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1-2-13 20:27:37

余年峰:潜心诗歌研究,奉献理论成果

余年峰:潜心诗歌研究,奉献理论成果

1. 《中国诗歌讲义》
余年峰力求从诗歌写作者如何学习诗歌写作的角度进行设计编写,实现诗歌共同基础与发挥作用的统一。每门课,突出一个专题,全面阐述诗歌写作的特色和个性特征,着眼于全面提高诗歌写作者的素养这本诗歌讲义着眼于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诗歌写作者的素养,体现诗歌写作课程的基础性目标。
余年峰根据课程特点,从不同专题培养诗歌写作者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总之,各门课都力求在读写实践中引发诗歌写作者对诗歌的兴趣,为诗歌写作者的终身学习和写作奠定坚实的诗歌基础。这本诗歌写作教科书注重发挥诗歌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着眼于培养当代诗歌写作者的传统文化底蕴、多元文化视野等,立足于蓄志养气、陶冶心灵、崇美扬善、怡情悦性的人文诗歌素质教育,为诗歌写作者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余年峰的这本诗歌写作讲义是系统的传授诗歌写作知识的。主要内容有《诗歌绪论》、《诗歌种类》、《诗歌阅读》、《诗歌写作心理》、《诗歌写作习惯》《诗歌写作的表达》、《诗歌写作的语言》、《诗歌写作的构思》、《诗歌鉴赏》、《诗歌评论》十个专题,这些课程,有利于引导诗歌写作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母语和培育民族精神。根据共同基础与发挥作用相统一的原则,重点在于打基础、授方法、让诗歌写作者更好地有自我发展方向,这本诗歌写作讲义为诗歌写作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学习空间,这就为每个诗歌写作者创设了更好的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的条件和更广阔的诗歌写作成长空间,有利于促进诗歌写作者发挥特长和谋求个性的发展。
余年峰这本诗歌写作讲义,是中国第一本诗歌讲义,是诗歌写作者学习系统的“学本”。它着眼于诗歌写作者的自主学习,引导诗歌写作者积极参与诗歌写作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编写中突出以下几点。1。导向性。这本诗歌写作讲义的设计力求在文质兼美的基础上,确保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适合教学,同时具有比较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时代气息。2。自主性。这本诗歌写作讲义的编写力求知识介绍精要、好懂、有用,丰富多样,贴近实际,可操作性强。同时,还有一些延伸性、拓展性、探究性的思考题目,有利于激发诗歌写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3。通俗性。这本诗歌写作讲义的编写既考虑到提高诗歌写作者的整体诗歌写作素养,同时又考虑诗歌写作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通俗易懂,学以致用,有助于激发诗歌写作者学习的兴趣,呈现方式生动活泼。

2.《关于诗歌文化》


余年峰认为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存方式.诗歌文化是传统社会文化中的一种文学艺术表现方式.是人们运用特有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产品,使人们在精神上享受文学的一种美的文化.所以说,我这样来表述诗歌文化的定义,诗歌文化就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运用文学中的诗歌形式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余年峰认为诗歌文化是人们认识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生活,总结社会生活而创造出的精神成果,是人与社会生活在语言和文字上的和谐感应而产生的一种文学特有的诗歌文化.虽然在漫长的历史社会进程中并没有使用和定义”诗歌文化”这一概念,但是诗歌文化活动和诗歌成果一直存在.人们在长期的诗歌创作中,探索并总结出诗歌写作规律,诗歌存在价值的文化思想,体现了人们与社会生活和谐相处的诗歌文化价值观,诗歌是一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为是一种传统的诗歌文化.
余年峰认为传统的诗歌文化来源于人们对社会生活本体的直觉感悟,如顺口溜等形式演变而来,常常表现为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征的群体行为.比如各地的诗歌学会,诗歌协会和诗社等,现代诗歌文化是人们实践人与社会生活和谐发展的新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民族特征,时代特征,全球化特征.
余年峰认为诗歌文化可以从思想和艺术两个层面来认识,从思想层面上来说,诗歌文化是指诗歌理论,诗歌价值等.从艺术层面上来说,诗歌文化是指关于自然,生活的诗歌,涉及面广泛,包括诗歌茶文化,诗歌花文化,诗歌竹文化,诗歌酒文化诗歌瓷文化,诗歌生态文化,诗歌校园文化,等等.诗歌文化是人们在精神上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诗歌写作的创造方式和诗歌享受的生活方式.诗歌文化正在从过去的崖刻,碑林和壁挂等形式向生活器具,交通工具和城乡建筑等形式转变.这种诗歌文化形态是人们对诗歌文化生存方式的认可变革.
余年峰认为诗歌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诗歌文化是一种精神成果,当然要与物质成果相结合.需要协调和科学发展.诗歌文化是基于文学艺术系统的,要充分尊重诗歌艺术的规律和文化科学规律的新思想,新思维,新生活的方式.以此来满足人们对诗歌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欲望和文化享受.
余年峰在关于诗歌文化的阐述中,分为十二章。第一章建设诗歌文化。第二章诗歌文化的社会价值。第三章建设诗歌文化的基本特征。第四章民族精神是诗歌文化的灵魂.。第五章诗歌文化的培育。第六章诗歌文化的应用原则。第七章诗歌文化与国际交流。第八章诗歌文化与精神文明。第九章诗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第十章诗歌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第十一章诗歌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诗歌文化与诗歌文化研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年峰:潜心诗歌研究,奉献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