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92|回复: 0

网上诗话(49)由闻一多《一句话》想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30 12: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诗话(49)由闻一多《一句话》想起

[
关键词]完全限步说   也适用参差体

◆ 程文

    《一句话》是闻一多《死水》集里的名篇,诗人以火一样的战斗激情,讴歌了当时苦难深重的人民的极度渴望,唱出了置身水火的广大百姓的心声,有力地揭露和鞭挞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曾流传一时。有好些人还能背诵下来: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样说?
        我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从形式看,这是首两节共用同一种诗节格式的参差诗:前六行都是四步九言诗行,后两行分别是用一步三言和二步五言两种诗行构成的复唱。总之,系用三种长短诗行构成的全诗一式参差体格律体;其与整齐体的四步九言诗《死水》的连续出现,相与形成了新格律诗的双翼,就像《诗经》既有《关雎》这样的“诗经体”又有《木瓜》这样的参差体;又像唐宋时代既有律诗又有别名“长短句”的宋词一样。这首诗的出现,是对新诗诗体形式的补充与发展,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就诗体的成熟而言,一般都是整齐体早于参差体。闻一多《诗的格律》首先提出的例子是四步十言诗和四步九言诗,而没提参差体。也许同样道理,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完全限步说之于整齐体的实用性,至于对参差体的实用性有人则往往迟疑。主要原因在于多数人片面地只是看到了两者的表面对立,殊不知整齐体与参差体是血肉相连、相反相成的一体。比如,宋词里的诗句,无论四言诗行、五言或七言诗行都是继承和借鉴《诗经》以及五七律而来的;至于三言以及九言诗行之类也都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头”“插腰”或者“取尾”之类改造而产生的。这样宋词的别名便成了律诗的“诗余”或者叫“长短句”。可见整齐体与参差体这对相反相容、一脉相通的诗体是不可割裂的格律诗体系的的两翼或者双轮。音尺说——完全限步说之于整齐体以及参差体的实用性,同样是不可分割的。再比如,对于现代汉语新诗来说,音步在基本格律因素的系列里,是组织诗行、量度诗行和形成节奏的基本单位。这种定位,适用于整齐体,也同样适用于参差体,因为两者的语言基础都是现代汉语,两者的格律条件也都是那些音步及其相应的规则。同样道理,诗行是组织诗节乃至形成全诗的基本单位。这种定位,既适用于整齐体,也同样适用于参差体,因为整齐体都是单用同一种诗行形成的,而参差体则是兼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长短诗行构成的;作为诗行,无论四步九言、四步十言、五步十一言,还是三步七言,在整齐体与参差体里无论构成方式还是各种运用,都是一样适用的。
  新格律诗初创时期,恰处单纯限字说鼎盛时代。《死水》集的28首诗里,不仅有受单纯限字说左右的“豆腐干体”,也当然有受自由诗影响的限字并不严格的诗篇,而真正成熟的新格律诗所占比重还不大。闻一多“音尺说”刚刚提出,音步的使用与驾御自然还需要有一个熟练的过程。因此,此诗个别诗句(“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音步的运用,显然不如四步九言诗《死水》那么自然和谐,因此给朗读与分步带来了一些麻烦与争议。就是今天发表的一些格律体新诗,由于作者缺乏驾御音步与语言的基本功训练,往往使读者分步时不知所措。
  ——真正成熟的格律之作,是不会给读者带来分步困难的,就像《死水》一诗那样。教人分不清音步,左右为难的诗,一般都说明作者驾御音步的功夫还没有到家。早在上世纪的20年代,白话文刚刚取代文言文,闻一多能写出格律上达到如此水平的格律体新诗来,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当然,有的地方不是不可以修改的。请与原诗有比较地审阅斗胆修改稿: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样说?   
        我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这句话‖你可|听着:   
        但等|火山‖忍不住|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其实,修改的地方很少。为了说明问题,不能不违忌了。
有人对我发表在网上的诗歌,标示出音步与顿以及韵律来,开始往往不解,时间久了,看出这是这首诗节奏与旋律的“心电图”,我叫它为格律图谱。后来又有人觉得“这有多累呀!”对我,这是练基本功;对别人,这也是一种宣传。久而久之,大家都基本熟悉了,用不用再标示格律图谱了呢?——还得看需要。
    网上我曾发表过《格律图谱是驾御格律形式的基本功之一》(见《诗路心音足痕》),讲的就是标示格律图谱的好处,特别是格律体新诗尚未成熟不为人所共知的时候。说句大实话,有些也跟着亦云不必画杠杠的格律诗作者,如果真叫他把自己的格律之作将图谱清清楚楚地标示出来的话,说不定他就会惊奇地发现不应有的错误呢!——我就有这样的教训。信不信?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2008·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