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99|回复: 12

《吴芳吉专辑》(之二) 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5 1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两父女
      吴芳吉
乱山间松矫矫,乱松间屋小小。
屋前泥作墙,屋顶瓦带草。
枯篱短短半围绕,一瓮窗儿现篱腰,一珠明月窗间照。
月光皎皎映土室,冷如冰浇。
衬出个断柏支床,离地盈尺高。
正父女两人,蜜甜甜睡悄悄。
烂絮一幅用麻包,麦秆一扎作枕靠。
鼠子叨叨,翻弄他床头锅灶。
               
那小女眼撑开望了一交,那鼠子耳斜着吓得一跳。
那小女的眼儿紧紧闭倒,皱起眉毛,攒向她阿爷怀抱。
伊伊哑哑,听不明瞭,只可怜如小鸟。
月光依旧皎皎,眼又开了。
忽想到,我妈妈夏天死时,那月光也是这般好。
想当时阿爷进城卖柴去了,剩妈妈与我晚饭方烧。
绿豆满碗,南瓜满瓢,方等候阿爷回家同饱。
那蛮兵忽来到,歪起个牛皮的脸,蠢对着妈妈笑。
妈指我柴堆中急逃,只听得妈妈几番骂吵。
便扑刺刺的一刀,便扑刺刺的一刀——
等我出来看时,妈妈斫倒,阿爷哭倒。
一柜儿手纺的棉花,新年的布袍,尽被那蛮兵卷起已跑。
几番计较,阿爷怜我幼小。
把我卖在城中,随着个发财家一样逍遥。
听说那公公待人真好,雪白的米饭任人嚼。
漆黑的大门有天高,那黄金子的火炉热过棉袍,
白玉的电灯大如草帽。
他一天用的钱和钞,胜比我阿爷卖柴几百挑。
他家中打死了人,谁不敢和他官前闹。
到明朝,送我去了。
偏今夜北风咆哮,我妈的棺儿可太轻,坟泥太少。
她衣裳单薄,恐怕冻成冰窖。
更将来她的孤坟,谁人与看扫?
那小女便向着窗头低叫:“妈呀!
    你那里去了?你死时的月光也是这般好。”
忽惊起阿爷唤道:“快睡好,天光未晓。
你的牙齿已冻得磕磕的敲。
快睡好,莫更受风寒,入城添烦扰。”
女儿答道:“我已经睡不着了。
我只望妈妈回来,我身上便暖如火烧。
我一闭眼就见着妈妈面貌,觉得满身是血好象血洗澡。”
               


那阿爷便起来,点火与她烘烤。
火光袅袅,照出那女儿乱发如雀巢。
便圆圆如苹果的脸儿,一紫一红都似被风霜咬。
         
那父女且谈且烤。
那阿爷叹一口气,又低低说道:
“冷饿难保,不知几时命到。
眼见你两耳肿泡泡,两脚赤条条。
身上刀伤未好,手上冻疮溃了。
也无闲理料,也无钱医疗。
想有你妈妈在时,当为你缝些些破布烂棉袄。
             十一
“不怨她死的惨悼,便生的辛苦令人恼。
不怨她死的太早,便生的命运也难熬。
只悔你妈妈死时,我担柴城中去了。
那虎狼的兵丁,不把我父女齐杀掉,偏留此穷骨头要挨到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你伯父城中富豪,昨向他借钱一吊。
站半天全不一瞧,他说是‘蛮肠狗肚喂不饱。
谁叫你这样无聊,你们真个难缠绕。’
十三
“山坳水坳尽日采樵,只卖得百文钱过终朝。
想那些富贵儿曹,这般大尚撒娇。
你今年十岁,便随我斫柴劳劳。
是爷娘把你误了,谁忍相抛!”
十四
那小女听着长号,那阿爷揩着两点老泪,坐着心焦。
那小女正看着阿爷的脸,忽倚着阿爷的膝道:
      “爷呀!
我不去了,我去了谁是爷的珍宝?
十五
那阿爷默默暗伤忉,也呜呜咽咽共小女一齐哀号。
四壁萧萧火光都冷峭,不知哭了几遭,
才有些声气说道:“儿呀!
你经得几回饿槁?便明朝早饭寥寥。
你莫哭,快睡好。你要哭,兵来了。”
十六
月光依旧皎皎,更斜入屋后篱梢。
一抔孤坟,两三松枝,罩上带着蓬蓬白茅。
这便是那小女的妈妈飘流的荒岛。
半垛墙高,竟隔作万里遥遥。
冷月寒宵风涌卷,松涛一声长啸。
千山震摇,如助那女儿呼号,只地下妈妈知未知晓?



简评:
此篇作于一九二0年初。诗人对军阀蹂躏下的人民,给予深深的同情。此诗抨击了军阀士兵草菅人命,揭示了百姓犹如菜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
吴芳吉很钟爱这首诗,并把它和《婉容词》看做是自己“旧坛装新醴”的代表作品。他曾从形式上比较了这两首的异同:“吾此篇《两父女》诗,比前之《婉容词》尤难作。(1)婉容乃大家气度,容易敷衍成章。此乃赤贫之家,说来每犯枯槁。(2)婉容是读书且成人的女子,其思想与吾人相差不远,易于揣度。此则乡间打柴的女孩,其思想与成人全不同也。(3)《婉容词》是婉容一人自述,乃单调的。此父女俩人之对谈,乃双调也。”
这首诗也是“白屋体”的代表作,也具有其独具的特色:
一、节无定行,一首诗中三四五六七八九行,皆有之。
二、诗句骈散相间,如“不怨她死的惨悼,便生的辛苦令人恼。/ 不怨她死的太早,便生的命运也难熬。/ 只悔你妈妈死时,我担柴城中去了。/ 那虎狼的兵丁,不把我父女齐杀掉,偏留此穷骨头要挨到老。”
三、 运用对仗、反复的表现手法。如“乱山间松矫矫,乱松间屋小小。/ 屋前泥作墙,屋顶瓦带草。”
“便扑刺刺的一刀,便扑刺刺的一刀—— / 等我出来看时,妈妈斫倒,阿爷哭倒。”
四、没有《笼山曲》、《巴人歌》中那种典型的五七九十一言的古诗句式,运用散文化的叙事语言,却每节押韵,《婉容词》节节换韵,《两父女》一韵到底,给人朗诵时以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五、在白话运动出现之前,脱却文言束缚,以日常口语入诗,为以后的新诗指引了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6、  浴普陀海岸千步沙作
        吴芳吉
我生蜀山中,见山不见海。
今日与海亲,悠然大自在。
一水碧汪汪,了无纤尘碍。
一身赤条条,只有轻云盖。
仰视惟高明,俯视惟澎湃。
不知是海水,不知是情爱?
使我不能名,名他慈母的海。
儿在海中,望儿的慈母。
望远望不到,望到长天孤屿。
儿生十岁余,与母同寝处。
脸枕着母的腕,手捧着母的乳。
在母的怀中,喳喳似鹦鹉。
只母的腕已弱,母的乳已缩。
母的小鹦鹉儿,已变做云中孤鹤。
飞向海天一角,何时更还我鹦鹉儿的生活。
           
晓露清凉,母送儿上学过横塘。
斜日昏黄,母候儿放学倚茅墙。
提起儿书囊,摺起儿衣裳。
携着儿到厨房,给儿玉黍豆浆。
那豆浆的甜,玉黍的香,至今滋味深长。
儿的书声,是母所爱听。
母的呼声,是儿所贪闻。
一盏清油灯,一条柏木橙。
夜夜到三更,坐着儿母两人。
母听儿读书,儿傍母缝纫。
是时家在江津,儿方九龄。
母知儿有天资,教儿汉魏唐诗。
儿读烂陶潜谢朓,李白王维。
那及我母诗的希奇。
古诗是文字,母诗是慈悲。
古诗只快意,母诗足忘饥。
母可是儿诗中之师,儿与母学诗,自呱呱堕地时。
母的笑容,是儿的诗境。
母的和声,是儿的诗韵。
母的精神,是儿的诗兴。
母的一身,是儿诗的结晶。
母或者半是诗人,母或者半是诗神。
海风响呜呜,海水皱如梳。
树成伴我似双凫,活泼泼地笑相呼。
潮来一线粗,卷起沙滩舒舒。
我心若醉看还无,随潮颠倒真自如,似母的双双手来扶。
点评:
此诗作于一九二零年。歌咏母爱的诗词多如牛毛,但运用白话新诗的,吴芳吉应该是第一人吧。诗人运用赋的笔法,用诗的形式极力描摹母亲的慈爱,母亲的岁月,母亲的精神,拳拳之心可表也!
诗的语言平白如话,句式骈散兼用,有五言诗句,也有白话口语。对称、复沓手法的运用,诗句齐整,气势流畅。诗行句句押韵,节节换韵;不仅句尾押韵,句中也押韵,所以读来朗朗上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7、  几水歌


      吴芳吉


           一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娇。
云山四面起,井屋一湾遥。
岭塔端于弦上箭,风帆密似鸟归巢。
清趣无尘嚣,来往杂渔樵。
         二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情。
大西门外路,长忆艾卿坪[。。。
树树枝枝香桔子,村村舍舍涌滩声·
风光四季明,归兴一舟轻。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宜。
国公遗爱寺,中有古莲池。   
池上小亭留我住,渡间花影映侬衣.
隔岸啭黄鹂,明日是星期。
               

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垆。
江团青玉盏,竹为少娘厨。
酒贱无须知价饮,街平不必情人抉。
猜拳故意输,爱客谁能如?
               

几水真真好,滓城处处开。
世家多楚产,郡县自隋来。
山形百战雄奇甚,民性千年深厚栽。
春雷蛰巳胎,勉矣出群才。

点评:
细细吟诵吴芳吉先生的这篇作品,会使你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一个幽雅舒适、处处充满纯朴的自然气息的情境之中。如当你吟诵《几水歌》第二首时,就会随着其悠悠的韵律,出西门,驾轻舟,忆艾卿趣闻,赏十里红桔飘香,看农家劳作,听江涛激荡,好一幅宁静清明的津城郊游图画。第三首,又是一幅津城游园赏景图。缅怀国公遗爱,莲池留客,波影荷花,岸柳黄鹂,歌喉婉转,怎不令人心往神怡。第四首,更是把津城的酒韵民风刻画得惟妙惟肖。街铺处处炉火熊熊,美丽的少妇施展厨艺,江团竹笋,青瓷玉盏,三五客人,猜拳行令,你推我让,开怀畅饮,尽兴而归,不亦乐乎!这三幅图画与其开篇第一首对津城环境整体娇美的描绘浑然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山水相宜的几水风情长卷。最后第五首,则通过时空交替,历史回放,将江津悠久文明,与其孕育的勃勃生机相交融,总揽全篇,道出了几水真真好的千年佳酿之无穷韵味
此诗在诗体结构上堪称古色古香与现代生气的完美结合。一是句型段落分明,整体形象和谐。每首或每段,由长短句搭配的固定句式构成。如《几水歌》前两句和末句均分别由两个五言分句构成,但在第三句则凸现出两个七言分句的组合,恰如顶立全诗的大梁。全篇五首或称五段,虽然同一格式,但承载的意境则幕幕不同,又幕幕相接,高潮迭起,异彩纷呈。
《几水歌》五首中的第一句都运用了叠句。而且,作者采用了前分句为完全文字相同的叠句形式,全句则又采用了语意相应,句式相同的叠句手法,即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娇(后四首分别是情、宜、垆、开)。如此重叠使用,开篇就让几水津城的娇、情、宜和淳朴民风、博大胸怀的形象闪亮登场,先声夺人,并且给人以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2: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8、  短歌寄蜀中友人


                      吴芳吉


         

  
君从白沙还,应到白屋边,应到白屋边。
  
满壁诗文频入梦,沿街父老旧相欢。
  
燕子可曾迁,燕子可曾迁?
         

  
君从白沙还,应到蓑衣滩,应到蓑衣滩。
  
暖树千村争种稻,清江二月有啼鹃。
  
吾妻住此间,吾妻住此间。
         

  
君从白沙还,应到黑石山,应到黑石山。
  
看瀑最宜春雨后,听松常倚讲坛前。
  
读书过几年,读书过几年。
         

  
君从白沙还,应到驴溪湾,应到驴溪湾。
  
茅店酒香倾客座,野塘花发压人肩。
  
回首意如颠.回首意如颠。
点评:
当你读到《短歌寄蜀中友人》,更会领略到其意境的美妙绝伦。其境,似梦非梦,人物鲜活,动静相宜。其情,白屋清风,丰富细腻,情思绵绵。第一首,满壁诗文,檐下燕巢,邻里乡音,展现了诗人故居的白屋风采。第二首,啼鹃呤春,农夫村姑,争抢农时,插秧种稻,分明就是一幅春耕图。第三首,黑石苍松与讲台相依,朗朗书声与松涛相和,雨霁春风,飞瀑如虹,别有洞天,那就是孕育诗人的聚奎书院。第四首,一湾驴溪,美酒飘香,茅店醉客,田径花丛,摩肩接踵,怎不令人流连往返,如醉如痴。全篇以白屋旧居,啼鹃闹春,聚奎讲坛,驴溪酒韵四组图景,勾勒出一幅白沙古镇风情。其中又以第一首和第四首末尾两个叠句为最妙。燕子可曾迁,燕子可曾迁回首意如颠,回首意如颠,表达了游子强烈的乡情。细细咀嚼这两首作品,处处给予人以幽美、秀美、柔美、甜美的无穷回味
全篇四首或称四段,每首或每段第一句由三个五言分句、末句由两个五言分句组成,再由两个七言分句突出其中,给人以爽朗、清晰、明快的视觉感。二是叠句反复,营造浓郁氛围。叠句,是指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响应地重叠使用的句型结构。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句型,又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在古今诗歌创作中都大量使用。《短歌寄蜀中友人》的叠句形式更突出。每首的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由分句重叠而成。而且第一个分句君从白沙还如同几水歌》的几水真真好一样,重复运用于每首的第一个分句。吟之非但不厌,反倒给人以千回百转,绕梁三日,余兴未尽之感。唯有如此,才能表达作者深爱故里的乡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3: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1-9-16 22:35 编辑

          9、自湘江望岳麓

           吴芳吉

             一
打桨渡湘江,湘江嫩何汪汪。
毡毹一幅碧玉镶,自然界上铺张。
                           
毡毹托着仙女,白云衣袂翩举。
儿道:“那是山不是人”,他静肃肃的无语。
              三
不语我将问他:“携我去去仙家?
他仍无声响,脉脉望长沙。
             四
长沙是他好友,长沙和他年久。
长沙城中多绣楼,他为绣楼伴守。
点评:
此诗作于一九二一年。全诗大胆想象,瑰丽奇特。此诗古典诗词的标准的五七言句式,语句平实,朴实无华。全诗四节,每节两句,节节换韵,显得小巧玲珑。

10、忧
吴芳吉

同窗个个好友朋,
相爱相亲好弟兄.
一朝遇得小利害,
反眼相窥不认侬.
人生何处非忧患,
寻乐还在忧患中.
平时把臂知心友,
一旦覆手语不恭.
如今朋友黄金买,
贫贱相轻无友朋.
人生无处非忧患,
寻乐还在忧患中.
据传,他1912年写出的《忧患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格律体新诗。他的诗,虽然有不少还没有褪尽五七言的痕迹,但和黄遵宪的诗相比,明显打破了旧格律的束缚,具有了新诗的成熟的格律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3: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11、壎歌

             吴芳吉



东邻父,鬓已皤,出门卖菜滇军过。
斫死山之阿,投之锦江波。
东邻婆,黄昏病起眼摩挲。
倚门怅望市米多,弹丸雷动飞火蛾。
三日不归泪成河,死我犹可,生我奈何!
天乎!劫运之集一何急。
民命之轻,不如李之实。
我泪渫渫,彼笑咥咥。
含酸饮泣不留我一粒,水火既陷,转乎沟洫。
此生复何希?与民休息。
惟子之温饱,忘我之寒饥。
惟子之欢乐,忍我之栖栖。
惟子之富贵,使我不能患兮。
有家不保,有国何为?
蜀山蜀水杜鹃鸣,宁遭贼,勿遭兵。
贼来挺身御,兵来死吞声。
贼抢我者金银,兵废我者织耕。
贼侮我者乡邻,兵丧我者儿孙。
贼掳我,非抱怨。
兵杀我,更求荣。
贼来老弱犹相恕,兵来妇女失坚贞。
劫运淋漓不聊生,大地兵贼两纵横。
功利何孳孳,疮痍复莽莽。
杀一人者死极刑,杀万人者膺上赏。
壎兮壎兮凄以悲,我心愤以慷。
壎兮壎兮歌已终,少年正士尔何往?
点评:
此诗作于一九一七年。成诗较早,所以其中有不少的文言句式。但是从诗中却看不出律诗、绝句、古风的痕迹。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随意用之,没有丝毫律绝束缚的意味。一首诗中这样频繁变换句式的,极为少见。虽然和吴后来成名的“白屋体”还有距离,但可以这样说,他此时正在孕育着“白屋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3: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1-9-15 13:18 编辑



                12、甲子重阳,与明德远脚队七十人,登涝塘北山绝顶,蟠柴告天,环唱国歌而下

                           吴芳吉


       一
独乐不如众乐,乐莫乐兮远脚。
去去山椒水滨,来来天涯地角。
少壮童子,鹰扬雀跃。
清歌曼舞,巧笑善谑。
跨碧峰以高瞻,渡云海而共酌。
乐莫乐兮远脚,远足之趣何若?
           二
不怕路崎岖,崎岖见丈夫。
不愁天早晚,早晚是吾庐。
草鞋几双旗几柄,麦饭一筐水一壶。
捷如千里驹,矫如黄鹄雏。
顽如田间犊,活如波上凫。
但能适意足千载,莫问冥灵与蟪蛄。
         三
曾子作参谋,何郎作司令。
小吴冠先锋,阿张压行阵。
银角一以鸣,扬旗布严命。
遥指云中山,悬岩八百仞。
谁能最先登,冠军花插鬓。
命下众欢呼,掌声山谷应。
长风振古松,冷然发清韵。
回首游侣群,白衣林掩映。
怪石何嶙峋,一步一仙境。
        四
争先复争先,争上山之巅。
上有金碧之云天,下有锦绣之原田,
中有五干余载神明华胄之少年。
嗟我少年不发愤,何以对彼开辟之前贤?
嗟我少年不发愤,何以措汝身手之健全?
嗟我少年不发愤,何以慰此佳丽之山川?
          五
携手狂歌,狂歌。与子婆娑,婆娑。
今朝极乐,极乐。白日蹉跎,蹉跎。
采樵山阿,山阿。举火舞傞,舞傞。
光焰磅礴,磅礴。照人颜酡,颜酡。
相顾入魔,入魔。双双火蛾,火蛾。
世界坎坷,坎坷。兴亡几多,几多?
举首云罗,云罗。谁物不磨,不磨?
苍弯靡佗,靡佗。我恨如何,如何?
点评:
此诗作于一九二四年九月九日重阳日,是一次远足后的及时之作。形式上颇有特色。诗句字数的多样化,整齐参差的排列,句式的重复反复,都为新诗的创新开了先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3: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3、白屋吟
             吴芳吉



白屋老人五十余,寒微几卷旧诗书。
晚年喜得佳儿媳,鸳鸯形影不能如。
白屋老人十分老,白屋儿媳一双小。
儿媳晨昏戏膝前,不知白发生多少。
日初起,照见白屋蓬窗里。
媳束薪,母炊米,老人沐发呼儿理。
日将入,鸟雀噪柴扉,砧声断复续。
儿在街头沽酒归,老人扶杖开门入,
    明月落在后庭闱。
东家车马耀辉煌,西家冠冕何堂堂。
一朝干戈动地起,回看富贵两相忘。
惟有白屋儿媳与高堂,携手牵衣乐未央。
传家以淡泊,度日以耕织。
布衣暖如云,菜根甜如蜜。
茅舍如春风,形骸如皎日。
读书聊避秦,清闲无知识。
天苍苍,海洋洋,祝尔白屋锡永康!
点评:
此诗作于一九一五年前后。由于成诗较早,所以口语化的诗句很少。但是它能够甩掉律绝赋的束缚,在诗体篇章方面有所突破,可见他在新诗之处的尝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4、江上行
                  吴芳吉
江上水,水泱泱。
千里万里,到我家乡。
嗟我怀人,在彼一方。
朝汲水,奉姑嫜。
暮汲水,淅黄梁。
朝暮但行汲,徘徊不见郎。
结婚三年余,十日未同房。
丈夫事功业,岂为儿女伤?
知君如皎日,宝剑生光芒。
所忧凭意气,枝高匪独扬。
江湖深且阔,雨骤雪滂滂。
贱妾如朽木,愧上君子堂。
安得化江水,与君一苇杭〔BJ
安得取江水,与君进茶汤。
君能渡江水,妾心与水长。
丈夫不自立,烟波泪万行!
点评:
此诗作于一九一六年。前五行多言诗句具有口语的意味。骈句的反复运用,韵律的和谐流畅是本诗的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3: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15、北望行
              吴芳吉

思君北望路漫漫,朔风朔雪满关山。
君心何所似?君心直如弦。
君诗何所似?笔力大如椽。
君义何所似?羽毛丽青天。
君遇何所似?春山响杜鹃。
君家在何处?君家灞水骊山边。
君身在何处?君身古塞长城前。
与我遥遥路八千,何缘与君如月圆。
天上月,月中君。
蒙君不弃,忘我贱贫。
家不自给,养我之亲。
学不自立,抚我如人。
我生毁齿,血气方殷。
多君教诲,养性守贞。
多君仪式,辨莸与薰。
循循蔼蔼,草木十春。
至河之濆,至海之滨。
学不足道,器不藏身。
累岁牢落,负君苦心。
绵绵北望,何以慰君?
剪梅复剪梅,梅花烂缦开。
剪取赠君子,玉泉东山隈。
山遥望不见,日暮起尘埃。
夜深风雨急,梅花几树摧。
望君君不至,君至空条枚。
剪梅复剪烛,烛光断还续。
春秋无停景,韶华何急促?
况复忧患迫,人世多荣辱。
驷马千钟非所欲,得一知己万念足。
与君壮且强,去短来方长。
歌者苦,不足伤。
知音稀,不必量。
天下攘攘者,均是少年场。
勿作守夜之寒螀,愿为折臂之螳螂。
昆仑云荡荡,江汉水汤汤。
故国博大渺无方,何处不可独来独往任行藏。
点评:
此诗作于一九一六年。体无定句,节无定行,行无定字。但求诗情的抒发,诗句的齐整,韵律的和谐,即为“白屋体”真谛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五里隄
               吴芳吉

五里隄,五里隄,长沙城外湘江西。
秦家女儿隄上住,垂杨绕户花压篱。
花中茅屋大如斗,女儿当垆娇卖酒。
蜀客寻诗千里来,诗囊绕遍湖山走。
此日节气近重阳,茱萸将老菊花香。
半天云影笼树影,四面湖光荡山光。
湖山之外蒹葭苍,云树之端鸿雁双。
举头呼雁慢飞翔,凭君送我还故乡。
故乡不知在何处? 就在五里隄上路。
沅有芷兮澧有兰,朝朝采入诗囊富。
诗囊富,可终老,不愁身外贫穷扰。
饿了,秋色可餐饱。
倦了,苔石可睡倒。
日落了,还看星月皎。
云起了,拥着当棉袄。
雨来了,便和衣洗澡。
风生了,任他吹去也好。
点评:
此篇作于一九二一年。前一部分七言句式整齐划一,首尾夹杂三言。但后一部分却连续运用句式统一的口语,这样的诗在当时无人为之,也不屑为之,吴芳吉为新诗创新体制,冒天下之大不韪,勇气真正可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3: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17、卖花女
吴芳吉


卖花 /女子/ 卖花声,
声声 /勾起 / 买花人
.
卖花女 / / 青云髻
,
买花人 / / 素罗裙
.
早晨 / 卖花 / 花正鲜
,
下午 / 卖花 / 花半奄
.
何日 / 卖来 / 花万朵
,
为留 / 弟弟 / 读书钱
.
一带 / 红楼 / 映柳条
,
家家 / 争买 / 手相招
.
珠帘 / 绣幕 / 俱无羡
,
自有 / 儿娘 / 风味饶
.
卖花 / 完了 / 转回家
,
赢米 / 一囊 / 喜报妈
.
妈妈 / 念女 / 回家候
,
开门 / 携弟 / 笑哈哈.
点评:
吴芳吉有诗道:"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此诗通过对一个卖花女卖花过程的详细描述,表达了对穷苦人民艰苦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全诗4节,每句4句,整齐对称, 对应句子音步不规则完全对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