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郎 发表于 2020-7-22 10:11:07

对对联对仗的再认识

对对联对仗的再认识
 
王国仲 山东威海


对联对仗问题,曾有过一些认识,也写过几篇或长或短的文章做阐述。近两年进一步学习思考,有了些新的认识,写出来与联友们交流。大体写三个意思:并非仅仅是对偶,既是修辞又是语法,既含形式又含内容。

说对仗就是对偶,这句话并没有错。王力认为“对联其实就是来自近体诗的对仗”。什么是对仗和对偶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对仗说:“(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对偶是“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辞海》的解释,对仗则是:“指诗文词句的对偶。”对偶是“修辞格上辞格之一。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楹联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积极修辞’中对偶辞格发展到极端的产物。”(朱彦民 《楹联知识与赏析》)。还有人说:“对仗,本属一种艺术上的修辞手法”。我理解,对仗是对偶的“升级版”。

张涤华等主编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把对仗和对偶几乎说成一回事了。在解释“对偶”时说:“修辞格。又称‘俪辞’。俗称‘对子’。它是用一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类、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将对偶区分为“典型的对偶”和“一般的对偶”。认为律诗及对联属于典型的对偶。“典型的对偶,如律诗的‘对仗’,以及对联”。还说,对偶的种类可按两个标准区分:按性质有“正对”和“反对”;按上下联的关系有“平对”和“串对”。接着说,从结构来看有“隔句对”和“当句对”,从声韵来看有“双声对”和“叠韵对”,还有“错综对”、“借对”等。这里的两种分法,实际也是有的修辞书所讲的“严对”和“宽对”。对仗是严对。可以看出,这段话把对仗、对联和对联联系起来了。
对仗就是对偶,可以这样说,但不能反过来说:对偶就是对仗。但也能这样说,对仗不是对偶。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都是有前提,有一定语境的。对仗、对偶作为概念来讲,其内涵和外延是不一样的,并不是等同概念。对仗是对偶的一部分,对仗被包含在对偶里面。似可以如此简单定义一下对仗:格律体文学里的对偶叫对仗。对偶广泛运用于诗文里,对仗限用于诗词曲赋联等格律文学中。就是诗词曲赋联中的对仗也各有特点,有一些区别,而对联则更有别于另外几项。对联是全对仗的两行延展型文体,它的对仗,有多个质素,有多项功能。从题材角度说,对仗规制了对联的形制和基本做法,对仗成为对联文体的显著标志;从修辞角度说,对偶是对联的基础性辞格,没有这个辞格,对联就无从谈起,而对仗是以对偶为基础的,对联完全对仗,亦即对联是完全对偶的;从结构角度说,对仗是对联的结构形式,尤其是二元结构的基本方式,是对联的语篇结构要素;从作法角度来说,从构思、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无不和对仗密切关联,立意与对仗可以说是创作的基本功;从理论角度说,对仗是汉语三要素(音形义)的综合运用,对仗是联作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对仗是汉语语法和修辞的结合体,是汉语语言三要素(语音,词语,句子)配合的效果。

对偶是修辞格,对仗却不是。查阅多种修辞方面的书,包括修辞词典,均未查出对仗辞格。现代汉语中修辞格的名称,大约有二百多个。修辞格的分类,根据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思路,将之分四类,我统计一下,计28组88种:描述类6组17种;解说类:9组31种;遣词组:5组16种;组词类:8组24种。对偶在组词组,但88种中没有对仗。其后出版的修辞书也未查到对仗修辞格。由此可见对仗和对偶的一大区别。在这个意义上说,对仗不是对偶。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但对仗是以对偶作为基础的。这样来看待对仗与对偶的相同之处和区别之点就比较清楚了。把二者完全混淆起来,认为是同一概念叫两个名,是不对的。同理,看不清二者的相异相别,解释的含糊其辞,互为注解,也是不妥当的。

说对仗具有语法功能,主要是说它的结构作用。语法是制约句子组合合法性的规则,管着句子组合“对不对”。对仗对对联来说,其实质是一种结构,对仗内部还存在着多种结构形式,包括词语(词组,短语)结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等。其中词语(短语)结构、句子结构基本一致,对联作品常见的有偏正、动宾、联合(并列)、主谓等几种结构形式。对仗不仅要求词语类别相同或相近,而且结构形式最好相同。也可以说词语构词法和句子句法应相同或相似。还应看到,一些修辞格也在对联对仗中发挥着结构作用,例如组词组里,除对偶之外,反复、排比、层递、错综、顶针等的结构性能都是比较明显的。词语对仗。讲究词性词类相对,对的形式更为繁多,更追求对称,例如同位词对,近义词对,反义词对,抽象词、具体词分别对,互成对,还有颜色对、方位对、专名词、干支对、五行对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说,对联对仗的基础对偶是词法修辞手段的话,那么对仗应该属于高一级的句法(包括章法)手段,也是高级结构手段。对联所使用的对仗方式方法繁多,例如正对,反对;当句对,流水对等等。丰富多彩的对仗结构,使得对联创作历久弥新,无穷无尽。

对仗的结构性,把对联作品横纵语句紧凑,组合细密,逻辑关系清楚,语义衔接。

对仗既是对联作品的结构框架,同时又是它的细密结构组织,概括说就是语篇结构。一个交际完整的书面话语,就是语篇。语篇的最大单位是整部作品。一副对联即可成为语篇。“语篇结构在句法结构的基础上遵循话语衔接、话题推进的规则,把众多话题有条理地组织联系起来,形成上下文关系。”(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对仗是对联语篇结构要素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模式。对联的语篇结构是由对仗方式组合起来的,是一种由描写、叙述、抒情等综合要素构成的语篇结构。

对联对仗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对联的本质是表意申理达情生趣。表义是首位性的,理、情、趣都是以表义为基础而生发出来的。对仗的上联下联结构成一副联作,形成一个更大的命题,亦即一个主旨,简单称为“意”。对对仗,一般会理解成是和内容关系不大的一种形式。从对联创作构思角度说,对仗是一种思维方式。对仗可以使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对称性。内容的对应,不仅是语义的两两对照,而且起联系作用,从而令人产生意义和形象方面的联想,由此而丰富凝缩对联语言的内涵。其形式的对称,则可使其语言整齐、匀称,富有韵律。

“语义方面:如果两行诗不涉合掌,它们又各自拥有一个语意,而且二者合起来还可以产生一个更大的命题,而这个命题可以配合诗意的发展,使整首诗成为一个首尾连贯的、有组织的表意单位,那么该二句就是对仗的一联。”这是曹逢甫所著《从语言学看文学——唐宋近体诗三论》一书中阐述律诗对仗的一段话,明显说出律诗对仗扩大内容(内涵)及其意义。这段话意同样可以用来说明对联即对仗。不管联作是正对、反对,还是流水对,概莫能外,都应避免简单叠加,应有大的张力,表现出扩张的意。由此可见,合掌、辞费都是对仗的忌讳,创作对联更需注意的是,在内容与形式协调上多下功夫,在旨意表达与格律谐调上多下功夫。

朱彦民在《楹联知识与赏析》 中说:“楹联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积极修辞’中对偶辞格发展到极端的产物。”我理解这个“极端”也可以说是指“对仗”。该书进一步指出:“从内涵上说,它要求对偶的句子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无情对除外);从形式上说,它要求对偶的句子在组成结构上、组成形式上、用字用词上必须对称对等;从声律上说,它要求对偶的句子平仄相对、音韵和谐。这就是说,上下联不能构成上述内涵、形式、音节三方面的严格对偶的,就不能算是楹联,至少不能算是好楹联或成功楹联。”这里表述的是对偶的“严对”,实际上表述了对联“对仗”的定义。

桃园郎 发表于 2020-7-22 10:12:30

个人觉得值得学习。

桃园郎 发表于 2020-7-23 09:17:14

再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对联对仗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