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衙门向南开,我从南门进城来
自古衙门向南开,我从南门进城来淼之龙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古城广定坊小区脱胎之变。
从辛街上老南桥(又称响仁桥),便来到了古城大南街了。大南街右边拆迁后正在修建中。主要为低层景观式宜商宜居及南门楼亭建筑。
站在架临于西门小河的响仁桥头,抬眼东望,一座三层褐红色小阁楼正在施工,这就是传说中的古城南门。据龙腾老师讲,古代的南门地址在离此地前西北50米附近。现在新楼接近蒲江河与西门河交汇处了,也许是便于景观及规划。
在中国古代,皇宫、政府衙门的建筑方位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所谓“面南背北”,正门都向南开。民间甚至还有“面南为帝、面北为贼”的说法。所以说“衙门口朝南开”。
在我们古城,衙门也是往南的,也是必须的。为啥呢?因为,出南门,面有官帽山。谁不想保着乌纱帽。所以,古城的衙门一直以来都朝大南街向着。天晴顺着方向,站在高处可见远方的官帽山威武挺拔,一顶官帽活灵活现。
说远了,我们还是从老南桥走起哈,一路见证广定坊的新生。沿大南街的右边是一道高近三米的围栏,看得见新建的楼阁上有3名工人正在施工粉漆。宽长的工地上空,一支脚手架在慢慢的转动起吊建材。围栏上有多幅标语,很是与水有关:"关心环境治理,还你清新空气”、“经常洗心,不使尘染"、“落实河长制,保护母亲河”、“保护河道环境,追求完美人生"、“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治水靠大家 水清惠万家”、“打好蓝天保卫战 重拳治理雾霾污染”。
古代南门上书“涌泉”二字,也叫涌泉门,距古城门不远处又置一口井曰"涌泉井”。所以,南街与水很有渊源。一是西门河从此绕城,二是蒲江河从此姗姗而来,两河在此交汇,自然泉涌鹤山,润物万年,成了古城人民的生命之源。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火神巷了。火神巷在古代是出名的“一巷三宫"之地,香火旺盛,财气袭人。外来的人家通过艰苦创业打拚,人丁兴旺,财大气粗,当然免不了造庙建祠,便诞生了火神庙、禹帝宫、万寿宫拥挤一巷的热闹景观。而今已是只能想象了,看见的只是一条残存的窄逼的二米宽的水泥小巷,无迹可寻。
过去的大南街,在历史的变化中也曾有着非常的辉煌。一是古城中心地带,离衙门口近,一倒拐就到。政商密集,人口流动量多,大街上梧桐遮荫,冬暖夏凉。二是多年来形成冥币火纸销售批发相对集中,远近闻名。乡下骂人都说:“你龟儿子慌啥子嘛,南街子去嘛,那儿钱多!”
古城原名叫广定,所以,这个脱胎后的黄金宝地也取名"广定坊”,自然有些渊源。不过,坊也然太小气又老土,感觉不上档次。也不能叫“广定府”,前面的衙门可不答应。现在时兴"苑"、“里”、"居"、“家园”。如成都的锦里、太古里好响亮喔,那是响声杠杠的。
走过这条长约百米的大街,感觉新鲜的还有其新建广定坊小区背后靠蒲江河边的另三百米的滨河风景了。这里有古城墙遗址和新时代霓虹融为一体,将为打造后的古城带来网红打卡的亮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