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格律诗纪事』
第二回、江津白屋芳气香 巴人吴生创新声 死水吧 —————————————————————————————————————————————— 话说清末时期,在四川江津区,租住着一户吴姓人家,10岁的小孩在附件的白沙聚奎小学上学。民房十分简朴、破烂,由于邻里是卖鸦片的,院里常有三教九流的人走动,时有娼妓、烟鬼、赌徒幽灵似地出没,母亲担心这样的环境对孩子学习不利,特意用石灰刷白房子,用报纸糊房,取名“白屋吴宅”,并用木牌写好挂在墙上,望以清白传家。就是这清白之家,出了一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著名诗人——白屋诗人吴芳吉。
吴芳吉,1896年出生于重庆杨柳街李家大院。李家大院是个极普通的大院,可它有个很雅致的名字,碧柳院,吴芳吉字碧柳,由此而来。8岁时他随父迁回江津,10岁入白沙聚奎小学,1910年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学校。因他参与学潮,声援被校方无理辱骂的学生,并张贴《讨校长檄》,被迫离校,流浪回家。先后任嘉州(今乐山)中学英文教师,上海右文社《章氏丛书》校对,永宁(今叙永)中学教师,上海《新群》诗歌编辑,其间多有诗作。后又任湖南长沙明德中学教师,西北大学教师,辽宁沈阳东北大学教师,成都大学中文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江津中学校长等。参与创办重庆大学。“九一八事变”后,他创作了抗日诗作《巴人歌》并多次到重庆等地朗诵演讲。朗诵演讲时,他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晕倒在讲台上,因医治无效,于1932年5月9日在江津故居白屋与世长辞,时年36岁。
吴芳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位诗人,而且是第一位创作现代格律诗的新诗诗人。在新诗创作中,吴芳吉极力提倡白话诗,但同时他又有自己的见解和创作主张。他谈到真正的新诗时,解释说:“余所理解之新诗,依然是中国之人,中国之话,中国之习惯,而处处合乎新时代者。”也就是说,真正的新诗从内容上具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部分及诗歌意境,从形式上讲究中国古典诗词曲赋以及民歌的创作技巧。吴芳吉在他独特的创作思想的指导下,他先后写了《忧患词》、《护国岩词》、《小车行》、《婉容词》、《笼山曲》等诗篇,将口语入诗,在音顿、字数、句数、段数及押韵等方面都具有较严整的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体——白屋体,有人评说“白屋的诗,算得上现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的丰碑。”(谭兴国,《蜀中文章冠绝天下》)
忧 患 词
同窗个个好友朋,
相爱相亲好弟兄.
一朝遇得小利害,
反眼相窥不认侬.
人生何处非忧患,
寻乐还在忧患中.
平时把臂知心友,
一旦覆手语不恭.
如今朋友黄金买,
贫贱相轻无友朋.
人生无处非忧患,
寻乐还在忧患中.
小车词
日出草啭莺,小车玎玎。
缫丝妹妹笑挥巾,
车来了,莫留停。
花香如待驾,珠露好揩尘。
不寒不暖趁良辰,
上工去,乐无垠。
日入柳啼乌,小车呱呱。
缫丝妹妹笑相呼,
车去了,莫踌躇。
天上星光闪,街头树影疏。
生成绝妙晚霞图,
回家去,乐何如?
几水歌
一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娇。
云山四面起,井屋一湾遥。
岭塔端于弦上箭,风帆密似鸟归巢。
清趣无尘嚣,来往杂渔樵。
二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情。
大西门外路,长忆艾卿坪[。。。
树树枝枝香桔子,村村舍舍涌滩声·
风光四季明,归兴一舟轻。
三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宜。
国公遗爱寺,中有古莲池。 .
池上小亭留我住,渡间花影映侬衣.
隔岸啭黄鹂,明日是星期。
四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垆。
江团青玉盏,竹为少娘厨。
酒贱无须知价饮,街平不必情人抉。
猜拳故意输,爱客谁能如?
五
几水真真好,滓城处处开。
世家多楚产,郡县自隋来。
山形百战雄奇甚,民性千年深厚栽。
春雷蛰巳胎,勉矣出群才。
短歌寄蜀中友人
一
君从白沙还,应到白屋边,应到白屋边。
满壁诗文频入梦,沿街父老旧相欢。
燕子可曾迁,燕子可曾迁?
二
君从白沙还,应到蓑衣滩,应到蓑衣滩。
暖树千村争种稻,清江二月有啼鹃。
吾妻住此间,吾妻住此间。
三
君从白沙还,应到黑石山,应到黑石山。
看瀑最宜春雨后,听松常倚讲坛前。
读书过几年,读书过几年。
四
君从白沙还,应到驴溪湾,应到驴溪湾。
茅店酒香倾客座,野塘花发压人肩。
回首意如颠.回首意如颠。
吴芳吉代表作《婉容词》描写了一位善良贤惠的农家女子婉容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的爱情悲剧。该诗描写留美丈夫受西方自由恋爱影响,“与美国一女子善”,抛弃结发妻子婉容,婉容悲愤至极,投江自杀。作者谴责了丈夫“某生”的负心,对婉容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该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句式长短不拘,具有节奏美。语言上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口语,雅俗共赏,全诗90余句,读来荡气回肠,悲怨之气扑面而来,酸楚之泪盈满眼眶。诗一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作为新诗范文,且历数十年不衰。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是吴芳吉诗歌创作主张的一次绝好的阐释。
《婉容词》
婉容,某生之妻也。生以元年赴欧洲,五年渡美。与美国一女子善,女因嫁之。而生出婉容,婉容遂投江死。
一
天愁地暗,美洲在哪边?
剩一身颠连,不如你守门的玉兔儿犬。
残阳又晚,夫心不回转。
二
自从他去国,几经了乱兵劫。
不敢冶容华,恐怕伤妇德;
不敢出门闾,恐怕污清白;
不敢劳怨说酸辛,恐怕亏残大体成琐屑。
牵住小姑手,围住阿婆膝。
一心里,生既同衾死共穴。
那知江浦送行地,竟成望夫石。
江船一夜语,竟成断肠诀!
离婚复离婚,一回书到一煎迫。
三
我语他,无限意。
他答我,无限字。
在欧洲进了两个大学
在美洲得了一重博士。
他说:“离婚本自由,此是欧美良法制。”
四
他说:“我非负你你无愁,
最好人生贵自由。
世间女子任我爱,世间男子任你求。”
五
他说:“你是中国人,你生中国土。
中国土人但可怜,感觉哪知乐与苦?
六
他说:“你待我归归路渺,
恐怕我归来,你的容颜槁。
百岁几人偕到老?不如离别早。
你不听我言,麻烦你自找。”
七
他又说:“我们从前是梦境。
我何尝识你的面,你何尝知我的心?
但凭一个老媒人,作合共衾枕。
这就是,野蛮滥具文,你我人格为扫尽。
不如此,黑暗永沉沉,光明何日醒?”
八
他又说:“给你美金一千圆,
赔你的,典当路费旧钗钿。
你拿去,买套时新好嫁奁,
不枉你,空房顽固守六年。”
九
我心如冰眼如雾。
又望望半载,音书绝归路。
昨来个,他同窗好友言无误。
说他到绮色佳城,欢度蜜月去。
十
我无颜,见他友,
只低头,不开口。
泪向眼包流,流了许久。
应半声:“先生劳驾,真是他否
十一
小姑们,生性憨。
闻声来,笑相向。
说“我哥哥不要你,不怕你如花模样。”
顾灿灿灯儿也非昔日清,
那皎皎镜儿不比从前亮。
只有床头蟋蟀听更真,
窗外秋月亲堪望。
十二
错中错,天耶命耶?女儿生是祸。
欲留我不羞,只怕婆婆见我情难过。
欲归我不辞,只怕妈妈见我心伤堕。
想姊姊妹妹当年伴许多,
奈何孤单单竟剩我一个?
十三
一个免挂牵,这薄情世界,何须再留恋?
只妈妈老了,正望他儿女陪笑言。
不然,不然,死虽是一身冤;
生也是一门怨。
十四
喔喔鸡声叫,哐哐狗声咬。
铛铛壁钟三点渐催晓。
如何周身冰冷,尚在著罗绡?
这簪环齐抛,这书札焚掉。
这妈妈给我荷包,系在身腰。
再对镜一瞧瞧,可怜的婉容啊,你消瘦多了。
记得七年前此夜,洞房一对璧人娇。
手牵手,嘻嘻笑。
转瞬今朝,与你空知道!
十五
茫茫何处?
这边缕缕鼾声,那边紧紧关户。
暗摩挲,偷出后园来四顾。
闪闪晨星,穰穰零露。
一瓣残月,冷挂篱边墓。
那黑影团团,可怕是强梁追赴。
竟来了呵,亲爱的犬儿玉兔。
你偏知恩义不忘故,你偏知恩义不忘故。
十六
一步一步,芦苇森森遮满入城路。
何来阵阵炎天风,蒸得人浑身如醉,搅乱心情愫
讶,那不是阿父,那不是我的阿父!
看他鬓发蓬蓬,杖履冉冉,正遥遥等住。
前去前去,去去牵衣诉。
却是株,江边白杨树。
十七
白杨何桠桠?惊起栖鸦。
正是当年离别地,一帆送去,谁知泪满天涯!
玉兔啊,我喉中梗满是话,欲语只罢。
你好自还家,好自看家。
一刹那,砰磅,浪喷花;
铛嗒,岸声答;
息息嗉嗉,泡影浮沙。
野阔秋风紧,江昏落月斜。
只玉兔双脚泥上抓,一声声,哀叫他。
曰:吴芳吉先生的这种新诗体,人们称之为“白屋体”。一、从诗的体制上看,他突破旧的诗歌格律,“自立法度”,每首诗都自成体式,形异他人。既不同于外诗,也不是中国新诗自由体,是一种广泛运用《诗经》和歌行体的表现手法,极具民族性、民歌味和音乐感的现代新体。二、从语言上看,不拘于传统诗词的格律和旧诗各体的语言规范,大量运用文言与白话参用。大胆把诗、词、曲、赋的格凋、音律冶于一炉,取各类之长,融百艺之精,使表意、写景、状情,更为合理、生动、确切。三、从句式上看,句中用字数量,根据需要由一字到十一、二字也是常见。长短句在一首诗中使用的频率亦非偶尔出现。音节上三平三仄、四平四仄的句子也不受拘束。
据传,他1912年写出的《忧患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格律体新诗。他的诗,虽然有不少还没有褪尽五七言的痕迹,但和黄遵宪的诗相比,明显打破了旧格律的束缚,具有了新诗的成熟的格律特征。其体制、句式、语言的追求与实践在新诗格律的道路上另辟蹊径,走出了很远很远。他的诗体为诗坛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梁启超称他“将来必为诗坛辟世界”(梁启超《与吴宓函》);于佑任给他以“独立特有之雄才”(《吊白屋先生》)的高度评价。黄炎培、郭沫若、吴宓、游鸿如、卢前、缪钺、李劼人、程千帆、丁芒、何郝炬等先后都有过对芳吉先生的极高赞誉。建国初期,叶圣陶、姚雪垠等人就曾上书中国文联,要求以政府的名义高度评价吴芳吉和他创新的“白屋体”诗及其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可见,对芳吉先生及其“白屋体”的肯定,是党国首脑、党政要员、文化名流及世人公认的。
毛泽东在谈到新诗时说:“新诗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一方面要继承优良诗歌的传统,包括古典诗歌和五四以来革命诗歌的传统。另一方面要重视民歌。诗歌的形式,应该是比较精练,句子大体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也就说具有民歌的风格”。毛泽东认为新体诗歌是古典诗歌和民歌的混合体,他对吴芳吉先生所创造的、完美的新体诗曾作出了“芳吉知春,芝兰其香”的高度赞誉(文强《青年追忆》),可见吴芳吉先生的创作实践印证了毛泽东的新诗理论。
“白屋体”赢得了那么多人的高度赞誉,说明这种新诗的格律诗体代表了新诗的大致发展方向。
正是: 芳吉知春春且吟
芝兰其香香白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