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1-2-8 20:39:56

格律体新诗的音步分析应以标准诗行为基准/刘聪美

格律体新诗的音步分析应以标准诗行为基准相关搜索: 格律体, 诗行, 新诗, 基准


格律体新诗的音步分析应以标准诗行为基准
   早就想对格律体新诗的音步理论说说自己的看法,但又觉得自己不是写格律体新诗的人,说起来会不会有班门弄斧之嫌,也就一直没敢开口。但我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说有一个放牛娃曾对一个大画家画的牛做过正确的批评;还读过外国一篇文章,说到一个修鞋匠也曾对某一大画家提出过画家把鞋画错了并得到画家的承认。于是我就鼓起勇气也来做一回放牛娃和修鞋匠,给音步理论提点批评意见。这里我以我的朋友王端诚先生的《枫 韵》为例。
这首诗原文被王先生标明为 (一步三言整齐式)。原文如下:
诗当酒
书作杯
好个秋
好回醉
心已动
笔正挥
这人生
这滋味
诗赠谁
心与谁
那枫叶
那斜晖
   表面上看是那么回事,每行3个字就是3言,音步中有3音为一音步的说法,所以标为1步也有理有据。但果真如此吗?王先生这首诗是按作者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诗行排列的。虽然格律体新诗的创作者跟现在完全不讲韵律的所谓的“自由诗”的作者在分行排列上不可同日而语,前者的排列是有明显的规律的,比如这首诗就是双行押韵。但仅仅这样排列还不是科学的建行办法,仅供阅读、朗读、欣赏,倒也无可厚非,可如果要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诗行的音步分析,就是十分错误的了。
   我认为无论格律诗也好,抑或别的诗体在分析音步或音节的时候,要以标准诗行为基准。这首诗排成标准诗行就是如下的排列格式:
诗当酒,书作杯
好个秋,好回醉
心已动,笔正挥
这人生,这滋味
诗赠谁,心与谁
那枫叶,那斜晖
   现在格律体新诗在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上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中不乏理论上的真知灼见。很多理论有其合理性,但其中至少有一条我有很大的疑义,那就是其中的音步理论有严重缺陷,令人感到遗憾。由于有几个都是较好的朋友,但好象又算不上是至交,就不敢贸然指出。但王端诚老师跟我虽不算深交,却有神交,我跟他的心灵十分相通,故而敢于向他说明我对格律体新诗音步理论不完备的地方,还愿他能转告给别的研究新诗的诗论家。

以如下排列就可看作2步:
诗当酒,/书作杯//
好个秋,/好回醉//
心已动,/笔正挥//
这人生,/这滋味//
诗赠谁,/心与谁//
那枫叶,/那斜晖//

以如下排列就可看作4步:
诗/当酒,/书/作杯//
好个/秋,/好回/醉//
心/已动,/笔/正挥//
这/人生,/这/滋味//
诗/赠谁,/心/与谁//
那/枫叶,/那/斜晖//

   音步学说认为汉语诗句的基本单位由1、2、3、4四种音节组成,以1、2、3为多,4音节者忌用。这都无可非议,只要人合乎朗读就行。但这种理论没有说明诗行怎么分,诗行的概念十分模糊。包括理论家在内,在做诗行分析时,都是以作者写诗的自然分行为标记来进行音步分析的,这就是极不科学的态度。也许这不是治学态度的问题,而是治学不严谨的表现。可以说,没有科学的诗行分析法,就没有诗行中别的什么分析的意义。现在没几个作者在诗歌建行时不是随心所欲的,甚至包括一些诗歌理论家本人都是这样的。我想这可能是他们还没有发现其中细微的不同。自然分行法跟科学分行法完全是两回事。对于诗歌作者,我们没有权力要求他一定要按标准诗行的排列方法来建行,但理论分析者在做音步分析时则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标准。这个标准我认为就是必须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要形成标准诗行这样一个概念。每一标准诗行都以韵脚为一行的尾音,同行内不再有同韵的分句或短语,这行就可称为绝对标准诗行;如果为了建行的整齐或别的特殊需要,其中还有同韵的分句或短语存在,就称此诗行为相对标准诗行。关于标准诗行这个概念的叙述,我在一些诗歌评论中已有专门的阐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格律体新诗的音步分析应以标准诗行为基准/刘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