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诗话(24)答学堂首席斑竹
本帖最后由 卓韦 于 2009-12-18 15:31 编辑网上诗话(24)答学堂首席斑竹
◆ 程文
[关键词]贵在意境 讲究形式
评诗,我只是个读者,不是行家。诚然,为了在几千年民族诗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的特点以及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新诗人们的实践,来建设民族化、格律化和现代化的格律体新诗,我几乎耗费了一生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都在研究民族诗歌的格律理论上,但这与诗评又有所不同。我之所以又搞点创作试验,那是配合理论研究的需要。所以对学堂先生的大作《千年遐想》,不敢妄加评论,只能以一个读者的身份,谈点个人感觉或体会罢了。
一
《千年遐想》是首新旧世纪之交十分难得的自由体新诗佳作,我在今天的跟帖里这样写道:“拜读了大作,诗情——意境——联想——意象,融成美妙的一体;通篇洋溢着盈人的诗情、诗意、诗美和诗味!我喜欢……”
抒情诗的生命是激情,是意境。首先,诗人“站在千年之交的门槛上”,站在时间大河的源头,站在地球之巅和宇宙之间,以饱满的人性化的激情,以包藏宇宙的宏大的胸怀,极目高山大河和太空星球,雄视往古、展望今天和未来,面对宏观世界和我国英雄的“五十六个民族”,吹响了 “向地球的深处和高处”全面大进军的号角,鼓励各族人民用“富矿的脊椎构成一根顶天立地的脊梁”,“用太阳发电,用银河养鱼”,“在土星制种,在金星采矿”,“日月潭的孤雁也必将返航”,那时“上天王星跳舞,去海王星歌唱”……我们缔造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开创了无与论比的和谐辉煌!何等的大气,何等的气魄,读者怎能不油然而生共鸣,听众那能不为诗人的浩然豪气和感天动地之情所感动?
其二,这样的意境又经过多方艺术规范而形成了特有的表现体系:一方面是通过高远而美妙的想象与鲜活的群体意象相互搭桥,构成了抒发诗人浩然激情的天梯通途,编织了梦一样深邃锦绣的画卷,谱写了人间与仙境彼此交往的天音神曲,诗情得以长江大海般的镗嗒奔流,读者得以大海长江般的互动共享;另一方面是鲜明、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与比喻、对仗、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为诗的意境编织和演变着人神同处的光环与花团锦簇的色彩。可见此诗情足以动人,色足以阅目,诗的题旨和情雨“润物细无声”,长久地润泽和回荡在读者的心底。因此,我说《千年遐想》是首大气磅礴、诗情盎然和催人向上的大时代篇章,是首鼓动人们向新生活大进军的赞歌,是首鼓动人们创造和谐实现理想走向未来的颂歌!
各种诗体,包括自由体在内,都有它各自的好诗。因为好诗的标准是内容好、意境美和形式美的完美结合,既不能单看形式,也不能单看内容,二者缺一不可。只是着眼形式的属于形式主义或唯美主义,只注意内容而忽视表现形式的则往往流于非诗劣诗。自由诗所以失去读者,主要教训是与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特别形式方面一直处于脱节状态,忽视了“诗歌是以形式为基础的文学”这个真理。诗歌所以是诗歌,而不是散文,从诞生以来,一直具有精炼、整齐或者规律参差以及压韵的本质属性。今天的一些自由诗,几乎完全丧失了这样的本质属性,丧失了品牌,不仅很容易地被人挤到边缘地带,而且也容易被所人取代。因为这种本来属于舶来品的诗歌,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喜欢格律诗的审美习惯、审美标准一直背道而驰,相反倒是古典诗词总是一度又一度地崛起振兴。要坚信这样的话:只有用华丽的外衣装饰了你的思想,人们才会倾听你的诗。只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形式抒发人民的诗情,人们才会喜欢你的诗。鲁迅先生说过:“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今天诗坛的现状不是充分证明已经被鲁迅不幸言中了吗?
二
《千年遐想》作为自由体自然就难免做不到像格律体那样整饬有律,严谨凝炼,稍有些松散,就形不成节调;节奏因为缺乏多方面的规范,就难免流于自然化,很难形成经过点化的更为和谐与自然,因之多数的自由体诗就容易记不住,背不来。当然,格律体不少流于拘谨,抒情难免有时不能畅怀尽兴。这些似乎传统的弊病,就属于应该致力纠正的,大家都应该共勉。
我不仅曾经想过,自己也曾试验过:同一个“诗意”分别用自由体和格律体写出来,比较一下,会有不少感触,不少体会。我在网上发表的实验性的格律体新诗,处在草稿阶段时,往往是自由体或半格律体状态,只是又经过加工润色之后近乎成熟了才公诸于众;当然,处在草稿阶段时就已经成熟了的新格律诗也有,但是较少,大多是前者。我的感觉和体验,是格律体新诗即使由半自由体奠基也是可以成功的;格律体与自由体往往是相与表里的,这样的诗往往更为自然、清新,所以,不宜将两者截然分开。
自由诗是参差的,格律诗不仅有整齐体,同时也有规律的参差体。同是参差体,自由诗的长短诗行,大多因为没有经过规范化加工过程而缺乏规律性和规范性;而格律诗的参差体,则必须经过这种规范化加工过程,才能形成和谐的节奏和相应的与诗意情调同步的旋律。对于常见的类似《诗经·木瓜》《诗经·伐檀》那样全诗各节使用同一种诗节格律形式的参差体格律诗,有人提出其中首节的诗节格律形式是“基准诗节格式”,以后的诗节照其 “克隆”而成。此话基本正确,但并非完全。有的时候,首节的诗节格律形式虽然完成了,但是越往下写,越觉得不适用了,非有所突破不可。这样就出现两种情况:㈠ 如果第二节的诗节格律形式能够适应各节需要,就应以第二节为“基准诗节格式”,第一节反过来再照第二节“克隆”;㈡ 如果第一节和第二节的诗节格律形式都适应相应诗情需要,那就不必再改动,可以使这首多节诗形成全诗各节同时使用两种诗节格律形式的参差体格律诗。
我建议写自由诗的朋友与写格律诗的相互结合一下:写自由诗的,也要写写格律诗;写格律诗的,也要写写自由诗;同时大家都要写写民族经典的旧体诗词,这才能提升新诗的品位。诗人好比蜜蜂采蜜,所采鲜花的品种多了,才能酿出好蜜来。各种诗体都尝试尝试,相互学习学习,自然就会大有发现,大有长进;绝不会吃亏,也绝不会上当。我希望我们的自由诗再精炼规范一些,格律体新诗再自然、清新和经典一些,当代的旧体诗词也再现代化一些。
应学堂先生之邀,只能斗胆谈谈肤浅体会罢了。请学堂先生并诗友们指教。
2007·8·2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