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诗的恶性循环
本帖最后由 扬恒学 于 2014-6-10 19:17 编辑浅析新诗的恶性循环
杨恒学
昨晚诗人宋江在电话里告诉我,他的散文集与诗集在南大街新华书店上架时间不长就售罄了,并且散文集还得了常州市“五个一工程奖”,诗集不在评奖之列。 诗集不在评奖之列!——为什么?诗歌是文学的小娘养的吗?同是文学的一份子为什么要有青眼、白眼之分?而更为可悲的不仅仅只是不在评奖之列,下面还有诗歌遭受其他更多的不公平的待遇! 文艺文艺,文在前,艺在后。而文学中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当然位居“老大”了。诗歌起源于民间的劳动号子,是最早、最传统的文学形式,可以说她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人类文明一路至今的精神产物。 可今日的新诗在报纸副刊受到冷遇,版面日渐萎缩,大多的只能在夹缝里生存,更多的是干脆一毛不拔(发)。诗歌在学校里同样得不到重视,虽然书本里有诗歌,可老师也不给学生布置诗歌作业,当然学生高考试卷里就明显标注: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既然课本里有诗歌,为什么只要求学生解释背诵,不要求学生学写诗歌作业呢?这个问题如果我将她剥开了,解密了这将是对教师队伍的一个莫大的讽刺!还有大部分出版社也是公然的拒绝出版诗集,当诗人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出版社后,还得要自费,自寻销路(其实大部分就是文友之间相互赠阅)。这倒也在其次,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不三不四的小说散文作家还在诗人面前显摆他的书得了多少多少版税,其实好多文学上的事圈内的大家也不是不知道,嘿嘿,何必显摆呢。要知诗人苦苦地坚守着诗歌阵地是多么不易的事,让你们去写一部诗集试试!所以,一般的诗人(有地位、有实力、有门路的诗人除外)在自费出了诗集后真的还有些心虚,还要顶着某某人群间接的羞辱。试问小说散文作家们你们再与搞书法绘画的,还有那些腰缠万贯的明星们相比,你们又当如何自处?我在诗人刘源春的博客里看到一段话的大意是:写小说散文那么长的篇幅坐在电脑前打字太累,远不如诗歌来得爽快。言外之意是说我不是不会写!所有的这些还不算什么,主要是省作家协会在门槛处还给诗人设计一个最最致命的关卡,要求市作家协会的会员申请省会员时所提供的诗集必须是非自费出版物。这里,他们就有些有失偏颇,不够人性化了。他们可以组成一个专家评审小组,对所有送审的诗集进行实际性的作品质量审查,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烂作品只要有人有活动力的一样可以公费出版,就像最权威《诗刊》也会失去公信力,也有招人唾骂的臭鱼烂虾之类的下下之作。 上面所例举出的新诗众多的尴尬,其实都是有其原因的,是天长日久积累下来的诟病形成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从哪开始一刀斩断进行解剖呢?我想还是从小到大,从学校学生的诗歌学习开始吧。 我的女儿上小学,她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中的“斜”,念成了普通话的xie音,我说这个字现在在这首诗中我们老家念qia音,在常州应该念xia音,无论怎么念都必须要押韵!我一再纠正,女儿仍然不听,说是老师这样教的。我说老爸是诗人,致于诗歌你更相信谁!我国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普通话只是现在的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语音系统,杜牧是今陕西人,难道他当时就会说现在的普通话了吗?还有像杜牧这样的名诗人难道对于押韵的最最基本的常识他能不懂吗?可想这是何等的荒唐!由这件事可看出现在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诗歌这一块是何等的欠缺!有章有法的近体诗他们尚如此糊涂,对于新诗我想他(她)们更是无所适从了,因为当下的新诗流派迭起,一浪高过一浪,属于绵羊山羊全都是羊的混乱期,如果没有相当高深的诗歌悟性与诗学理论的为指导的老师,他们不会长着一双辨别是非真伪的慧眼的。在新诗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固定的理论系统前,也的确难为了语文老师们,他们手里没有一把衡量标准的尺度,所以他们也不去布置学生的诗歌作业,高考排除诗歌,现在想来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既然诗歌如何写作没人教,那就要靠学生们自悟自学,以至于后来走上社会的有得道成仙者,有误入歧途者,还有相当诗人的浑水摸鱼者,他们一批批、一代代走上社会这就形成了新诗良莠不齐、真伪难辨、形形色色有如万花筒。他们中不失有心怀良知者努力将迷途的新诗保驾护航,送回到她原有的家园;而另一些人恰恰相反,他们为了自己的名利不惜将新诗推向万丈深渊。这类人中他们诗歌写得一塌糊涂,但诗人的名气很响,且还把持着大部分的诗歌刊物的门户,大量发表着伪诗、非诗,使得负能量的东西大肆宣张,无边蔓延。这里还有个国家教委与作协刊物对于新诗在选用上也是大相径庭的,教委在课本里所选用的新诗风格全是建立在传统诗学审美标准上的,而诗歌刊物它才不理你这场书,可以说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刊物,都是带有明显标志性的个人行为。他们独揽着诗歌发表特权,误导着诗歌走向,搞得新诗失去了诗歌的本性,成了“四不像”文体。以至于无论是谁,只要能写出分行的文字就是诗歌。导致那些非诗、伪诗一度地泛滥成灾,他们一味地追求小众化狭隘的概念,脱离了人民大众的欣赏口味。是新诗吓跑了读者,而不是读者抛弃了新诗,这就形成了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诗歌既然失去了卖场(不过,这里也不排除今日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出版社就发行不出去,所以他们拒绝出版诗集。 新诗的恶性循环真的是一环套一环的,其实想要遏制或扭转这种局面也是不难的。首先要刊物的编者树立正确的诗观,搞清什么才是真正的诗歌,新诗应该何去何从,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伪诗非诗上刊,给读者一个正确的导向。诗人们也要从诗歌的大局出发,不要为做诗人而写诗!不要将诗歌一些片面的见解当着诗歌的全部,就像拿着一个轮胎偏说是汽车。前一阵子诗坛到处呼喊着“力度”一词,结果诗人们趋之若鹜,坐在象牙塔里一窝蜂地高深得云里雾里的。其实人民大众认可的诗歌才是真正的好诗歌。诗歌概念是分行的韵文体,是感性的东西,一些枯燥无味的说理交给其它文体去做吧。本可大众化的,干嘛要小众化?!要有艺术的深入浅出,要让读者看懂,这才易于传播,否则你的写作用意何在呢? 真正的问题还是出自诗人本身的虚伪。有些诗人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生怕让人知道自己的诗歌写得不如别人,有损自己的形象。比如当我看到耿建刚的诗歌时,我不得不承认在大气磅礴上我的确不如他;近日龙城博客上出现一位美女诗星叫杨木兮,她那种语言看似随意,实质在字里行间蕴含着她深厚的国学功底,并且将语言的雅与俗挥霍到了极致,相融得看不出一点焊接的痕迹。她语言空灵,善于造境,实乃行家里手!他们之所长正好是我所欠缺的,但他们都不能代表诗歌的全部,只能说各有所长。能够谦虚地纳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进步。 诗人只要将诗歌写好了,一切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范小青在西江文集发布会上讲话说(大意):我与诗人在一块一般是很少发言的,因为诗人的思维敏捷性与语言的高度凝练性是其他文种的作家无可比拟的。当时我感到无地自容,万分的惭愧,不知在场的其他诗人作何感想,你们的诗歌真的做到这一点了吗,还是云里雾里的拖拖踏踏?!这种现象不只光是某一地区,而是遍布全国的。 其实想要遏制或扭转这种局面也是不难的。
——太难了!狂澜既倒之势,挽之也难! 刊物的编者树立正确的诗观,搞清什么才是真正的诗歌,新诗应该何去何从,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伪诗非诗上刊,给读者一个正确的导向。
——他们能够做到吗?
还有那些吃新诗饭的“专家学者”们所起的作用就更加恶劣了。 回复 抽刀断水 的帖子
万老师,我认为挽之不难!只要诗人中多一些像您这样心怀良知的摇旗呐喊者,一传十、十传百地下去,在经历一段过程后,我想我们的格律体新诗一定会让更多的诗人们接受,并共同遵守其写作法则的。(所以,我祝愿您万岁、万岁、万万岁!)唐以前的古诗不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自由体吗,但在“沈、宋”二人的格律推动下逐渐形成气候,并一步步走向巅峰。新诗从头至此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律也未被所谓官方阶层所认可,不过没关系,我们有格律的后备军,会一代一代地与他们磨下去的。但我们格律队伍的内部也有好多弊端的,我不说罢了。比如著名诗人刘征提出的八行体诗的形式,他自己也尝试创作了一批,后家师著名诗人刘章、高昌也随之创作出了一批作品,我也习作了一部分,并且我在格律网上反复提到了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形式,可就没得到响应,“二刘”是怎样的诗人,我想大家都清楚,我们格律网为何不借他们的东风来火烧赤壁呢!您看看格律网上的所谓六行、八行诗歌他们讲究了什么,不就是6与8的标志吗,那人家写出1、2、3、5、7、9、10、11等等,那我们是不是都要认可啊?!要是被反对格律体的自由者们抓住这个笑柄,真的会传为佳话的!(这只是其中之一种,还有某些人挂羊头卖狗肉沽名钓誉我就不说了)我希望诸位朋友们不要有私心,放下一点架子真诚地、理性的对待格律体新诗。敬问万老师好!:handshake 回复 抽刀断水 的帖子
您说的“那些吃新诗饭的“专家学者”们所起的作用就更加恶劣了”。深有同感,这类人我能报出好几个来,他们将一文不值的诗(我们尚不能称其为诗歌)吹捧得成了经典,真恶心! 回复 金谷 的帖子
您说得极是,这样一代一代下去,诗歌的确堪忧啊。问好: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