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32|回复: 18

微诗九忌/晓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3 09: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诗九忌
文/晓曲


【摘要】诗人华心把现代微型诗概括为,“微型诗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它的内容是诗;它的形式是微型,即每首诗除题目外,内在结构为一至三句,外表样式为一至三行。”
    我们应排除“一字诗”,过短则宽泛莫测;其次,单行字数控制在二十字内为宜,过长则难达一字千钧之力。
【关键词】谴词、造句、炼意、说理、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言志


    在谈微诗忌语之前,我们先对微型诗的产生和发展作些基本了解。
    中国微型诗古已有之,现代微型诗也随着现代小诗的产生应运而生。现代小诗诞生于“五四”前后,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迎来了中国小诗创作第三次高潮(第一次为“五四”时期,第二次为“抗日战争”时期),诗人们纷纷致力于现代小诗的创作,这是时代变革与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信息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们需要在短、频、快的信息中获取物质发展机遇,而其密不可分的精神食粮,即文学、艺术等,理所当然地不能去占用其宝贵时间和精力。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而来的精神疲劳,使人们产生紧张、压抑之感。这个时候,如果有瞬间的精神愉悦,必然会使人们的紧张和疲劳得到松弛,焕发新的激情。小诗以其篇幅、语言短小精悍,意味隽永深长满足了这一需要,所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小诗中的微型诗创作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独立的创作群体。
    今天,微型诗大量存在于诗人们的创作中,但对微型诗的定义却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就其体式结构划分看,有认为四行内为宜,也有认为三行内为宜,但更多的偏向于把三行内的小诗定义为微型诗。诗人华心把现代微型诗概括为,“微型诗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它的内容是诗;它的形式是微型,即每首诗除题目外,内在结构为一至三句,外表样式为一至三行。”(摘自“中国微型诗网站”华心论《微型诗的体式》一文),笔者支持这一观点。
    此外,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微型诗的单行字数提出基本的要求,使之更具规范性。就笔者的肤浅了解,目前还没有诗家谈及现代小诗(包括微型诗)单行字数的多寡,这主要是现代新诗提倡自由化写作的缘故。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诗歌写成了五花八门的体式,破坏了诗歌固有的节奏美和音律美。再加上部分作者对语言、意蕴的造设,形成了大量生涩、虚幻的分行文字,贯以诗歌的美誉,其实质充其量只能算是“我体文学”,这在当前的网络写作中尤其盛行。首先,我们应排除“一字诗”,过短则宽泛莫测;其次,单行字数控制在二十字内为宜,过长则难达一字千钧之力。
    自新诗产生以来,大多诗家对小诗语言、结构、意蕴等方面都有了一些共性的认识。都力求言简意赅,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厚的生活内涵。张永健把小诗的特点概括为,“不受章法限制,短小、灵活、自由,刊载则所占篇幅甚小,诵读则所用时间不多;更因其寓繁于简,由博返约,宿龙成寸,语精句警,言简意赅,有如格言箴语,富于启示性,意味隽永,有弦外音,味外味,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再加之音韵和谐,往往令人过目成诵,历久难亡。”(摘自《中国当代小诗五百首》序),这应是对小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微型诗更应如此,而且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微型诗要每字必争。真正的诗家们都知道小诗不易写,微型诗就更不易写好了。作者切不可报有投机取巧的幻想,以为写微型诗可以易如反掌。这至少是不严谨的,或者说带有虚浮的性情,犯了文学中的幼稚病。也可能有些作者一夜之间会炮制出一大堆微型诗,如果真能做到多一字嫌赘,少一字嫌薄的地步,当堪称大家。这非旦夕之功,朝暮之力可以达成的。
    写好微型诗不易,但我们能从谴词、造句、炼意、说理、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言志几个方面用心把握和探索,规避一些微型诗创作中的禁忌,当对写好微诗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一般认为,诗词忌平铺直叙,死水浮萍,忌华丽装饰,深涩滥造。阿夏认为,“诗词一忌生造,二忌酸腐。不生造,不酸腐,然后才可以论好坏” (清韵书院.个人专栏.扪虱谈)。诗家还认为,“学古人诗词,当学其风骨,切忌着眼于技巧”。笔者认为,这对新诗的创作,尤其对微型诗的创作,概莫能外。这里笔者再从谴词、造句、炼意、说理、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言志九个方面概括微型诗创作的禁忌,一管之见,供交流探讨。我把它称之为“微诗九忌”,错谬之谈,望各路诗家批评指正。
第一忌,谴词:忌用转折、关联词。要转连自在意中。
第二忌,造句:忌用陈词、冗长句。要简洁、精炼。
第三忌,炼意:忌重复、低俗。要新,达妙,妙趣横生。
第四忌,说理:忌教条、解说。求寓情于理,一语中的。
第五忌,叙事:忌铺陈、延展。求一语道破天机。
第六忌,抒情:忌轻浮、造作。求情理相通。
第七忌,写景:忌直白、翻拍。求奇险,情景交融。
第八忌,壮物:忌虚无、怪诞。求虚实相生,以物传情,借物传神。
第九忌,言志:忌空洞、口号。求无意而生花,石破天惊。
    这九个方面的禁忌,并非孤立和呆板,它们之间大多可以互通制约,只是在其相应的写作点上,更应重视这些方面的禁忌。而且,大多于诗词创作是共同的约束,并强调在微型诗创作中,更具抑制力。下面笔者就“微诗九忌”做进一步的例证分析。
1、“谴词”忌用转折、关联词,要转连自在意会中。这既是诗歌语言“原生态”要求决定的,也是微型诗特定的语境要求。所谓诗歌的原生态,就是要求写作者减少主观意愿,要自然再现源于生活的诗意情怀,让起承转合自在意中。因此,转折、关联词在这里显得累赘,有无转折、关联词都不会影响诗意的呈现。而对于内蕴于诗意所必须的转联,则是客观存在的。如诗人向天啸的《清明》,我跪下了/母亲也拉不起来。全诗上下两句,实际是转折关系,如果用了转折词,势必累赘。同样是向天啸的另一首诗《瀑布》,没有退路可走/便拼死一搏/反而出现奇迹。应该说这是一首意蕴鲜活,也把握成功的微型诗,但第二句的“便”字,如果去掉,也并不影响诗意,反而更加精炼。
2、“造句”忌用陈词、冗长句,要简洁、精炼。用简洁、精炼和新鲜、活泼的语言表现深刻、厚重的主体,当是诗歌创作的追求和目标。诗贵言简意赅,一字千均,尤其是微型诗歌,每字必争。所以我提出将微型诗歌单行的字数控制在二十字以内为宜。虽然不强调其唯一性,但也明确了不宜拖沓冗长。拖沓冗长为之大白话,不是诗家语。笔者目前很少读到单行超过二十字的微型诗歌,说明诗人们在微型诗创作中已惜字如金。
3、“炼意”忌重复、低俗,要新,达妙,妙趣横生。这里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蕴,一个优秀的诗人是十分重视炼意的。尤其是微型诗歌,没有新、奇、妙的意象,没有积极、健康、进步的意蕴,一般不会动笔。如诗人赖杨刚的《松》,一笔绿,狂草了天空/你/风云满身了吗。这是一首典型的写境微型诗歌,诗人一触笔,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抓住“笔”和“狂草”两个意象,这和松的形态形象地融为一体,从而使诗意妙趣横生。赖杨刚的另一首写景诗《瀑布》,天空跌下来,摔成一句诗/一吟/就大气了灵魂。这是一首意蕴十分精彩的微型诗歌,诗人的触笔就让我们意想不到,当读完第一句就茅塞顿开,用意十分精妙,当与唐代大诗人李白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犯了转折、关联的忌语,因为此作中的“就”字,纯属画蛇添足。
4、“说理”忌教条、解说,求寓情于理,一语中的。我这样说,其实笔者自己的创作中,也不时犯忌。笔者的一些拙作贴出来,也总被朋友们批评为教条,这都是发生在笔者的小诗中,我也一直在反省。我想,一些朋友是把理性和教条混为一谈了。我总以为,没有理性就没有一切文艺作品,当然也就没有诗歌,不管诗歌的内涵是个人的,还是大众的、社会的,都应该是理性的,当然也应该是现实的。如果只有感性的认识,就不成其为人的认识,当然也就没有资格谈文艺、谈诗歌。认同理性并不是说教,更不是对事理的辩解,是寓情于理,以情动人。如拜星月慢的《孤掌可以鸣》,请听我的响指声/声音虽小/可也是我的主见啊。这首诗的意韵很明确,取孤掌难鸣的反面而思,作者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主见”这个主题,这个道理蕴涵在作者“听”的特定情感中。然而此作同样也犯了关联、转折的忌语,如果去掉诗中的“虽”和“可”,你看是不是并不影响意韵,当然也更精炼了。
5、“叙事”忌铺陈、延展,求一语道破天机。叙事最易犯铺陈、拖沓,千万不要弄成“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否则,你不是在写诗,而是在讲故事了。一语道破天机,可以说是微型诗的最高境界,朋友们可别小看了。看看这两首叙事微型诗歌,一是诗人任少云的《那一夜》,那一夜/真沉,你的呼吸,总/压着,我的呼吸。一看这题目就知道诗人要讲一桩事情,等诗人讲完了也只有十六个字。但是,如果展开来看,当可写成鸿篇巨制。而事实上,我们已知道作品主人瓮沉重的心境了。另一篇是郁汀的《村头》,古槐树下,人们端着碗/咀嚼一个寡妇的情事,昨晚/帮工的二狗从她家醉醺醺走出。这个中奥妙,不解大家也该知道了。
6、“抒情”忌轻浮、造作,求情理相通。诗家们最忌假抒情、伪抒情和矫揉造作,也轻视那些捎首弄枝的风骚卖弄者,诗歌的含蓄是诗歌独立存在的重要特征,让生活全裸于人们的视线,是摄影而不是诗歌。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情上,而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达到情理相通。如诗人陆向荣的《背柴》,一年的炊烟/就在她的背上/升起。这首诗读罢让人感慨颇多,他勾画了一幅或艰辛或辛酸的百姓图,让你不得不融入现场的氛围中,真切感受这样一个现实。于情于理,她是那么真切而感染你的灵魂,谁会不动情呢。
7、“写景”忌直白、翻拍,求奇险,情景交融。诗歌不是收录机,诗歌也不是复印机,她依赖于现实生活情景,通过理性的升华,往往又高于生活。单纯的景物描摹,只有画意,没有诗情。景,以奇险扣人心弦,平淡而乏味的素描,激发不起人们的热情。你看前面例举的赖杨刚的《松》,让你不得不在看到松时去用心审视。
8、:“壮物” 忌虚无、怪诞,求虚实相生,以物传情,借物传神。我们不能为写作而写作,无中生有,脱离生活的本真而盲目创制,我们也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把握事物的神态,才可能生动活泼。如张世民的《衣架》,悬挂在高处/风干灵魂的汁水/最后钩住的只是一具躯壳。衣架带给我们的思考不是空无的,衣架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确是存在的,作者从日常用品的衣架中找到了情感的依托,而且赋予了全新的神韵。
9、“言志”忌空洞、口号,求无意而生花,石破天惊。应该说这类题材是最难把握的,一不留神就滑入口号、空洞之中,而不能自拔。这类作品也往往受到“原生太”诗写者的批判,但是如果把握得体,当石破天惊,震耳发溃。让你从平庸,走向高傲。如赖杨刚的《英雄碑》,傲骨一根/捅破/天。几乎每一个字都力拔山河,如雷贯耳。

2005-4-30晓曲于成都桂湖居


本文参考资料:
1、《中国当代抒情小诗五百首》
2、“中国微型诗网站”论坛作品
3、清韵书院网络文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修订版)

微诗九忌

/余小

    微诗,即“微型诗”的简称,在微型诗创作过程中应当注重一些禁忌,笔者谓之为微诗忌语。在谈微诗忌语之前,我们先对微型诗的产生和发展些基本了解。
    中国微型诗古已有之,一般认为《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仅仅两句,既是我国最早的诗歌,也是最早的微型诗。现代微型诗也随着现代小诗的产生应运而生。现代小诗诞生于“五四”前后,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迎来了中国小诗创作第三次高潮(第一次为“五四”时期,第二次为“抗日战争”时期),诗人们纷纷致力于现代小诗的创作,这是时代变革与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信息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们需要在短、频、快的信息中获取物质发展机遇,而其密不可分的精神食粮,即文学、艺术等,理所当然地不能去占用其宝贵时间和精力。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而来的精神疲劳,使人们产生紧张、压抑之感。这个时候,如果有瞬间的精神愉悦,必然会使人们的紧张和疲劳情绪得到松弛,焕发新的激情。小诗以其篇幅、语言短小精悍,意味隽永深长满足了这一需要,所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小诗中的微型诗创作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独立的创作群体。

    今天,微型诗大量存在于诗人们的创作中,但对微型诗的定义却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就其体式结构划分看,有认为四行内为宜,也有认为三行内为宜,但更多的偏向于把三行内的小诗定义为微型诗。诗人华心把现代微型诗概括为,“微型诗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它的内容是诗;它的形式是微型,即每首诗除题目外,内在结构为一至三句,外表样式为一至三行。”(摘自“中国微型诗网站”华心论《微型诗的体式》一文),笔者支持这一观点。

    此外,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微型诗的单行字数提出基本的要求,使之更具规范性。就笔者的肤浅了解,目前还没有定论现代小诗(包括微型诗)单行字数的多寡,这主要是现代新诗提倡自由化写作的缘故。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把诗歌写成了五花八门的体式,破坏了诗歌固有的节奏美和音律美。再加上部分作者对语言、意蕴的造设,形成了大量生涩、虚幻的分行文字,贯以诗歌的美誉,其实质充其量只能算是“我体文学”,这在当前的网络写作中尤其盛行。关于现代微型诗,首先,我们应排除“一字诗”,过短则宽泛莫测;其次,单行字数控制在二十字内为宜,过长则难达一字千钧之力。

    自新诗产生以来,大多诗家对小诗语言、结构、意蕴等方面都有了一些共性的认识。都力求言简意赅,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厚的生活内涵。诗人张永健把小诗的特点概括为,“不受章法限制,短小、灵活、自由,刊载则所占篇幅甚小,诵读则所用时间不多;更因其寓繁于简,由博返约,宿龙成寸,语精句警,言简意赅,有如格言箴语,富于启示性,意味隽永,有弦外音,味外味,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再加之音韵和谐,往往令人过目成诵,历久难亡。”(摘自《中国当代小诗五百首》序),这应是对小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微型诗更应如此,而且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微型诗要每字必争。真正的诗家们都知道小诗不易写,微型诗就更不易写好了。作者切不可报有投机取巧的幻想,以为写微型诗可以易如反掌。这至少是不严谨的,或者说带有虚浮的性情,犯了文学中的幼稚病。也可能有些作者一夜之间会炮制出一大堆微型诗,如果真能做到多一字嫌赘,少一字嫌薄的地步,当堪称大家。这非旦夕之功,朝暮之力可以达成的。

    写好微型诗不易,但我们能从谴词、造句、炼意、说理、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言志几个方面用心把握和探索,规避一些微型诗创作中的禁忌,当对写好微诗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一般认为,诗词忌平铺直叙,死水浮萍,忌华丽装饰,深涩滥造。诗人阿夏认为,“诗词一忌生造,二忌酸腐。不生造,不酸腐,然后才可以论好坏” (清韵书院.个人专栏.扪虱谈)。诗家还认为,“学古人诗词,当学其风骨,切忌着眼于技巧”。笔者认为,这对新诗的创作,尤其对微型诗的创作,概莫能外。这里笔者再从谴词、造句、炼意、说理、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言志九个方面概括微型诗创作的禁忌,一管之见,供交流探讨。我把它称之为“微诗九忌”,错谬之谈,望各路诗家批评指正。

第一忌,谴词:忌用转折、关联词。要转连自在意中。
第二忌,造句:忌用陈词、冗长句。要简洁、精炼。
第三忌,炼意:忌重复、低俗。要新,达妙,妙趣横生。
第四忌,说理:忌教条、解说。求寓情于理,一语中的。
第五忌,叙事:忌铺陈、延展。求一语道破天机。
第六忌,抒情:忌轻浮、造作。求情理相通。
第七忌,写景:忌直白、翻拍。求奇险,情景交融。
第八忌,壮物:忌虚无、怪诞。求虚实相生,以物传情,借物传神。
第九忌,言志:忌空洞、口号。求无意而生花,石破天惊。
    这九个方面的禁忌,并非孤立和呆板,它们之间大多可以互通制约,只是在其相应的写作点上,更应重视这些方面的禁忌。而且,大多于诗词创作是共同的约束,并强调在微型诗创作中,更具抑制力。下面笔者就“微诗九忌”做进一步的例证分析。

    1、“谴词”忌用转折、关联词,要转连自在意会中。这既是诗歌语言“原生态”要求决定的,也是微型诗特定的语境要求。所谓诗歌的原生态,就是要求写作者减少主观意愿,要自然再现源于生活的诗意情怀,让起承转合自在意中。因此,转折、关联词在这里显得累赘,有无转折、关联词都不会影响诗意的呈现。而对于内蕴于诗意所必须的转联,则是客观存在的。如诗人向天的《清明》,我跪下了/母亲也拉不起来。全诗上下两句,实际是转折关系,如果用了转折词,势必累赘。同样是的另一首诗《瀑布》,没有退路可走/便拼死一搏/反而出现奇迹。应该说这是一首意蕴鲜活,把握成功的微型诗,但第二句的“便”字,如果去掉,也并不影响诗意,反而更加精炼。

    2、“造句”忌用陈词、冗长句,要简洁、精炼。用简洁、精炼和新鲜、活泼的语言表现深刻、厚重的主,当是诗歌创作的追求和目标。诗贵言简意赅,一字千均,尤其是微型诗歌,每字必争。所以我提出将微型诗歌单行的字数控制在二十字以内为宜。虽然不强调其唯一性,但也明确了不宜拖沓冗长。拖沓冗长为之大白话,不是诗家语。笔者目前很少读到单行超过二十字的微型诗歌,说明诗人们在微型诗创作中已惜字如金。

    3、“炼意”忌重复、低俗,要新,达妙,妙趣横生。这里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蕴,一个优秀的诗人是十分重视炼意的。尤其是微型诗歌,没有新、奇、妙的意象,没有积极、健康、进步的意蕴,一般不会动笔。如诗人赖杨刚的《松》,一笔绿,狂草了天空/你/风云满身了吗。这是一首典型的写境微型诗歌,诗人一触笔,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抓住“笔”和“狂草”两个意象,这和松的形态形象地融为一体,从而使诗意妙趣横生。的另一首写景诗《瀑布》,天空跌下来,摔成一句诗/一吟/就大气了灵魂。这是一首意蕴十分精彩的微型诗歌,诗人的触笔就让我们意想不到,当读完第一句就茅塞顿开,用意十分精妙,当与唐代大诗人李白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美中不足的是,犯了转折、关联的忌语,因为此作中的“就”字,纯属画蛇添足。

    4、“说理”忌教条、解说,求寓情于理,一语中的。我这样说,其实笔者自己的创作中,也不时犯忌。笔者的一些拙作贴出来,也总被朋友们批评为教条,这都是发生在笔者的小诗中,我也一直在反省。我想,一些朋友是把理性和教条混为一谈了。我总以为,没有理性就没有一切文艺作品,当然也就没有诗歌,不管诗歌的内涵是个人的,还是大众的、社会的,都应该是理性的,当然也应该是现实的。如果只有感性的认识,就不成其为人的认识,当然也就没有资格谈文艺、谈诗歌。认同理性并不是说教,更不是对事理的辩解,是寓情于理,以情动人。如拜星月慢的《孤掌可以鸣》,请听我的响指声/声音虽小/可也是我的主见啊。这首诗的意韵很明确,取孤掌难鸣的反面而思,作者的成功在于找到了“主见”这个主题,这个道理蕴涵在作者“听”的特定情感中。然而此作同样也犯了关联、转折的忌语,如果去掉诗中的“可”,你看是不是并不影响意韵,当然也更精炼了。

    5、“叙事”忌铺陈、延展,求一语道破天机。叙事最易犯铺陈、拖沓,千万不要弄成“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否则,你不是在写诗,而是在讲故事了。一语道破天机,可以说是微型诗的最高境界,朋友们可别小看了。看看这两首叙事微型诗歌,一是诗人任少云的《那一夜》,那一夜/真沉,你的呼吸,总/压着,我的呼吸。一看这题目就知道诗人要讲一桩事情,等诗人讲完了也只有十六个字。但是,如果展开来看,当可写成鸿篇巨制。而事实上,我们已知道作品主人瓮沉重的心境了。再如郁汀的《村头》,古槐树下,人们端着碗/咀嚼一个寡妇的情事,昨晚/帮工的二狗从她家醉醺醺走出。这个中奥妙,不解大家也该知道了。

    6、“抒情”忌轻浮、造作,求情理相通。诗家们最忌假抒情、伪抒情和矫揉造作,也轻视那些捎首弄枝的风骚卖弄者,诗歌的含蓄是诗歌独立存在的重要特征,让生活全裸于人们的视线,是摄影而不是诗歌。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情上,而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达到情理相通。如诗人陆向荣的《背柴》,一年的炊烟/就在她的背上/升起。这首诗读罢让人感慨颇多,他勾画了一幅或艰辛或辛酸的百姓图,让你不得不融入现场的氛围中,真切感受这样一个现实。于情于理,她是那么真切而感染你的灵魂,谁会不动情呢。再如穆仁的《乡土》,发芽了,苗在这里/夭折了,桩在这里/离开了,根在这里。这是多么朴实而厚重的乡土情怀呵!

    7、“写景”忌直白、翻拍,求奇险,情景交融。诗歌不是收录机,诗歌也不是复印机,她依赖于现实生活情景,通过理性的升华,往往又高于生活。单纯的景物描摹,只有画意,没有诗情。景,以奇险扣人心弦,平淡而乏味的素描,激发不起人们的热情。你看前面例举的赖杨刚的《松》,让你不得不在看到松时去用心审视。

    8、:“壮物” 忌虚无、怪诞,求虚实相生,以物传情,借物传神。我们不能为写作而写作,无中生有,脱离生活的本真而盲目创制,我们也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把握事物的神态,才可能生动活泼。如张世民的《衣架》,悬挂在高处/风干灵魂的汁水/最后钩住的只是一具躯壳。衣架带给我们的思考不是空无的,衣架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确是存在的,作者从日常用品的衣架中找到了情感的依托,而且赋予了全新的神韵。再如王尔碑的《墓碑》,葬你/于心之一隅/我就是你的墓碑了。结句,“人成墓碑,神来之笔”(吕进)。

    9、“言志”忌空洞、口号,求无意而生花,石破天惊。应该说这类题材是最难把握的,一不留神就滑入口号、空洞之中,而不能自拔。这类作品也往往受到“原生太”诗写者的批判,但是如果把握得体,当石破天惊,震耳发溃。让你从平庸,走向高傲。如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几乎每一个字都力拔山河,如雷贯耳。

2015-7-5

本文参考资料:
1、《中国当代抒情小诗五百首》(张永建编,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
2《中国微型诗》诗刊并中国微型诗网站论坛作品
3、清韵书院网络文集(百度搜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4 18: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此说法,那第6点中《背柴》,一年的炊烟/就在她的背上/升起。这个“就”字似乎也有嫌疑了,把它去掉我觉得也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木依秋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5-2 14: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5 23: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学习资料,呆子正在学习写自由诗及微诗,转到博客收藏了,问好曲站,辛苦了.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2: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呆丁 发表于 2012-4-25 23:43
很好的学习资料,呆子正在学习写自由诗及微诗,转到博客收藏了,问好曲站,辛苦了.远握

谢谢分享哦,大姐也多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2: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木依秋 发表于 2011-5-2 14:46
学习理论知识!问候老师!

谢谢依秋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3: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枝拾碎影 发表于 2011-4-4 18:15
按此说法,那第6点中《背柴》,一年的炊烟/就在她的背上/升起。这个“就”字似乎也有嫌疑了,把它去掉我觉得 ...

当然,去掉无妨。不过仔细琢磨,这个“就”保留,其情感略有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23: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曲 发表于 2012-5-13 22:59
谢谢分享哦,大姐也多指正!

曲站谦虚了,呆子来这里偷师的,哈哈,曲站与雨玲你们都是我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7: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海雪狐 发表于 2012-8-11 15:43
读了 知了 但不是很深。我才学写这样的诗,很嫩。但我觉得,微型诗,确实比那种桀骜呲牙的诗有作用,因为她 ...


诗歌比一般文体难写,短诗比长诗难写,微型诗比短诗难写。而目前不少网络作者表现的正好相反,以为微型诗最简单,反正就那么三行,可以不断泡制,其实很多都是不及格的。凡是以为微型诗可以信手拈来,随意而作的(持这样心态的)作者是难以进步的,也没有真正领悟微型诗的内在特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4 15: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受教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富升 发表于 2013-1-4 15:45
深受教益!学习了!

交流共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3 11: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月来学习,问候晓曲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01: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dmin 的帖子

拜读,有感-----------------语不惊人是不休,诗人是如何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08: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平 发表于 2013-4-24 01:28
回复 admin 的帖子

拜读,有感-----------------语不惊人是不休,诗人是如何死的?

谢谢,笔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7 10: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生活中有诗,才有了诗人,导师九忌,吾切记。语不惊人誓不休。石破天惊,让我从平庸,走向高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9 08: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佳作,微诗九忌。以前看微诗就觉得好,颤动灵魂,不知道如何欣赏,看了你的文/我茅塞顿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30 15: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三县 于 2015-5-30 15:55 编辑

学习问好老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22: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在《星星诗刊》(总659期)理论刊2015年8月中旬刊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9 20: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