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淡扯诗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9-27 11:12 编辑1、诗乃小学
诗是比较小的学问。
人人可学、可为,一小也;
随处可学、可作,二小也;
诗不须长,达意则可,三也;
须求精致,字字皆要炼,四也;
情感细微、含蓄,五也;
诗尚意境,意者无形,六小也。
2、形神
诗虽是小文体,但也是大文章。
诗不是散文,最忌形神涣散。常说散文“形散神不散”,可见散文并不注重形式。诗则不同:形与神俱、形神相合,形式与神韵均是不能缺失的。
失神的文字,不能称之为文章;没有形态的文章,算不得诗。
诗的形式,在于它的工巧性。所谓工,是用字的省、准、美和整齐;巧则是指其在音韵、音律上的和谐。诗不工,字句则冗长啰嗦,难以耐读;不巧的诗,自然不上口。
诗是小品,却要有大文章的作法,此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今人不作八股文章者亦久矣,自不知八股文的“起承转合”却是从诗学里面来的。
3、诗有形体
诗的形体,是区别于其它文体的重要特征。
唐以前诗以“言”论,四、五、七言者多见。
宋词元曲皆诗类也。何由言之?盖词曲句虽有长短,字数虽有多寡,但形体基本上是固定的。或偶有出格,皆有际可寻。
今所谓诗者,大抵无形。自新文化运动以降,诗文均兴“破格”之风。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形破之诗文不聚神气,故今诗亦多无神。
昔日,闻一多先生力图重塑格律之形,但终因现代汉语以词组句,硬是没有成功。 4、神韵
除了诗的形体,神韵是诗的第二个特征。
神即精神、神气。
与人一样,好诗的精神必然是饱满的、向上的、健康的,——喜是真喜,怒是大怒,哀则悲痛欲绝,愁则婉转百回。
为赋新词强说愁,现代人也常为之,较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韵是旋律、声韵。
节拍节奏是律,同音复沓为旋,如《诗经》“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之三唱。
声者,伸也、呻也、抻也。韵者,声音之平匀也,相和而协调的音可以成韵。
声发乎喉,音出于心,韵动于情,一切出于自然。诗者的情绪酝酿了声音,气舒声出则歌之咏之。
歌咏,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诗。
5、孔子说诗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是人类最早的语言,人人可作诗,人人可以学诗,人人可以有好诗。人类语言交流是从诗开始的。
孔子说:诗可以兴。——诗是兴头上的东西,见彼物而思此思已,以此为兴,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歌而咏之。情绪的兴奋是诗的前提,是先天的真性。为假想的某种情绪而作诗,则本末倒置,落于后天。
孔子说:诗可以观。——诗是从观察中来的,观察包括观看、体验和体察。被观察的事物调动诗者的情绪,从而起兴,这是产生诗的正常途径,也是自然规律。以彼物比喻、比较此物,进而表达此时的情绪,就是“比”。
孔子说:诗可以群。——诗是可以和人交流的,诗者的情绪可以感染他人,他人的情感也能激发诗者。
孔子说:诗可以怨。——诗不应只有歌颂,只有雅乐。诗三百篇,最能打动人的却是各国的国风。国风基本上都是人民心声,是人民的忧怨情绪。周天子每年派专人“采风”,就是想知道各国人民真实的情绪。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曰思无邪。——无邪即是真性情。《诗》三百篇,或谈男女之情,或讲田猎故事,或向君王献颂,都是率性而发、发于内心 ,都是真诚、真挚的,所以说“无邪”。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8-11-26 17:27 编辑
6、文字游戏
文字本来就是为了交流而存在的。
文字应该掌握在人的手里。文字作为语言工具,跟其它工具的作用一样,百人玩出百般花样来……所以玩文字游戏是最基本的技能。
孔子论诗,说诗“可以观”,其中就隐含把玩、赏玩、玩味的意思。游戏也是玩,所以文字游戏还是要多玩的……
7、写诗
诗是写出来的,不是作出来的。
写,字义通“泻”,泻的前提是要有壅塞和拥堵。
情绪被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就如堰塞湖一般,到了一定的时候,必定一泄而出。
写诗,就是通泻那些因积聚而被压抑的情绪。所谓“一泻千里”,是言其气势之猛,既发,则无收回的可能。
光有积攒不能宣泄的情绪,也不可能成诗。
其实那些诗句已经在诗者的胸膛之中盘桓了许久,无时无刻不在反复酝酿和锤炼。直至能够脱口而出时,就写(泻)出来了。
写出诗来,是身心的放松。
8、作诗
这个作字,道出了诗也有虚伪。
作,是计划、有目的、有标准、有预谋的制造。
作诗,作文章,作曲,作秀……都是根据某个范本,或是某种标准量身打造的东西。——可以十二分的精致,可以完美无缺……
也可以无可挑剔,因为它可能合乎所有的指标。
作出来的诗,虽然比写出来的诗还要像诗,但缺少那一种情绪的积累和喷涌。
把作诗当作一种手段,来训练我们表达能力的时候,它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 不少观点都谈的在理,给人启发。:victory: 一一细读,慢慢学习。
看过许多关于诗歌理论的文章,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模式适合所有的人去套用,大家都在摸索着走属于自己的路。理论、经验可以借鉴,但为自己所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技巧是一个方面,练笔很重要。在诗歌的道路上,我一直是个学步者,或者,练笔到一定程度才能写出让人满意的诗吧,我这样想。
我始终认为,诗歌是一种很纯净的东西。诗歌以及诗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因而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化凡俗为超绝,化丑为美,化平庸为深邃。如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所作,即便是对丑恶的揭露,也要产生出一种震颤人的感官与心灵,从而在人的思想或大脑中留下深深印痕之效果。而诗人,都应有率直而童真的个性,这在人们普遍被功利之心逼得走投无路的社会,是我们获得救赎的可贵要素。 回复 admin 的帖子
悟言于一室之内的陋论,姑且读之吧。 回复 梦之心音 的帖子
“诗歌是一种很纯净的东西”,欣赏这种观点,所以诗歌最需要锤炼,只有反复的锤炼才能去除杂质。 学习!很有启发!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2-3-11 23:56 编辑
9、成诗不改
写诗不比作诗,写成之诗,最忌修改。
写诗的过程犹如写字画画,笔墨一旦落于纸上,即无更改的余地。也如弹琴鼓瑟,弦动则音出,再无收回的可能。只要是还能大幅度改动的,都是未成之诗。
诗表达的最原始、最真实的感情,一改失其纯朴,再改失其意味,三改则神韵全失。
字有妍媸,工有拙巧,已成之诗,亦有高下之别。
成诗之中,有令人叫绝的精品,也会有面目可憎的怪胎。
怪胎也是天地自然生成的,万不可以自己的好恶去修改它。即使能把它的面目修饰得美轮美奂,但它骨子里的气韵无法改变。
10、意象
今人之所谓意象,必是具体的事物,如花、草、树、木、山、石、江、海之类。此为知其阳而不知其阴,知其静而不知其动,知其实而不知其虚。
若花之香色,草之荣茂,木之曲直,山之缓峻,石之坚脆,江海之动势……都是具象之中意识的延伸,亦皆意象也。
诗中不见摹花,但闻香可以识花。——如“踏花归来马蹄香”是也。
从动物推及静象,由虚象感知实象,诗中意象的妙处就在于此。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2-3-11 23:57 编辑
11、寄托
诗者的情绪贯注到具体事物中去,是寄情于斯,托意于斯,简称寄托。
这个寄托情意的事物形象就是意象。
意象组成的场面场景,是意境。
从意境中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情调,我们说它是意蕴。
12.意象的起承转合
好雨知时节,实象起在“雨”字,虚象起在“知”字。
当春乃发生,实象承在“春”字,虚象承在“发”字。
随风潜入夜,实象转在“风”字,虚象起在“潜”字。
润物细无声,实象合在“物”字,虚象合在“润”字。
13.成诗次第
一曰宣泄,不厌其长;
二曰斧凿,不吝其多;
三曰锤炼,不畏其艰;
四曰琢磨,却宜适可而止。
厉害哦,老淡先生 过奖喽,叶子女士 大手笔,赞赏! 湘西刁民 发表于 2012-3-22 1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手笔,赞赏!
惭愧惭愧! 14、仿写
赵丽华说:好的诗歌有神奇的复制功能,你可以根据这一首写出无数首。它提供给你一种全新的语言方式。好的诗人就是给你提供这种貌似稚拙的原创,并任由大家模仿。
斯言诚是! 木依秋 发表于 2012-6-24 1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敢问一句,老淡老师和赵丽华大师是啥关系?
木兄希望我们是什么关系?:lol 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