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格律诗纪事
第十九回 诗海遨游搏巨浪 史海泛舟弄潮头 死水吧 ----------------------------------------------------------------------------- 一 话说新月社后期诗人孙毓棠,年少才俊,因在《学文》上发表《野狗》、《我回来了》得到闻一多的赏识,后来成为后期新月社的中坚诗人。
孙毓棠,1911年4月9日出生于天津。1930年9月肄业于天津南开大学,1930年考入清华历史系。他喜爱诗歌和戏剧,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当时,和他一起考入清华的好朋友曹禺翻译了高尔斯华绥的《罪》,并亲任导演准备排演,全剧三个人物,孙毓棠扮演哥哥吉斯,曹禺扮演弟弟拉里,郑秀扮演弟弟拉里的女朋友汪达。《罪》的演出十分成功,曹禺、孙毓棠、郑秀因此名闻校园。同时,他积极进行新诗创作,不仅赢得了闻一多的赏识,还赢得了清华新诗人的称号。1933年8月毕业后到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任史地系讲师。1935年8月东渡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就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返回祖国,至广西省立高级中学任英语、史地教员。以后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讲师、副教授。授课之余从事诗歌创作和话剧活动。抗战期间,他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的主要论著有《历史与文学》、《汉末魏晋时代社会经济大动荡》、《汉代的交通》、《汉代财政》、《西汉的兵制》、《东汉兵制之演变》、《战国秦汉时代纺织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论丛》、《关于北宋赋役制度的几个问题》、《清代的丁口记录及其调查制度》等。其中《西汉的兵制》、《东汉兵制之演变》、《战国秦汉时代纺织技术的进步》等,为研究者所推祟。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毓棠回到北平,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不久应英国文化委员会之聘,赴英出任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客座研究员。两年之后去美国,先后担任中国出席联合国代表团社经理事会专门助理、美国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1948年8月回国,继续在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
1952年8月孙毓棠调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不久担任《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并负责《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的编辑工作。此书于1957年7月出版,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50年代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先后发表了《日俄战争后美帝侵略中国东北的阴谋》、《美帝国主义与芦汉铁路投资竞争》、《中日甲午战争前资本主义各国在中国设立的银行》、《中日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中日甲午战争后美国资本与芦汉、津镇、粤汉诸铁路的借款》、《美帝国主义攫占三都奥的阴谋与所谓“海军借款”》、《美帝攫占上海电力公司》、《美帝对华投资的历史发展及其侵略性》、《中日甲午战争赔款的借款》、《粤汉铁路借款问题》、《币制实业借款》等多篇论文,对19世纪帝国主义在工业、铁路、银行、借款等方面的对华侵略进行了研究。这些论文均收入后来出版的《抗戈集》中。1957,他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予以改正)。1959年1月,转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屡遭冲击。“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奉命参与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标点工作,孜孜不倦,一丝不苟。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他积极筹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和中外关系史学会。他任该会第一届理事长。1980年开始,他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史卷》的全面规划工作,并任“秦汉分卷”主编。1981——1982年,先后应聘兼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威尔逊研究中心的客籍研究员。1984年7月18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他的论文《开阔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引起史学界、经济界的重视。此外,在他的具体指导下,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经济史组编成《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著目录》一书,为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检索工具书。1985年9月5日,孙毓棠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二
孙毓棠1930年考入清华历史系。第二年,即1931年4月25日,创作了他在清华的第一首诗《梦乡曲》,发表在《清华周刊》上,从此便一发不可收。到1933年4月26日,孙毓棠在清华共创作发表了36首新诗。孙毓棠这些新诗作品为他赢得了清华新诗人的称号。
1934年,他的第一部诗集《海盗船》出版。1935年和1939年又出版了两部长诗《梦乡曲》和《宝马》。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史上的诗人地位。
孙毓棠的新诗《梦乡曲》,语言追求精美化、韵律化,它具有口语与书面语边缘的美,主体是白话,而去其浅显繁琐,兼具传统诗语言的蕴藉;全诗180节,每节3行:各行字数不一,但都在9字至19字之间,押脚韵,少数每行押韵,多数两行押韵;词汇丰富,语言风格浑然一体。整首诗节奏缓慢,感情深沉热烈,抒情色彩较浓。多使用同字连绵词。
孙毓棠的诗集《海盗船》遵循着新诗格律派的主张,注重诗歌艺术的探索。诗作内容丰赡,形式整饬,能够将奔放的情感容纳在整饬的形式里,主题洋溢、深刻、耐人深思。其诗作善于运用反复句式给人一种和谐的韵律之美。
孙毓棠的长篇叙事诗《宝马》,写公元前104年,汉皇命西域大宛献宝马遭拒而后爆发的战争。作品前半部集中写汉军长途跋涉中所经历的暴风、雨、雪,后半部集中写两军之战。《宝马》故事情节安排有起有伏,悬念不断。没有明分章节,但从作品排列形式上看,分十五章,是新诗中仅有的描写战争的鸿篇巨制,开创了中国新诗长诗的先河。《宝马》重音节,轻脚韵,藉助于音节和句中偶尔的音韵(如“号”、“飚”、“啸”、“嗥”、“哮”、“雹”、“敲”、“跳”等),同时藉助于大体整齐的诗行,除特殊的个别诗行外,每行八字至十六字,体现自己对于新诗形式的追求。
曰:在新月社,孙毓棠属于晚辈诗人。其因诗作为闻一多赏识,两人遂成忘年之交,闻一多的格律理论也深深影响了孙毓棠的新诗创作。可以这样说,孙毓棠的新诗得到了闻一多的真传。
孙毓棠的新诗实践仅限于新格律诗创作,他没有对新格律理论进行系统的思考。但是,他却在新诗创作领域寻求质的突破。所以,他的诗集《梦乡曲》、《海盗船》注重艺术探索,追求和谐的韵律,追求整齐对称的诗章,充分彰显了新格律诗的特征。长篇叙事诗《宝马》却在形式上变化无章,不讲究押韵。虽然看起来也好似具有比较整齐的诗行排列,但从艺术的角度看,语言和形式比前两部诗集逊色多了。
从诗章整饬的《梦乡曲》、《海盗船》到结构变化的无韵的《宝马》,孙毓棠的新诗,不可以看做是单纯的倒退,他是在寻求新诗格律的一种突破。至于成功与否,自有后人去评说,自有历史去检验。
正是 海船有帆扯顺风
宝马无缰卷大漠
参考资料:
《论孙毓棠的诗》 陆耀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