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淡 发表于 2012-4-10 04:20 
过老师这个问题提的尖锐,下面就我本人的看法认真讨论几点,不妥之处还望过老师加以批评指正:
先要明 ...
其實并非是問題提得尖銳,關鍵是無韻詩佔主流的時間究竟有多長?其實這並非是打不完的口水戰!老淡先生只消把萬龍生先生的這兩句話辯論清楚了,問題就解決他大部分-------
""但是《诗经》里面并不乏不押韵的诗。
——这样说是因为不懂得语音的变化。当然不能苛责。就连艾青也闹过笑话呢,他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押韵。其实,“者”照古音读ZHA呢,这样与下面的“下(XIA)”就押韵了。""
""没有明显的规律可言,是不是说就没有规律可以发现了呢?
——押韵就是明显的,外在的规律。""
他這僅是就你的觀點這的兩個簡單答復,能舉的例子實在太多.
其實我想就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已經有好幾年時間了.甚至已經寫好了提綱,但最終懶得落筆.除了本身專業太忙,主要也是不想參與論爭.我認為每當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必然就會引起文化上的大變革.但相應說來,後者的過渡時間要長得多.正如你提到的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而新文化運動至今不到百年歷史,算上晩清的醞釀期也不過百多年.有如當年出現屈原及以他為代表的楚辭一樣,無韻詩從西方向東方漫延.難道你不感覺這并非是簡單的巧合,而是歷史的必然定律嗎?這就是我研究楚辭時產生的一個新觀點,從楚辭最終的走向看,我認為適合我們對當前無韻詩佔主流趨勢的一種借鑒!也可以由此推論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趨勢.既然楚辭最後的主流演化成了漢高祖的大風歌,漢樂府到建安七子的五,七言詩.
而另一支最終演化成後世的文賦.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認為當前的無韻自由詩,正是一種新的,或許可以說他是偉大的新文體正孕育在母腹中,一但成熟便會成為新的文體.不管人類會怎樣給他命名,但絕不會在叫"詩"!因為他已經失去詩的表現特點和基本規律了.本來我想等充分論證,旁征博引,形成論文後再正式發表出來,但大家的討論已發展到目前地步,我也就沒必要藏拙,權當是出點子吧,希望有同感者繼續探討,也以此和老淡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