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删
本帖最后由 墨云 于 2016-4-22 20:32 编辑。。。。。。。。
押韵上须得再斟酌斟酌。 回复 临枝拾碎影 的帖子
谢谢临枝兄提醒,不过一时想不到调整的办法,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索性 就是 自由诗体了。 回复 林海雪狐 的帖子
毕竟还是基本符合格律的,如果以三句一押韵也可以接受的话,就只有一处失韵了。 回复 墨云 的帖子
内部 音步结构 多处不够规范呀。再看看。 回复 林海雪狐 的帖子
确实许多地方严格来说不算规范。。。不过也想尝试下格律的标准能够放宽到什么样的地步才是不可接受的,毕竟要想把格律应用自如,使之几乎不影响内容的表达或许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目前而言,感觉还是能够把标准放宽一点为好,尽量能够使诗句有一定音乐性,与诗的内容互相配合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毕竟还是扩宽格律诗的题材范围和表达方式,不宜局限于单纯抒情。 回复 墨云 的帖子
确实值得探讨的问题 。不过,格律体新诗的基本规范 的间架结构似乎应该遵守的。即使变化,也要有个渐变的过程的。你说呢? 回复 林海雪狐 的帖子
自然如此,目前的规范虽然看似简单,但一定也是经过了前辈们长期不懈的探索和总结才得出来的,有相当大的应用价值。基本理论的变化需要慎重,只是既然为探索,便无须太过畏首畏尾,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才是科学的态度。 回复 临枝拾碎影 的帖子
不知这样是否好些? 回复 墨云 的帖子
首先,不同意默云兄的观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话本身是对的,但它必须建立在理论娴熟的基础上,否则会逐渐背离,甚至走火入魔。我有一些例子可以证明这个观点。有位诗人朋友起初爱好诗词,他刚刚接触诗词的时候就申请担任县诗词学会刊物的编辑,然而诗词并未入门的时候,他就说要尝试写自由诗。结果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入门,而且再也不敢写诗词了,他现在成了国内小有名气的自由诗人,却还是对诗词望而生畏。另一位诗人朋友跟我说他要打破诗词格律传统,实际上诗词格律是什么他根本不知道,又如何去打破呢?!他还经常写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诗词作品,并能头头是道的讲述每句话的大意和文化渊源,但在我们看来就连最基本的诗意都没有,更谈不上格律。这位朋友后来再也没写过所谓“打破格律”的诗词作品,因为经不起推敲,写起来也就没有意思。
其次,默云兄作品中第三节还没押韵;第五节第一句有三个音步,而第二句只有两个音步,需要调整一致;第七节第一句有三个音步,但第二句音步就显得混乱,因为格律体新诗硬性规定单音步不能出现在中间,那么这个“就”字便只能跟后面的“破裂”,而“了”字作为虚词一般情况下只能跟前面的词(除了作为实词的情况),这样就只好构成四个字的音步,这也是格律体新诗所不提倡的,这两句也需要调整一致。
第三,既然理论探索者们已经为我们打造了很好的模子,这都不使用,那若是也就大了。我们群持的诗体理论探索的观点,也应该是建立在“求正容变”的思想上,所谓“求正容变”是要传承诗歌传统,并在选材、立意、内容上有所创新。如果是要在格律上有所创新,那就得像罗桥老师那样:在符合格律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出来。
另外,格律体新诗理论已经囊括了唐诗宋词元曲等所遵循的音步(节奏)法则,唐诗到宋词,宋词到元曲都是创新。格律体新诗的创获就是总结分析之前国内外的诗歌节奏,结合中国实际,得出了三分法的理论。若是想要超出这个理论而又要符合这个理论,恐怕是没有人能够做到的。
个见,谨呈默云兄!:handshake 回复 临枝拾碎影 的帖子
谢谢临枝兄提醒,一定注意。不过我并非有意打破格律,只是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有时感到某些地方难以调整为符合格律的形式,所以想到是否可以减少某些限制,以求得囊括更多的诗体形式。毕竟我们并非为格律而格律,以我的想法,格律只是为了保障诗歌整体音韵的和谐,毫无疑问,符合格律的诗是具有音乐美的,但不完全符合格律的诗是否便一定要差一些呢?以顾城的诗为例,顾城的许多诗其实非常接近于格律诗,我觉得这一方面说明了诗人的天才,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格律是符合人体的感受规律的。但顾城的许多诗终究并非完全符合格律,虽然似乎稍加改动就可以使其符合,但这种改动是否会更好呢?并不一定,有时可能会破坏诗本身自然的音乐美和自然的语言,这就适得其反了。就像《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虽然既不押韵,也不对称,但感觉却是一首很整齐的诗。我相信新诗格律化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格律体新诗发展时间终究不长,许多地方应该还是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改进的,而且应当是朝着减少不必要的限制的方向改进,因为唯有缩小格律的内涵,我们才能扩展其外延。就像唐诗到宋词到元曲,也是一个灵活性逐渐增加的过程。现有的格律形式自然应当尽量使用,才能减少我们所走的弯路,只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能既保持诗意又符合格律的情况,这时候,我认为还是应当以诗意优先,这样的例子多了之后,或许我们就能发现更多更好的规律,才能促进格律本身的发展。一己拙见,与临枝兄探讨。:handshake 回复 墨云 的帖子
一首诗有无格律和它的好坏并无直接关系,我们可以说一首格律体新诗是一首好的格律体新诗,这时它就不是一首好的自由诗,反之亦然。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并没有脱离格律,所以不是什么循序渐进的过程,宋词元曲一开始都是民间歌谣,为了让宋词元曲更加艺术,就把这些歌谣赋予格律的要素,平仄、对仗、押韵这些格律要素都是遵从的,并没有丝毫放宽,相反,到元曲的时候,甚至严格到一个字平仄规定用上声去声。同理,要发现新的格律新诗体式,那也首先不能背离音步和押韵的要求。 回复 临枝拾碎影 的帖子
临枝兄所言我基本赞同。我想我们的差别主要是在,我认为目前的格律主要是建立在百年来现代诗发展的基础上的,临枝兄则更多顾及到了传统诗词的格律形式。那么问题就是,传统的格律要素中有那些是我们可以套用的?如临枝兄所知,我对传统诗词了解不多,只谈谈自己的想法,还望临枝兄指正。首先,在我看来,现代诗与传统诗词所用的语言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写格律体新诗,基本的语法还是要遵守的,并不能像自由诗那样随意拼凑,而古诗似乎这一点上放松了许多,因为文言文本来就长于简洁,许多东西都可以省略,而现代汉语却做不到这点,这就导致写现代诗时表述的灵活性减弱了。其次,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情感状态与古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虽然也有共同的地方,但总得来说,现代人的情感更加复杂,矛盾而深刻。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更加丰富,还要面对着各种各样相互冲突的思想观念,唐诗宋词元曲,虽然形式不同,其实大多数所咏之事,所抒之情几乎没什么差别,而这些现代人是无法沿袭的,毕竟绝大多数人并非生活在历史典故中。现代诗就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自己的情感,而这种方式是否适宜于严格的格律形式,还需要我们重新探索,不能完全效法古人。这百年来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我想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目前新诗格律的正确,但并不意味着已经是圆满的,所以,始终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才是合理的。因为现代诗才是我们建立符合现代汉语特点的新格律的基础,可惜的是,目前这种基础并不很深厚。只有靠更多似乎“打破格律”的作品,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使格律自身不断圆满,而墨守成规是既发现不了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这不是一种有意破坏的行为,只是在我们实践格律过程中“无意”间发现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一首诗符合我们自然的语言习惯,有自然的音乐美,我们理应试图把这种形式纳入格律中,而不是反过来要求其适应目前的格律。 一、显然,默云兄开始带了点情绪。:lol我以古诗词为例作说明,默云兄就说我更多的顾及到传统诗词的格律形式,我如果以散文诗和自由诗为例,是不是也要说我顾及到散文诗和自由诗呢?
二、请先淡定,我要表达的是不管什么事情,我们要改变它、或者说要创造新形式,就需要首先清楚它的原委,如果不先清楚事情的原委,往往会背道而驰。也就是说要对它的来龙去脉、章法结构达到十分熟悉的程度,这个时候去改造它往往会顺利很多。比如对整齐式的多种变化、参差式的多种变化、复合式的多种变化是否已经熟知,这就直接影响到默云兄所说的一些新的实验的结果的正确与否。一旦误入歧途,便很难走回来,大概02年左右,我们论坛就有这样的诗友,做了一些新试验之后,就公然反对格律体新诗,站到自由诗的立场去了,掀起一场自由和格律的战争,以致老师们对论坛心灰意冷,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之前那种交流的盛况,评帖论帖发帖都成了偶然为之。
三、古诗词和新诗的最大区别是语言环境的不同,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古诗词并非拼凑,而是比较注重章法,如果只是拼凑,那就成了玩文字游戏了,态度就不行,不是真正的诗歌。
四、我们所讲的打破格律的好作品,指的是实在无法顾及格律了,改动一个字都觉得可惜,都觉得会削弱思想主旨。我们承认这样的作品,但并不等于承认这是格律诗。就如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就承认它是绝唱,但不等于承认它是格律诗词。
五、新探索或说是创新,就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语言方式等多元文化要素的融入,如果因此要打破格律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可以自创一派,比如微型诗派、比如散文诗、比如中国小诗、比如中国唯美诗歌等等。我们写诗词,写格律体新诗,都是旧瓶装新酒,而非装旧酒,格律只是框架,内容属于今天,这怎么会是墨守成规的呢?至于有些人装了旧酒,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能怪到格律身上去。好比一套绝世神功,有些人学了它就去做坏事,有些人学了它用来做好事,我们不能因为那些做了坏事的就说这武功不行,好与坏只在人心而不在武功本身。格律亦是如此,首先需要熟练,然后再看你怎么运用,熟练了之后你甚至练出更高的或者更巧妙的招式,那才是我们所推崇的创新。
六、我们不反对任何人的任何有益尝试,只是提供一些参考,以免多走弯路。相反,如上所说,只要是有益的尝试,我们都鼓励探索实验。 回复 临枝拾碎影 的帖子
临枝兄不要过虑,因为我一向习惯于有话直说,不很擅长顾虑别人感受,可能经常给人误解,但其实在生活中几乎不曾发过脾气,更不会因为对某个问题的讨论而产生什么情绪。我所思所言仅仅针对问题本身,因为我学诗时间不久,而且几乎是一开始就是在学格律体新诗,对许多自由诗的接触反而是之后的事,难免有许多疑问,还望临枝兄理解。
从讨论来看,我们在创作方向上的意见应该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我认为格律本身应该是可以变化的,临枝兄认为是不需要变化的。这只是一个作品分类的问题,并非什么重要的原则。我不了解论坛过去的事,或许目前而言,试图改动格律本身确实有些冒进,毕竟符合目前格律的诗数量还不够多,应当先使其站稳脚跟,再谈其它。因为即便变化,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同样需要大量优秀作品的支撑。这不是单靠某几个人能做到的事,所以现在,我们能尽力应用格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就好。:handshake 回复 临枝拾碎影 的帖子
已改,请临枝兄看看。 回复 墨云 的帖子
客气了。我也不是说格律是一个一层不变的东西,只是说想要改变一种东西首先需要彻底了解他才行。 格律没有问题了,是一首对话型的故事诗:lol 回复 临枝拾碎影 的帖子
准确来说应该是寓言诗。。。不过能修改成功就好,今后还望多和临枝兄交流。:handshake 回复 墨云 的帖子
: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