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1-1-22 14:41:47

《新诗十批判书》后记 周仲器

《新诗十批判书》后记 周仲器相关搜索: 新诗十批判书, 周仲器, 后记


《新诗十批判书》后记    周仲器   我终于一口气把十批判书的草稿写了出来.在松一口气的时候,忽然想到当年公木先生在主编<<新诗鉴赏辞典>>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这部辞典还来不及把现当代时期写的传统诗词收录进去.这说明他对新诗概念的认识是和我们一致的,只不过他在当时的实际工作中不能不从众罢啦.我当然也懂得,新诗还可以解释为新体诗,但是,文言诗中也照样可以产生出新体诗来,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一再说,新诗并不是没有内容的问题,而是它比其他文学样式多了一个形式问题,就是.新诗不成形.有人偏偏认为,新诗就是自由诗.既然写新诗是自由的,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也就没有艺术的限制,可以不要形式美,不要音乐美,不要诗体,不要韵律,不要诗家语.其结果必然导致散文化,即所谓诗的散文美.而诗的散文化或诗的散文美,又与诗的形式的自由化相结合,混淆了诗歌与散文的界限,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发展.使得百年新诗取得的成绩与其他文学样式取得的成绩相比显得逊色.从事新诗创作的人虽仍不少,但读新诗的却越来越少,多数诗歌读者的兴趣逐步转移到古典诗歌上.特别可悲的是,一些诗歌界的理论权威,由于既得的话语权,一直引导诗人向自由化\散文化的邪路上走,压制所有关于诗歌形式的有益探索.他们反对诗歌的格律化,讥讽民歌体新诗已经取得的成绩与新的探索,把现代化与民族化对立起来,唯西方现代派诗歌是从.
    诚然,西方的文学艺术中,好坏的东西都有,可以根据我们中国文学艺术的需要,采取拿来主义,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但诗歌是以形式为基础的艺术品种之一,就多了一个形式的民族审美习惯问题.例如,我读过几首普希金的诗原文,对照华文译诗,感觉已经大异其趣.其原因,固然不排除内容方面的因素,但主要是在形式方面.明明是格律诗,却被译成了半自由诗甚至散文诗,即使用格律体翻译的,诗味也大不相同.这就是所谓诗歌的抗译性.中国有自己的辉煌的古典诗歌及其独特的美学.没有道理要丢掉自己的优良传统,完全去照搬西方诗歌的那一套.中国古典诗歌在诗体上的传统是格律诗\准格律诗\半格律诗,没有自由诗,也没有理由,现代中国诗歌只能要自由诗,而偏偏格律诗\准格律诗\半格律诗都不要.就是在国外,格律诗也没有被抛弃,为什么中国反而要被抛弃呢?我认为,非但白话格律诗要大大建设,就是文言格律诗也应该继承\发扬\革新,并且和白话格律诗一起发展,造成古今诗体的大融会\大繁荣.当然,也不应该忽视吸取西诗的某些长处,为我所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诗十批判书》后记 周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