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语 发表于 2011-1-22 23:33:00

《诗、韵和押韵》

《静》/ 黄万民
    夜很静
    窗口围满小星星
    听琴
    ——“静”、“星”、“琴”押韵。

    (2)       AC一三行押韵

      《窗外那盆米兰》/ 竹影新声
    丰收故事 装扮笑容点点
    每一次呼唤你的芳名
    仿佛都分享着绿茵场的鏖战
    ——“点”、“战”押韵。

      《今夜,想你了》/ 陈欣
    月亮这只白玉盘
    一夜精雕
    漫天碎片
    ——“盘”、“片”押韵。

      《滑竿》/ 半半
    把山顶抬下来再把汗水抬上去
    坐在世界中央
    看峨眉如何呼风唤雨
    ——“去”、“雨”押韵。

    (3)       BC二三行押韵

      《爱醒来》/ 剑江
    高原风吹皱清瘦影子
    弯弯剑江河涌动
    两岸桃红
    ——“动”、“红”押韵。

      《车子开动了》/ 唐淑婷
    母亲追赶来 急急地
    从窗外塞进
    一串温热的 叮咛
    ——“进”、“咛”押韵。

      《红叶》/ 泉水
    红了 磊落
    再不必附庸那过眼的风雅
    寻根 回家
    ——“雅”、“家”押韵。

    2、微型诗可以押宽韵。
    押韵有宽严之分。当下新诗、歌曲、说唱文学多用的“十三辙”,可用于微型诗的押韵。《现代诗韵》在“十三辙”的基础上,为了区别宽严,以及考虑到历史情况、方言现状和现代语音实际,在四个部中一分为二,形成了十三部十七韵,押韵时可以任意选择。倘要韵严一些,可按十七韵来押;倘要宽些,就按十三部押就可以了。现简要摘录如下,供参考:
    第一部    花部 花韵——aiaua
    第二部    歌部 歌韵——e
            波韵——oiouo
    第三部    些部 些韵——ieüe
    第四部    姑部 姑韵——u
    第五部    衣部 衣韵——i–ier
            居韵——ü
    第六部    开部 开韵——aiuai
    第七部    飞部 飞韵——eiuiuei
    第八部    高部 高韵——aoiao
    第九部    收部 收韵——ouioiuo
    第十部    山部 山韵——anuan
            天韵——ian üan
    第十一部 根部 根韵——eninunuenün
    第十二部 方部 方韵——angianguang
    第十三部 东部 东韵——ongiongueng
               声韵——enging
    3、微型诗可以押通韵。
    所谓通韵,就是超出韵部范围去押韵的一种办法,也就是使用更宽的韵。根据构成韵的条件,并不是任何两个韵部之间都可以通,必须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接近的韵部才能通。一般把通韵的现象区别为常通和偶通两种。
    从现代韵文的实践看,常通只有一种,即“声”韵与“根”韵通押。例如:

      《五月初五》/ 泉水
    二十四小时白昼光阴
    只因代入屈原DNA
    就保持亘古不变的 节的外形
    ——“阴”、“形”押韵。“阴”属“根部”,“形”属“声部”,这里属于通押中的常通。

    偶通的韵部关系有:衣部和飞部;飞部和开部;姑部和收部;收部和高部;山部和根部;东部中的东韵和根韵;衣部中的居韵和姑韵。对于偶通,因其和谐性更为减弱,一般不宜多用。

    4、微型诗可以平仄通押。
    汉语在古代有平、上、去、入四个音调(现代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古人认为平声调的字发音时不升也不降,所以叫该调为平声;而其它三个声调比较短抑,有起伏升降,就统称之为仄声,“仄”即是侧,不平的意思。诗人利用字的平仄递出、抑扬交错以构成吟颂时的强烈旋律感。例如:

      《渡汉江》 李频/唐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将这二十个字的平仄标出,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以看出,平仄声在诗中是交替出现的。
    平仄本来是极易弄明白的问题,但是由于语音总是处在发展演化之中,所以一个字在古代读平声,现代不一定还读平声;一个字在古代读仄声,现代也不一定还读仄声。例如“看”字,我们一般读去声的kàn,属仄声,但它在古代却往往读平声。又如“屋”字,我们一般读平声的wū,但它在古代却是读入声字,属仄声。所以,我们如果一味地用现代的声调去“套”古代的声调,就常常会犯错误,闹出笑话来。
    在这里需要提起注意的是,现代普通话所说的平仄与古代又有所不同。普通话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声包括上升去声。至于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入声字,在古体诗中是一律当作仄声用的,而现代普通话则分别归入四声之中了。
中国先秦两汉的韵文,平声是不和仄声在一块押韵的。唐诗用韵,四声(平、上、去、入)也很严格,除古体诗有少数是上、去二声通押外,一般不能通押。宋词只有上、去二声可以通押,至于平仄通押现象,只出现于个别词牌(如《西江月》)。近代的新诗、戏曲和曲艺的用韵,则是完全打破了四声的束缚。微型诗也可以加入其中。举例:

      《寒梅》/ 雪中梅
    绽放灿烂的容颜
    仰傲
    雪地冰山
    ——“颜”、“山”押韵。“颜”是平声,“山”也是平声。

      《奶瓶》/ 泉水
    截住长江黄河水
    定时流淌
    浇灌出参天栋梁
    ——“淌”、“梁”押韵。“淌”是仄声,“梁”是平声,这就属于平仄通押。

    要注意的是,不同声调可以互相押韵,并不等于说声调同押韵毫无关系。在汉语中,声调是构成节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声调同韵文的关系仍然是密切的。仅就押韵来说,平仄虽然可以通押,但用平声韵脚和用仄声韵脚,所造成的抑扬顿挫音韵效果是不完全相同的。同是平声,阴平和阳平由于声调的差异,也可以形成不同的韵味。微型诗的韵脚当然可以比较自由,但采取怎样的押韵方式(包括韵脚的声调运用),才能同内容和思想感情相适应,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是需要诗家和诗歌爱好者在写作过程中去选择、推敲和体会的。
    末学的这篇拙文,意在提高微型诗作(微型散文诗也当在内)质量,仅供微型诗爱好者参考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不吝指教。
    (草于2010年8月29日,改于2010年8月31日,发于2010年9月1日)


本主题由 gelvtixinshi 于 2010-9-2 17: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韵和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