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 发表于 2011-1-30 09:05:25

网上诗话(74)音步的把握与驾御(下)

网上诗话(74)
音步的把握与驾御(下)
◆ 程文

         ㈣ 音步(和顿)是组织诗行并形成节奏的第一要素:
    闻一多说:“诗的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节奏是什么?“奏”就是“音步”,“节”就是“顿”,两者只有紧密配合,节奏才会强烈、鲜明。所以卞之琳说:“音步和顿的适当运用,而不是押韵,在建立新格律体上占关键性的位置,因为有如韵式一样,音组也可以容许各式各样的组合和变化。”
新诗的民族化、格律化和现代化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核心问题就是节奏的规律化或规范化。我国诗词节奏的形成有人认为可以分为“音、步、停、均、协、节、篇等七个要素”;新格律诗自然也是由音节、音步、顿、诗行、诗节、音律、韵律和修辞等多种基本格律因素共同形成的。所以说其中“音步和顿的适当运用”“在建立新格律体上占关键性的位置”,是因为音步和顿独具奠基造型成体的巨大作用,而其他基本格律因素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音步与顿的基础作用。因此,作为组织诗行形成节奏的基本单位的音步,自然是第一要素。
    我赞成周煦良这样的意见,“‘顿’和‘音组’虽则一般用来形容格律时没有多大区别,但事实上应当有所区别。音组是指几个字作为一组时发出的声音,‘顿’是指‘音组’后面的停顿,或者间歇;换句话说,‘顿’是指一种不发声的状态。”具体点说,音步是在特定具体的格律环境里因意念关系,分别由二、三或者一、四个字临时结合成的作为相对稳定的一组(节奏单位)发出的声音;顿则是音步后面表示停顿或间歇的时间单位。请注意,音步不等于固定的词或词组,换了格律环境就将丧失原来的身份,不再是属于“一组“(节奏单位)。因此,同样几个字换了地方分法就不都一样了,这是不足奇怪的。
    新诗的格律形式,不再像诗词那样事先规定、凝固不变,而是因表现特定内容的需要由我们自已相体裁衣,由我们根据内容情调的特点与自己的艺术追求相应地设计或借鉴一个适当的格律形式,以便最大程度体现内容精神。这样的大前提,这样复杂的语言基础和格律条件,决定了现代格律诗的分步原则:首先,必须重视内容的充分体现和尊重语法特点,顾念语意的侧重与词的完整,不允许随便割裂词或破坏词的完整;其二,同时也应承认音节方面相对的独立性,在无害内容与词的完整的前提下,允许适当照顾音节方面,照顾音步所形成的节奏的和谐。
    事实上,只要作者掌握了现代汉语,掌握新诗的四种音步的特点,是不会给读诗分步造成麻烦的,因为四种长短音步具有为旧诗所不曾有过的巨大的调节作用。
在此原则下,诸如“的”、“了”之类轻音助词,因为语法上无实在意义,语音上无准确调值,一律不能单辟为一个独立的音步,只能在后与人共为一步;当然,结构助词“所”只能在前与人共为一步。而“把”、“和”、“还”这类单音的介词、连词、副词,因为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也不宜单辟为一步,应分别在前或后从属于人共为一步。——作者应当尽力使每个音步在特定格律环境里内部结构相对紧凑一些,稳定一些,一定避免出现音步内部结构松散的现象。这个问题处理得如何,关键在于作者的格律修养。如果作者自己都缺乏这种基本功修养,那么读者分步吃苦势所必然;如果拿这样作者的作品考人,不是糊涂就是别有用心。闻一多的《死水》就不会出这样的麻烦,因为他是第一位用音尺说指导创作的第一首四步九言诗。
      ㈤ 熟悉各种长短音步以及大小顿的特点,全面带动各种基本格律因素,相互配合,从而构成充分体现内容与诗情的格律形式:
    音步固然是形成节奏的第一要素,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既离不开大小顿的配合,也离不了音律、韵律以及修辞各方面基本格律因素的全面支持与协助。请看巴·布林贝赫《声源》:
         悬崖│给瀑布‖以宏亮的│吼声,
         树林│给小鸟‖以清脆的│啼声,
         春风│给草叶‖以轻柔的│细语,
         祖国│给了我‖唱不完的│歌声。
    这首四步十一言诗,不仅将三种长短音步如此规范化(“2│3‖4│2”)地安排在所有诗行,而且配合以规律(“××│给××‖×××的│××”)的大小顿、排比、对称和重章叠句以及传统韵律,形成了一个颇有特色的足以表现主题的格律形式,赢得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同一个内容,因为表现的角度不同,突出的重点不同,长短音步往往有各式各样的选择与各有特色的组合;各种顿、韵以及修辞,也要随着内容与诗情的需要相机变动、调整。这就需要作者具有驾御音步与顿以及各种基本格律因素的能力与基本功。
对于新格律诗,格律就是节奏的规范化。具体地说,诗人要根据内容与诗情的特定需要,将足以体现这一主题特色的各种基本格律因素有机地统筹安排在其特有的格律形式之中,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对于音步与顿的使用,有否理论指导的创作,其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任谁来划分闻一多的《死水》,一般都不会出错,诵读自然也流利;反之,给对音步茫然少知者的作品分步,自然步履维艰。可见实践锻炼是需要的,学习理论也同样是需要的,既不可偏颇,又不可不长期地坚持下去。
    近日读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上一了山人的《无题》——
      你是太阳
      我是月亮
      因了你普照的慈光
      才有我缠绵的心房

      你是恒星
      我是行星
      因了你引力的牵引
      痴痴地围着你运行
    ——即兴跟帖:除了各位说过的,我觉得这首小诗,在格律形式上是值得重视和肯定的成功之作。作为用两种长短诗行(① 2个二步四言诗行;② 2个三步八言诗行)构成的四行参差体诗节形式,已经形成了两节共用一式的规范,因此,结构严谨,节奏参差有律、跌宕和谐,可以归纳出这样的格律图谱:

      你是︱××
      我是︱××
      因了你︱××的︱××
      ×××︱×××︱××
   
    马上先生读了此帖之后,跟帖说:看了老师详细描述的这首诗形成的格律形式规范,我觉得我有点理解老师构建的这一格律图谱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了!如果按照图谱提示的格律修辞特点回过头再去看这首诗,我甚至觉得还可以这样模拟:
      你是太阳
      我是月亮
      因了你普照的慈光
      才有我缠绵的心房

      你是恒星
      我是行星
      因了你引力的牵引
      才有我痴痴的绕行
——也许我的模拟改写还很勉强……但由此而形成的格律图谱则有了更标准更普遍的形态和意义:
      你是︱××
      我是︱××
      因了你︱××的︱××
      才有我︱××的︱××
    读后稍加比较,不难看出“模拟作”格律化程度自然更高更严谨了,对突出主题更为有力。看来,只要有一定的诗学基础和诗歌语言的驾御能力,再有些悟性,又肯下苦功夫,把握与驾御各种基本格律因素写出足以表现时代的一代新诗是有希望的。

                  2009年6月10日

马上 发表于 2011-1-30 09:09:20

过河兵发表于 2009-6-10 22:11

实例举得不错,欢迎这样的启蒙普及文章.

马上 发表于 2011-1-30 09:09:47

卓韦发表于 2009-6-11 04:49

研究格律理论的对象就应该是大量的创作实践,《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仅符合完全限步说的成熟诗例就多达154位诗人357首,其中整齐体格律诗301首,参差体格律诗156首。至于搜集之数就可想而知了,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所以,感谢您的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上诗话(74)音步的把握与驾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