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兵 发表于 2014-12-16 22:36:39

西疆行(全文完)

西疆行(本文由原图说西游记之文字说明整理)一:出川

      筹备已久的旅游专列要运行了。尽管因为今年是大庆之年,给这次旅游添加了政治色彩,有了个动听的名称“亲情号”,但实际上就是近年流行的“夕阳红”专列。平生太懒散,习惯作无拘无束的自*由行。极少参加团体行动,但对这由省局红色旅游办指导的圆梦新疆之旅,还是颇有兴趣,想去作一下不寻常的体验。有政府关注、有主管部门亲自抓的事,让人放心,感觉安全。
      在深秋清晨的细雨中,登上自贡春秋旅行社的专车。从市府门前的春华广场出发,到省城去集中。心里有些感慨,临行口占了一绝:
常慕鲲鹏万里程,羞同凡鸟逐虚名。
秋深始偿西游债,首作平生大漠行。
       窗外天气虽然冷清;车内气氛却很热烈。大家都有些兴奋!过内江,雨渐停了。到资阳休息、方便时,太阳已经出来了。不到十一时,车已到龙泉山下的休息站,开始了团队的第一餐。这里也是我有时上省城时,常打尖用餐之地。因为这里的主打菜,是鲶鱼,且不止一家,都是小有名气的。
       正午,在成都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各市、州旅行社组成的小团,正式集中,并入大队。开始统一颁发身份吊牌,加赐红顶戴。候车室中,红海洋几乎占据了一个大厅,气派非常。下午二点五十,车从成都站出发。窗外秋阳熠熠,川西坝子正是一年最美好、最成熟的时光……
       德阳、绵阳很快过去,列车在不紧不慢的前行。这一带都是受汶川大地震波及的地带,三年过去后,恢复得很好,基本上看不出什么痕迹了。当然,隔震中有相当距离,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马角坝车停了一下,这里是机务段。从这里到广元、旺苍、青川一带,是我早年江湖飘泊中,流落过的地方。再度在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深山峡谷中经过,心里依然隐隐有些伤痛。对山民生活的艰辛,我是深有体尝呵……车上已经开始吃晚餐,伴着清江河的流淌,竹园、东坝、上寺、沙溪坝依次晃过,又渐渐的隐入岁月深处。特别是过银鸡窝时,让我大跌眼镜的是,隔江看到当年的土煤窑依旧在开采。可惜没有预先备好相机,不然可以留下一幅很好的怀旧照。
       眼前出现了熟悉的山形,剑门七十二峰隔江遥遥在望。现在的高速公路在那边山脚下,前两年路过时看见正在大搞修建,目前已经呈现出一座新的城池,并已经有了跨江大桥。我暗暗思忖,该不会是新建的昭化新城吧?
       广元是本次专列的最后一个上客点,自此定员已足,编队完成。前面德阳、绵阳也上了人,但时间短暂,没有休息。眼看马上就要出川,离开成都已经六个小时。天也黑了,开始第一次放风,可以下车休息。喜欢活动的老资格美女们,竟见缝插针的在站台上跳起了健身舞……我没下去活动,正给一个朋友发短信。西行车中试笔:
早岁空怀报国志,常思万里学班超。
少年偏遇穷愁运,老大方逢开放潮。
未卜行踪云郁郁,屡经磨劫雨潇潇。
高吟一曲出门去,岂惧西行路险迢。


过河兵 发表于 2014-12-18 21:03:30

二:过甘肃一觉醒来,车正行进在高桥险壑中。软卧的上铺,并不妨碍观景。天早大亮,我手机的闹铃,定的是八时。我们家的人经常走动,崇尚的是没有消息就是平安。但这次有亲家同行,则大不一样。她的五个宝贝女儿正在轮番关心着她。猛然间,听她问妻,家里问:到哪里了?我不能再装睡了,顺口说,秦岭山中!盘旋的山道,桥加隧道的定式,似乎也在证实我的判断。但我忽然发现,不知何时,车已改变了前行的方向。随即省悟,车早过了宝鸡,调头向西行了。我急忙守在窗口,想观察一下具体位置。俄顷过一小站,名:新建村。这下才明白,已进入了甘陕交界部位,不过应该仍在秦岭的余脉中。窗外正下着小雨,让人感到一丝深秋的清凉……不久进入了甘肃的东南门户,天水站。车站文化气氛很浓,下车拍了几张历史人文的宣传照片。最先知道天水,是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杀张郃等大事,就发生在天水境内街亭、天水关、木门道等处。但车站着重宣传的则是,有“东方雕塑馆”之称的麦积山石窟。还有我先前不知到的,这里竟然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是羲皇、娲皇、轩辕的故里,因八卦为伏羲所创,故又称“易学之都”。同时因天水伏羲庙内,供奉有国内唯一的伏羲塑像,更成了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特别是那个麦积山的模型,听去过的人说制作得很像。我想今后有机会,可专程来看看。任由列车慢慢摇去,直到午睡起来,方才到兰州。窗外雨早停了,依然是傍河前行,天色已渐渐向晚。整天猫在车上,这甘肃是一块窄长地带,因此被形象的称为河西走廊。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都属于边地。可能是心理作用,感觉到山很荒,并逐渐出现了一些荒原和戈壁地带。隔窗口胡乱拍了些景物。望着连绵不断的祁连山吟成一首绝句:过甘肃:河西千里路迢迢,初识荒原知寂寥。祁连伴我天涯去,丝路风光细扫描。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进入嘉裕关车站,等到总指挥编队停当。一声令下,大军便开始了攻城掠地的争夺战。别看这兵团中,六十算少壮,七十很普遍,八十也不少。但行动起来,其敏捷程度根本不让青壮年。我是经常开车的人,不想去参与这种无谓的争夺。结果落到头上的是全车最差的席位。最后一排,过道正中的座位。其无挨无靠的,要坐稳得费点功夫。车队进入城口,就在一家清真餐馆用早餐,天刚破晓,残月还在西天。这一带建筑普遍不高,前方有一座清真寺,以其灰白的穹顶和顶端高擎的月灯作背景。拍到一、两张有柳三变“晓风残月”意境的照片。想起王维的阳关曲,在晨风中竟体尝到一点离乡远游的清寒。

过河兵 发表于 2014-12-21 16:35:28

嘉裕关----西疆行之三 嘉裕关,离城不远。到达时,景区还未到上班时间,在车里看,外面早已是阳光灿烂,不少人都采取了轻装上阵。不期吃了闭门羹,只好集中在广场等候。一列车人聚集起来,还是很有气势,全是红顶子,在朝阳下如红潮涌动,真是波澜壮阔!依稀穿越到了四十五年前,只有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才经常随处可见这样的红海洋。而这一车人,除了少数陪伴,全是文革的亲历者。应该说大多是当年的一般群众,而且有不少在红羊劫中受过打击、尝过群专味道的。至于那些善于追风弄潮、乘势而上之辈,早已飞黄腾达。不会再屈尊来参加这种层次的旅游团。所以见到这种势头,相顾大多哑然失笑。嘉裕关素有“边陲锁钥”之称,为万里长城西部第一雄关。很有特色。外面第一道关门,据说还是明代时的原样。里面的敌楼,则明显是现代维修过的。内部瓮城的设计更是巧妙,敌军就算攻进城门,并不就标志着胜利。如果来的敌人少,或是有奸细来打探,甚至可以有意放进来后,再关门打狗。因得诗曰:敌楼高耸势峥嵘,四四方方围战营。游击将军帅府在,万里长龙第一城。随着旅游业的开展,这里采用了恢复当年关城实况的部署。城门口有签署通关文牒的门官,演兵场有士兵操练,比武台上有壮士在竞技。武器、盔甲、衣帽、旌旗,全是明代装束。让人很容易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我甚至有一各种似曾相识之感。又得一绝云:嘉裕关城据要津,当年老将又西巡。男儿自古从军乐,护国全家保太平。上城楼往西望去,便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想当年,守城的戍边将士,眼望着茫茫戈壁、浩瀚沙海。心系着遥远家乡的父母妻儿,难怪会感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巧这时一队巡逻兵登上城来,真令我有梦中惊醒之感!不禁朗声吟道:颦鼓咚咚报敌情,香甜梦破战刀横。顶盔贯甲登城去,我是当年一老兵。哈哈,看到这些穿着古装的士兵,真有一种时空穿越感.我似乎真进入了角色。不由向妻说道:今天终于归队了。其实这里不单是在明长城基础上的修复,还保留有少量汉长城的残迹。来到这里,时光一下倒流了二千余年。城下现新建了一个长城博物馆,更增添了对长城的认知。特别是很多珍贵图片、实物,会使人对嘉裕关的历史功绩及现存遗迹有更深了解。通过这实地、实物、实例的史料佐证,仍以一首七绝抒发出了心中的感叹:中华自古讲文明,从不轻言动甲兵。万里长城为铁鉴,筑墙防贼国安平。

过河兵 发表于 2014-12-22 23:58:36

悬壁长城和第一墩
       距嘉裕关城不远,现在汽车仅半小时车程左右,就是有名的石关峡。民间亦称水关峡,它之所以有名,不仅因其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关隘。最主要的是名噪中外的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就在这里,历来享有“西部八达岭”之美誉。据史料记载:为明嘉靖年间,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的。是万里长城建筑中,最得盛誉的独特创举。其所处地势十分险要,南面是连绵不断的祁连山,北面是陡峭高耸的黑山。断壁长城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故得此名。这两段长城形成拱卫之势,扼守住黑山峡口。我写了首小计诗赞之:
黑山峡口接祁连,陡峭城墙若臂悬。
胡马尸横兵失势,乞降修好水关前。
       现已开发建成文物景区,除长城外,还有展现了古丝绸之路的“丝绸古道”雕塑群像。在溪河的原水关位置,新设有“嘉峪关水门古代兵器展览馆”。遥遥相对的弥勒山报国寺,也在这景区内。如今寺塔巍然、梵香袅袅、晨钟暮鼓悠扬,呈一派佛国祥和景象。 古丝绸之路的雕塑,集中了中国历史上,从嘉峪关地区经过,有史册一记载的名人。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直到近代的林则徐、左宗棠等,七位主要历史人物的造像及随从、马匹、骆驼和马车塑像组成。工艺十分精湛,特别是那长长的骆驼队,乍见之时我竟疑为真的.充分展示了石关峡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内涵。能步前贤后尘,亲临此地。追怀先圣足迹,真令人不禁感慨唏嘘……
       返回嘉裕关市午餐,按日程下午要经玉门到敦煌。导游安排顺道游“天下第一墩”。这个景点尚不很完善,路不大好走。其实就是长城最西的第一个烽火墩。现在第一墩,只剩个孤立的残破小土墩了。如果不是立了一块石碑说明,任谁也想不到,这里曾经是最前线的据点。它紧靠着一段悬崖而立,崖下讨赖河流过。对岸是祁连山脉,形成了一个自然的防御天堑。我们来时,河沟没见有多少水流。但据说每当山上溶雪时,还是有一点规模而且很清澈的。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原,站在这古战场上,心里很难平静。想当年有多少好男儿,为了保家卫国,葬身在这边荒草丛之中呵!不知听谁提起,前面还有兵营遗址。我们有几个不想排队,等着在石碑前留影的人,便趁机跑到前面看古代的边防军营去了。果然在离第一墩约一公里左右的前边河滩下,新恢复了一座仿古的军营,绕中军大帐、扎了十多个兵士居住的营帐。刁斗、旗杆,一应俱全。估计说不定是某部影视剧的置景,保留下来,结合第一墩准备组成一个新的景区。以缓解嘉裕关越来越繁荣的旅游市场压力。军营建在河对岸的一块山湾平地上。大概可容纳明代时的一个百户营的规模。这边的大片荒原,夹杂着沙砾和稀疏的浅草。尚未有开发的迹象,估计今后正好开展跑马、射猎等边塞游的娱乐。
       我们没有时间过去参观,只好伫立岩头拍了几张照片。遥想古时戍边将士作出的重大牺牲,心生感慨,仓促得句:
亲情专列赴玉门,寻访长城第一墩。
讨赖河边营垒在,千秋万代作雄魂。

过河兵 发表于 2014-12-24 22:25:26

西出玉门
          真要感谢时代的进步,现在西行路、除了有铁路干线,又增添了高速公路。不然近四百公里的距离、一下午要想跑拢,也真够呛。进入西北后,行政区划根本不能用内地的眼光来看,据说现在敦煌只是甘肃酒泉辖下的一个县级市。两者之间相距,已几乎相当于横穿一个小省区。难怪一提起西疆,历朝历代均有鞭长莫及之感。加之换乘汽车后视野开阔得多,不似在火车上、只能守着窗口、永远面对一幅移动的画面,缺少立体和纵深感。难以获得这种行进在似荒原、似戈壁的旷野中时,面对大自然的无力之感。这时你才真正能体会到,天苍苍、地茫茫、并非如歌词中唱起时,那样的美好浪漫呵!   过玉门服务区时,休息十分钟,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跳下车去。先前心中雄伟壮观的边关形象,轰然坍塌。这里无山无水,一望无际的戈壁荒原。哪有一丁点,与关和门的形象联系得起的地方?心里正纳闷,商铺店员一句话,解开了疙瘩。“离玉门关远着呢,这里是玉门市郊。早前的玉门关和阳关,在靠敦煌那边,只剩下遗迹了”。         太阳已快落山时,车才将到敦煌。进城前先看到了壮丽的鸣沙山,在近晚的彩霞映衬下似金似银,巍然屹立。引起我们这些初临大漠的游客,十分强烈的心灵震憾。河西走廊走到敦煌,也真算是走到了尽头。地处甘肃最西端的这座小城,一直以来,以其博大精深的独特文化底蕴,和享誉全球有“世界文化遗产”光环的莫高窟,而闻名中外。尤其是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城里随处可见,连我们下榻用餐的宾馆门前,也塑了尊端庄秀丽的聚宝菩萨。引得不少老太婆合掌膜拜,以为到了寺庙呢!         安顿停当、天早黑尽了,满城灯火、霓虹闪烁。现代都市大多有一片类似的繁华,敦煌也不例外。有人相约去逛沙门夜市,我也跟着凑热闹。当地人喜食牛、羊、鸡肉,面食制作也很讲究。始料不及的是,川味在这也很普遍,街边到处可见麻辣烫夜宵小摊。穿过十字路口的反弹琵琶雕像,便算进入正街。主城区并不很大,步行也不过半小时能走通。但到了党河桥上,我为其九龙喷水的景观吸引住。便独自沿阶而下,到了河沿游览道。才知这是敦煌市,重点打造的党河风景线。难怪亮化工程,搞得比内地很多城市都佳。别说这里本来就是旅游名城,现在任何一个地方,对本城的母亲河也是关怀备至的。同时这也是一个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所在,更是对外宣传的好阵地。          从相关介绍中,我才知道,这发源于肃北县盐池湾的党河,是蒙古语“党金果勒河”译名的简称。古代汉朝时称氏置水,唐代叫甘泉,宋时为都乡河。元代才改为蒙语“党金果勒”,意思是肥沃的草原。这可是我国唯一的一条,由南向北流的地渗河。即由祁连山冰川流经肃北、阿克塞及敦煌后,消失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是她千万年来滋养着敦煌绿洲,见证了时代变迁。尽管秋夜已颇有凉意,游人寥寥,但装饰得十分精致的廊亭、酒坊,色彩迷离的灯光、水景。给人一种优雅恬静,浪漫消魂的迷人魅力。我因已早得通知,明天起得很早。在河边只略作逗留,便返回宾馆。睡前写了首:夜游党河:      神龙救世降恩隆,身化绿洲万代功。   天赐佛陀归隐地,敦煌有你福无穷。

过河兵 发表于 2014-12-28 23:01:04

鸣沙山观日出              凌晨、天漆黑,就匆匆忙忙的上路了。其实只有几分钟车程。就到了入城口。前方据说有几百米在修路,大家绕道顺小街,摸着黑跌跌撞撞的前行。老年人太多,不时有人说帽掉了、伞掉了、甚至有人把发的干粮也扔了。我感觉好像有点故弄玄虚,好在没有人跌倒,不然麻烦怕大了。后来才听说、这是旅游团的惯例,原因居然是怕有人逃票。知情后大家都有些哭笑不得,看来我们的旅游业,还真是太幼稚了一点。
             风大、清晨很冷。租了一双脚套,全身结扎停当就上路!天依然很黑,只远远看见山坳处有一团灯光。团队中大多数人,都依序等着骑骆驼走。我想抓紧时间上山,拍几张日出照片,选择的乘吉普车。车灯照射的范围内,并没见路,只见沙海、沙丘、沙浪迎面扑来。细看有点浅浅的车辙,车子像疯虎一样往上窜,马达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好在不到十分钟,便已到了鸣沙山脚下。靠近山脚的二、三十米,是一段缓坡,铺设有木质栈道。上面有一块小沙坪,搭有低矮的窝棚。停有一些沙地游戏越野和摩托。似一个供游客玩乐的基地,但并无人值守。从这里到山梁,还有百余米高度,我们开始摸黑登山。
             沙山很难登,走一步滑半步,用的力气是正常登山的好几倍。这段短短的距离,我累得躺在沙坡上歇了三次,才喘着粗气爬上山梁,原以为离山顶已不太远,谁知登上这道山梁后,前面是一道道更高的沙峰。如银灰色的巨涛汹涌、气势磅礴,奔腾澎湃的从天际卷来。那明快的几何线条,蜿蜒圆润的曲线,像一幅绝美的沙画,无以伦比。据说鸣沙山横卧敦煌城南。由流沙堆积而成,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绵延四十多公里,南北纵深二十余公里,最高处海拔达一千七百多米。
            天,在这攀登过程中渐渐亮开了。山顶上,站满了等候看日出的人。转身北望、敦煌城就在山脚下,相比这壮观的沙山瀚海,毫不起眼。可惜鸣沙山的日出,远不及在海滨或峨嵋、泰山等名山大川观赏更为有味。东方是一片辽阔低缓的沙丘、沙梁,分不清明显的地平线。在一片灰蒙蒙的天空中,慢慢显现出一个越来越明亮的日影。我怀疑是因宿雾或沙尘的关系,根本没有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或挣脱云层的束缚,跃出的那瞬间。更像是一面早已悬挂在东方的蒙尘宝镜,被擦拭去一层层污垢后,越来越明亮,直到显露出真正的本色来。我下沉浸在这大自然的神性启示中,整个山坡忽的风起云动。随着日出完成,仿佛下达了冲锋的总攻令!这是令人最为愉悦的时候。有乘轨道缆车飞降,最多的是乘小竹筏循势速滑。也有青年,一跳十米,凌空展翅,状如飞仙。更有顽皮者,顺坡滚下,且滚且翻,状如轱辘。此时沙随人动、沙尘滚滚,如洪流奔泻。顿闻咚咚声响,似敲锣打鼓,又像鼓瑟吹笙,不负“鸣沙”之名也!
            心里念着月牙泉,无心贪恋各种沙地游戏,径直登车下山。从候车坪回望这寸草不生,很难存在生命迹象的沙丘沙岭,让人颇生感慨,到了这里,一切都变得单纯、苍白!回想刚才看日出的景象,得了几句:
       敦煌鸣沙山看日出:
      
晨风拂拭
蒙尘的宝镜重现清亮
雾润云磨
存封的宝剑再显锋芒
   
光明的前后
总会有黑暗追堵
沉溺于混沌
坚守心中的理想
   
一次次拚搏
递增积累的希望
不屈的意志
才是成功的保障
      
你好呵,新生的太阳
没辜负,大众的守望



过河兵 发表于 2014-12-29 21:12:03

月牙泉---敦煌的骄傲
       沙漠深处的一团绿洲,鸣沙山下的一泓清泉。
       大自然中的一个奇迹,游人心底的一弯圣潭。
   
       你是千古敦煌的骄傲,你是无私造物的典范。
            当穿过绿洲中的小村,复前行里许。跋涉过一段浅浅的沙坡,眼前忽然一亮,同行有人竟发出惊讶之声来。四围的沙山窝里,竟藏着一圈宝地。那古色古香的亭阁,不正是旅游风光片中,经常出现的月牙泉么?特别是那如一弯新月般的碧水!骄傲的吸引住了所有游客的目光。我也不由心神大畅,没有急着奔下坡去。这边坡上正是摄取全景的好地方,同时吟成了上面这首咏叹调。从记载看,已过了上千年的历史。在这流动的沙山中,能至今保存生命的活力,真不能不让人感叹造物的神奇!也使我深切的体会了什么叫上天保佑!
            以前有人称“鸣沙山和月牙泉,像一对孪生的龙凤兄妹”。亲眼看到,这小小绿洲捧出的一弯碧玉,被雄伟金山银臂环绕呵护。一弱一强、一阴一阳,方知这比喻真妙到毫颠。更有古人“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之句。和悬挂的“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 之联。均的确是,很恰如其分的点睛之笔。
            有水就有生命!第一次看到沙漠中的绿洲,感受是如此强烈。在门口的停车场,就可隐约看到山边的小村。本可以骑骆驼或交通车去,但听说路不远、看来路又平直,我便一边拍照,一面向绿洲方向步行。最先入镜的是一溜驼队,和一株树形优美、独立沙漠中的胡杨。有它们的陪衬,更显大漠的悠远苍凉。路虽不远,但沙地陷脚,行走甚为不便。好不容易走完这二、三里路,忽见路旁一侧泉水叮咚。林木蓊郁、花草繁衍、虽入深秋,依然茂盛。这一带绿荫约有数十米长,内设疏篱、小亭、茶园、房舍。挂着月亮泉冠头的招牌,似一些供游客小憩的村店。伙计极力招睐,本欲择一雅致小园进入,又思其形和传说不符。正犹豫间,遇同团旅客说:月牙泉尚在前面山弯之中。我心中暗道,若非看过图片,险些堕入这些李鬼局中。
            我走到泉边,久久徘徊,不忍离去。有人说近年泉水已越来越少,更有人故作高深的说,现在放的是自来水。我忍不住插话:说是自来水、那是在开玩笑。便把昨夜看到的关于党河上游阿克塞县搞“引党济红”工程分水五百万立方米后,致党河水位下跌,月牙泉面临枯竭的危险。敦煌随之泉修了党河水库,才保证了月牙泉的回灌。但每年要为此用水六百万立方米,已常造成党河断流。且人口和耕地面积还在逐年急剧增加,敦煌年缺水已超过一亿立方米。这种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早已是全球话题。泉水枯竭几乎已成定局,只是时间的早迟而已。虽然目前敦煌已有“引哈济党”工程的计划,拟将发源于青海省野牛背山那边的大哈尔腾河水,引入党河来填补空缺。只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考虑,能否实施,几时完成尚需等待。从目前的角度看,说月牙泉是人工水,也基本上是事实。
            我们大家都围在月牙泉边,不忍离去。有个成都的退休教师,不无感慨的说:大家多看几眼,多拍几张照片吧。下次再来,可能已经看不到了。我们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但愿它永不枯竭呵!如果不是导游在不断的催促,还有更精彩的莫高窟在前面等着,大家似乎都不愿意动步了。

过河兵 发表于 2014-12-31 18:20:24

敦煌瑰宝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因系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人类共同财富。身价甚高,门票自然不菲,且管理极严。每次只开放十余个石窟供游人参观,只能略窥一斑而已。其实在中国,真正的艺术欣赏,始终是少数人的事。更多的游人、香客慕名前来,则是冲着祖宗传下的国宝,作一次虔诚的心灵朝圣之旅而已。
       月牙泉到莫高窟不远,有旅游专线。三危山和鸣沙山隔河相望,但相距较远。反而显不出气势,仅见浅浅岗峦。那河当属季节性的,目前是很宽阔的干河滩,平坦如戈壁荒漠中常见的大路。远远可见鸣沙山东麓河滩边,有一抹疏林。不算高的崖壁上,排列着些类似窑洞的石窟。上下有三、五层,南北长约三里。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后经隋唐五代至宋元历朝开凿增补的莫高窟群。这是现存敦煌石窟的主要精髓和代表,其它还有西千佛洞和榆林窟。
       敦煌作为古丝绸路上的名城重镇,得名甚早。史记·大宛列传中就有纪录,从汉武帝设敦煌郡,辖玉门、阳关、中部、宜禾四个都尉。镇守其境内,南北两条丝绸古道。那时的敦煌郡很大,包括新疆东部边缘和敦煌市。以及现安西、肃北、阿克塞等地,是个人口众多的大都会和通商口岸。但从元朝开始废弃丝路起,便逐渐没落凋零。到明代嘉峪关关闭后,更险为历史的沙尘湮没。能在近代声名大振,重新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一千六百余年历史的莫高窟。
       令人扼腕长叹的是,这一朵佛国的旷世奇葩。竟然是因被盗,珍品流落海外,方才引起轰动。今日之盛誉,竟因惨痛的毁损换来!现在窟内是禁止拍照的,且无光亮。一般的由导游用手电照着扫描几下,简单的解说几句。个别大窟安装有电灯,也由导游控制开关,浅尝辄止。帅哥靓妹们,无奈只好在外面的仿古牌楼前排队,拍几张到此一游的纪念像。我看那字都是从右到左写的,明显的西贝货。没什么意思,便懒得去赶这时髦。好在来去都有飞天玉女迎送,知足了。
       当然未尽兴的人也多,都认为参观的时间太短,讲解过于简单。怀疑是我们人太多,才会出现这种状况。理由是在一个石窟中也遭遇过外籍团队,相比之下导游的服务就截然不同。更有人说,这里的导游完全可以去我们四川演变脸。对外阿谀逢迎,对内趾高气扬。其实我感觉这是全社会的通病。不单是这里如此。只是体制中表现得更明显一些。正如民谚说:民怕官、官怕洋人。对上奉承、对下压迫,本来就是人的劣根性。世间有多少人能免俗?更何况对外宾,原不易拿捍好接待分寸。掌握好了、是发扬了中华民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传统。若稍过界,则可谓崇洋媚外。至于讲解,大家都是孔夫子的传人,有举一反三的本能,窥一斑则已知全豹。稍为意思意思,方更能彰显其高贵和价值,这也是国内文博场所的惯例。
       我在莫高窟的博物馆里,买了几本相关的书籍和图册。来这一趟也有很大收获,回去对照图文,加上目睹的印象,再细细的重作次神游,也是件乐事。这里尽管是深秋,下午的太阳依然很烤人。懒得到处游走,坐在凉爽的休息室里写了一首五律:沙洲古意:
千古敦煌在,“三危”对“鸣沙”。
王母行宫丽,佛陀窟殿奢。
月牙泉凝玉,虹彩石生花。
临歧一杯酒,“莫高”日照斜。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1-4 22:11:02

西行第一寺“雷音” 一个很年青的和尚,在这里主持教化。有信徒称其为得道高僧,据说现今他身上,已亮起了诸多光环。诸如佛协、政协里的地位,享受某某级行政待遇等。听惯了厅级教授,局级和尚的新闻。自然也不以为怪,否则何以解释我们的所谓特色呢?他的最新功德是,重建了这座当年唐三藏西天取经,曾经住跸的西天第一寺。这寺目前尚小,规格却高,大殿只开中门,有栅栏阻隔。香客只能隔栏瞻仰,广场遥敬礼拜。照壁上,有中国佛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题词。还在扩建,口气却大,说要募化上亿资金来圆满功德。是我们临离开敦煌前,地导特意强调的项目,领导大家排队去雷音寺布施。大师率知客僧、亲至寺门,降阶而迎、甚为谦恭。全然没有世俗的身价,且很注意细节上的诱导。几乎从进入寺门的规矩教起,但凡男女的方位、越门坎时出脚的先后、主从的间隔、夫妇的距离、上香、礼佛、诸如此类的很多清规戒律,都一、一耐心指导。让众人均有幡然觉悟,顿感平日行之大谬。今日终得指点迷津,得以重沐佛光。我太愚笨、听力又差,只记得一个,可能是其继承式的创新法印。我们平日进入佛寺,礼佛皈依时的双手合什手法。被演化成了“两拇指紧靠、曲于掌中;双小指及双掌大、小鱼脊紧合;食、中、无名指、指尖紧贴;构成一个心形法印。而且从正面看过去,与我们平日见惯了的合掌皈依并无差别。但如你站在他背后,看到的确是一个漂亮的心形。有谁平时真正去关注过高僧们,合什时拇指是伸着?还是曲着呵?看着这宝相庄严,正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默默皈依的佛子,在众星捧月的簇拥中,气场十足。若出演西游记,根本不用化妆,活托托的一个唐三藏。我都忍不住,有顶礼膜拜的冲动。然后当然是拉扩建赞助,佛随国运兴,在我国是很正常的情况。赞助并非是伸手要钱,一是上香,二是由专职安排的大师,指点迷津后,自认功德款。我们这一行多是老年人,乐善好施的占大部分,单看集体上香的场面,就令其他游客咂舌。特别是求合家平安的特号大香,还必须夫妻同在的才有资格敬献。男前女后、排列整齐,由大师带领,把敬香广场排得满满的。主持诵起上香经,一时香云袅袅、佛声嘹亮、颇具一时之盛况。所积功德银自然不少,大家都希望如僧人所愿,重现敦煌当年鼎盛时“雷音四月八庙会”的辉煌。据说那时当释伽牟尼涅磐日,远近香客,携老扶幼,成群结队,赶赴这里和莫高窟、三危山等地来烧香拜佛,朝圣祭祖。并以此雷音寺为最盛。正当我妻子美滋滋的拿着功德证,要我帮忙收存起来。一个颇知其中内幕的游伴戏谑的对她说:罗老师,你这钱有一半用到你供奉的菩萨头上,也就算万幸了。很多活菩萨正等着分帐呢!我见妻本来被那算命和尚奉承得很好的心情,大受打击。忙说没事,权当购了西行门票。就算有人欺瞒佛祖,那也是他自己造孽,各尽各的心吧。不过地导对大家的热情到很满意,在和我们分手前,临别还特地唱了一首歌。说是慰劳大家,这到令我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正是:西游路上过雷音,得遇高僧佛法深。只要布施功德足,菩萨保佑定开心。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1-6 11:18:09

新的起点:柳园
       现代的西部交通,是以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干。以前敦煌境内的玉门关和阳关古道,自然是荒废已久。敦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积淀甚深的文化底蕴,正逐步向以旅游为主的城市过渡。特别是看到它的大沙盘后,更觉其仿佛是以千佛洞为核心的西部佛都。你看它南面靠着连绵千里不断,气势如虹的祁连山。北方有雄浑逶迤的北塞山护峙,东方则是嶙峋奇突,有王母行宫的三危山。西面则是浩瀚无垠,生命禁区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又有我国唯一的一条,由南向北流的内陆地渗河滋养,真是人间的伊甸园。
       柳园则是现在铁道干线,离敦煌最近、也是甘肃境内最后的一个车站。据说是古代的一个驿站。因建驿站必须靠水源,当时这里有小湖,长有一片红柳。考查建站的官员,就命名为红柳园。驿站虽小,却是连接甘、青、新、藏四省区的陆路交通枢纽。直到兰新铁路建成,设柳园车站后,才批准建镇。至今仍在不断扩建中。我们离开敦煌后,便直奔柳园去上专列。目前还是比较简易的公路,这条路上人烟稀少。路口有一块警告牌:“前方没有医院,请注意安全”。其实这段路不要说医院、连站点也没有,一直在戈壁荒漠上奔跑,途中有人小解,也只有采取男兵向左,女兵向右的土办法。我的麻烦最大,因旅游大巴的发动机都是后置式,我的座位离发动机最近,散发的热浪不小。早晚到舒适,一到下午,戈壁深秋的太阳依然很烈,就真像当年孙大圣过火焰山了。
       途中小歇时,有原在这一带当过兵的游伴,指着远处依稀可辨的小土包说:那边就是汉长城和玉门关的遗址。我穷尽目力,也一无所见。疑惑的问,即没见城池、也没见山影呵?他笑道,电视看多了吧?鬼都没一个的地方,那来城和关!他很多年前去过一次,就只剩下点像第一墩那样的土堆堆了。心里虽然感觉有些失落,但我相信他说的是真实的。中华一统已经那么多年,失去存在意义的关隘,自然湮没也是历史的必然……
       重新登上专列的软卧车厢,如回到了流动的客寓。旅游专列的优势,至此已经充分显露无遗。有这样一个大本营,把行程细化了,每次只需预备两、三天的随身需要。全然不必为行李操心,唯一的缺点,是现在铁道部门的通病,晚点!特别是这种临时增加的专列!从柳园到吐鲁番,跑了整整一晚上,计划是天亮到达,却拖到中午才进站。利用这段无聊的时光,我整理日记,并写了几首小诗:
      过玉门
玉门早不是边关,戈壁秋深入夜寒。
无人再唱凉州曲,此去西疆路正宽。
       从柳园入疆
柳园西望路迢迢,一宿轻雷梦亦遥。
专列原为钻空走,频停晚点敢心焦。
       并学习着试写了一组,诗人黄淮着力提倡的小汉俳。这是他在东瀛汉俳的基础上,精简精简创新而成的。偶用,也颇有趣:
       敦煌三题(小汉俳一组)
       鸣沙山
流沙动
嗡嗡似鼓鸣
鸣不平

      月牙泉
一团绿
四围沙山环
水半湾

      莫高窟
积功德
石岩凿千窟
都供佛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1-11 00:36:58

奔向塔里木……
    接近中午,专列终于徐徐的驶入了吐鲁番站。这是我们抵达新疆后,停车的第一个站点,也是这次旅行专列的终点站。在今天的游程结束后,便将分兵两路。作南、北两个方向采风,最后到乌鲁木齐汇合,一同乘专列返回四川。究毕这是有组织、带有一定政治意义的活动。必要的简单欢迎仪式,不可避免。相关部门在车站,拉起了大红横幅。并组织着维族盛装的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前来迎接。我们也按编队列阵,展示了四川旅游团的浩大声势。才按领队指挥,登上早已等急了的旅游大巴。
    浩浩荡荡的车队,在城口的清真食店进餐后。便匆匆向塔里木盆地驶去……导游通知,因火车晚点、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克服困难完成今天的旅游任务。这时才得知,从火洲盆地的吐鲁番到塔里木盆地的库尔勒,有四百公里路程。沿途大多是茫茫的荒漠和砾石戈壁,翻越的山坡也是寸草不生、峥嵘万象,全是砾岩组成。当然也有平原绿洲,更有人工新开的田园,并没穿越真正的沙漠。这里修路相对说来,比西南的深岩险壑要容易些。路面很好、全高速、只是来往的大多是超级、超长大货车,看得我这经常开车的人都心里紧张。其间只在一个收费站口小歇了一次,下午六时才赶到梨城库尔勒。车队并未进城,而是直奔此行的目标,还有近百公里的尉犁县罗布人村寨。大有不游完计划流程,暂不罢休的决战气慨。
    行前对此.我颇有兴趣,查阅了相关资料。从《回疆志》《尉犁县志》等史料记载看,自清乾隆二十二年,在一次追剿乱兵的远征中,偶然在沙漠的海子边发现了这些“土著人” 。到民国初期,作为具有独立文化形态的罗布人,已经不存在止。这个民族被外界认识、接纳的历史,仅两百来年。就被同化、消逝了。据说他们的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世世代代也传承有独特的民俗、歌舞和传奇故事。但罗布人没有文字,更没有什么社会、国家、战乱的经历。他们仿佛是塔里木河一泻千里,流入罗布泊区域后漫滩溢流,在沙漠中形成无数天生小海子和绿洲后,衍生的智慧精灵。他们插芦为室,凿木为舟,与兽共舞,不知岁月。罗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只捕鱼为食,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太阳是图腾,月亮是天灯,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部落生活。这里距库尔勒一、二百里,千百年来和周边社会历史擦肩而过。固守在他们的海子、胡杨和沙漠中。
    最奇特的是这单一食鱼的民族,却大多长生不老。八九十岁也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而聘礼和新娘的陪嫁竟是一个小海子,结婚的初夜要在野外,习俗举世罕见。至于新婚之夜为何一定要在野外露宿,过一下天当被,地作床的浪漫。则说法甚多,也无法考证。但据相关专家证实,在全球范围来看,这也算持续最久,消逝最迟的原始文明模式。值得人类,作为一种永恒的纪念来保存……
    最后一、二十公里,是初具形态的旅游便道。车也开始剧烈的颠簸、起伏,看着又红又大的夕阳在戈壁滩上,摇摇欲坠的舞蹈。尽管在这样特殊的地方、看如此漂亮的落日,也算平生难得再见的美景。但大家都没有多少心情,我心中已在暗暗祈祷,只盼早点到达格里木河畔,下车、站上一站,了却主办方的心愿。在焦躁不安、苍茫暮色渐渐降临中,眼前终于出现了胡杨林。接着有星星般散落的小湖泊,闪着清亮的光,如串珠般出现在前面……真是:
    塔里木河海子旁,荒坡沙漠聚胡杨。
    小湖连锁如胸链,原是长生福寿乡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1-14 00:21:19

最后消失的原始族群:罗布人
    尽管下车已近下午八点,新疆和内地的时差却成全了旅游总指挥。虽然太阳早已落山,但借着回光返照,罗布人村寨的景物在暮色中,更增添了梦幻般的神秘感。就在这天快黑尽前的二十多分钟内,总算草草的完成了参观任务。虽然是已经消逝了的民族,但究毕时间不久。据说这里守护的几个乡民,就是当年罗布人的后裔。当然他们早已为当地人同化,但这里保留和修复了他们祖上的生活、居住环境。有极富个性的独特寨门,捕鱼的独木舟、婚坛、阴阳门、祭坛。以大树为床、以芦苇为墙的居室。一个个传说中,用以作聘礼或女儿陪嫁,没有丝毫污染,清亮亮的天然小海子……
    应该说,虽然时间短暂。罗布人村寨之行,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上预先作了功课、两相印证,竟一气得了几首诗:
罗布人村到已迟,空余土屋无人居。
当年部落祭坛在,刻下阴阳界上时。
   
远望柴门立夕阳,近观方觉不寻常。
族神高坐威灵在,孽障妖邪敢入场。
   
栖居芦室树为墙,崇拜太阳爱月光。
凿木成舟生计稳,终身只作打鱼郎。
      
十八姑娘耄耋郎,谈婚论嫁亦寻常。
苍天容我百年在,也结花房野外藏。
    在那些不规则的小湖周围,有一种红柳丛,似柳非柳。据说就是先前罗布人结扎花房最好的处所。这些湖有的独立、更多的似连非连、丰水时节大多应连成一片的。或许这就是塔里木河,最后阶段的自然形态。作为内陆河最终是渗透在荒滩沙漠中,无声无息的湮灭。这也有些类似罗布人,不知从何而来,最终悄然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我想这一群在沙漠绿洲中,依靠打渔为生的罗布人,也不一定是从原始大同,一步跨入了近代社会。有可能和桃花源记中的情况一样,因避祸、避乱,偶然流落至此。从此逃避遁世,自得其乐。更有可能,这就是罗布泊人。随着死亡之海的逐步干涸、恶化,追溯源流来到了这里。先前塔里木河,曾有流入罗布泊的纪录.或许正因为此,其后人一但感受到,近代物质文明的诱惑侵淫,便土崩瓦解,转瞬被先进的时代文明同化,倾刻湮没在岁月的浪潮里。
    现在尉犁县墩阔坦乡的塔里木河畔,即将修建以罗布人文化为灵魂;生态保护为基础;探险旅游为特色的庞大综合景区。天黑尽了,已看不清道路。巴士打开大灯照明接应,大家才恋恋不舍的返回。这里没有灯火、更无留宿的可能。车在漆黑的夜里狂奔,我在这如梦如幻的境况中遐想。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在高科技引领下的同化。民族大融合必进一步的加速,将会有更多的罗布人群消失。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1-18 16:33:40

库尔勒到博斯腾湖

      进入库尔勒城区,已是深夜。在农二师的转运招待所里,等待的是一顿迟到的丰盛晚餐。据说这里是新疆最富庶的区域,国内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流经境内,更有美丽的孔雀河穿城而过。其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十分适宜香梨、瓜果、棉花、蕃茄、红花等经济作物的生长,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故别号“梨城”。但这里设市仅三十来年,因农垦兵团发展壮大。属于一个蒙族自治州的首府,处于新疆腹地、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边缘。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离死亡之海罗布泊仅几百公里,从这里到若羌,常为探险者进入的门径。我们深夜到达,清晨离去。没多大印象,只感觉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城。
      我们游南疆的这支团队,预定的行程是经游古“西海”后,重返吐鲁番。史载:唐时称“鱼海”,清代中期才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现焉耆盆地东南的博湖县境内,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博斯腾淖尔,在蒙古语意中为“站立”,因有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大湖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大湖西南部,还有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小湖区。是一方溶湖光山色、沙漠绿州、奇禽异兽为一体;还原大自然中相辅相成、同生共荣、新陈代谢、依序轮回的西方极乐世界。
      最先抵达的,是离库尔勒仅二、三十公里的小湖区。最有名的孔雀湖,以苇翠荷香,曲径深邃为特色。深秋时节,荷踪已杳,苇花散尽。导游全力推荐的就一个快艇兜风项目,让大家为旅游设施作点贡献。早在坐沙漠越野时,就领略了西北汉子彪悍刚猛。这次不敢怠慢,认真结扎停当了才上船,知道必然是玩一番心跳。当时吟有一诗为证:
      御风快艇甚猖狂,劫我芦花荡里翔。
      马达喧嚣惊宿鸟,犹如浪子戏湖娘。
      这儿快艇不多,没多大接待能力。遇团队只能列队等候。湖边别无可看,人们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往往只好随大流。总不能跑几千里,到这儿来看别人坐船吧?等到所有的人游上一轮,也就差不多了。又向大湖奔去。中午是在路边的一个定点鱼馆吃的,不想这个规格并不高的餐馆,到成全了此行大家最满意的午餐。主要因老板是四川人,做的菜自然更适合大家的口味。
      大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不啻戈壁沙漠中的生命之源。难怪古人称西海,真是当之无愧!到的地方,是和硕县古盐场。因十年前“沙滩排球比赛”在此举行,引起轰动,改名金沙滩。到达是正午时分,处处关门闭户,寥无游人。沙滩很宽、空阔、平坦,到水边有两百来米。秋阳烈烈的让人睁不开眼,湖畔有一点简单的游乐设施,搭建有长长的浮动码头,给游人留下闪光一瞬的平台。从宣传栏内的照片看,附近景点很多。且海深处耸立的三岛,据说才是白居易长恨歌中“闻道海外有三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原意。这里和大海的水质相近,含盐重。有海鸥和众多水鸟飞翔,适合自在行游,我们这样大兵团作战,显然没有缘分。因叹之曰:
       梦里常寻西海来,扁舟一叶访仙台。
       诸神谓我尘缘重,久叩天门总不开。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5-1-18 20:29:32

归来,继续品文,跟着您旅游,问好过站:handshake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1-19 00:50:56

回复 曲径通幽 的帖子

哈哈,这是在整理以前的。把原来的图片解说,改成行吟诗文。本地朋友催促我继续出版香生行吟录的二、三、四卷。加上今年较忙。老大又安排多出国去看看连上网的时间都很少呢!22号要飞迪拜去耍几天,祝您新的一年好:handshake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1-20 16:11:18

从西海返回火洲
    西海的美,的确令我震撼。至少对南疆,有了比较切实的印象。这里除了风沙、严寒、酷暑,戈壁、荒漠、盐碱地,还有平原和水乡呢。忽然想起到南海时写的几组诗句,略动几字也很适合眼前的情景:
有谁能抵御海风的诱惑,爱驹欢呜着闯进了沙滩。
无边的空旷震撼着心灵,浩瀚的西海轻摇着微澜……
      
一簇簇晶莹绚丽的碎浪,追求着永恒涌向了天边。
如生命之源正漫延扩散,看日月星辰在起落旋转。
      
莫非丢失的一切还能够寻找;
难道青春的理想就昙花一现……
      
放纵开俗尘束缚的自然身,跳跃着解除禁锢的光脚板。
遗弃下行行欣喜的海水印;追逐在自由甜蜜的伊甸园。
      
久违了大自然细腻柔软的亲吻;
惊异于海水浴润滑体贴的缠绵……
      
寻不得延年益寿的长生果,争不得众目睽睽的夺命权;
贪不得惹火烧身的是非色,捞不得伤天害理的昧心钱;
   
何不如学一学碧海浪涛的粗野,
再不然试一试晴空白云的懒散……
    一下午都在翻越盆周环形山地,重返吐鲁番盆地。据说那是新疆的第一险路。但在我们四川人、特别有开车经历的眼中,也极稀松平常。加上路面又好,除了大货车太多,超车有些麻烦外,应该说是很不错的路线。只有当车行至焉耆和吐鲁番两个盆地交界的最高点时,出现的超长下坡路段,才算够得上艰险的资格。
    下山后便算重回到吐鲁番盆地,也得以细细地观赏一下火洲风光。主要还是戈壁荒漠地带为主,虽然平坦,但缺乏生机。直到过了托克逊县的检查站,才在沿途出现了些绿洲、树木、村落,显示进入了人居环境。
    自托克逊下高速后便在市、县间公路行驶,戈壁滩上的路真没说的。平坦、笔直的向前延伸,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最初的感觉很爽很剌激,恨不得抓过方向盘来过一把瘾。可惜几分钟后,就产生了视觉疲劳,枯燥乏味之情油然而生。转而佩服起大西北的司机,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公里的距离,要有多大的坚韧性。面对这单调,几乎没有车辆、没有人烟、似乎直通天边的大道。
    旅程尽管遥远孤寂,但却并不寂寞。主要是我们这个车,有几个邻城的老年文娱活动骨干。虽然都早晋入婆婆级别,但能歌善舞一如昔年。有这样一个明星小分队的旅伴,真是大家的福气。每当车内情绪低落时,她们便以独唱、合唱、重唱,各种形式来给大家鼓劲。竟然一路歌声不断,给这荒凉、空阔的时空,注进了足够多的欢乐元素……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1-31 18:22:59

夜宿吐鲁番清真寺



      暮色苍苍中,车队再次进入吐鲁番市。重回曾有一饭之缘的清真食堂,用过晚餐。下榻居于清真寺内的接待站。那里环境极为清雅,简朴中显得沉静高贵。竟是在葡萄园两侧,走廊内的一间间客房。也是这次出行,睡得最香甜的一夜。
       昨夜车停吐鲁番,清真寺内葡萄园。
       先知怜我旅程苦,赐梦南柯返本原。
             这是我夜宿吐鲁番清真寺,留下的诗句。吐鲁番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这里或许是新疆所有地名中,我记得最熟的一个。除了得益于神话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在此地外。小时学地理时,就知道了有一块特别低洼的地方,在天山脚下。就是这著名的吐鲁番盆地。它低于海平面一百多米呢!记得这曾经是当时一道升学考试题。这也是此行我放弃参加北疆团,去海子诗中描写过的白令哈参观。而选择南疆,最主要就是想看一看吐鲁番,感受一下火焰山呵。
             究毕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其地理位置,使它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从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起,就逐渐有人在这盆地里定居下来。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四千余年。从最早的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坎尔井、苏公塔、维吾尔古村落,迄今已发现的文化遗址就有二百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四万多件文物,出土文献中仅文字就达二十四种之多。大量文物和史实证明,吐鲁番是东西方古文明,即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罗马四大文明体系的交汇点。也是各民族、地方政权的争夺地,更像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实验场。从《史记》中记载看,原吐鲁番盆地的土著主要是姑师人。他们先后建立了姑师、亦称车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等众多小国。从西汉时起,汉王朝与匈奴就对“姑师”,展开了长期的反复争夺。最先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以断匈奴的“右臂”。后为了确保这开辟西域通道的战略要地,以大军克楼兰,破姑师。改称车师,臣属于西汉王朝。并以博格达山南北为界,形成大车师国。其后汉与匈奴在这里进行反复博弈,留下 “五争车师”的历史记载。直到汉宣帝时,因匈奴内乱,匈奴日逐王率众降汉。才终于一统西域,并在西域设立都护府。从此,这里才算真正归入汉朝版图。
             其后历代虽仍有地方势力割据,但均未彻底背离中央帝国,到唐设州县,清朝正式建省,终未改大的趋势。总的说来,在现新疆地区,这里算是接受中华文明最早,根基最深的地方。特别是因它的特殊自然环境和气候,保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很早就听来过的朋友津津乐道的吹嘘,在这里看到过栩栩如生的古尸。和一种类似我们自贡恐龙的,天山巨犀化石。但遗憾的是集体行动,无法自由选择。更无法停留,很多值得一看的都不可能如愿。何况日程安排太紧凑,无转圈的余地。这两天旅程又太疲倦,除少数年青人,晚饭后到城里逛了一圈。绝大多数物人,连城区的样子都没看到。更别说对风土人情的了解,这就是现代旅游,特别是这种大型旅游团的无奈之处。
            听说目前这里汉人的比例,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其他少数民族的比例也不太多,主要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维族。尽管个人感觉维族姑娘的民族服装,穿戴起很漂亮。但街上并没见多少人穿,特别是年青人,他们还是和内地青年一样喜欢赶时髦。总的说来时代前进的大趋势终不可阻挡,世界大同的到来,只是迟早的事情。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2-8 23:20:33

交河故城
       吐鲁番城西仅十余公里,就是这块盆地的土著,姑师人的故城。也是他们建立的姑师、亦称车师国的王城,导游首先引领我们到交河故城,开始了对火洲的历史穿越……
       断壁残垣、明碉暗堡、兵营宫室的基础,墓地城墙的遗迹,历历在目。沐浴两千多年岁月的风雨后,向我们昭示当年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繁华。沉寂中展现着坚强,令人心神震憾。那些街巷、广场、攻防设施的布局。无不展现出先民的智慧和建筑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特别是进入开放了的几个室内,其通道、墙壁保存的完好,令人惊讶。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地导说这座城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根据整个河心岛,作出的全面规划设计。这个土质山岗,周围崖岸如削,高达三十多米,形成天然壁垒,坚如城墙。全城长一公里多,城内最宽处约三百来米。古城构筑主要在崖的南端,最高构筑物有二、三层楼高。这城市结构的独特性,是很难复制的。与其说是修建,不如说是雕琢,所以我选用构建一词。即无论官署、民舍、寺院、城堡,均采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依序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墙体基本上是保留的原生土墙,分支街巷,狭长幽深,像近代战场的战壕。即像曝光了的地道战,又像现代哈尔滨的大型冰雕宫室。整座城市,如一件庞大的古代雕塑精品!
      《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西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兵千八百六十五人”。从这段纪录看,应该是汉宣帝时,经过“五争车师”的历史教训。在西域重设都护府后,考虑到尾大不掉、鞭长莫及。采取分化瓦解策略,将汉武帝时促成的大车师国的领地。重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车师前、后、及山北六王的八个小国。以夷制夷,达到互相牵制、利于统治的目的。而在博格达山南的车师前国,将交河定为王都时的纪录。由于汉朝设置,掌管西域屯田事务的戊已校尉。初期近二十多年,一直驻在车师前国。后来才由交河移驻高昌壁,即今高昌故城。极大的促进其发展, 到东汉光武帝时,仅几十年,车师前国便已吞并完了盆地境内诸国。交河城从此成为吐鲁番,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后经历晋及南北朝,受地方政权凉州、西、北凉及北魏等管辖。到北凉残部引柔然联兵入侵,兵败国亡。王城沦陷,历时五百多年。为柔然册立阚伯周为高昌王,定都高昌城取代。 但交河仍为盆地内重要城市,至大唐达到鼎盛后,方又逐渐走向衰落。元末吐鲁番一带的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才终至被弃。到明朝永乐年间的记录,这里已是一片废墟。
      更加令人感慨的是这里有一个,已经超过百岁的维族老人。白发银须、精神矍铄、凛凛然挺拔之身,飘飘然神仙之态。令游人敬重,惹后辈追捧,纷纷与之拍照留影,喜得老人不亦乐乎。我自然也成了老寿星的粉丝,感到他不愧是景区最适合的代言人,更感觉他简直像是古城的当然守护神。交河古城前的小河边,现在已经是一片小小的绿洲。有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正在为当今的旅游业作贡献。望着渐行渐远的山影,得了二首小诗:
       依山就势设城崖,泄水宽壕作大街。
       暗堡明碉残迹在,关门设伏打狼豺。
               二:
       西域当年天刹星,车师前国旧都城。
       残墙古堡默然立,是非功过任人评。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2-23 17:10:07

吐鲁番坎儿井      
   坎儿井,据说它有着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的骄傲。前两者到是为多数人熟知,但对这,有吐鲁番命脉之称的地下水道工程。很多人毫无了解,我是第一次见识这人间奇迹。或许因为,它仅局限在西疆。只是根据其地域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是一种,不便在其它地方复制,推广的水利工程。素有火洲、风库,之称的吐鲁番地区,能在气候极其干燥的情况下,很久以前就出现大片绿洲。其奥秘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以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了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了绿洲良田。产出了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直到现代,尽管有了大型水渠、水库等现代水利设施,但是坎儿井在这里仍然如生命之源泉。真是:
       大千世界趣闻多,古代先民赛佛陀。
       横井至今犹济世,育成生命育成歌。
       告别交河古城,驶向坎儿井博物馆并不太远。利用一段现在仍在使用的横井,经过补充、扩展、完善建造起来的一座现代多功能的博物馆。从总体布局、模型、历史沿革到工艺、模拟打井现场及发掘出土的文物,都有详尽介绍。特别是馆内那大型沙盘,再现了坎儿井从天山脚下穿越戈壁、荒原、火焰山等重重障碍,将每年天山溶化的雪水。通过地下水道,引流到吐鲁番盆地来的全过程。看着那一行行顽强坚守在荒原戈壁上的竖井,真有如一个个人类生命的卫士。这么宏伟的工程,的确算得上人间奇迹。游人身入其中,那种真实、深切的体会,绝对令人终身难忘。
      这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哈密、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有一千多条,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大部分集中在吐鲁番,总长超过五千公里。其设计构思的精巧,测量施工的准确,在古代落后的开凿工具下,其工程的艰巨性非今人能体会。现场特地制作有多组雕塑,复原当时的测绘、定向、挖凿等劳动场景。真令人不由赞叹:
       神工巧匠一支歌,戈壁滩中竖井多。
       暗渠引来清冽水,化成甘露济民疴。
       水经注中记载有“东汉永平十八年耿恭守疏勒时,所食涧水被阻断,就穿井以济眉急,深一十五丈不得水。“有顷,水泉涌出”,这是坎儿井起源的明文记录。据说从考古发现来看,开凿坎儿井的时间,还有可能提前。导游特别提示,一般初到达吐鲁番的游客。在乘坐的汽车或火车临近吐鲁番时,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看见一些顺着山坡向下,一堆堆的圆土包。形如一个个小碉堡,经过外围的戈壁滩。排列有序地伸向绿洲,宛如一根根串结的珠链。现在到了这里、便可以解开心中的谜团,那就是这些坎儿井的竖井口。
   “吐鲁番”本是回语。蓄水”之意;在维语中,则有“富庶丰饶”的意义。当然在大西北,只要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必定是绿洲,导游说午饭后,就陪大家去见证这种美好。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2-23 17:12:24

火焰山下葡萄沟
       火焰山在吐鲁番市郊,因西游记的传播而名满天下。其实山不高,主峰海拔不到千米。高倍望远镜内呈现的山体,赤砂灼灼,草木不生,无甚可观。据说在盛夏烈日中,因热气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燃烧。算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常言说物极必反,奇怪的是尽管它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却有些沟谷绿荫蔽日,沟渠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我们离开吐鲁番去乌鲁木齐前访问的最后一站:葡萄沟,就是这火焰山脚下的绿洲之一。
       可惜的是,说起是火焰山脚下,这儿连山影子也看不见。有来过新疆的说,等一下到乌鲁木齐还要从山边过。就和这一两天公路边,看到的那些山差不多。只是景区那一截,山的颜色.纹理.更像燃烧着的火焰。整个山长近百里,其它地方都无太大差别。
       从火焰山山沟中分出的绿洲很多,除这葡萄沟外,有名气的还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这些风景秀丽,瓜果飘香的沟谷大多被开发成了旅游胜地。葡萄沟距市区只十多公里,却仿佛别有天地,与沟外戈壁对比鲜明的。虽是秋末,依然缀红叠翠,茂密的葡萄架漫山遍谷。溪渠、泉流,交错纵横,给沟谷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正是:
       暗渠纵横清水流,育成多少葡萄沟。
       若非大漠无穷尽,谁信本名是火洲。
       平心而论,若不是考虑吐鲁番的极端气候条件,这也不过就是一个经营得比较好的果园。但在极干燥有“火洲”之称,一年高于三十五度的炎热日子,在一百天以上。盛夏地表温度,高达摄氏六、七十度。民谚有:日光如火,热风如烙。面糊贴砖壁,须臾饼熟落。能有这样的福地,实也算是自然界中的奇迹。
为了不让游人感到过份的单调,现在这里开发了阿凡提民俗风情园,利用大众早已耳熟能详的阿凡提故事,按照传说修建了阿凡提简陋的故居,巴依老爷的豪华大宅。给游人增添游趣。通过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阿凡提和他那小毛驴的艺术形象。以他智斗国王、财主权势的趣事。展现出当地独特的民间传说,和维吾尔民族风情。
       临行前,我们分组到维族果农家作客,一幢幢粉墙轩窗的农舍顺幽静的园林排列。这里的民居别具特色,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搭着葡萄架的宽敞庭院,一座上层晾制葡萄干的似蜂窝状的“荫房”,敞篷中有铺设座毡的客位。主人以时令瓜果待客,演示、传授一些基本的地方语言和歌舞来联络感情。真是:
       火焰山前是绿洲,葡萄美酒世难俦。
       主人好客传歌舞,宾至如归乐过头。
       在鼓动起情绪,大家欢乐一番后,压轴的节目是宣传和销售当地的葡萄干。说实在的,当听了他们唱的新疆民歌:“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叶城那个石榴顶呱呱,库尔勒的香犁味道好,远方来的朋友人人夸”。又唱又跳后要不带点走,还真不好意思。就算个别老抠,也得象征性的提上一、两公斤,最终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累得主人依依不舍的送出大门,伫望很久呢。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3-6 17:29:31

到了达坂“的”城?
       吐鲁番到乌鲁木齐是全高速。出盆地自然要翻山,至于是否火焰山已经并不重要。反正大多是草木不生的砾石山,令人甚觉枯燥无味。车内很多人在在讨论,交河究竟是什么土质。能够经历两千多年不垮塌、不风化?另外是关于交河发掘出的那婴儿墓,为啥一下挖出二百多具婴儿尸骨?有人认为是邪教造成的罪孽,有认为这里有集中处理夭折婴儿的风俗。更有照搬西游记说法,是妖魔导致的浩劫。在争论中到是不知不觉,早走出了盆地。有人指着前方,说达板城到了……
       这山寨版的达坂,离高速路不远。坐落在一个荒凉、地形险恶的小盆地。但视野较宽阔,从位置上看更像防守关塞,或说是古战场。初步开发的规模还不小,反正借旅游之势,花国家之钱,是双赢的事。值不值,能否收回投资,不是老百姓可以关心的事情。我看只要不算投资成本,单靠旅行团过路歇一下脚。赚一点经营成本,也很容易。对于散客、自驾行到是福音,至少多了一个落脚点和选择。
       司机显得很从容、很淡定的说: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如从三一二国道走,是要在达坂城中穿城而过。现在走高速路,这里就是达坂的城。据说达坂只是位于吐鲁番和乌鲁木齐之间,一个平凡不起眼的小城,由于处于风带附近,除了风沙大、是较荒凉的。但因为有“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那首脍炙人口的:达坂城的姑娘。几十年前在抗日的烽火中,唱遍神州大地后。这小城便名闻遐迩,成了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不少善于脑补的浪漫青年,甚至追寻着王洛宾的足迹,来这里撞大运。想起这歌词: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呀,西瓜大又甜呀啊。达板城的姑娘辫子长呀,两个眼睛水汪汪。你若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你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个马车来……只要迷醉在这旋律中,仿佛已载得美人归了。
       其实这里真有一个名叫白水的古城,现已初步建成了一个风景区,虽然并非享誉海内外的达坂城。不过也是按照古城原貌复制的仿古小镇,有着现代旅游文化特色的生态型旅游点。又有渠水顺古城流过,虽然规模小,也有一片小小的绿洲。对刚见识过交河或高昌古城的游客,显然已没有多大吸引力。好在旅途漫漫,权当是缓解旅程疲劳,活动一下手脚的休息站。
       这里地当要冲,雨水季节应是一片乱河乱河滩.在高速路口,远远的就可看到新修的城门,和小山坡上残缺荒废的古城遗址。和交河不同,这里不是土质,是一种包裹在暗灰色中的坚实沙砾。被风化的残墙,经历无尽的历史风雨后,依旧在明亮的阳光下兀然屹立,显得苍凉悲壮。只新建了城楼和规模较大的停车场,城楼上两侧有雕堡状的敌楼。关门前有绞索和吊桥,都按照当年军事要塞的防守布局。进入城门,是一截短短的街道,有树木的绿阴环护.镇街与遗址之间,有一条修葺一 新的小河。河上架着一座铁索吊桥,算是给打算作时空穿越的游人预留的入口。
       景区内的街道,据说是经考证后,按照先前的格局修建。大部分房内的布置,还原昔日的生活情景。有典型的突厥特色,以供游客参观拍摄。也有这店、那店的,说白了就是卖点旅游工艺品和饮料、小食品之类。其实说街道也很牵强,到像内地很小的村子。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关于王洛宾的专题陈列馆。挂着其平反后,临死前二年,接受达板城荣誉镇长时,来访的照片。这又是以一首歌词,塑造出一个城市形象的实例!令我不禁由衷赞之:
       传歌圣手用情深, 一曲唱红一座城.
       堪叹天公心太忍, 千磨万劫永留名.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3-6 17:31:21

风车玩出大名堂
    尽管这白水古城,目前还未全部完成景区规划建设。但从内地的情况看,这里有高速站口。用不了几年,就会热闹起来的。加上新疆地广人稀,这里本属达板地界。说不定今后这里,真会发展成达板的一个新城。何况有王洛宾的号召和吸引力,繁荣起来也用不了太长时间。特别是这个专写情歌的天才,不但一生坷坎、蒙冤受屈。感情上也是遭尽磨难,很受几代知识分子同情。
    传说他年青时收集民歌,在草原采风时,曾迷上一个十七岁的藏家姑娘卓玛,在其家住了三天。在望着人家发呆时,被姑娘轻轻抽了一鞭。为此他写下了著名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那一见钟情的初恋纪念。直到壮年后,生活安定点才在西北乡下娶妻生子。可惜命途多舛,仅短短六年时间。又重被奸佞构陷,抓回新疆去蹲了大狱。其妻惊恐成疾,在贫病交加中丢下三个幼子去世。
    所谓西部歌王、直到耄耋之年,始得平反昭雪。这时名誉金钱纷至沓来,但王老未为所动,仍醉心于音乐创作之中。终赢得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芳心,先后两次飞临乌鲁木齐后。想用自己的一颗爱心,来抚平她一生尊敬的文坛前辈、民歌大师,深重的心灵创伤。她住进了王洛宾的家,买菜做饭充当起家庭主妇的角色。可一生穷怕了的王洛宾,正忙着拍电视片,早出晚归的赚钱,加之两者近半的年龄差距,王老没有接受三毛对他深沉的爱。这就是上世纪末。曾噪动一时的歌王黄昏恋。直到三毛离开仅几个月后,自杀身亡的消息从电波中传来。王洛宾才如霹雳轰顶,悲痛不已。并开始拚命地喝酒,来麻醉自己。感到自己很对不起三毛,辜负了她的爱情。在家设了灵堂,摆放着三毛的大像片。还有三毛用白绢包起来的一缕秀发,那是三毛第一次来时,临走前剪下来留存在乐谱本内的纪念。还带病为她写下了《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是一场迷梦,请莫要对我责怪。为把遗憾续回来,每当月圆时我也去等待。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在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这是当年在一个友人处抄录的,这也是王洛宾所有歌词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虽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有真感情!
    这一路真正值得欣赏的是在达坂城山口东西长约八十公里,南北宽约二十公里处修建的亚洲最大风力发电站,想到童年时看唐吉柯德骑士和风车搏斗的情景,不禁哑然失笑。兴之所至,写了两首打油诗:
    飒爽英姿叶翅长,风车玩出大名堂。
    白盔白甲傲然立,达板城边列战场。
    二:
    狂飙敢搏岂寻常,风伯甘当发电郎。
    强国富民齐献力,能源充足自然强。
    据说这就是有名的百里风带,南北疆气流活动的主要通道。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与大沙漠蒸腾的热气激烈对撞,汇聚成大风从山口吹向达坂城。俗话说“一年只刮一场风,大年初一到年终。”为了利用这资源,无数个大风车发电机挺立公路两旁,迎风旋转非常壮观。可惜司机不肯停车,现在的空调大巴流行固定窗,根本不能打开,且正当太阳斜照,楞是没法得到一张清楚的照片。
    汽车驶过风口,便进入当地人称的百里盐湖地带。仿佛感觉远处的荒原上,有水光泛亮。反正因车速很快,没留下多少清楚的印象。只感觉路很平顺,早早的、便到了乌鲁木齐城边。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3-13 23:44:11

乌鲁木齐的第一印象
    严格的说,还并没进城。或许就是为接待旅游团队,特意建筑在城郊的一个工艺厂参观。我得以细细的观赏了两大新疆特色产品:地毯和玉石。先前只知和田玉有名,殊不知和田羊的羊毛更是新疆地毯的著名的原料。这种羊毛粗而不粘,坚韧而富于弹性,具有耐拉、耐压、光泽好、强度大的优点。据说新疆是世界地毯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最为悠久。至今仍采用手工打结、编织,图面织工非常精致细密。是新疆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品中,畅销世界的主要出口商品。有铺毯、挂毯、座垫毯、拜垫毯,褥毯之分,应用广泛。真让人感到大长见识,有人生学无止境之叹。
    至于各种玉石、玛纳斯碧玉、阿勒泰狗头金、特大水晶、石英单晶、绿柱石和上百斤重的和田玉等罕见珍品。更是晶莹剔透、眩人眼目、几疑为无价之宝。在对其工艺程序、质量品牌、有一定了解后,进入了规模宏大的特销门店。导游们忙忙打起精神,引领大家去完成创收任务。我们这一行老年妇女多,对玉镯、珠饰真还有点需求,一时皆大欢喜、场面火爆。采购自然是妻子的专利,我趁机抽身,各处选拍自己喜欢的艺术珍品。顺便也浏览了一下标签,价目令人咋舌,心中感慨,果真是黄金有价玉无价呵!因仿阿凡提语,戏题特产超市:
    宝气珠光耀眼明,和田美玉早成名。
    欲知标价值何数,先算全球多少城。
    这一行收获颇丰,特别是妇女们大都很满意。纠正了不少人潜意识中,导游总是会和商家串通一气来宰割游客的观念。我看了妻选的几对玉镯,也觉远远低于市值。其实想来也简单,这种商场并不接待外客,每日抛出一定数量的特价(二至五折间)货品,是完全可能的。究毕是产地,要维持经营成本。必须要回收一定的资金,卖给游客就是最佳选择。即可促进旅游业,又不致扰乱当地市场,这本身就是双赢。何况这种奢侈品,原是可有可无、可贵可贱的。
    随后司机绕道,将参加集体活动的一部分人,送到二道路桥的马戏团。我们得以在车上观看了一下市容,经过和大多数地方一样,早被城市扩展,包围在城中的火车站。到了本次旅程的最后一个宿营地,下榻在商务宾馆。总算有几小时自由活动时间,算是暂时解脱了。
    其实现代旅游,原本就是一条龙的游戏。其中的大原则,固然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如善于利用规则、合理取舍,还是可以从中获得些许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这里日照长,和内地有约两小时的时差。下午七、八点钟,天色依然很好。我们出去随意走走,看看这西部大都会的风光。但坦诚的说,很令我失望。全是新的楼群、街道,和任何一个现代大城市都差不多。想想也是,中央设计院的图纸,全国都可通用。即省心又节约,各地何乐而不为呢?
    逛了一趟,无甚收获。买了一袋我喜食的松子,价目也公道、比我们市还略低。但产地是长白山的,果然是全国一盘棋呵!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这个临时团队,大家心里素质都不错,等我们转街返回,不少同团的老帅哥、美女在暮色苍茫中,打起太极拳。开展起他们的晚锻炼。真是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3-17 22:04:31

登天山
       凤舞三千丈,龙盘五十旋。
       瑶池开宝镜,金阙绕香烟。
       圣母慈容肃,华裔礼拜虔。
       我终难免俗,从众去朝天。
       一早,大家情绪异常高涨。不等导游催促,便收拾停当等候登程。究毕从古到今的各种传说,已将天山牢牢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瑶池的蟠桃盛宴,更是大多数人从小的梦想。今朝有幸去登天山、赴瑶池,朝拜王母娘娘,无不兴奋得很呢!从地理学的角度看,乌鲁木齐就在天山脚下。昨天想去看亚心标志碑时,我就打听清楚了。虽因时间晚了、平时塔不开灯,便没有如愿。但的士司机曾问我们明天的行程,听到是天山后。就说亚心塔离城也几十公里,还不如直接送你们到天山去。也才一百多公里、全高速,明早登山看日出。
       果然一路顺畅,不过二小时左右,便到了天山天池游客接待中心前面的大广场。虽然应该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但仍觉有淡淡的雾霭。虽然天晴,但太阳尚未出来见面。说实话,不是旅游团的行动,我定要怀疑走错方向了。别说一路行来未见大山,到了这儿依然未见山的影子。但面对这幢气派的大楼和它顶上立着的天山天池四个大大的红字,傻子也知道不会走错地方。才想起地理上关于它长、宽的描述。这是座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长两千多,宽两百多公里的山脉。可能是起势较缓,这里相距尚远吧!
       这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之大和装饰的华丽,也真令人叹为观止。大概和它全方位的服务设计,更和新疆有的是空地皮有关。尽管到过国内很多名胜古迹,似乎还想不出哪里能出其右。当走过宽敞明亮的中心大厅,来到验票口时。发现其后又是一个,颇具规模的旅游专线停车场。几十辆大巴整齐的排列着,让游客在入口有序的直接上车。这时才我才明白,原来这里游客的数量竟如此惊人的庞大。且各种不同肤色、不同国家,及国内各地、各种民族都有。这中心也算得上名符其实,可见天山的名声,在世界上同样响亮!
      专线车的登山路线,基本上是循乾隆时,疏凿灵山天池水渠碑中记载的路线。自南山口取道进入,起势开初较缓。渐渐“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之中”。当年的“溪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其不减蚕丛百折”的景象,如今自然难以复见。现代交通的景区公路,虽有弯曲、到也平整畅达。加之管理也颇到位,来去的主要是景区专线车。里面虽也见有小车,但较少,估计是有时段限制。有很长一段路程,都是沿溪逶迤前行。也有些散在的景点和营地,分布在溪河附近。也有几条到其它景点的岔道,如高山滑雪场之类。但这一段路上,曾看见有放牧的羊马、散放的蜂箱,估计根本还未进入核心景区。只是山势也渐高俊,终至山穷水尽。见一呈赭黑色的石岩,劈开一线峡口,上书铁门关三个大字。车贴岩壁缓缓而过,路边溪流湍急、飞珠溅玉吟唱可闻。此门传说甚多,名称各异,石门、铁门、天门,各种称呼缘于各种不同的故事,最浪漫的自然是西王母玉簪一划,开了这道天门!以迎周穆王驾临。因选此说,咏成“进天门”七绝两首:
圣母迎宾喜客来,石门一线玉簪裁。人间仙界灵长驻,爱种情花从此开。 二:穿峡百丈望天山,路转峰回云彩间。急湍清流脚下走,轻车已过铁门关。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3-17 22:09:53

朝天路上诱人停
    过石门关后、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有一段平岗缓坡,现在建有一个旅游的中途站,取了个很贴切的名字“又一村”。现正在建设一个中间接待站,估计是给自驾登山看日出的游客预备的宿营地。车到此地、确也给人拨云见天,柳暗花明的感觉。这时天山的雄姿,才真正显露。因修登天池游山公路,形成的新景“五十盘天”也展现在游人眼前。遥见山腰临涧的大湾处有一红柱、黄琉璃瓦,八角、两层的小亭。其下即西小天池,前人称“小龙潭”俗呼“王母洗脚盆”。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如凝玉。亦雅称“玉女潭”。其上不远,路侧的瀑布即“西小天池瀑布”。水声潺潺,喷薄吐珠于断岩之上,垂帘数十米。据原天山诸景载,此景最宜月下观之。故清人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以供侠客雅士、月下抒怀,寻章得句。故此潭名”龙潭碧月”;此瀑名”玉带银帘”。如今旧亭虽毁,现已原址重建“闻涛亭”。现停车路边,即可临窗观之,因作七绝两首以记:
    闻涛亭:五十盘天一座亭,朝天路上诱人停。
            听涛观瀑摘潭月,最是游人眼底星。
    玉女潭:天赐醴泉造物恩,琼浆玉液浴香魂。
            仙源隐乳洞何在?空见娘娘洗脚盆。
    天池古称“瑶池”,我国传说中一直是王母娘娘居住的禁地。有关故事很多, 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瑶池外,在东西两侧岩下各有一小天池。除西面玉女潭外,瑶池东里许有东小天池。现从“五十盘”的最后一盘向左可到达,方圆逾百米。环境更为幽静,水清透底,传这“天上仙女的泳池”,即牛郎织女相逢处。后被黑龙霸占,故又名“黑龙潭”。亦有 “梳洗涧”,”浴仙盆”之称。此潭因系天池水经鳄鱼闸下泻,形成十来米高的瀑布,称“鳄鱼吐珠”。而潭北岸断崖峭壁,高近百米,故称“百米崖”。 每逢春末夏初,冰雪消融之时。池水上涨,由北岸溢泻下跌。形成近百米之高瀑,美名 “悬泉瑶虹”。与西边”玉带银帘”合称“天池三瀑”。其中尤以王母脚盆传奇最多,原因是东潭水来去有踪。唯西潭源头极短,传为“醴泉洞”。其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多人探访未得,故又称“隐乳洞”。且泉乳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似醴,故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而玉带银帘之中,皓月之下据言可见其中有仙女沐浴梳洗之景象。而现代说法是瑶池水,从地下渗漏,由岩层裂缝间涌出。视天池内水多寡,水压大小形成银帘大小。这说法当更可信,我们来时,不过潺潺水滴也!
    这种现象,在东北的长白山天池我也见过类似情况。当地人也称为圣水。其实瑶池还处在天山的边缘地带,位于乌鲁木齐东北一百公里的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据说在其西三公里处的灯杆山,海拔只二千七百多米。但先前老君庙、东岳庙就建在那山。道士曾在山顶立一松杆,上挂天灯,昼夜不灭。乌鲁木齐的百姓都视天灯为神喻,只要灯不灭就预示世道太平。故该灯也称太平灯。在灯杆山西眺,乌鲁木齐则尽收眼底。应该说这一带还算天山的低山区,离尘世并非太过遥远。先前难登、主要在于山路崎岖,当然和季节也有关系。现游览道一通,五十盘须臾可过。上面的路已不太远,但专线游览车只能到达云杉坪。这里有栈道可达黑龙潭,公路可直达瑶池岸边,那是自驾小车登山的专利了。本欲去东小天池看看,但时值枯水季节,瀑布早断流。然心生向往之情仍作:仙女泳池一绝以叹:
    通天栈道接云岚,百丈崖头有泳潭。
    可恨黑龙无赖甚,逞强霸占太贪婪。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3-21 16:58:57

泛舟瑶池           云杉坪到鳄鱼坝不远,穿林翻坡即到,有电动观赏小车可代步。登上山口,当年巴蜀才子郭沫若游天池时“一池浓墨沉砚底”的诗意便呈现在眼前。时届深秋,早到池水的最低位。不是游瑶池的最佳时节,此地的海拔高度本不足二千米。周围的山峰均在雪线以下,自然和天山古代的别名雪山、白山等联系不起来。同行不少的游伴颇为失望,更有人说还不如去四姑娘山、贡嘎山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方。冰峰雪岭、绿树红花、琼芝瑶草,举目可见。我想或许和西北地势开阔,天山占地甚广,山势循序渐进有关。从古今文献纪录来看,其横亘几千里,由一系列平行山脉组成,分北、中、南三带、即民间所谓三山。不但雄峙新疆中部,将其分隔成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即南、北疆。西端更伸入现哈萨克斯坦境内,成为我国与中、西亚诸国联系的重要通道。且有五千米以上的冰峰几十座,位于我国境内的托木尔峰,海拔超过七千米。托木尔峰东部的木扎尔特河谷,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支线。尽管周穆王瑶池会西王母,被疑为传说。但西汉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等下嫁乌孙王,曾通过此道却有史载。唐高僧玄奘,去印度取也经过这里。并在其《大唐西域记》中,有对托木尔峰分水岭险境的描述。唐时在博格达峰下已设过“瑶池都护府”,更见这里的开发早于很多其它的少数民族地区。悠久的历史留下不少名胜古迹,这里曾建过十几座古刹,虽然现仅存“铁瓦寺”。
    瑶池虽在博格达峰山腰发,但在池边是看不到其主峰的。单从山势湖景来说到也寻常,国内能比肩的旅游胜地不少。但若从水质之洁、境况之幽远来说,确也当得独一份。湖风浩浩、波光鳞鳞,船行在这全是冰雪融化的纯净水中,令人自然神清气爽。游湖自当首选项目,但游艇仅在一、两公里的范围内绕了一圈。虽也感受到了郭诗中“万木长毫挺笔端的意趣。但对前面烟水渺茫,未能深入探寻的湖景。有一丝怅惘,我想或许是有意让其保留一点神秘感吧。
    瑶池和王母,在中国的传说中是密切相联。故位于瑶池出水口附近卧龙山的王母庙,被称为祖庙。它倚山临水坐于半山之上,在铁瓦寺下车即可遥见。左连神山博格达峰,右踏鳄鱼闸水口,呈青龙白虎之势。且山无长木,甚觉博大空旷、威高严绝,令人心生敬仰。顿有若非王母厚德,更有谁能当得这风水宝地之念。王母庙的脚下,有一个停靠码头。我也从众在此弃船,登山朝天。庙很新、也不大,据说是新世纪初才在原址重建的。正殿供王母神像,配殿供的却是观世音菩萨和纯阳真人吕洞宾。我正疑不知这出自什么典故,恰好有一我市富顺籍的道长,闻听乡音前来亲近。即向其请教,方知祖庙约八百年前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召。率十八弟子,前往“瑶池论道”时所建。据称西王母娘娘就是在此得道成仙,这次重建乃因王母娘娘托梦给海外道长,令其重建仙居。并筹得大量善款,始有如今之盛。同时特别告诉我们,那尊千年紫檀木雕刻且装金的王母神像,便是专程由台湾运来的。
    目前这里香火甚旺,常有台湾、港澳、南洋等海外道众朝山团来瑶池宫寻根拜祖。国内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又增建了钟楼和鼓楼,使太极道场更具规模。整体看来庄严肃穆,云梯通天、气势恢弘、令人心神向往,虔诚膜拜。俯视山下寒潭碧玉,心生感慨,再成一律:
    西域寒潮动,瑶池秋味深。
    琼浆方凝翠,榆柳早披金。
    薄霭烟岚意,冰峰雪岭心。
    水云交合处,长待我归寻。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3-23 22:36:21

红山远眺楼放歌
      漫漫西行路,煌煌万里图……
      远眺楼头临栏四顾,乌鲁木齐的远山近水、美不胜收,新城繁华、花团锦簇,高楼大厦、尽收眼底。令人心怀大畅,不由击节放歌。遥望天山群嶂、逶迤连绵,隐约飘渺于天际。近观嚣嚣市尘、车流街巷、熙熙攘攘如无声动画。更因正值国庆日,园内广场载歌载舞,全民同欢。维族青年换上节日盛装后,自是五彩斑斓,更觉彰显出了浓厚的西疆风情。这座居于闹市中心,伫立在乌鲁木齐河边的红山。难怪一直为当地民众视为"神山",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虽然不高、但在城中位置显要,有如自贡彩灯公园,算城区的一个制高点。加之山形巍峨、龙头高昂,陡岩峭壁,气势雄伟。古人视其为镇山锁水的风水宝地,乾隆时曾在其呈褐红色的断崖之巅,建了座九级实心的青灰镇龙宝塔。据说与遥对的雅玛里克山宝塔呼应,能锁蛟安澜、防洪水泛滥成灾。如今它的图片到处可见,成了乌鲁木齐市的形象代表。
      当然,究毕乌鲁木齐这个蒙古语中的"优美的牧场",以前是游牧之地。唐朝设轮台县,派驻军至乌鲁木齐河畔屯垦。自从曾在轮台生活过三年的边塞诗人岑参。写过“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后。“轮台”几乎成了后世诗人,特指边塞的代名词。而正式筑城,命名“迪化”。已是清乾隆皇帝的事,至今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从文化底蕴来说,自然难及内地。如以中原的名胜古迹去比较欣赏,必然和游天山一样,会大失所望。如它的虎头赤壁,塔映夕阳等典型景观。塔因太小,象征意义胜过观赏感觉。赤壁也并不鲜艳,呈紫褐色、照片应是在特殊光照下获得的。那种颜色我到是在丹霞地貌中见过。到新疆还是得着重欣赏它那种辽阔苍茫,莽莽戈壁、无边大漠的自然风光为好。特别是昨天游瑶池,听说“新疆天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除了现已开放的天山天池,包括:博格达峰、中天山、托木尔峰、天鹅湖湿地等四大片区,地跨新疆四个地州市和七个县。那时或可选一个,最适合观赏天山真正风光的景区再来。
      远眺楼中,置有亚洲地理中心的亚心标志塔实景模型及照片。介绍说是经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彭纳投影的亚洲地图为基准,采用现代科技设备测定。并有明确的经纬交叉点。虽然看上去有点玄,但说这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大陆性最强,为我国独有的特殊地理环境。我感觉这到很实际,也很有意义。现代人最喜欢中心这个词,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心的一员。各个地方都可见各种级别、各种事业、各种行业的中心。而且级别越高越荣耀,越有发展前途。以亚洲中心这种极端级别,搞好了不但将是世界上一个最新的座标,也更适合成为未来乌鲁木齐的象征。虽然这次因团体行动,我没能够身临其境。但据说以亚心塔为主体打造的人文主题公园,现在还并未真正完善,但愿以后能有机会弥补这遗憾。
      从红山塔前经过时,瞻仰了林则徐的塑像。这个以焚烟禁毒,名标青史的近代英雄曾在这写下:“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起,酒鳞起” 的诗句,现已镌刻石上。可惜这公园现已陷入城中,当年意境到是难寻了。我们即将要去二道桥,和一早从克拉玛依赶回的北疆团汇合。下午亲情号专列又将启动,这次西疆行已经走向尾声。我也该把这一曲西疆行结束了。便接着起首一联,续歌:
       蜀山开大道,秦岭变通途。
       天水关雄壮。兰州城富腴。
       祁连迎远客,嘉峪猎残狐。
       长城熄烽火,戈壁走云凫。
       罗布人遗寨,车师国废都。
       胡杨魂永驻,横井水长输。
       西海仙家杳,瑶池王母愉。
       昆仑多雪岭,圣脉镇边隅。
       乌市亚心屹,新疆各族娱。
       红山歌一曲,华夏更无虞。

过河兵 发表于 2015-3-25 01:27:39

归程秋叶正飙红
      重返专列,居然有一种到家的感觉。自从到达吐鲁番后,我们就换乘汽车旅行。几天的奔波后再上卧铺,感到特别舒适、特别亲切。应该说这种旅游专列的开通,在我们这样的大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从乌鲁木齐到同为西部的成都就要两个多昼夜,若是直达东南沿海地区则要三、四天。除了火车的卧铺,真还难找到更适合、更节俭的交通工具了。我们离开红山公园后,被送到二道桥,让我们在离疆前感受一下地道的乌市风情。同时品尝一下地方风味。说实在的到了那里,真如到了异国他乡。街上来往的维族、哈萨族人和国外游客很多。各种店铺的招牌和满街的广告也是中、外文兼顾更融入很多蝌蚪式的维文。更显著的是人种差异,深目、高鼻、冷俊的脸形,挺拔、壮实的身材,更象俄罗斯和欧美人的味道。
      来看过马戏、吃过烤全羊的游伴,指着一座装饰华丽的伊斯兰建筑说:那就是马戏团。据说在二道桥的大巴扎观望塔下,经常都有歌舞、杂技等表演。特别是美丽的维族姑娘舞蹈,人气一直很高的。街上有很多卖羊肉串的烤肉摊,桌上摞着高高的烤馕。很多人来上几串烤肉,就着一个烤馕就是很丰足的一餐。我们不大习惯,慕名去吃手抓饭。其实并非真的手抓,一样有碗筷。类似扬州的炒饭,一盘油汪汪的掺着红萝卜、小菜,上面压着几块肉排骨头米饭。更配了一小蝶咸菜,没啥特别和不适应的。当然时间允许,二道桥市场也值得一逛。从地方特产、各种干果、工艺品、首饰、玉器、珠宝及俄罗斯、西亚、欧洲来的富有异国情调的商品,几乎应有尽有。好歹是从清末就培育起来,具有百多年历史的南北疆各民族及西亚、中亚地区的物资交换中心。如今已是各地游客,和旅游团的必到之地。
       次晨醒来,列车已在嘉裕关外的戈壁上奔驶。虽然离得远,依稀如沙盘上的模型,但看着那中华特有的古典关城敌楼形态,仍然有点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些的感觉。更能体会到昔年放翁入蜀,过剑门关的心情。难怪他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此身合是诗人未……”的感叹!堂堂男子汉,有几个能无报国雄心?特别是亲历古今名关重镇,当年的杀敌战场之时,最能激起豪迈情怀。虽然如今这一切已成历史,险隘雄关,成为进入内地的大道通衢。甘肃、宁夏的崛起,更使黄河金带与河西走廊成了开发西部的前沿基地。西疆几乎占了我国,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火车从新疆跑出河西走廊,就得一天多的时间。
       因为是专列,要利用路线间隙行走。比起正常班车,耗时略长。我们国庆下午五时左右从乌市出发,直到三日夜间九时许方抵达成都,全程约五十余小时。所幸各地市的旅社,早已作好了接应准备。基本上均在当天深夜,回到了各自的家中。此行前后十多天,还只是跑了几个点,大体上看了趟大西北。虽然比起游北疆的分团,我们算轻松得多。但究毕都是上了六十以上的人,仍觉十分疲倦。返程除了休息,整理了一下旅途笔记,到并不寂寞。特别是进入甘、陕、川的山道后,山川形胜,秋色正浓。一路得了好几首小诗,心情很是愉悦。特一并收在这里,作为余韵:
            川陕道中、车窗拾句:
   筑间土屋靠山峦,门外更无三尺宽。
   绕膝妻儿犹自乐,无贪无欲我心安。
            二
   山梨几树应时鲜,鸡蛋换回油盐钱。
   与世无争安本份,新开两块溜溜田。
            三
      铁龙下山速如风,穿洞过桥气势雄。
      急湍险滩争夹道,晚秋峡谷正飙红。
            四
      陕川交界看枫红,美在深崖险壑中。
      秋叶山花争烂漫,层林染彩似飞虹。

       这一趟西疆行,总算完美的降下帷幕。在第一次亲身真切的体会了,祖国西北地区的广袤博大后,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真有种创业艰难,守成不易的感觉。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交流发展起来的大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国土资源,历来就是世界上一切野心家、阴谋家觊觎的重点。梦想中的鲸吞蚕食,从古到今一直没有停息过。我们如果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早日成为一个发达富裕的强国。永远不可能打消外部敌对势力的野心,难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而要想守住祖国的大好河山,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任重道远呵!最后以一首
            西游归来寄诸诗友归结全文:
   大漠茫茫映夕晖,亚心朝圣愿无违。瑶池一别西王母,我驾天山霞彩归。

                  (全文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疆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