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羊 发表于 2011-10-9 15:14:22

骚动诗坛的“半逗律”理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声震诗坛的“半逗律”理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曹植的诗句“豆在釜中泣”,是一个上而下三的五言两顿句。
语法结构是“主·状·谓”,即“一·三·一”;
语音结构是“二·三”节奏,或“二·二一”节奏。
或者说,整个句子,就是一个双字主谓短语(豆泣)的中间,插入一个三字介宾短语(在釜中)。半逗律将其分为上而下三之后,两个字顿(或,字步、音步)都不是词语。将其分为“一·三·一”三个字顿时,虽然可以保留“在釜中(介宾短语)”完整性,但是却不符合“半逗律”理论精神;当符合“半逗律”理论精神时,又不能保障词语的完整性。再如: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2】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王维)
【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4】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以上四个诗例,如同“豆在釜中泣”一样,都是“一个双字主谓短语的中间,插入一个三字介(动)宾短语。因此,三羊认为:

声震诗坛的“半逗律”理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三羊 发表于 2011-10-9 15:38:37

再如:
“翻阅五千年历史”与“三羊从海外归来”,这两句,如何使用“半豆律”呢?
“从北京城”、“到上海滩”与“念腰间剑”,这三句,又是如何去“半豆”呢?

admin 发表于 2011-10-9 22:49:16

1、半逗律不是诗歌的定律
2、不要以某些特殊句式来分析普遍规律,个别的点代替不了面
3、应当重视古典语言与现代语言的差异,既不可用古典语言句法分析现代语言,更不可用现代语言句法分析古典语言。
供参考!

三羊 发表于 2011-10-9 23:40:58

admin 发表于 2011-10-9 22:49 http://www.gltxs.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半逗律不是诗歌的定律
2、不要以某些特殊句式来分析普遍规律,个别的点代替不了面
3、应当重视古典语言 ...

沈约的节奏理论:
“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
这里的“句”,就是“字顿、字步、字尺”。

闻一多节奏理论:
“春水”“船如”“天上坐”,实为三字逗。
这里的“逗”,就是“字顿、字步、字尺”。

语言可以变,五古五律的字顿节奏不变;
古今可以变,沈约的节奏理论至今未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骚动诗坛的“半逗律”理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