛为战略防线。③明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完整记载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海域的航线。在1895年前,中国一直在平稳地行使这些权利。④琉球原是明、清两朝的藩属国,明、清两朝均派遣使臣对琉球诸王进行册封。钓鱼岛位于前往琉球必经的航路上,使臣前往册封琉球诸王,均以这些岛屿为航海标志,所记《使琉球录》等官方文书,详细记载了前往琉球途经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航海经历,反复确认了中琉边界和钓鱼岛属于中国疆域。⑸明、清两朝均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列入疆土版图。1562年(明朝)《筹海图编》、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统舆图》均有清晰规定和标示。明、清百姓在钓鱼岛采珠集药、捕鱼开发从未间断。⑹1808年,沈复作为太史齐鲲的“司笔砚”前往琉球,后来他以55个字简洁生动地记载下在钓鱼岛领域祭海的场景:“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正是这不经意的几十个字,成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有力佐证。⑦1786年日本仙台藩人林子平制作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国全图》,注明钓鱼列岛是中国通往琉球的航道。⑧清朝时,太常寺正卿盛宣怀将采自钓鱼岛的药材制成药丸,“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清光绪十九年(1893),慈禧太后特下谕诏,“即将该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三小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与日本。⑩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1946年1月29日,《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明确规定了日本版图的范围,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度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其中并不包括钓鱼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