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的教堂里很冷-----欧洲游散记(4) 意大利米兰市,在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的波河平原上。气候必定要受山区影响,变化比较大,我们恰逢其会,原也怨不得谁。从日程表看,市区只安排了米兰大教堂一个点,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规模也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在西方宗教界的地位很重要,当年著名的《米兰赦令》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欧洲人以它作为米兰的象征,也是城市的中心。拿破仑当年,还特地来这里举行加冕仪式。 我对它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听说,它从开工建造,到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我想十几代人,五百年时间,这是何等坚毅的精神,多么顽强的意志,在圣母慈爱的感召下,在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中,才得以完成的壮举。心中还真想去看看,这等慢工,究竟打磨出了怎样的细活。 等雨稍小一点,大家撑起伞,冒雨前往参观。果然转过街角不远便有一个广场,后面有一座头顶立满了尖塔的教堂。远视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它正面由六根巨大的方形柱耸立到顶,上面形成自然的尖剌状塔。两侧三层,最中间大约有六层。底层在六根柱间有五扇门洞,中间的正门显然要比两侧的高大些,屋顶成正三角形。第一个印象是奇特,因为在雨中感觉到有一种冷冰冰的阴煞气。 听说,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曾称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我认为很形象。西方的教堂和东方的文庙、道观、佛寺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后人为纪念古圣、先贤,建造的陵墓。无论怎样独特,都是正常的。
我没有急着摄影留念,而是直接进入教堂参观,天雨,人很少,光线很阴暗。外面看见的楼层格式,是虚假的里面显得特别的空阔、深远。让人的灵魂有一种自然的震摄感。我们时间不多,没有准备深入探究。人也少,也没受到特别注意。但几分钟后,大队人马跟进,可能是雨伞带进的雨水,打湿了门厅的路面,引起守门值班的不满。跑了一个小头目出来,卡在神道中间,站成了一堵终结墙。两名保安在他的指挥下,开始很礼貌的导引,将我们团队的主力引向右边的侧门,全部驱逐了出去。我们余下的几人,见如此情势,便也自觉的跟着退出。在人家的地盘,言语不通,没啥可说的。我慢慢走过去,到了他的面前,侧身,正面平静的看着他的眼睛。他似乎也感到了姿势的不雅,把斜举着的手,放了下来。未等他开口,我已侧身追随着大队离去。
出门后,雨已较小,我在广场拍照,又有人来说误会已消除,又可以进去了。但大家都没了兴致。离约定的集合时间也已经不多,回头路,没人愿走的。回到车上我用速记本,以诗作了一幅漫画:
不知触动了他的哪根神经 闪着蓝光的双眼活像饿鹰 立正挺胸右手臂向上前举 僵硬干瘦的长脸挤满狰狞 猛然想起这是标准举手礼 原来遇着还魂的纳粹小兵 当年将耶苏钉在十字架上 好像也就是这个恶卒行刑 难怪他世世代代永堕地狱 守陵扫墓成了赎罪的宿命 生就是这活坟中一条腐蛆 居然还在离间人类和圣灵 我们不喜欢魔鬼礼仪 我们不接受嗟来之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