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1-1-22 12:19:35

民安不惜好头颅 ——读楚成公安诗词有感/李长空


民安不惜好头颅 ——读楚成公安诗词有感

文/李长空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宝库中,军旅诗词和边塞诗词就象一颗璀璨的明珠,充满爱国正气和军人血气。如“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张华《壮士篇》)、“四连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马戴《出塞》)、“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李颀《古意》)、“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些诗词或展现将士们气贯长虹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将士们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大无畏气概,或歌颂神勇过人、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或抒发人生恢弘的志向,无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和人格的熏陶。
诗人楚成是一位人民警察。由于职业的熏陶,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字里行间无不呈现出公安工作的酸甜苦辣,如实记录了他参与维护治安、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难忘岁月,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如:“月色无边拂粽筵,警灯闪烁百花妍。但将好梦留人醉,热血何妨为国捐”(《端午夜巡》,“甘为民安从警去,每多忧患寄言深”(《暮春遣怀寄川中友人》),“擒顽匪,恰中秋,愿终酬。雪风霜雨,百姓平安,最记心头”(《诉衷情-破案有感》,“喋血征程何所惧,人生无处不风流”(《三月廿一日夜战友宴请于席上口占》),“风雨如磐何所惧?戎衣立尽余寒。英雄埋骨有青山,荣名身外事,心系万民间。醉里豪言君莫笑,前途道道重关。战歌声里月初残,壮怀时刻在,夜夜国门边。”(《临江仙•夜巡有感》),“何日闲来图一醉,不挂枪支,食也多滋味。为保平安终不悔,纵然添得人憔悴”(《凤栖梧-从警十年有感》),“山高月黑几星辰,车外清风荡俗尘。何日平安无警事,不辞长作读书人”(《秋日警营杂思》),“除夕缘何上岗台?友人短信费疑猜。男儿自有豪情在,岁岁平安我带来。”“出警归来晓月沉,朝阳一缕上衣襟。妻儿寄语莫牵挂,大爱人间肺腑侵”(《夜巡三章》),“故园鸿雁问何如?富贵如烟眼底无。投笔十年多血雨,民安不惜好头颅”(《答故人问》),“大漠风烟,无悔故园辞。为保金瓯长永固,凝众志,护疆西”(《江城子-寄远》)……这些公安诗词,在艰巨的警务中捕捉诗意,在平凡的群众服务中追求新颖,用严密的构思丰富想象,用意境的创造超越自我,用语言的锤炼体验美感,不仅较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军旅诗词和边塞诗词的优良传统,而且扩大了诗词的领域,开拓了诗词的新天地,打开了一道当代警察感受生活、追求理想、表达愿望的明亮窗口,提高了公安诗词的艺术品位,可谓题材新、诗思新、语言新。
先哲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这个“志”,便是军魂警魂。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新时期,虽然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厮杀和群体性流血牺牲的悲壮斗争,但对于肩负保家卫国和守护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的当代军警来说,有时依然会面临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只有具备了英勇顽强、敢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力量,才可能铸造一柄时代的亮剑,让人民真正安居乐业。读着楚成这些热血沸腾、铿锵激越、亲切英武的公安诗篇,走进当代军警高尚的精神世界,在收获心灵震撼的同时,油然生出一种对当代军警的崇敬之情。

——2007年10月28日,贵州遵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安不惜好头颅 ——读楚成公安诗词有感/李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