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句格律体新诗》/近水枫红
《长短句格律体新诗》相关搜索: 格律体, 长短句, 新诗格律?什么是格律?
我不是专业研究员,不能给出专业的定义。去百度百科搜索了下,只给出格律诗的解释
这里我想拿出宋词来探讨一下。
宋词是格律的吗?按照我的理解是的。文化的发展,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并且在对传统得继承方面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在某些现行
教育类书籍中总结为“扬弃”两个字,既发扬又摒弃。
格律是古老的,所以格律体新诗是一定要继承传统的,否则格律无从谈起。
那么格律体新诗是否应继承宋词呢?我想是绝对需要的,但是我不想说继承宋词,我想
说“扬弃”宋词。
接着说,格律体新诗应该“扬”宋词什么,“弃”宋词什么?
格律体新诗对于宋词的弃,在平仄方面已经摒弃了。这个我没有什么疑议。
我想说一下格律体新诗的对称问题。这里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格律体新诗想要“扬弃”
宋词然后取得发展,那么不整齐行不行,不对称行不行?第一节某行5个字,第二节对应
的那一行6个字或7个字行不行?我暂且不做结论。我举个例子,宋词经典之作,苏东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上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下阙)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不是格律体新诗,但是,这是两阙不对称的,非常押韵的宋词。宋词都不要求非得对称,格律体新诗作为还承担着发扬新诗自由发挥作用的新诗
为什么非得对对称要求的那么严格呢?这岂不是比宋词的要求还要苛刻?如果一个例子不够,我再来一个非常有名的宋词名篇——《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是不是更不整齐?更不对称?
那么,我们要想继承宋词来发展格律体新诗,应该怎么做呢?
这里我认为,吸收宋词营养的格律体新诗,应做到“神”似宋词,一定要神似!宋词的“神”是什么?
“长短句”,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辛弃疾的诗集,就叫《稼轩长短句》。长长短短,短短长长,
长短结合,顿挫有变,宋词和唐诗的区别,想必关键在此吧。长短句!
所以,格律体新诗若要吸收宋词营养发展,那么相对于吸收唐诗营养而言,是否应吸收长短句特点呢?
毋庸置疑,当然要。
我还想说一个问题,但我先给大家看一首词,虽然不是宋代人写得词,但是宋代人写这个词牌时,也是
学习着来的。希望大家不要钻不是宋代人写的这个牛角尖。
晚唐 温庭筠
《忆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不对称我就不再啰嗦。
这类词有什么特点?这类词就一节,而且还是长短句。那它出了平仄意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押韵!毫无疑问是押韵!另外一个特点,从这首词来看,它只有3言句5言句7言句,这使其具有
非常好的音乐美感。
所以我认为,这类词在宋词中有无数经典之作,给宋词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是完全有理由让我们
吸收其营养的,格律体新诗是完全可以在已有体制下朝着这个方向再进行拓展的。
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写长短句格律体新诗。没有必要非得分节,完全可以写一节长短句,即使分节
但是,必须押韵。
对称,押韵,都是格律要素,既然永恒对称被打破,那么押韵是绝对不能再不丢弃的,否则就没有
格律要素了,押韵是底线。
此外,根据我长期思考经验,我认为,如果是长短句格律体新诗,每句应控制在十几个字以内,十字
以内是最恰当的。句子太长,会使前一句的韵脚与下一句乃至隔句韵脚的距离拉大,从而是押韵的
美感大大降低,是不符合宋词语言风格的。
长短句
押韵
句子短
可以不分节
分节不必对称
这五点必须做到
此外,若能吸收宋词语言特点那么美感会更加凸显
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 舟过吴江)
红了,绿了,很有宋词语言韵味,在下虽然文笔拙劣,但也斗胆小试
曾写过
手葬了此心裹着多情种子
不再问
举这个例子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写出更为巧妙的宋词语言风格佳句。
像才下眉头,这个才下,很值得品味,应是绿肥红瘦,这个应是,也很值得把玩。
拙论到此,暂告段落
这就是:长短句格律体新诗
如果版主们不能拿出让我信服的理论,而让我去自由版发表作品,那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无礼晚生近水枫红献丑
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
1举证是普遍性还是特殊性?
2到底该怎样理解“格和律”?
3诗歌的格律意味着什么?
4为什么“对称”是诗歌格律的首要条件?
时间仓促,待后细说。
--------------(晓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