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文武全才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第四十五回 文武全才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死水吧-------------------------------------------------------------------------------------一
话说被柳亚子誉为“兼资文武此全才”的陈毅将军,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彪炳于史册,也以才华横溢的诗章和诗论留芳于诗苑。陈毅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从事新诗创作的,从那时以来,在将近五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陈毅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陈毅关于诗歌的论述几乎贯穿了自己创作的始终。几十年来,陈毅同志以谈话,诗词、书信、题词、文章等形式对诗歌的改革和创新发表了许多宝贵的见解。他的诗论和作品是值得我们新格律人认真加以研究的。
二
陈毅是“十大元帅”之一。由于他的国学基础极佳,平素喜欢写诗作文章,因此有“元帅诗人”之美誉。而陈毅在建国不久即担任外交部部长,所以他又有一享誉全国的美称——元帅外交家。
陈毅本想走上文学青年的道路,弱冠之年考上了公费留学法国“勤工俭学”,因而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在被迫中断举业押解回国后,他透过留法同学的介招,在1923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入党不久的陈毅,在与国军的斗争中历经无数次战火的考验,悴炼出视死如归、临危不惧沙场战将的胆识,因而中得到毛泽东、周恩来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土地革命时期,参与领导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并在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持了三年极其艰苦的游击战争。在抗日抗争时期任新四军代军长,率部挺进江南抗日前线,继续领导华中军民进行“反扫荡:、反投降”的斗争。国共内战开始俊,他负责指挥华东战场,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1948年夏天,他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率中原野战军参加淮海战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历创下彪炳战功。建国后陈毅任上海市首任市长,领导对旧上海的改造和经济恢复工作,创造了军政全胜的纪录。1954年,陈毅奉调北京担任副总理,1955年获得“十大元帅”之殊荣后,进一步担负起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的重责大任,陪同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等国家,开拓国际外交空间。“文革”开始后,他以敢登发言抨击:文革“的错误,成为当权派视为眼中钉“二月逆流”“黑将军”,但是他不畏外交部造反派的批斗,为在“文革”中的外交部抵挡一阵又一阵的风暴。1969年他在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育上仍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安排下参与国际形势问题的研究,做出了打开中美冰冻关系的建议。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患肠癌病逝于北京。1月10日下午,举行陈毅追悼会时,毛泽东突然临时决定参加,在哀乐声中,毛泽束清泪两行握着陈毅妻子张茜的手说:“陈毅是个好人、是个好同志。”这一破例举动,不仅表达了难得的战友之情,也是对陈毅一生最好的肯定。
三
陈毅将军的爱情传奇。
(之一) 1923年间,陈毅在重庆新蜀报作编辑。他在新蜀报发表了一首用意极深的新诗:
“孩子,有谁欺负了你?
有谁是你的仇敌?
你不要叫别人把他杀死,
你还要好好地保护他的生命,
好叫他死在你自己的手里!”
这一首主张亲手杀仇人用意十分深刻的诗,竟引起了一位美貌的女郎给他来了一封信,表示对诗人有无限的缠绵。那个男子不善钟情?诗人竟也爱上了她。可是这一对情人一生只见过一次面,而便永远不能再往来了。少女生长旧家庭中有一个母亲左右不离,诗人作了很大的努力才冒险到她家中去会她。母亲亦在场,这认识英雄的少女,颤巍巍地亲手捧了一杯茶来递与客人,背着母亲的身,茶杯下一颗金戒指掉在青年诗人的手中了。女郎丢了一个眼色回到母亲身旁……事后陈毅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说他幸福得几乎昏眩了。可是从此他们竟不可能再有第二次见面的机会。
(之二)
胡兰畦(1901—1994)。胡兰畦乃明朝开国重臣胡大海之后,祖祖辈辈以“反清复明”为业。她自幼具有朴素的革命精神。军阀杨森贪慕她的姿色,欲讨之为妾,被她拒绝。作家茅盾听女友秦德君转述此事后,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虹》,书中娇美而刚毅的女主人公梅行素,便是以胡兰畦为原型的。胡兰畦也因爱慕陈毅的诗文而与他相识,留下种种传说。不过,今天已很难考证当时二人的“密友”关系究竟发展到何种地步。 1924年,胡兰畦嫁给一位叫陈梦云的军官,夫妻二人掩护陈毅在军队中做了大量革命工作。1927年,形势危险,陈毅再次离川到武汉,胡兰畦夫妇也先后前往。南昌起义前夕,陈毅向二人辞行,一别就是10载。胡兰畦1929年被蒋介石点名驱逐,1930年赴德留学,加入德共,坐过三个月法西斯的监牢,曾与大学者、德共领袖莱曼相恋。出狱后到法国写了本《在德国女牢中》,遂名扬世界。几年后,她去了苏联,深受苏联文豪高尔基的喜爱。高尔基逝世时,斯大林等抬棺,胡兰畦执绋。但由于跟王明有矛盾,胡兰畦受到克格勃的监视,遂于1936年回国,担任何香凝的秘书。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陈毅度过了“此头须向国门悬”的最艰苦岁月,担任新四军领导。在南昌遇到了率领上海战地服务团一路宣传而来的团长胡兰畦,二人彻夜倾诉思念,遂订白首之盟。陈毅禀告父母,得到同意。然而,组织上却不同意,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亲自找胡兰畦谈话,说二人倘若结婚,则胡的党员身份就暴露了,你这个国民党的将军,还是留在国民党部队里,对革命更有贡献。陈、胡二人只好痛哭而别,陈毅致信胡兰畦说:“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假如我们三年内不能结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 三年后,陈毅“自由”了,可胡兰畦却一杯苦酒喝了终身。她牺牲个人幸福,孤独地战斗在隐蔽战线上,保护同志、策反敌人,一个人做了一个师的工作。不料,却因社会关系复杂,时与国民党特务来往,引起中共情报大佬潘汉年的怀疑。 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当了市长。胡兰畦写信要见他,来的却是副市长潘汉年。潘汉年对胡兰畦说:“陈毅都儿女成群了,你还找人家干啥?” 胡兰畦不知组织上对她有了误解,只是一个劲儿地哭。因为1947年国民党报纸大肆宣传“陈毅阵亡”并详细报道了“陈毅追悼会”的经过。胡兰畦看后十分伤痛,拿出自己在成都的房地产赡养陈毅的二老,实在是以“儿媳”自居了。胡兰畦此后未再婚育,收养了妹妹的儿子。后来,她到北京工业学院管后勤,曾被错划为右派,平反后当了全国政协委员。晚年在邓小平支持下,胡兰畦为老年事业贡献甚多。国际妇女界谈起胡兰畦,无不钦佩。
(之三)
1927年10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残部进驻江西信丰。朱德和陈毅正召集当地开明士绅座谈,秘书进来,与朱德耳语几句,朱德马上叫陈毅去处理:有十几个战士抢劫了离城20余里的一家当铺。陈毅骑马赶去,命令战士列队听他训话。陈毅首先讲了革命队伍与国民党军队不同,革命战士应爱护群众一草一木,然后要大家把抢来的钱物交还,并查出三个为首的抢劫者,当场枪决以平民愤。
朱德很赞成陈毅的处理,宣布这支队伍由他和陈毅共同领导。当时,围观的群众中有个年仅15岁的女孩长得美丽端庄,她就是信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席肖菊英。陈毅风流倜傥的英姿和义正词严的谈吐,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0年7月,活动在赣南的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纵队和赣南独立师合编成红二十二军,隶属红一军团,陈毅任军长,邱达三任政委。陈毅到任后,先在信丰黄泥排后迁至犀牛和信丰城内,办起干部学校,自任校长,为红二十二军和地方武装培养骨干。肖菊英是干部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她学习刻苦,发奋好强,不仅政治、军事训练成绩优秀,还是学校的文娱骨干。肖菊英的美丽端庄,多才多艺,深深打动了陈毅的心,两人很快订下了婚事。
当年8月中旬,为了配合攻打长沙中途撤回的红一军团主力攻下吉安城,陈毅奉命率红二十二军开赴前线,干部学校的学员提前结业,肖菊英被分配到红二十二军军部参谋处担任秘书工作。9月,时年29岁的陈毅率红二十二军到达泰和县城,与18岁的肖菊英正式结婚,婚后第二天继续向吉安进军,10月4日攻下了吉安。陈毅和肖菊英的蜜月就是在攻打吉安的行军与作战途中度过的。
爱妻跳井 “殉情”
第二次反 “围剿”胜利结束不久的一天,陈毅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叫他连夜带一名警卫员去于都参加紧急会议。他对抓“AB团”的错误做法十分不满,同肃反负责人李韶九有过激烈争吵,中共江西省行委书记李文林就是去开会被当成 “AB团”骨干抓起来的,因此陈毅暗忖此行凶多吉少。临行时,他嘱咐肖菊英说: “我去开会了,3天之内不回来,你就快走,到你老家信丰藏起来。如果我没事,我会派人把你接回来。”
陈毅到达于都后,才知道是开地方工作会议,部署中央苏区第三次反 “围剿”准备工作,其中有一项是要求各地立即停止抓 “AB团”,纠正肃反扩大化,陈毅虚惊一场。陈毅在回归途中,遇到了国民党地方武装民团的袭击,白马被打死了,他只得和警卫员绕道步行,回到兴国县城已是第4天下午。
陈毅走后,肖菊英一直心神不宁,到了和陈毅约定的第3天晚上,她坐在窗前,望眼欲穿等待陈毅归来。她仿佛听到街上传来狗叫声,似乎又有人敲门,喜出望外,匆匆下楼去开门,可门外空无一人,使她大失所望。眼看天色微明,她彻底绝望,决心 “和陈毅一起去”了,毅然跳入楼下的古井中。陈毅一回来,满怀夫妻重逢的喜悦心情,推开李家祠堂大门,眼前只见白花挂在厅堂内,肖菊英全身湿淋淋地躺在门板上。此情此景,令陈毅心如刀绞。他强忍悲痛,将爱妻遗体埋葬在兴国县城平川中学后边的山坡上。送葬归来,一夜无眠,含泪写下了一首题为《忆亡》的诗。诗曰:“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冰姿。”陈毅亲自化装去岳父家报信,解放后还请萧菊英的母亲兄弟到上海见面。可见,陈毅待萧菊英之情深
(之四)
1932年,李富春、蔡畅夫妇给陈毅介绍了18岁的兴国女红军赖月明,于重阳佳节洞房花烛。陈毅当时是江西军区司令兼政委,指挥6个独立师和所有地方武装,却居然没钱结婚,还是赖月明借了20块钱,摆了八桌宴席。二人婚后情深意重,却是聚少离多。1934年红军长征后,担任石城县妇女部长的赖月明照料陈毅之时(注:当时陈毅因伤未随中央红军长征),陈毅却动员她带头疏散,回乡打游击。想到此去凶多吉少,生离死别,赖月明抓起手枪,要陈毅打死她,陈毅夺枪,要她服从大局。二人于10月20日含泪分别。从此,陈毅指挥南方八省游击战争,艰难困苦之状,令人唏嘘。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陈毅几次派人寻找赖月明,得知赖月明被捕后为抗拒逼嫁,跳崖自尽了。陈毅心中翻江倒海,曾写下一首《兴国旅舍》:“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此诗写于农历九月初一,哪里来的“窗前透月明”?此诗是对其妻“赖月明”的怀恋追忆,真挚感人。
其实,赖月明并没有死,她在战斗中失去组织联系后,流浪乞讨,被父亲抓回卖给一个鞋匠,次年鞋匠死了,她找到一位负伤掉队的红军结婚,生下了一女二男。 1959年,赖月明看到陈毅会见外宾的照片,想去找陈毅,但被丈夫儿女死死拦住。1972年,陈毅逝世,赖月明从生产大队的喇叭里听到陈毅的讣告,焚香遥祭并发去唁电。读到陈毅那首《兴国旅舍》时,赖月明泪如雨下。直到1988年,赖月明才到北京会见了全国妇联主席蔡畅。1989年春,75岁的赖月明接受记者采访,世人才知道陈老总的“月明”还在人间。而这些,陈毅都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了
(之五)
1940年,陈毅与胡兰畦的三年之约差不多到了。年近不惑的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与18岁的武汉姑娘张茜结婚,白头到老,生了长子陈昊苏,次子陈丹淮和老三陈晓鲁,老四陈姗姗(后改名陈丛军)。张茜本名张春兰,陈毅追人家时,苦心经营了一首《赞春兰》:“小箭含胎初生岗,似是欲绽蕊吐黄。娇艳高雅世难受,万紫千红妒幽香。” 张茜婚后,成为陈毅的得力助手和感情知音。动荡的战斗岁月里,二人有时吟诗抒怀。陈老总有一首表达思念张茜的诗是这样写的:“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 诗中又出现了“月明”,大概是想起了赖月明的“在天之灵”,希望前妻能够理解自己此时的心情吧
四 陈毅和《诗刊》的关系。
全国解放后,陈毅在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虽然工作繁忙,却从未放下诗笔,为新中国诗苑奉献了无数佳作。同时,他还关心诗歌的出版和发展,对当时最重要的诗歌刊物《诗刊》投注了很大心力。
1957年1月,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诗歌杂志《诗刊》诞生。发刊第一期,就刊登了毛泽东的18首旧体诗词,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反响。热爱诗歌的陈毅,为此也特别高兴。因为对毛泽东的多首诗词背景及有关情况比较了解,他便打电话给《诗刊》的主编臧克家,相约一谈。可惜当时臧克家卧病在床,未能应约。但这并没有影响陈毅对《诗刊》.关注的热情。在多种场合,甚至外事活动间隙,只要遇见诗刊杂志社的人,他都要和其讨论几句。对《诗刊》的内容,艺术形式,甚至版式、字号大小··…陈毅也直截了当地发表看法。更重要的,他用自己的多首作品,支持《诗刊》。如《莫干好》、《赠郭沫若同志》、《剑三今何在?》、《冬夜杂咏》等等。
1959年4月,全国政协及人大召开会议。乘文艺界同志来京开会的机会,“诗刊社”在南河沿文化俱乐部举行了有数十位诗人及文艺界领导参加的诗歌座谈会。陈毅听说后,一定要参与。头天晚上,他还认真地写了发言稿。后来一想,文艺界谈诗,似不拟过于拘泥,便放心睡了一个好觉。开会当天,陈毅到得特别早。见到诗人们,便与大家热情握手招呼,满面带笑。会议开始,他请别人先发言。可大家都想听听陈毅对文艺,尤其对诗歌的看法,便一致推他先讲。他谈到了新诗的艺术特点、新诗创作的艺术表现、新诗的营养渠道、谈到新诗的用韵,他高度肯定了“五四”以来的新诗成就,认为“五四”以来新诗的方向是对头的。因为这次座谈会是“诗刊社”主办,陈毅最后把话题转到了《诗刊》上。他说:“我是拥护《诗刊》的。《诗刊》变为通俗性群众的《诗刊》,不好。以前轻视工人、农民,以后完全颠倒过来,也不好。好诗就登,选得严一点,我赞成。编辑要有一点权限,有取舍。对群众如此,对诗人也应如此。群众意见登一些也好。《诗刊》印得美观一点嘛,太密密麻麻,不像话。”对诗,陈毅真是一谈起来便停不住。这次诗歌座谈会,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快散会时,他还意犹未尽,热情地对大家建议:这样的会,以后一个季度开一次,好不好? 虽然没有做到一季度一次会,但以后《诗刊》只要组织会议,陈毅总要积极参加。
1961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纸张供应不足,《诗刊》只好改出双月刊。陈毅知道这个情况后,十分着急。一次,他刚从国外回来,在一次会议上,见到臧克家,便把他叫到跟前:“《诗刊》出双月刊,在国际上影响不好。全国只有一个诗的刊物呀,得赶快改回来。”遵从陈毅的意见,《诗刊》经过努力,在全国经济条件略有好转时,立即恢复了月刊。在陈毅看来,这似乎还不够。他在给《诗刊》的一封信中说:“《诗刊》能改为半月刊,岂不更合读者的希望,如何,有可能否?”国家困难时期,《诗刊》不能用较好的道林纸印刷。陈毅发现后,立即询问。当他知道是因为纸张缺乏时,马上给自己管辖的外交部写条子,要求调拨一部分道林纸支援《诗刊》。陈毅对《诗刊》的钟爱,由此可见一斑。
五 陈毅同志关于诗体要创新的见解早在四十年代初就开始形成。
一九四一年,陈毅同志在与一位作家谈到诗歌问题时说: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国新诗应当进一步探索自已的新道路。((许幸之《将军妙语绝人间》)随后不久,他又在《湖海诗社开征引》中写出了这样的诗句“不为古人奴,浩歌聊自试。师今亦好古,玩古生新意”。这种艺术观,正是他强调写诗要富于时代精神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探索新诗形式道路的行为准则。
开国以后,陈毅同志的见解愈见具体和丰富。
一九五七年六月,陈毅同志在发表了一些旧作(多为旧体)和创作了一组白话诗的时候,表示了这样的意见:“我主张新诗人读旧诗写一点旧诗,又主张老诗人读新诗写一点新诗,这样互相学习补充,对中国新体诗的创造必大有帮助。”(《给唐弢同志的信》)毫无疑问,陈毅同志的这个主张是从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实践中得来的。
一九五九年四月,陈毅同志在“诗歌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要捡人家的东西,拾人牙慧,中国诗,没有创造,就完蛋!’他在谈话中还着重提到了新诗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示了自己对于诗体创新的意见。他说:“新诗是不是受了外来的影响?是不是同民族脱离?”他认为“新诗要摆脱胡适的影响”,希望“吸收外来诗的好的影响”。陈毅同志针对新诗创作中的一些倾向,明确地表示了这样的见解:“诗的平仄和用韵是自然的,废不了的,打破旧时的平仄,要有新的平仄,打破旧时的韵,要有新的韵,我不同意反对平仄和用韵。诗要通顺流畅,有韵的,注意了流畅的,朗诵起来效果就好些。”’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周恩来同志和陈毅同志代表党中央就文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全力纠正左的倾向,一九六二年四月,在广州会议刚刚结束不久,陈毅同志在诗刊社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力主“在中国的旧体诗和新体诗中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他在充分肯定“五四”以来写白话诗的“路是正确的’前提下,提出了这样的主张:“不按照近体诗五律七律,而写五古七古,四言五言六言,又参照民歌来写,完全用口语,但又加韵脚,写这样的自由诗、白话诗,跟民歌差不多,也有些不同。”(见一九六二年第三期《诗刊》陈毅同志提出走这条路是富于启发意义的,因为多辟几条路总可以更容易达到创新的目的。
在北京诗词座谈会上,他说:“我写诗,就想在中国的旧体诗和新诗中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使自己所写的诗能有进步。”又说“我主张,新诗可以作,旧诗也可以作,新旧揉合的也可以,完全按词谱填词也可,不按词谱当作新诗,就是说写一些长短句,也不妨试试”。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也就是在接到毛泽东同志谈诗的信三个多月后,陈毅同志在给王力先生的信中系统地发表了中国诗歌创新的“纲领”(这是陈毅同志在信中的戏谑之言,不过这封信确是迄今所见最完整最系统的见解,称得上是陈毅同志关于诗体创新的纲领) :“ 写新体诗常与中国诗歌传统脱节,容易流为洋八股。” 要“写旧体也写新体,也写民歌,三条腿走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会开辟一条新的诗歌道路。”他着重分析了旧体诗和白话诗的流弊,提出向民歌学习,“强调感情真挚,说人民的话,也讲究一些音韵音节”,“综合古典诗歌与新诗及旧民歌,来一次新的创造。”
陈毅同志是一贯主张改革诗体的,他的见解既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吸收了同时代人的合理因素,也是自己长期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果。
陈毅同志强调时代的变迁,现实生活对文艺的要求,从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来认识诗体革新之必然,他孜孜不倦地探求各种适合于表现新时代的极为广阔的现实生活的新形式。陈毅同志的诗论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关于诗体革新的,其意义就在于此。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陈毅的新诗主张:
一、新诗要革新诗体,新诗要摆脱胡适的影响(即新诗自由的影响)。新的时代要产生新的诗歌形式来表现更加广阔的现实生活。
二、新的诗体包括旧体(用新语言反映新生活的旧体形式)、新体、民歌,要三条腿走路,从中开辟一种新的形式。
三、新体主要从旧体中来,突破旧体诗律的限制,多试验而写五古七古,四言五言六言,同时参照民歌语言,吸收外来诗的好的影响。要加韵脚。
四、平仄和用韵是新诗的内在元素,是新诗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打破旧的平仄和用韵,要建立新的平仄和用韵。
五、创新新诗的形式,不单单是新诗人的事,也是旧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诗人的古典文化素养较低,旧诗人的创新意识不高。新老诗人互相学习,补充不足,对新诗体的创造善莫大焉!
六
陈毅同志提出:“综合古典诗歌与新诗以及旧民歌,来一次新的创造”的主张是有着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的。其夫人张茜同志在《陈毅诗词选集》序言中说过这样的话:“陈毅同志灵活地运用白话诗和二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古诗、格律诗、长短句等形式来抒情写意,歌颂革命事业,在诗歌领域中,以他的创作实践,探出了一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途径。”这个评价是合乎事实的。
陈毅同志对于五四以来的新诗运动有着很高的评价。他在谈到诗歌发展的道路时,从来没有排斥过新诗的作用,总是强调新诗应当与旧体诗、民歌一道成为创新的基础。陈毅同志这样重视新诗的作用,主要源于他多年来对于新诗的创作实践。
一九一九年六月,他赴法勤工俭学,研究了法国文学。他喜爱法朗士和缪塞的诗,翻译过这些诗人的作品。因此,陈毅同志对于新诗是有广泛的涉猎的。
一九二一年十月,他在归国途中作《归国杂诗》四首,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亲爱的母国呀!
我终被你容纳了!
我虽无用,
也应报你的爱重!
快看!快看!
西北的半天已红,
愿这只火把,
温热了你全身的冷冻。
这些诗句情意真切,形象生动,注意到了音节和韵脚,读来颇有诗味。
一九三九年春,写了《十年》,遐迩闻名的《新四军军歌》的歌词就是据此集体修改而成的。
一九四七年春,为粉碎国民党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写下了《决战之歌》。
一九五七年春夏之间,在病休时写下了一组白话诗。毛泽东同志正是在这个时候对他得出了“你会写自由诗”的印象。
直到十年动乱期间,仍然没有停止新诗的写作,这期间写的《向秀丽歌》、《绘画五解》、《突尼斯人语》、《马队冲锋》等篇在表现手法上又作了新的尝试。
陈毅通过写白话诗的创作实践来了解它的长处,自然也可以同时感受它的某些不足,于是便开始求索一条发展新诗的较好的道路。
七
陈毅同志的新诗探索,主要着眼于以下几条路子:
一是早期具有一般音韵规律的自由诗。如:
归国杂诗(四首选一首)
陈毅
地中海上
我今东归,
归向那可爱的故乡。
故乡是我的情人,
不知她而今怎样?
欧陆的风云苍茫,
一股横流东向。
袖手空归的我呀,
怎好,怎好还乡?
去国的壮怀,
只如今头垂气丧。
曾记否少年的肩头,
应担负什么分量?
真不堪回想,
这些年的流浪!
践踏了父母的血肉,
狼狈在地中海上!
啊,地中海呀,
你是文明的亲娘!
你怀中的平静,
便是那葡萄酒浆。
可怜你的酒浆,
只使得儿孙醉狂!
六年来弄的把戏,
你看了悲不悲伤?
你若不信,
再看这往来的船上:
东归者带了什么?
西来者又如何失望?
文明的母亲呀,
你试想,
你这葡萄色的文明,
究造出什么佳酿?
1921年11月
赠勤工俭学同人
陈毅
别了!别了!苦朋友们!
永别吗?不可知!
能再见吗?更不可知!
不管他吧,只望“分头进行”却能精神统一。
你们回忆往事么?
勤工,苦工,至于苦工而不得;
枵腹,露体,至于无有寄处;
请求,呼号,反至触怒被囚;
绝食,跳墙,乃至押送归国,
再至于不敢还乡……
将来呢?
寒风大雪,他总是一体待遇毫无顾惜,
黄金粮食,他总是充满别意,
时间,祸变,不停的飞来,
我们只有伤,老,病,死……
如此的人生才可痛哭呵!
唉,可怜我们无路可归的勤工俭学者!
我们是罪犯吗?不是。
我们是寄生虫吗?自信不是。
人类死尽了吗?
生命如此无望吗?
忍着罢!这无端的刑罚!
自杀疯狂的同学,他们未免太无勇气;
堕落颓唐的同志,我们怎样把他们救起?
那希望我们的人们,我们羞不敢见!
吾族生命维系的责任,我们又无可卸逃!
担一份算一份罢,忍着痛苦罢!
苦朋友们!
我归去了,你们叫我归去的。
我怀着忧虑,不知所从,任船儿走罢。
但是你们始终不要忘却:
被幸福忘却的人们终被幸福寻着!
与的不如取的,取的不如别人甘心送来的,
这些都是“理性”、“经验”告诉我们的
记着!忍着!
保持着本来面目,
他年再见呵!
*此诗原载上海《民国日报》1921年12月26日《觉悟》副刊。这是张茜同志见到的陈毅同志最早的诗,故在序言中作过介绍。
诗中小序中提到的黎伍二君,是黎纯一,伍桂馨。
春光
陈毅
我同她相会在梦中,
突然被雀声惊醒。
我起床外望,
东窗已披满红光。
朝露清清,
春光晴爽。
瓶中几枝桃红,
甚芬芳含睡未醒。
可爱的春日阳和,
我应谢昨宵微雨。
檐前燕鹊争噪,
衔落花飞入窝里。
我移步门前眺望,
点点青山在天际浮现。
好似那梦中楼阁,
使得我心遥意远。
不负这样的春光,
我约她作我的游侣。
当我跑到她的门前,
正值她晨起梳洗。
一件薄薄的春衫,
笼罩着她的肌体。
胸心起伏之处,
使我不敢将头抬起。
还有蓬松的黑发,
用玉手对镜梳理。
好美丽的容光啊!
这怎是血肉的躯体?
我站在她的身后,
明镜中显出并影。
她端祥着自身的容光,
不管人膜拜如许。
我若跼蹐不宁,
她却安闲不理。
我说出要她同游,
她摇头,摇头示意。
我惘然走出门前,
伫立在空地里。
春光啊,你空自沉湎!
你与严冬一样,在我心里!
*原载1925年5月22日北京《晨报》副刊。
游云
陈毅
飘忽的游云,
荡逸着在那山亭。
灰白的天海茫茫,
我欲度没有慈航。
严酷的冰冬呀!
请早随秋娘回来!
凝结了我的心儿,
莫让他凭空萦想。
*原载北京《晨报》1925年9月副刊。
二是运用新诗的形式对外国诗歌进行翻译。
夜雨读拉马丁《默想集》
陈毅
望不到的春雨,
今番来了。
我心灵的积尘,
仿佛被冲得干净了。
要不是日已昏,夜正冥,
我将去到西山绝顶,
看这幅水墨图画里,
落红阵阵!
瓦角吼,树梢鸣。
一阵雷音,来自天庭。
绵绵的大伞扯了,
空山透明。
莫不是指给我,
上天的路径?
一盏灯,一卷诗。
屋小,人静,
我低徊幽唱,
晤对着法国诗人。
多情的拉马丁哟,
可怜你,苦恼的一生!
我爱你的忧郁,
我爱你的衷情。
你难忘你的慈亲,
和你那早丧的爱人。
这便是你创作的根源,
感泣了我们后生!
夜雨呀,
请莫停!
我要借你的情调,
领略这千古诗心!
*原载1925年7月5日北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拉马丁是十九世纪法国诗人,《默想集》后来一般译为《沉思集》。
三是改造古词,运用新的语言,旧的形式,推陈出新。如:
西山红叶
陈毅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
红叶遍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
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
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
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1966年
《莫干好》
陈毅
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小窗排队长。
莫干好,大雾常弥天。时晴时雨浑难定,迷失楼台呎尺间。夜来喜睡酣。
莫干好,夜景最深沉。凭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
莫干好,雨后看堆云。片片层层铺白絮,有天无地剩空灵。数峰长短亭。
莫干好,最好游人多。飞瀑剑池涤俗虑,塔山远景足高歌。结伴舞婆娑。
莫干好,请君冒雨游。千级石磴试腰脚,百寻涧底望高楼。天外云自流。
莫干好,好在山河改。林泉从此属人民,清风明月不用买。中国新文采。
赣南游击词
陈毅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1936夏
淮海前线见闻
陈毅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担架队,几夜不曾睡。稳步轻行问伤病:同志带花最高贵,疼痛可减退?
吉普车,美蒋运输来。闪闪电灯红胜火,轰轰摩托吼如雷。夜夜送千回。
老战士,几年久从戎。拥政爱民作模范,军政学习当先锋。杀敌气如虹。
新战士,列队长又长。谡谡军装何整肃,昂头阔步挺胸膛。杀敌志如钢。
新同志,解放最开怀。诉苦从头难尽说,壮丁远处被抓来。共打蒋独裁。
1948年冬
过黄泛区书所见
陈毅
一过黄泛区,水茫茫。陷泥过膝及腰腹,人马欲渡川无梁。
二过黄泛区,草黄黄。芦花飞白,大好牧场。蒋匪兵来,人民隐藏。
三过黄泛区,走踉跄。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内战罪魁,抗敌无能,不顾人民之死亡。
四过黄泛区,走西华,过淮阳。从前灾星,水旱汤蝗。而今苛政,抽丁征粮。
五过黄泛区,人民解放。土地改革,除暴安良。民主翻身,武装自强。气象一新,其乐洋洋。
1948年夏
四是改造古诗,不按照近体诗五律七律,而写五古七古,四言五言六言,又参照民歌来写,完全用口语,但又加韵脚,好像民歌体,但又有区别。如:
第一号《布告》
陈毅
白军士兵兄弟 多是工农出身
受了军阀压迫 开来进攻红军
长年离乡背井 永别儿女双亲
残害自己兄弟 究竟为谁牺牲
建筑马路碉堡 天天辛苦不停
干饭两顿不饱 军晌克扣干净
于今天寒地冻 棉衣还没上身
受尽官长打骂 当做牛马畜牲
可恨国民狗党 代表资本豪绅
出卖满州华北 半片中国送尽
高叫无力抗日 屠杀革命人民
不管中国灭亡 围攻苏区红军
我苏维埃政府 工农自己政权
工人增加工资 八时工作一天
打倒豪绅地主 农民分地分田
实行反帝抗日 大队已经先遣
野战红军出动 快要对日作战
白军士兵兄弟 莫听军阀欺骗
切勿烧杀抢掠 你我本无仇冤
协同群众游击 大家打成一片
快把枪头掉转 实行暴动兵变
杀死反动官长 加入红军作战
实现自由解放 革命反日分田
工农兵大团结 胜利就在眼前
1934年11月7日
(原载:《弥天烽火举红旗》陈王显《文汇报》1978年12月18日)
赠印度友人
陈毅
第一章
中印接壤,喜马拉雅。雪峰突兀,光照四野。海拔九千,世界争夸。雅鲁藏布,蜿蜒清佳。山联水系,中印一家。追溯人缘,起自释迦。历有圣贤,东西泛槎。突破艰险,海洋流沙。达摩玄奘,更培新花。文哲会友,不知其他。投桃报李,种瓜得瓜。友谊典范,可敬可嘉。更幸友谊,今日大加。各反殖民,各脱锁枷。各干建设,各开奇葩。五项原则,奉行不差。友谊日固,印度中华。和平支柱,印度中华。十亿人民,印度中华。巴依巴依,印度中华。
前章意有未尽再作第二章
君归何处,亚洲之南。举杯祝健,再会有缘。送君归国,去矣不留。我将南访,君再东游。中印接壤,山联水通。追思往日,共苦西风。西风殖民,东风和平。五项原则,举世歌吟。北地春至,南国花开。中印友谊,坚不可摧。
1958年1月
题《围棋名谱精选》
陈毅
纹枰对坐,从容谈兵。
研究棋艺,推陈出新。
棋虽小道,品德最尊。
中国绝技,源远根深。
继承发扬,专赖后昆。
敬待能者,夺取冠军。
1962年冬
喀喇昆仑山初航
陈毅
(一)
群峰静寂,唯见白雪。
单机绕行,山口狭窄。
穿云出雾,时明时灭。
俯天瞰地,惊心动魄。
朝阳东出,光景奇绝。
(二)
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
一望云天无际,心飞天上,雪落人间。
冰川长走谷,雪海正波翻。
诸峰列峙罗拜,一峰突出,独立撑天。
初度航行,伟哉昆仑。
屋脊横贯大陆,万代联系,祝福人民。
1965年6月
《剑三今何在?》
陈毅
剑三今何在?墓木将拱草深盖。`
四十年来风云急,书生本色能自爱。
剑三今何在?忆昔北京共文会。
君说文艺为人生,我说革命无例外。
剑三今何在?爱国诗篇寄深慨。
一叶童心我喜读,评君雕琢君不怪。
剑三今何在?济南重逢喜望外。
龙洞共读元丰碑,越南大捷祝酒再。
剑三今何在?文学史上占席位
只以点滴献人民,莫言全能永不坏。
现代严子陵
陈毅
富春江,有钓台,严光在此钓鱼来。
盛暑中,披羊裘,如此钓鱼竟何求?
是虚伪,是矫情,专钓大鱼洛阳城。
请帖来,去洛阳,客星犯座更荒唐。
是帮闲,弄虚玄,不甘寂寞应自怜。
游钓台,访祠堂,主人待客话短长。
叙邦族,严氏孙,七十七代直至今。
相问答,甚投合,解放土改意云何?
他回答,今解放,老实劳动不装相。
这一点,认识明,便是现代严子陵!
1953年春
游巴斯的堡
陈毅
巴斯的,在南德。
山峰入云,壁立千尺。
松云环抱,湖光夺目。
河流清澈,如走龙蛇。
似武夷,似雁荡,
似龟峰,风景奇绝。
风和日丽好秋色,丹枫黄檞迎过客。
1954年10月15日
五是歌谣体。如:
《游击战术歌》
陈毅 项英
团结群众,配合行动;
支配敌人,自己主动。
硬打强攻,战术最忌;
优势敌人,决战要避。
敌人正面,力量集中,
攻打费力,又难成功;
敌人侧翼,力量虚空,
集中兵力,坚决猛攻。
驻止之敌,施行袭击;
行进之敌,采用伏击。
动作突然,敌难防范;
不行火战,白刃来干。
行迹飘忽,敌难追踪;
死板不动,挨打最痛。
胜利要快,进攻进攻;
保守主义,革命送终。
新四军军歌
陈毅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
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
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
任我们纵横的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
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要英勇冲锋,歼灭敌寇;
要大声呐喊,唤起人民。
发挥革命的优良传统,
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澜沧江歌
陈毅
澜沧江,长又长。
奔腾万里,跨越千仞岗。
我濯足江水迎朝阳,
祝各族兄弟团结战斗,建设边疆!
澜沧江,长又长。
经过六国,直下太平洋。
我手捧江水喜欲狂,
祝各国人民革命斗争,胜利辉煌!
1963年12月
*澜沧江下游为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
曰:作为国家领导,百忙之中,陈毅关心《诗刊》的成长,为新中国的第一块诗歌阵地倾心倾力;作为诗人,陈毅既组织开展新诗形式问题的讨论,无私分享自己的理论见解,又用自己的诗作全力支持《诗刊》的发展。新中国的诗歌成就,陈毅的功勋卓著!
毛泽东主张新诗的出路在于古典,在于民歌;陈毅也主张新诗的出路在于古典,在于民歌。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但两人也有区别,着眼点不同,侧重点不同。毛泽东意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古典属于附属;陈毅意在古典的基础上发展新诗,民歌属于附属。毛泽东只有理论思考,陈毅既有思考,又有实践。我以为,若论及新诗的发展,陈毅之路属正途也!
陈毅的作品有诗有词,有旧体诗,白话诗,还有介乎新旧体之间的自由体。旧体诗中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有近体律、五七绝,有古风,词有严格遵守格调、按谱填写的词,也有基本仿照词的形式而不拘平仄的长短句。从内容上说,有叙事、抒情、写景、说理、纪游、咏物。读其诗,只觉得天真自然,感觉不到形式约束的存在。他不是依赖那些陈旧的套路、典故、语言、八股,而是用新的鲜活的思想感情、新的生活与斗争内容、新的语言风格,给古老的诗体赋予新的生命,甚至直接以现代人的口语、日常语入诗,使它受到新时代读者喜爱。
陈毅对于新格律的意义在于,他探出了一条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新诗的出路,坚持民族特点,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诗体,并为之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他的影响下,不仅大量的诗人着眼于旧诗体的改造与创新,着眼于民歌的吸收与创新,就连他的妻子都投入到新诗体的开创事业之中。
《陈总访问生活写实歌》
张茜
陈总陪同周总理出访亚非十五国,那意义的重大、影响的深远,收获的圆满,不用我来累述。为了给大家凑趣,我简单地把陈总出访的生活说一说:
气候变化难掌握,
一处冷来一处热。
冷时衣衫嫌单薄,
烤上电炉不暖和。
热时汗水流滂沱,
冷气吹来感冒得。
咳嗽流泪打喷嚏,
元帅病了床上卧。
眼发花,头发胀,
病中时辰不好过。
参观节目安排紧,
上车下车忙不迭。
上车时常碰脑壳,
下车绊手又绊脚。
元帅体胖倍辛苦,
气喘吁吁莫奈何。
一日宴会有两次,
一次宴会三时多,
元帅有心要节食,
怎奈美味珍馐堆满桌。
体重又长十几斤,
这个包袱咋个摆得脱!
我编这段写实歌,
原是为了乐一乐。
陈总听了莫生气,
且看大家反应是如何?
正是 借来旧律多裁剪
马上马下抒新曲
参考资料:
《党人浩气,诗国雄风——陈毅元帅诗词论略》 屈演文
《来一次新的创造——陈毅同志关于诗体创新的论述及其创作实践》冯锡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