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5|回复: 0

网上诗话(79)就黄东《遗失的梦》谈新诗形式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21: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卓韦 于 2010-3-5 14:42 编辑

《网上诗话》(79)就黄东《遗失的梦》谈新诗形式问题

【关键词】格律图谱      全诗一式参差体


◆ 程文



    先请看黄东用现代汉语写就的这首“致刘聪美”的令人欣然关注的参差体格律新诗《遗失的梦》:

        我曾|将梦遗失在|荒原
        无力|拾起淅沥的|情感
        是你,|千百回的|歌唱
        触动我|记忆的|琴弦
        是你,|拾起了|我的梦
        并放回|我的|心田

        我曾|将梦遗失在|深山
        竭力|躲避纷乱的|人间
        是你,|千百‖次的|呼唤
        唤醒我|沉睡的|梦魇
        是你,|迷住了|我的魂
        并点燃|爱的|火焰

    ——且不说此诗使用怎样的意象与想象而勾勒出来的意境之美,只就全诗所盎然显示出来的手法、风格、气派与意韵,油然使人联想到我国传统民族诗歌由诗经、楚辞乃至词曲以来所表现的习惯与作风。无论音步与顿的安排、句法的使用,还是音韵与旋律的回环往复以及一咏三叹,都使我们浓重地体味到民族诗歌的亲切感。如果将这两个诗节逐一对照一下,就会看到这样的格律图谱:

        我曾|将梦遗失在|××(四步11言)
        ×力|××××的|××(四步11言)
        是你,|千百×的|××(四步8言)
        ××我|××的|××(三步8言)
        是你,|××了|我的×(三步8言
        并××|×的|××三步7言

    ——不难看出,构成全诗两节一式的格律图谱的,不仅仅包括对传统韵律方式(“AAXAXA”)的继承,首先是各种音步与顿的规范运用,为其他各种基本格律因素的运用奠定了基础,扩展了空间。比如对仗、复唱、排比以及重章叠句等多种基本格律因素的综合运用,有效地构筑了长于表现特定内容与情怀的格律图谱,从而产生了特殊的循环往复、一咏三叹的抒情效果。

    由此又使我想到了黄东的又一首参差体格律新诗《山中书》:

        我白鹭,‖已回
山中
        那等待
我的是一棵千年
古松
        松树
底下,竹楼
一栋
        花草的
清香伴着那薄雾
朦朦

        夜幕降临,月影
重重
        有两三
狐媚闹哄哄前来
争宠
        琴棋
书画,样样
精通
        闪闪的
烛光映照着如花
笑容

        旭日东升,导引
气功
        最好的
早点是那清露
和晨风
        田螺
姑娘,浣纱
河中
        暗地里
为我做了鸡蛋
炒野葱

        松骨嶙峋,虬枝
如龙
        我常常
嘲笑这位不死的
仙翁
        谈笑
古今,其乐
融融
        看花开
花落任凭那风起
云涌

        小鸟飞来,忧心
忡忡
        说一位
民工为了验肺
而开胸
        草木
皆惊,我亦
震动
        差点
失落了手里的美酒
一盅

        世事纷乱,人心
难懂
        早已经
违备女娲造人的
初衷
        寄语
诸兄,各自
珍重
        且不要
辜负这片纯净的天空

    仅就各种音步与各种顿的安排而言,完全符合闻一多“音尺说”的理论,实践中已经体现了“现代的完全限步说”:
    一、全诗6节,每节都是用“四步八言”与“五七体”的“五步十二言”等两种长短诗行,规律地交错构成“短长短长”式“四行参差诗节”,各节同此一律,形成和谐的节奏与旋律。所以,这首诗属于全诗一式的参差体新诗。
    二、就“音步”而言,每节的一、三行,都是使用4个“两音音步”,统一构成了四步八言的诗行;而每节的二、四行,都是使用3个“两音音步”,并且又有机配合了2个“三音音步”,统一构成了五步十二言的诗行。
    三、就诗行之内的“顿”而言,一、三行都是呈这样的状态:“2222;至于二、四行因为使用的是两种音步,即是以两音音步为主,又有机配合三音音步。两种音步的排列顺序是相对自由的,但是有自由又有纪律。先请注意“三音音步”,以大顿为界,前后各只用了一个;其余的则是两音音步。——这样大顿的前后,分别是上“五”下“七”状态,这就形成了“五七体”的五步十二言诗行。由此可见,这其中的大顿所发挥的作用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各种音步与各种顿从不同角度全盘有机配合,再加上韵以及修辞等多种基本格律因素的统筹配合,就形成了现代语言基础及其格律条件下的格律体新诗。
    需要说明的是:“”,表示音步之间极短暂的停顿与间歇,即“小顿”;而“”,表示音步之间比小顿略长一点的停顿与间歇,大约比逗号停顿稍微长一点,即“大顿”。一般地说,大顿多出现在四步以上的长诗行,而且一般只有一次;特殊的情况当然也有。大顿的规律运用,作用是多方面的,所以大顿律的成功范例已经多有出现。我国新格律诗里的大顿律,比较类似法国诗歌里的“半逗律”。当然,两者有多方面的不同。法国 “半逗律”的根本特点,正如其17世纪古典主义诗论奠基人波瓦洛所说:
        你只能贡献读者使他喜悦的东西。
        对于诗的音律要求应该十分严厉:
        经常把你的诗句按意思分成两截,
        在每个半句后面要有适当的停歇。

                          2010·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