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15 09:48:32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15 09:49:00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15 16:27:23

马上 发表于 2011-9-15 22:16:24

问好老师!谢谢老师的节奏分析,又学习到了一种节奏分析的方法。:)

马上 发表于 2011-9-22 22:45:30

以对位对称的节奏模型有意识的检索、分析还想修改或重写的旧作,分析有些旧作的诗行节奏的构建,已经具备了基准节奏模型,再作修改或重写就觉得比较容易入手,添或改都比较得心应手了。以下修改重写的《知青十四行·情致(二)》二、三、五、六各节依原稿未作任何改动,只是以一个基准节奏模型添写了一、四两节,以成十四行,并尝试了基本节奏对位破缺的应用。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二又熬过一年雪化了春水流淌,春归人不归冷落了一季春光;
入夏的头遍雨淋着透心儿凉,曲麻菜新叶儿嫩,逃不过猪羊, 黄花菜小嘴儿甜,骗不过姑娘;
麦苗儿推着豆苗儿掀着波浪,葵花儿摆着笑脸儿盯着路上;
比花开还快夏露转眼成秋霜,花谢没理会无人理换季衣裳;
该回的都回了盼着雪花儿扬,麦苗儿抽穗儿黄,满脑的傻想,豆苗儿结荚儿壮,满腹的怨望;
大伙儿瞅着小伙儿转着愁肠,小心儿瞒着那人儿已归故乡!
(2011年9月22日初稿)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3 10:53:59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3 12:30:10

马上 发表于 2011-9-23 13:30:56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3 1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本帖转到东方诗风里了。

问好老师!老师辛苦了!谢谢!:handshake

马上 发表于 2011-9-23 13:36:56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3 10: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马上 的帖子

  修改之后,很是不错。


谢谢老师对修改稿的详细分析和指导!老师对“逗”、“顿”等格律因素的详细分析及其在诗行节奏中的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我再次受到新的启发和领悟。

admin 发表于 2011-9-24 21:18:12

关注老师的交流。

马上 发表于 2011-9-26 22:39:40

继续修改打磨旧稿,越来越感到在原有诗行节奏对称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建立形成对位对称的基准节奏模型,对于节奏的配置完善,诗意的挖掘深化,诗情的表达吟哦,甚至各种修辞技巧的运用,都是一次提高和升华,有了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推敲和考量,值得以创作的实践试验予以验证探讨研究。以下是仍以对位对称规则建立和完善原稿的基准节奏模型修改整理而成的《知青十四行·情致(三)》,请老师批评指正: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能走的先走了谁也留不住谁!
孤零零寒风儿吹,孤雁儿叫谁?
冷清清雪花儿飘,冷月儿照谁?

灯花儿不问灯下人今晚送谁?
窗内人徘徊窗外暗随月徘徊,
窗花儿不看窗前被昨夜少谁?

该走的都走了谁也没留住谁!
车辚辚马蹄儿碎,车印儿踏碎,
去匆匆泪人儿追,去意儿难追;

来时路碾作去时尘去时问归,
聚也意彷徨别也犹悔心彷徨,
聚时短方知别时长别时怕催;

青春的漫步东西南北人自回,
激情的大戏唱念做打幕自坠。

(2011年9月26日修改稿)

admin 发表于 2011-9-26 22:52:54

期待马站在与孙老师的交流中把握透彻后与大家分享!

马上 发表于 2011-9-27 07:51:22

回复 admin 的帖子

还在学习、理解并尝试运用,也请有兴趣的诗友们共同参与讨论。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7 09:22:29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7 11:07:53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7 11:14:53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7 14:46:49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7 15:12:39

马上 发表于 2011-9-27 16:23:51

老师进一步提出的主旋律节奏和副旋律节奏、主题节奏和副主节奏在节奏模型中的相辅相成,我明显的感受到对于构建对位对称的节奏模型,又提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格律地位。如果说格律体新诗已经确立的诗行节奏的对称原则,为白话新诗的格律化奠定了基础,那么在节奏模型的构架中自觉地设计主、副节奏的互为表里,无疑又将能建设起一座白话新诗格律的华丽的大厦!这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发现和研究,格律体新诗格律研究的继续发展和成熟有了新的途径和突破口,格律体新诗的发展幸甚,格律体新诗的爱好者、创作实践者幸甚!

马上 发表于 2011-9-27 16:26:14

老师对我习作提出的修改建议,我将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斟酌修改。谢谢指正!

马上 发表于 2011-9-27 17:20:29

比较理想的节奏模式,最好是第一句诗出现主题节奏,奠定全诗的节奏基础,而增添节奏变化的变奏,最好放到后面去。

从以上思路出发,先做调整如下: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三
  能走的已经走了‖,谁能留住谁!〔七五逗〕〔主题节奏〕
  孤零零寒风儿吹‖,孤雁儿叫谁?〔七五逗〕〔主题节奏〕
  冷清清雪花儿飘‖,冷月儿照谁?〔七五逗〕〔主题节奏〕
      
  灯花儿不问‖灯下人今晚送谁?〔五七逗〕〔副主节奏〕
  窗内人徘徊‖窗外暗随月徘徊,〔五七逗〕〔副主节奏〕
  窗花儿不看‖窗前被昨夜少谁?〔五七逗〕〔副主节奏〕
      
  该走的全都走了‖,谁也不留谁!〔七五逗〕〔主题节奏〕
  车辚辚马蹄儿碎‖,车印儿踏碎,〔七五逗〕〔主题节奏〕
  去匆匆泪人儿追‖,去意儿难追;〔七五逗〕〔主题节奏〕
         
  来时路碾作‖去时尘去时问归,〔五七逗〕〔副主节奏〕
  聚也意彷徨‖别也犹悔心彷徨,〔五七逗〕〔副主节奏〕
  聚时短方知‖别时长别时怕催;〔五七逗〕〔副主节奏〕
         
  青春的漫步‖东西南北人自回,〔五七逗〕〔副主节奏〕
  激情的大戏‖唱念做打幕自坠。〔五七逗〕〔副主节奏〕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7 21:12:28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7 21:22:12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1-9-28 09:12:45

关注马站和孙老师的探索,问候二位老师好:handshake

马上 发表于 2011-9-28 16:16:07

《知青十四行·情致(四)》的改写,在检验、构建对位对称的节奏模型时,由于“采用主题节奏与副主节奏相辅相成”的节奏安排,心中已经形成了清晰的节奏导引,整个改写过程感到格外顺手: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除非是上帝怜悯才给的机会,错失的那个夜晚人走了未还!只记得面面相觑的莫名相遇、等待终点的枯坐中背对无欢;
装睡也遮掩不住彻夜的惊惶,冰冷的夜行列车上心焦如焚,谁都找不到借口好说说谈谈;
还傻等春暖花开天赐的良机,不知道那个冬天横添了变幻!只记得匆匆离去的背影含颤、想说没说的道别话欲说犹难;
装笑也抵挡不住彻骨的寒冷,熟悉的车站广场前倍感陌生,谁都找不到出口是哪道铁栏。
(2011年9月28日初稿)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8 18:10:08

马上 发表于 2011-9-28 22:01:18

学习老师的节奏模型详析,谢谢!

马上 发表于 2011-9-29 12:28:15

问好老师!如果篇内副主节奏的几个诗行,按如下语义群的音顿划分,是不是大顿在诗行中的位置过于靠后而不为所取?



除非是|上帝|怜悯‖才给的|机会,〔主题节奏〕〔随转式〕
错失的|那个|夜晚‖人走了|未还!〔主题节奏〕
只记得|面面|相觑的‖莫名|相遇,〔副主节奏〕
等待|终点的|枯坐中‖背对|无欢;〔副主节奏〕

装睡|也遮掩|不住‖彻夜的|惊惶,〔主题节奏〕〔包孕式〕
冰冷的|夜行|列车上‖心焦|如焚,〔副主节奏〕
谁都|找不到|借口‖好说说|谈谈;〔主题节奏〕

还傻等|春暖|花开‖天赐的|良机,〔主题节奏〕〔随转式〕
不知道|那个|冬天‖横添了|变幻!〔主题节奏〕
只记得|匆匆|离去的‖背影|含颤、〔副主节奏〕
想说|没说的|道别话‖欲说|犹难;〔副主节奏〕

装笑|也抵挡|不住‖彻骨的|寒冷,〔主题节奏〕〔包孕式〕
熟悉的|车站|广场前‖倍感|陌生,〔副主节奏〕
谁都|找不到|出口‖是哪道|铁栏。〔主题节奏〕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9 12:45:03

马上 发表于 2011-9-29 12:54:42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29 12: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顿有时候有两可的情况。因为大顿不宜超过七字顿,所以我靠前了。〔你的大顿分割法变成了“84逗”句〕

...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可以采用三分法的。——我理解了!:)

马上 发表于 2011-9-30 10:28:32

大顿不宜超过七字顿——对于超过七字的较长诗行的节奏配置,这可以成为一个遵循的规则。

《知青十四行·情致》(五)的修改,尝试遵循这一规则,实现了以七五逗的主题节奏一以贯之: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那是由天地奇绝造就的极致!
是小草缠绵大荒直到草枯寒,
是白雪爱恋黑土直到雪消融,
是青云追求蓝天直到云飘散;

是坚冰怀柔春心永葆的情暖,
更是白杨树林带挚爱着大地、
风雨中执著终生无言的陪伴;

是大荒抚今追昔唯一的惋惜?
是惋惜谁把初恋失落在大荒、
便交由高天厚土忠诚的守护,
却始终不敢背弃言悔的情渊?

是惋惜大荒竭尽冰雪的万般?
还是惋惜这冰雪浇灌的情缘、
封存在永远冰雪浇铸的严寒?

(2011年9月30日修改稿)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30 10:39:52

马上 发表于 2011-9-30 11:29:31

此外,知青十四行某些诗句不够流畅。这首诗的语言成熟多了。

我尝试修改的旧作是我08年初学格律体新诗习写的《致姐姐》十首,各方面都很不成熟,一直想尝试修改,却总觉无从入手;这次一边学习老师的节奏模型详析,一边选取了这篇想修改却屡改不成的习作,审视再三,豁然开朗,原作的基本骨架包括语言修辞手法虽未作大幅度调整,在原作每首十行、3—2—3—2节式的基础上扩为十四行,但系统构建节奏模型的确立,为修改调整找到了契机和思路。修改稿节奏模型的框架形成后,某些诗句的不够流畅,原作中还存在的文白相间的文字弊端,容再作修改斟酌,个别稿件我甚至还想推倒重写,请老师关注指导。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9-30 17:40:58

马上 发表于 2011-9-30 18:08:22

谢谢!:)

马上 发表于 2011-9-30 22:41:57

一贯式的节奏统一,也是最值得推许的诗体——只要有可能实现,则尽可能实现一贯式的节奏统一。《知青十四行·情致》(六)的修改和节奏调整,尽可能予以一贯式的节奏统一。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多少回往事暗潜添一份落寞!
有多少话已无缘再对大荒说?
多少字悄悄埋在大荒的角落?
多少诗零落大荒随风雪漂泊?

多少梦缱绻怨嗔偏叫人消磨!
多少人随缘而来又遂愿而去、
铭心那情归大荒无悔的收获?

多少遍琴心暗递却假意闪躲!
有一个字一句话只对一个人、
一生中只有一次表白的理由,
多少次机会诉说又缘何错过?

多少个不眠之夜理不清对错!
多少人未牵红线却先失红颜、
错过那千年一许大荒的允诺?

(2011年9月30日修改稿)

马上 发表于 2011-9-30 23:14:51

至此初步修改完了原稿前半部分比较接近、比较容易调整建立为对位对称的节奏模型的旧稿,后半部分的旧稿,诗行节奏对称,但以对位对称的节奏模型审视,相对交错紊乱,须作较大幅度的调整修改,甚至重写了。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 08:33:04

马上 发表于 2011-10-1 15:25:59

局部采用对偶句当然是值得赞许的修辞手法,但如果通篇严格排比,又容易造成句型的单调,诗意的贫乏。

这首诗也有对偶句,但大都是半对半不对,或者貌似对偶却并不对偶,最适合抒发摇曳多姿的诗思,这应当是一贯式诗体发展的方向。

学习!祝老师节日快乐!:handshake

马上 发表于 2011-10-3 16:12:55

这一首改得稍觉艰难,但从基本的节奏对称调整到对位对称的节奏模型的建立,以一个主题节奏引领全篇的成立,对位对称原理的应用是对格律体新诗对称原则的完善和提升。修改稿还嫌粗糙,全部完成后再作润饰修改: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记住在大荒如何被天地怀抱,被日月星辰改写的青春纪要;春心萌动时还会的脸红心跳,谁不温馨过流逝的月夕花朝;
借飞雪掩护投给春天的长调,乘寒夜偷传尽人皆知的手抄,唐诗三百首枕在热炕头睡觉;
情归倒计时聆听大荒的读秒,青涩的故事并不比容颜苍老;心归处不变青春踏歌的情娇,芳草地依旧新诗的披读良宵!
知青的传说在大荒津津乐道,野百合花开是你的合格编号,候选创刊号采自荒野的荐稿!
(2011年10月3日修改稿)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4 09:17:38

马上 发表于 2011-10-4 09:32:45

问好老师!节日快乐!:)

马上 发表于 2011-10-4 09:51:56

这次找出来修改的十首旧稿,至此已十之去七,文字虽还很粗糙尚须润饰磨砺,然力争全部完成的信心反倒更足了,半月之间做了一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端赖学习对位对称理论并尝试运用节奏模型于实践之功,为旧作的修改调整打开了思路,找到了一条捷径。

马上 发表于 2011-10-5 15:50:13

局部采用对偶句当然是值得赞许的修辞手法,但如果通篇严格排比,又容易造成句型的单调,诗意的贫乏。

这首诗也有对偶句,但大都是半对半不对,或者貌似对偶却并不对偶,最适合抒发摇曳多姿的诗思,这应当是一贯式诗体发展的方向。


《知青十四行·情致》(八)的修改,也基本上秉承了这样的修辞手法,实际上节奏的对称回环,对位对称的节奏模型的对仗复沓,也为节奏的对称和句式的对偶提供了结伴同行的修辞环境和条件,而现代白话语言的丰富表现力也为节奏对称但语义句式的似对非对增加了灵活性。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梦里的大荒风萧萧雪又飘飘,醒来的大荒果然还风雪同伴;那里冰封着初恋向往的归宿,那里雪飘着心灵最初的浪漫;
是谁的故事在诉说离别愁绪?心之念千般喜欢离别中梦残,梦锁在青春误点的荒村野站!
心里的大荒水清清草又青青,复苏的大荒当真还草深水宽;寒草碾落成新泥滋养花怒放,冰雪融化尽美丽感动春回还;
是谁的心事还暗藏相思愁苦?情之系万般无奈相思里心酸,心碎在深情搁浅的地北天南!
(2011年10月5日修改稿)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5 16:06:46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5 16:15:16

马上 发表于 2011-10-5 16:22:20

严格地说,对位对称并不是“回环美”〔即循环对称美〕,而是“平移对称美”。

以七言诗为例: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所谓回环美必须是顺过来与倒过去形成对称,回文诗回文对才是真正的“回环美”。

理解了,也纠正了一向概念认识上的模棱两可和含混不清。

马上 发表于 2011-10-5 21:58:11

成熟的符合规范的格律体新诗作品的诗行节奏的对称运行,无不都在验证对位对称的节奏模型之于格律体新诗的谋篇建章已成无须抗拒的内在客观规律,自觉的运用这一规律于创作实践,则会使格律体新诗的格律建设更趋于成熟完善。

马上 发表于 2011-10-6 17:25:02

节奏模型的对位对称和对称破缺,提供了建立形成节奏模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诗行节奏的配置并形成对位对称或对称破缺的节奏模型完全可依诗情语义的表达抒发如何流畅顺达为前提,并在创作实践中积累和掌握建立各种节奏模型的经验和规律。《知青十四行·情致》(九)的修改,在做不到以一个对位对称的主题节奏一以贯之的情况下,就适当运用了对称破缺的副主节奏以相辅,避免因节奏而影响语句的流畅。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远方的飞雪是你的华彩独奏,
心灵深处是雪花默写的温柔;
迎春的和弦停不住绿肥红瘦,
荒野的尽头曾是走岔的路口;

你叹息岔路口外会独自行走,
错过守候的灯火那空自惋惜,
哪会有雪花再飘落我的心头;

久眠的诗心被缪斯一箭穿透,
一卷残稿是雪花洗白的诗愁;
送春的细雨淋不透情浓意厚,
重生的诗情是你编织的锦绣;

你答应岔路口前会如约相守,
见到守候的灯火那万分欣喜,
还会有雪花再飘落我的心头。

(2011年10月6日修改稿)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6 17:54:36

马上 发表于 2011-10-6 18:08:14

谢谢老师的鼓励!再修改好最后一首,除有些篇章还需修改斟酌,这次在老师指导下的第一稿修改基本完成了,我要继续加油!也谢谢老师一路陪伴,悉心指导!祝老师节日快乐!:handshake

马上 发表于 2011-10-7 10:39:15

改动一个字,老师的帖子里我也改了:

错过守候的灯火也不知回眸——错过守候的灯火也不懂回眸

马上 发表于 2011-10-7 16:53:15

《知青十四行·情致》(十)的修改,除保持了组诗原稿首尾篇前后呼应的风貌,没有刻意追求全篇诗行节奏对位对称的完全一致,一则有对原稿个别语句的不忍割舍,另外在组诗的整个修改过程中,我感到以一个不同句式的对称破缺的诗行节奏组成的节奏模型形成基准诗节的对位对称复制的对称格局,可以是对同一诗节各诗行节奏对称破缺的一种弥补。有了这样的个人认识,组诗最后一首原稿的修改,反倒觉得轻松了许多。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像那梧桐叶悄然飘落我身前,
如梦初醒般你说再握握手吧,
随秋声递秋波恰似秋水旧颜!

知足吧给你留个鲜活的印鉴,
还要让兄弟姐妹嚼不尽苦果,
调秋韵吟诵岁月摧残的改变?

怕那梧桐树不谙相思语如咽,
心有灵犀般你说再写写诗吧,
任秋雨将秋愁收入秋色无边!

知足了秋风留下誊稿的诗笺,
不再让暗淡岁月蒙不尽阴霾,
背上你融入秋光再重写一遍!

在这里解散又都在这里集合,
烹尽那人生百味重开欢乐宴!

(2011年10月7日修改稿)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7 18:13:28

查海沾 发表于 2011-10-7 18:59:14

精彩!:D向二位老师学习!

马上 发表于 2011-10-7 22:00:30

回复 查海沾 的帖子

问好海沾!节日快乐!一闲对百忙,得空也来一起参加讨论最好了!:handshake

马上 发表于 2011-10-7 22:17:05

问好老师!谢谢老师在节日长假里也一直在关注陪伴着我的学习和改稿。国庆长假闭门不出,虽未领略大千世界的无边秋色,却在老师的对位对称理论呈现出的新诗格律世界里领略到了另一番美妙景象!我相信更多的爱好格律体新诗的诗友们熟悉了解掌握并能运用对位对称理论于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实践,白话新诗的格律化之路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断完善成熟,走得更好更远更成功!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7 22:19:07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7 22:26:40

马上 发表于 2011-10-7 22:39:19

是的老师!修改稿的框架基本完成后,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尚须作进一步修改调整,接下来还要继续加油!:)

马上 发表于 2011-10-7 22:44:11

老师您知道吗?我这一次这一套组诗的修改过程中,一直还有我的知青战友们在关注着,为我鼓劲加油呢!^_^!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8 10:08:03

马上 发表于 2011-10-8 11:29:24

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知青下乡四十周年时,我和我的知青战友们就一个电话,同一个理由,从天南地北聚拢来,结伴回乡;“最忆临行双执手,斑斑点点湿罗襦”,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回来后我把知青生活的所忆、所见、所感、所想,以“知青十四行”的形式,陆续写了有十几首汇总在一起,与我的知青战友们同悲、同喜、同读、同享。后来一直就想着把之前写的同为知青题材的《致姐姐》十首修改为十四行,也能汇入《知青十四行》系列中去,却一直苦于无从入手。这件事一直折磨着我,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这次学习了老师的对位对称理论,就像水手找到了航海的座标,顿觉豁然开朗,一路改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十首旧作的改写,感想很多,感触颇深。诗行节奏对称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格律体新诗的格律基础,对位对称大顿律的法则,揭示了白话新诗格律的内在客观规律,同时也是把前辈们百年新诗格律化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探索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示出了新诗格律化殊途同归的美妙前景。也为老师、我的知青战友鼓劲加油!

马上 发表于 2011-10-8 16:41:30

按老师的建议,今天先改了一首,把原来66逗的两个诗行节奏修改为57逗,并替换了个别词语: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又熬过一年雪化了春水流淌,春归人不归冷落了一季春光;
入夏一阵雨淋了个透心儿凉,曲麻菜新叶儿嫩,逃不过猪羊, 黄花菜小嘴儿甜,骗不过姑娘;
麦苗儿推着豆苗儿掀着波浪,葵花儿摆着笑脸儿盯着路上;
比花开还快夏露转眼成秋霜,冷不防花谢谁准备换季衣裳;
秋来一阵寒就盼着雪花儿扬,麦穗儿低沉着头,满脑的傻想,豆荚儿壮裂了口,满腹的怨望;
大伙儿瞅着小伙儿转着愁肠,小心儿瞒着那人儿已归故乡!
(2011年10月8日第二次修改)

admin 发表于 2011-10-8 17:00:58

看到马站对格律体新诗认识更加深入、深刻,推动新诗格律建设多了一面旗手,甚赞!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8 17:43:01

马上 发表于 2011-10-9 08:27:47

回复 admin 的帖子

老师谬奖了!我的自我评价是笨鸟先飞的努力学习者,新诗格律建设的忠实追随者!:L

admin 发表于 2011-10-9 13:09:34

马上 发表于 2011-10-9 08:27 http://www.gltxs.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admin 的帖子

老师谬奖了!我的自我评价是笨鸟先飞的努力学习者,新诗格律建设的忠实追随者!

有兄的熟练掌握,就会推动更多同仁共同进步。
格律体新诗以音步对称为前提的大逗对位对称有利于实现诗歌的朗诵美与音乐美。推进大顿对位对称的同时,不能弱化音步对称这个前提。大顿不提倡随意割裂语义,一字步不能出现在句中的规则不可动摇,但四字步与介词词组则可显得更灵活运用了。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9 16:23:56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9 16:55:53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9 17:02:30

admin 发表于 2011-10-9 17:07:15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9 16: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外,音顿理论只要求大顿对称,大顿内部有几个音步,有没有句中一字步,是不是四字步,它都不关心,也不予 ...

不管是音步理论还是音顿理论,我都不主张在句子中间使用一字音步,至于大顿是否超过7个字还是看句式的具体情况而定。我创作的诗歌不可能事前按几个字一顿来构想诗句的,至少我现在做不到。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9 17:09:11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9 17:18:39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9 17:40:06

admin 发表于 2011-10-9 21:52:01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9 17: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外,诗歌句中的一字步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音步理论把这些一字步与相邻的两字步形式化地处理成了三字步,例 ...

孙老师应该注意到出现这种情况的一字步一般都不是实词,汉字的特性可以说每一个字都可以表达独立的意义,如果允许一字步在句中,就等于是每个字就是一步,其实质就是不再有音步存在。我不是要单纯地维护音步,而是二三字词的客观表意现实是现代语言的基础,必须避免一字步的随意出现,这是创作实践已经证明了的。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6:42:07

admin 发表于 2011-10-10 16:57:35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音步与音顿是不同的概念。音步是程式化虚拟化的节奏单元,长度有固定的规定,古典诗词的音步是为处理平 ...

我认为,音顿理论不应该割裂音步理论,只能是对音步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如果音顿论允许一字步出现在句子中间,老师的新诗格律建设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了呵呵。我还是维持自己的观点,诗歌创作完成后可以用老师的音顿论来考察,但绝不可能事先就想到的是一顿一顿的布置诗行,至少我做不到这样的创作模式。失去音步理论的音顿论,让一字步可以在句中出现,实质就是回到随意的“豆腐干体”了。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7:05:12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7:07:01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7:11:35

admin 发表于 2011-10-10 17:23:59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7: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你再思考:

音顿根本不等于音步,一字顿根本不等于一字步,两字顿也根本不等于两字步,余可类推。音顿 ...

音步固然不是音顿,这是没有异议的。我主要是对音顿论中允许的一字顿有异议,因为“允许”让人感觉困惑了。如果仅仅从朗诵来说,朗诵着本身就可以选择自己强调的地方来停顿,他可以加重停延诗句中任何一处他想强化的字,从而导致格律规范失去意义。不然,只能把老师的音顿论理解为另外一种理论了,我也就不再结合音步论来讨论,而会单独考察它的意义所在。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7:51:07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7:56:18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8:06:26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18:15:26

admin 发表于 2011-10-10 20:37:59

既然孙老师的音顿论与音步论不是一脉相承,那我也就不再从音步角度来关注老师的音顿论了。仅仅从音顿论自身对于朗诵的影响角度而言,音顿论更多地照顾了朗诵的合理停歇,对朗诵美有强化作用;而对于新诗格律的构建而言,音顿论的作用也就自然弱化了。怎样构建新诗格律的问题,音步论已基本解决;如何让格律更完善的问题,音顿论能起促进作用,但仍不是最后的解决,新诗格律还会有其他因素需要在发展中认识与完善。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20:50:28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20:54:25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20:56:33

admin 发表于 2011-10-10 20:57:57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2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音顿理论不仅仅是增强朗诵的顿歇美,更重要的是构建诗歌的主题节奏,使得汉语诗歌的节奏真正能形成鲜明的特 ...

对老师这个结论,个人持保留意见。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0 21:20:09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1 07:25:50

马上 发表于 2011-10-11 22:28:02

几乎是重写了《知青十四行·情致》(三),采用的韵式和组诗中其它各篇略有不同,但主题节奏和副主节奏的稍作变化还是很克制的:

知青十四行·情致(组诗)



来时不由你,走也由不得自己!
孤零零寒风儿吹,一屋子狼籍,冷清清雪花儿飘,都选择撤退;
大荒一甩鞭哪来的送归哪里,天地一场雪抹去了来回踪迹,来年一场雨长壮了豆稞麦穗;
几人不徘徊,带不走这片大地!车辚辚马蹄儿碎,车印儿踏碎,去匆匆泪人儿追,去意儿难追;
大荒肃穆地赐予风雨的洗礼,心灵永远地铭刻冰雪的记忆,送别的大礼终身受用地珍贵;
激情的大戏曲终人散幕自坠,青春的漫步东西南北各自回。
(2011年9月26日初稿,10月11日第二次修改)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1-10-11 22:48:01

继续关注学习老师们的探讨,问候老师们好!

马上 发表于 2011-10-12 07:43:03

修改稿之九中的两个诗行略作修改如下:

错过守候的灯火也不懂回眸——错过守候的灯火那空自惋惜
见到守候的灯火就立刻回首——见到守候的灯火那万分欣喜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2 11:03:44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2 11:08:08

马上 发表于 2011-10-12 11:14:55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2 11:08 http://www.gltxs.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万份欣喜”应当为“那万分欣喜”。

哦!我即刻修改!^_^!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2 11:18:05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与马德荣君讨论音节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