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7|回复: 31

失踪的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3 2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失踪的孩子
            杨恒学
母亲乳下的那张
稚嫩的笑脸不见了
母亲胸怀里那个
肆意撒娇的孩子不见了
与落叶共舞蹈
与粉蝶共蹁跹的
那个孩子不见了
捣鸟巢  烧蜂窝的
那个孩子不见了

有人说他被一辆
满载世俗的卡车撞伤了
而他小时候却能独自平安地
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3 21: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切入点和主题。构思巧妙。
可惜人长大后,都会丢失童真和许多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3 22: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大了,孩子自然就失踪了。觉得世俗撞伤人的同时也在锻炼着人,,问楼主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0: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 发表于 2011-7-13 21:11
很好的切入点和主题。构思巧妙。
可惜人长大后,都会丢失童真和许多快乐。

谢谢欣赏.好诗也只有在这个网站上得以展示并绽放光芒.因为格律网的全体工作人员全是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4 20: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车轮在前进,纯真在后隐,喜乎?悲乎?作者思考的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人性的大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子 发表于 2011-7-13 21:11
很好的切入点和主题。构思巧妙。
可惜人长大后,都会丢失童真和许多快乐。

有道理.我写作之初倒没想到,顺手就写了,沒料及还有如此想象空间.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梦晓 发表于 2011-7-14 20:41
车轮在前进,纯真在后隐,喜乎?悲乎?作者思考的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人性的大问题。

哇,梦晓诗兄掘得更深!致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4 21: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长大了,纯真也更成熟了,世俗的锤炼,童真的快乐操练出人性的大发扬,人生的大天真,大快乐,大欢喜!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21: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 发表于 2011-7-14 21:10
孩子长大了,纯真也更成熟了,世俗的锤炼,童真的快乐操练出人性的大发扬,人生的大天真,大快乐,大欢喜! ...

马上诗兄将阅读空间发挥到了极致!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13: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非常有意思,真的很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7: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淡 发表于 2011-7-15 13:44
这首诗非常有意思,真的很有意思!

谢谢老淡诗友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23: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扬恒学 发表于 2011-7-15 17:13
谢谢老淡诗友欣赏.

不客气!刚刚写了一段分析,斗胆奉上以求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23: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7-15 23:13 编辑

恒学诗兄《失踪的孩子》是一首打动人心的作品,立意很好,切入点很妙……这些好处前面叶子、魏紫、马上和梦阳几位已经讲的很透了。

我说它“有意思”,是发现了一个很微妙的地方,——按照某些标准来看,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格律体新诗。下面试划分音步:

母亲|乳下的|那张                                           3      ang
稚嫩的|笑脸|不见了                                       3              e
母亲|胸怀里|那个                                           3              e
肆意|撒娇的|孩子|不见了                               4              e
与落叶|共舞蹈                                               2                    ao
与粉蝶|共蹁跹的                                           2              e
那个|孩子|不见了                                           3              e
捣鸟巢  烧蜂窝的                                      2              e
那个|孩子|不见了                                          3               e

有人|说他|被一辆                                         3       ang
满载|世俗的|卡车|撞伤了                             4                e
而他|小时候|却能|独自|平安地                      5              e
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                                  4                          ou

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是共13行的诗时面,三个音步的基准诗行有6行,四音步的有3行,二音步的也有3行;二是尾韵是e的有9行,同时还有ang重复了2次。

先看尾韵,“了”字用了5次,“的(地)”字用了3次,“个”字用了1次,都是轻声成韵。但老淡认为,将“的(地)”这样的副词放在诗行(或一句话)的末尾很不合适,有把整句话打断的感觉,影响了气韵的连贯感。“个”字也是。“了”字平时用在句末的情况较多,倒也不显得奇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23: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7-15 23:23 编辑

反复读了几遍后,我又发现这首诗有两处比较明显的赘字,第一个是首行“母亲乳下的”中这个“的”,另一个是倒数第二行“独自平安地”里的“地”字。试着把这两个字去掉后再读,同时用我的喜好在断句、断行、分节上做了些调整,就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母亲|乳下                                        2             a   
那张|稚嫩的|笑脸                            3         an
不|见了                                           2     e

母亲|胸怀里                                    2                 i
那个|肆意|撒娇的|孩子                   4                 i
不|见了                                           2     e


与落叶|共舞蹈                                 2                    ao
与粉蝶|共蹁跹的|那个|孩子             4                 i
不|见了                                          2     e

捣|鸟巢                                           2                    ao
烧蜂窝的|那个|孩子                        3                 i
不|见了                                          2     e

有人|说他                                       2              a
被一辆|满载世俗的|卡车                3     e   
撞|伤了                                          2     e

而他|小时候                                   2                          ou
却能|独自|平安                              3          an   
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                  4                          o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5 23: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7-16 00:03 编辑

这样调整之后,从诗形上来看,是否有些格律体的雏形了呢?当然还不是很规范,其中“共蹁跹的”、“烧蜂窝的”、“满载世俗的”、“肆意撒娇的”等几个词组的音步划分就很令人为难。但是反过来推理,是不是说明这几个词还没有达到很精练的程度呢?

记得晓曲老师、孙逐明老师的研究文章里专门提到过,要尽可能避免诗句中出现四字音步,应该就是这种情况吧。如果能把前5节每节的第二行处理一下,使其达到音步的统一,就更和谐了。

其次,还是韵脚的问题,这样调整后,前5节的韵脚都押在每节的末尾,而且都是e,就显得比较纯净。此外同时出现的an、a、i、ao、ou这5个韵母都至少出现2次,尤其是“i”,甚至重复了4次,这样就构成了“混响”、“共鸣”的效果。

我个人还有个认识,总觉得前5节的末行“不见了”这三个字,实际上也是可以看作这首诗的“韵”。旋,是回转的意思;而律,《说文解字》里说——均布也。“不见了”这三个字在每节的相同位置出现,正符合回转和均匀分布的条件,应当是这首诗的主旋律。——从《诗经》到当代我们听到的一些民歌里,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可见并不是我的“独创”。(似乎在刘聪美老师的一篇文章里,也隐约讲到了这个问题,但我真的记不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00: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7-18 22:50 编辑
扬恒学 发表于 2011-7-14 20:46
有道理.我写作之初倒没想到,顺手就写了,沒料及还有如此想象空间.谢谢.


恒学兄在6楼回复叶子时的这句话也曾让我思索了不少。

如果恒学兄没有将一首“格律体新诗”故意写成“自由新诗”的初衷,而是“顺手写出”来了,那么从这首《失踪的孩子》还可以引出另一个话题:格律和自由之间究竟有无内在的联系?

我从来不认为所谓的“格律体新诗”和“自由新诗”是格格不入或对立的关系,这一对“矛盾”里隐藏的是相反相成的辩证法。“自由新诗”并非随心所欲的信手挥洒,它的诗意、文字、音韵里处处都有格律的灵魂,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格律这个灵魂,自由新诗不过是行尸走肉。

当然,自由新诗也不是因此就要低于格律体新诗。相反,我认为诗的自由,诗者的自由是诗歌的最终目标。——格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回到这首《失踪的孩子》,谁也不会想到“自由新诗”的骨架居然是“格律体新诗”!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思考的现象啊!这首《失踪的孩子》作为一首“自由新诗”出现在读者眼前时,我们虽然感到有些地方不怎么完美,却并不能看出其中的缺陷所在。但当我们应用“格律体新诗”的先行者们总结出来的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很快就找到了。

所以,我们写出的任何一首诗都应该先用格律的方法研究一番,看看有什么不足,因为一泻千里、一挥而就的诗歌往往是粗糙的,需要适度的雕琢和打磨后才能尽善尽美。

当然,也不必因为要符合格律而对诗歌作大的改动,破坏了原始的意境。能够成为“格律体”的,因势利导或许就是一首好格律;不能成为“格律体”的,也是一首好的“自由新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16: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诗意的张力,人家都说了,我就不说了。罗嗦一句,平实简洁,深入浅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6 19: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孩子不见了
有人说他被一辆
满载世俗的卡车撞伤了
生动、贴切的描述,有形、可感!跌跌撞撞,世俗确实将我们撞伤了,把我们的稚气撞失忆了!让我们一直在讴歌童年长大的那份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21: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老淡 的帖子

          首先感谢老谈诗兄为诗之热心,更加敬仰兄之才识.我从没有过要将自由体改写成格律体的初衷,不过,<失踪的孩子>经诗兄这么一改倒具有些格律的框架.我想最好也只能如此了,倘再更改恐害原意.
         拜读诗兄这许多宝贵文字,使我有如下2点感触:
         1.    以后写诗即是自由体也要尽可能地以格律体的审美标准去操作.(就似兄为我改就的这首诗,虽非属标准的格律体,但作为自由体谁能它不是一首好呢?)
          2.    以后要加强对诗歌反复修改的力度,使之尽可能达到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21: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谭宁君 发表于 2011-7-16 16:13
这就是诗意的张力,人家都说了,我就不说了。罗嗦一句,平实简洁,深入浅出。

平实简洁,深入浅出,这是我追求的风格.谢谢您精准地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7 21: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听风沐雨 的帖子

感谢诗友赐予准确地点评,认识您很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8 23: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扬恒学 的帖子

恒学兄过谦了!老淡发表意见也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没有多少理论的,希望不会给诗友们误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8 23: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看到老淡在这首诗中触及到很多自己的认识,首先,大胆思考我是赞赏的,但就其中一些观点有不同看法。首先,格律体新诗与自由体新诗就其形式看是本质不同的诗学形式,在体式上没有相互借鉴的意义。的确格律体新诗不能与自由新诗完全割裂,其表现在都是运用了现代白话语言形式,对语言的张力与内容情感的表达要求都是相同的,而其格律要求确毫无联系。因此,我们不能全用格律体新诗的审美规范来评介自由新诗,也不能用自由新诗的审美主张来评价格律体新诗。应有不同形式的审美追求来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9 00: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7-19 00:23 编辑

回复 晓曲 的帖子

感谢晓曲先生前来给予指导!更感谢晓曲先生对我发表意见的宽容和鼓励。当然也要抓住这个机会向先生请教一些东西,还望晓曲先生给予指点:

1、先生说:“格律体新诗与自由体新诗就其形式看是本质不同的诗学形式,在体式上没有相互借鉴的意义。”我已经在本论坛注册学习两年多了,对格律体新诗的发展脉络多少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自由体新诗的来源、兴起以及发展并不甚了了,只是想当然地认为目前所谓的“自由体新诗”很可能是一种“外来物种”,是汉语外诗歌翻译成汉语后而产生的,因此与我们中国的诗学隔阂很大,很大程度上它是排斥汉语传统的。不知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2、先生说,自由体新诗与格律体新诗在格律要求方面毫无联系。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自由体新诗有其自成体系的“格律系统”,或者说它根本就没有格律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9 00: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7-19 00:50 编辑

回复 晓曲 的帖子

再谈一点浅见:理论是研究现象的,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要从现象中深入进去找出事物的一般性规律加以总结。就拿这一首《失踪的孩子》来看,体式是自由体的,但其中的骨架却是晓曲等先生们所大力倡导的格律体,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偶然的吗?

刚刚我又看到马德荣先生谈到《知青十四行》的写作过程,又看到沉戈《诗五首》中之一《忧虑》被德荣先生稍稍改动了几个字,就变成了一首合格的格律体新诗——也许还有没被我们发现的。说明自由体新诗以格律为骨架的现象已经不是零星半点的存在,或者这两种看似“本质不同的诗体”,经过百年的发展后已经开始了悄悄的融合。

我有一种感觉,今后,得到我们的关注后,这种现象将越来越多的被发掘出来,也许很快会成为一种兼并中西、古今杂揉的新的诗体形式,可以称之为“自由格律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9 07: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晓曲先生前来给予指导!更感谢晓曲先生对我发表意见的宽容和鼓励。当然也要抓住这个机会向先生请教一些东西,还望晓曲先生给予指点:

1、先生说:“格律体新诗与自由体新诗就其形式看是本质不同的诗学形式,在体式上没有相互借鉴的意义。”我已经在本论坛注册学习两年多了,对格律体新诗的发展脉络多少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自由体新诗的来源、兴起以及发展并不甚了了,只是想当然地认为目前所谓的“自由体新诗”很可能是一种“外来物种”,是汉语外诗歌翻译成汉语后而产生的,因此与我们中国的诗学隔阂很大,很大程度上它是排斥汉语传统的。不知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2、先生说,自由体新诗与格律体新诗在格律要求方面毫无联系。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自由体新诗有其自成体系的“格律系统”,或者说它根本就没有格律的要求?

回老淡君:
1、回答上面红色文字的几个词语就明白了,不是“想当然”、“很可能”,本来就是,很多老师们的文献都有表述;“排斥”二字不完全正确,以外国诗歌为母体误译过来的无韵自由诗,已用汉语形式存活下来,并自成体系,只是审美规范不统一。
2、独立的自由体新诗与“格律”没有任何牵连。但这不排除自由体诗人创作出有格律倾向的作品,大多符合以下两种情况:
A、中国诗人受自己母语格律诗的影响,创作自由诗自然而然地出现有格律倾向的情况。
B、受中国早期诗人追求、探索新格律诗的影响,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格律倾向。
3、因为有了“格律”倾向,再“格律体新诗”逐步走向成熟之时,可以按照格律体新诗的形式来改造,使之符合格律体新诗规范。这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因素,对于热爱格律体新诗的人来说,改造好了会是一首成功的格律体新诗,但对于一个不懂格律体新诗规范的人来说,改造只会适得其反。


暂此。不知老淡君理解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9 07: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杨恒学兄为什么写出带格律倾向的自由诗,一看他的学诗经历就明白了,恒学已是一位“多栖”诗人,无需赘述。上面提到马上站长改造自己的作品,那是因为马站本身就是成熟的格律体新诗诗人,马站本身也是“多栖”诗人。所以,我建议,本身就只懂得写自由体新诗的诗人就不要改造为格律体新诗,除非他是一个懂得格律体新诗的诗人或者有意尝试格律体新诗创作的诗人,而且有意识的把自己有格律倾向的作品向格律体新诗转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9 10: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写人贩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0 13: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7-20 13:19 编辑

回复 晓曲先生26楼 的帖子

再次感谢晓曲先生细致耐心的解答。老淡对自由体新诗的认识现在开始清晰了。

先生对自由与格律间关系的阐释非常客观和冷静,解答了我心中不少的疑惑。谢谢!同时学习先生客观严谨的治学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0 13: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7-20 13:28 编辑

回复 晓曲 27楼的帖子

的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格律诗长在语言的精致和工巧,失于拘谨;自由诗长于抒情细腻、思辩深刻,却失于散漫。两者各擅胜场,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0 1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沉戈 发表于 2011-7-19 10:19
是写人贩子的?

一样诗百样读。斯言诚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3 18: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恒学!作品已汇总至《自由新诗—第六期投稿汇总(截至11年10月)》,并提交编辑部统一遴选备用。如有修改、建议和意见,务请不吝赐教,及时批评指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