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名科学家拉瓦锡学审美两首》杨选兴
《跟著名科学家拉瓦锡学审美两首》杨选兴 《化学实验开奇葩》 路灯发光若夜月,石膏含水像雪花。天上降落陨石雨,地下升起蒸汽华。 空气研究结硕果,化学实验开奇葩。红袖添香美如画,白领流芳灿似霞。 《化学实验发现氧》 锡铅煅炼能增重,磷硫燃烧会发酸。夫唱妇随寻奥秘,魂牵梦萦觅根源。 顺藤摸瓜遇鬼火,披荆斩棘过魔关。化学实验发现氧,空气研究顿悟禅。 可怜化学之父,死于国民无知和同行嫉妒。你喜欢他,我也怀念他。诗界有人为他写首诗,这是开了当今诗风 回复 好问先声 的帖子我也写了一首拉瓦锡的生平 ,不敢叫诗,题目是“拉瓦锡之歌。”若有兴趣,可在百度中输入“拉瓦锡之歌”查看! 多谢点评和鼓励!问好! <<拉瓦锡之歌>> By: yang1937 (转贴)
尘封的化学近代史,
一个闪光的名字
写在首页里。
,一颗不该陨落的星,
遗恨法兰西。
十七世纪中期,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
创立了近代物理。
百年后的化学,
仍处在混沌状态里。
燃素说的统治,
是最大的绊脚石。
拉瓦锡横空出世,
伟大而不神奇。
他以实验为本,
从不立谈坐议,
更用天平称量
转变研究方式。
他曾加热石膏,
反复称量失去的水蒸汽,
他也多次加热白磷,
称量余烬发现增重的事实;
同行好友普利斯特里,
告知他加热氧化汞的妙趣,
拉瓦锡借他山这石,
反复实验而攻玉,
终于发现了氧气,
进而揭开了燃烧的秘密,
伟人的意志,
又是常人一样的努力,
一次次实验室,
一个个数据,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西欧传出了一个惊喜:
罗蒙诺索夫“物质不灭定律”的假说
,变成了拉瓦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真理,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构成了质变和量变的等式,
数学走进了化学,
化学走向了新世纪。
定量研究,
是近代化学的标志,
质量守恒定律,
是近代化学的基石,
这是拉瓦锡献给近代化学的第一份厚礼。
质量守恒定律的建立,
动摇了燃素说的统治,
燃素说的中心论点,
说可燃物含有燃素这种物质,
燃烧是燃素的失去。
这个风行一时的说法,
遭到天平称量的质疑:
既然燃烧失去了燃素,
余烬的质量反而增加何以解释?
一时的权威和习惯势力,
燃素说依然强词夺理,
时而说燃素含在可燃物质里,
余烬应当减少,
时而说燃素含在可燃物外,
余烬质量则会增加。
作为科学的回答,
怎能是这样的游戈?
随着时间的推移,
无数事实的雄辩,
燃素说已无能为力,
无可奈何花落去,
拉瓦锡的氧化说代之而起。
氧化说的中心论据是:
燃烧是氧气参加了反应!
依据这个本质,
再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
对燃烧的质变和量变,
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的燃烧理论的建立,
化学出现了一派生机
拉瓦锡的力作“化学概要”,
迅速传遍了欧洲大地,
一系列新的概念,方法和公式,
如雨后春笋破士于十八世纪中期,
近代化学的形成风生水起,
作为一门科学悄然问世!
回顾氧化学说的形成历史,
缅怀拉瓦锡的又一丰功伟绩 。
拉瓦锡的研究从未停止,
又深入到物质结构的本质。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只是一个古老的躯体,
近代化学的兴起,
人们在探索物质内部的秘密,
古希腊的“四元素说”
炼丹家的金,木,水,火,土,
已经显得过分原始,
不断积累起来的事实和数据,
物质的结构要人们从新认识,
拉瓦锡对元素进行了新的定义:
“元素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微粒,”
两百多年后的今天,
还保持着拉瓦锡的基本定义!
拉瓦氏锡把元素进行了分类,
第一张元素分类表来自拉瓦锡,
在这张分类表里,
元素分成了四大类别:
“简单的物质如穿气和氧气;
简单的非金属如硫,碳,磷;
简单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
其他简单的物质”。
处在当时的条件,
这个分类是多么渊博的学识!
这是对元素分类的大胆尝试,
是这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
这是近代化学的又一块基石,
这是拉瓦锡的又一伟大功绩!
法兰西出了个拉瓦锡,
是法国的光荣历史,
历史又往往嘲笑自己,
法国又在上演一出悲剧:
十八世纪中期,
法国的大革命正在兴起,
拉瓦锡的成就正是登丰造极,
向他走来的是莫大的荣誉,
同时又是树大遭风的危机,
拉瓦锡是公认的大化学家,
他应当像英国的波义耳,
埋头学问不应去卷入政治,
拉瓦锡同时又是众议院议员,
又是科学院院士。
革命洪流中泥沙俱下,
顺应历史潮流又充满浪花中的无序,
拉瓦锡的威胁,
是同行的妒嫉,
而不是潮流中的无序和无知,
同时操戈相煎何急!
悲剧的导演竟是他的朋友和同事,
一个大化学家佛罗克依
他和拉瓦锡同为科学院士,
知识分子的致命弱点,
佛罗克依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般性的保守和自私,
尚能原谅和推及,
佛罗克依的表现,
是历史上少见的无耻
,面对拉瓦锡的非凡才能,
佛罗克依暗设杀机,
拉瓦锡是法国的包税官之一,
定个罪名当然成立
二十八个包税官无一幸免,
拉与锡怎能是漏网之鱼,
佛罗克依的罪恶目的,
必置拉瓦锡于死地,
鉴于拉瓦锡的伟大功绩,
有识之士向国会提出保举,
国会中的一些无知,
只凭感情用事,
说什么法国只管杀贪官
,不要什么科学院士,
克罗佛依又从中作祟,
断决不了拉瓦锡的一钱生机,
这颗不该陨落的星,
遗恨法兰西!当时的大数学家拉格郎日,
悲痛万分深深叹息:
“一个早上可以割掉他的头,
一百年也难于长出这样一颗头来,”
拉瓦锡的结局,
令许多人始料未及,
历史在这里沉思,
历史不会重复,
但有时又何其相似,
这样的历史,
岂是一个法兰西,
这样的悲剧,
岂是一个拉瓦锡!
本帖最后由 杨选兴 于 2012-11-28 08:12 编辑
<<拉瓦锡之歌>>
简明扼要,
深刻厚重;
悲剧,让人反思!
贡献,让人怀念!
<<道尔顿之歌>>By: yang1937 (转贴)
十八世纪的进程,
行色匆匆。
革命毕竟是走向光明,
弥补了偏激造成的遗恨。
牛顿的运动定律,
催生了瓦特蒸汽机的发明。
世界的最强音,
是伦敦上空的机器声。
欧洲这块热土,
英吉利最为人杰地灵。
法兰西错杀了拉瓦锡,
英格兰又诞生了道尔顿。
历史总是这样幸运,
近代化学又有了新的奠基人。
道尔顿出身贫困乡村,
父亲是个织机工人。
年仅十五,
跟着哥哥外出谋生。
穷且益坚,
自学成才立志改变人生。
著名学者蒙夫的指引,
又结识了欧文这样的名人。
凭着他的天资和勤奋,
才华出众已见成名。
他不但有普通的书本知识,
更有气象观测的学问。
热爱气象是他科学人生的起点,
最终创立了著名的原子论。
气象观测和原子论,
两者看似大相径庭。
学者的头脑就这样异乎常人,
一路走来却是脉络分明。
大气变化,
是气象的成因。
道尔顿的研究,
转到了以气体为中心。
气体的种类和性质,
是如此的多样性。
道尔顿终于找到了,
压力是一切气体的特性。
各种气体的压力,
既存在于纯净气体,
又能混合共存。
“混合气体的总压,
与各气体的分压之和相等。”
这个有名的气体定律,
打开了研究气体的大门。
道尔顿的研究,
又深入到压力的成因。
他由气体定律的特点,
提出了天才的推论。
他认为气体压力的产生,
归根于气体的组成。
组成气体的物质
应当是带有质量的微粒,
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原子的运动撞击器壁,
这就是压力的形成。
每种原子的性质一定,
质量是最基本的特性。
气体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一切物质都由原子组成。
道尔顿的系列研究,
形成了初步的原子论。
这不再是古希腊的朴素假设,
而是可靠的科学性论证
1803年他提出的原子论
已和现在的原子论几相接近。
道尔顿的研究,
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
他的名声,
从曼彻斯特传遍伦敦。
著名科学家汤姆逊,
1807年介绍了道尔顿。
道尔顿的原子论,
才正式出版见诸于世人。
从拉瓦锡的氧化学说,
到道尔顿的原子论,
化学理论的发展,
已是焕然一新。
原子论的重要性,
在于化学研究的对象
从此得到明确的肯定:
化学是研究原子的运动,
化学变化就是原子的运动过程。
道尔顿的学说,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得到证明。
他计算甲烷和乙烯的碳氢比,
发现了倍比定律。
这既是原子论的证明,
又可看成原子论的一个推论。
任何科学的价值,
都在于尔后的预见性。
道尔顿为证实原子的真实性,
他后来专于原子量的测定。
他依靠自己的努力,
也借助于前人智慧的结晶。
从曼彻斯特到伦敦,
历经了多少成功和艰辛。
对前人的数据进行验证,
对自己的测定力求可靠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
道尔顿终于写出了原子量的论文:
《第一张关于物体的最小质点的相对重量表》。
道尔顿的原子论,
至此得到广泛的承认。
道尔顿的科学成就,
获得一系列的殊荣:
“院士”、“博士”、“会长”,,,,,,
出现在巴黎、莫斯科、伦敦。
一个英国人,
竟然成了法俄的明星。
后世的学界人士,
言必称拉瓦锡、道尔顿。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道尔顿尽管受人尊敬,
但他未红到后半生。
他被荣誉蒙住了眼睛,
他把威信变成了个人迷信。
他的唯我独尊,,
伤害了别人也降低了自身。
吕萨克的气体反应体积定律,
是对原子论本身的论证。
道尔顿却坚决反对,
对其进行无情批评。
阿佛加德罗建立分子论,
道尔顿也是横加阻挠,
造成阿氏的终身遗恨。
柏采利乌斯用字母表示元素,
这本是打开走向世界之门。
道尔顿却视为异端,
到死也不承认。
这就是后半身的道尔顿
他是人而不是神。
他发现了真理,,
但不永远是真理的化身。
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的道尔顿,
并不因晚节不保而失去对他的恭敬。
近代化学是他和拉瓦锡,
作为无愧的奠基人。
道尔屯頓建立了原子论,
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极大地改变了化学的进程。
史称“化学之父”
———当之无愧的道尔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