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7|回复: 10

【整理、随笔】诗、歌与诗歌三者之关系考证及其特征概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2 14: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与诗歌三者之关系考证及其特征概析
诗(歌)是一种古老且极具文学性的语言艺术,诗、歌与诗歌——这三者之间有着似乎简单而又交错复杂的关系,本文试图结合一些通行且比较权威的典籍辞书,结合个人的一点浅显理解,试图探讨它们的关系和主要特征。
关于“诗”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下同):“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百度百科·诗》、《在线新华字典·诗》和《汉典·诗》等网上词典的解释同此。)
——简析:这种解释,权威性且不说,应该是最为通行并最为(相对而言)广泛认可接受的一种。释义简洁,明确了“有节奏、韵律”的语言要求及其作用——“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突出了“集中”而非分散的反映方式(或曰特点)。“集中”之词义,是指“把分散人、物或事集合在一起” 。
再看《辞源》(修订本,1988年版;下同):“有韵律可歌咏者的一种文体。《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
——简评:简洁概要,明确了“有韵律”和“可歌咏”的特点。从下面的分类和例解来看,重点是关照古诗(含词、曲等)的了。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下同)上的注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很多,多押韵,可以歌咏、朗诵。”  
——简析:也很简要。与上两种注释相似的是明确了“韵”的要求和“可歌咏”的特点。不同的是多了一句“形式很多”——可以理解为古今皆多吧,“押韵”之前加了一个“多”字。我觉得,这个变化虽小,但在肯定了符合押韵等韵律特点的诗为诗(歌)主流的同时,也承认了不押韵的分行作品(新诗中的一部分)的“诗”的地位。
关于“歌”:
《百度百科·歌》里引用了《康熙字典》中“歌”字之注解,转引部分如下:“《说文》咏也。(“咏”之本义:曼声长吟;歌唱。)《徐曰》长引其声以咏也。……《书·舜典》诗言志,歌永(一作咏)言。《正义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咏其诗之义以长其言。《礼·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又》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又曲合乐也。……”
另外,《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词源》里对“歌”的诠释,摘录如下:同“謌”。(1)詠,唱,奏乐。《诗·国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礼·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疏》:“歌谓祭祀时奏乐也。”(2)合乐的曲子。《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传》:“谓诗言志以道之,歌詠其义以长其言。”歌,古为古诗体之一。后也称诗为歌诗或诗歌。
——简析:由上面一些典籍可见,古人对于“歌”及诗、歌之间的关系,看法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大体一致的。即“诗”曼声而长吟之,是为“歌”。“诗”按照相对固定的乐曲或随性吟唱是为“歌”(似乎亦可包含“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舞蹈——肢体语言);后世亦统称为诗歌。总之,应该可以说,诗和歌在文学成分或曰语言文字载体上是一体的。
这些是古代对于“歌”之阐释了,且看现代色彩浓一些的注释。
《现代汉语词典》:“(歌儿),名词,歌曲。”《新华词典》对“歌”的注释是“能唱的文辞或歌曲。”对“歌曲”一词的解释是“供人歌唱的作品。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汉典·歌》:“能唱的文词。”《汉典·歌曲》:“合乐的词曲。”
——简析:解释都很简洁,是指歌词或歌曲了,这与现代人们在生活中所云之“歌”,是相符的。同时明确了歌词“能唱”“合乐”的要求。歌词——歌的语言文字形式,应该说是诗了,好的歌词当是好诗。
关于“诗歌”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与“诗”是同义词了。在网络、书籍和人们的生活中,两者经常通用。但我终于不放心,继续查阅相关典籍。
《新华词典》(同上)里“诗歌”词条:“文学类型的一种。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分行排列,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根据作品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是否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根据作品在语言上有无格律,又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类。”
——简评比较详细;明确了主要特点;从两个角度作了概要的分类。但关于叙事诗和抒情诗的分类标准的解说不太准确,一般说“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为叙事诗;以抒情或写景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侧重于直抒胸臆或借形象来抒情的为抒情诗。另外,没有提到哲理诗。当然,在许多诗中,事、景、情、理是兼有或相融的。
《百度百科·诗歌》:“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简评这个解说先强调了诗歌之文学地位,接着阐述了诗歌的特点,然后指出它的作用“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似乎主要是站在大的角度(诗人群体和时空整体)而言,感觉稍微有点大而空,但联系前面所云“阐述心灵”(“言志”、抒情),应是周全了诗人之个体的创作动因、目的。

通过以上的查阅整理资料和初步的分析,试简要总结如下
1、“诗”与“歌”,大约同源于原始劳动号子、娱乐游戏或祭祀活动,它们在文学形式上同体。——“诗”曼声而吟唱之,是为“歌”。换一句话说,就是“歌”除去其乐曲(无论是配有一定的乐谱还是随性吟咏)的成分,其语言文字就是“诗”;即“诗”与“歌”在文学载体上是一体的。
2、“诗歌”作为一个词和文体名称,相对于“诗”和“歌”,应该是一个后起词或者说现代词。(笔者在《词源》上也没有翻到这个词语。)依据上面的资料和简析,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见闻,大体可以说:“诗歌”一般指“诗”,即二者是同义词。但“诗歌”的外延或者说涵盖面似乎要稍大一些。譬如:流行歌(词)、儿歌、民歌一般皆属于“诗歌”,但不一定属于“诗”的范畴。——不少人的态度似乎比较“暧昧”,他们可能是觉得许多流行歌(词)等不具备或缺乏诗意吧。
3、诗(歌)的基本特征,也就是使诗称为诗而非其他语言艺术或什么也不是的个性。这可能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因为诗本身就是个性化的精神产品,创作者和接受者都有极大的主观差异性或曰审美个性。另外,古今诗体分类、样式、流派、风格多样,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人们的思想情感又有相通之处,除了审美个性也有审美共性的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好的诗歌等艺术作品古今长流、中外同赞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在此,笔者不作详论。)
结合上面典籍、简析与个人体会,试扼要概括如下:
(1)诗是心灵之音(言志、抒情),心动而传之于言辞(动己方可动人)。(2)诗是形象的艺术,是寓抽象(情感、思想等)于具象(一定时空的事物、场景等存在)的艺术;形象性是文学性最突出的表现,而诗(尤其是诗的主体——抒情诗),可谓是最具备形象性或曰意象性的吧。(3)诗是语言的艺术。一般要求语言凝练、形象、适度的跳跃性等。(4)大部分诗(或者说诗的主流)讲究一定的的音乐性。所谓音乐性,主要是指节奏、韵律等方面。这大抵是诗吟诵或歌唱等审美的需要吧。(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大抵是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探索与理论支撑的过程吧。(5)大部分古诗和一部分现代诗(可能还有一部分外国诗歌),讲究一定的建筑美。这可能主要是考虑视觉(还有吟咏节奏)的审美需要吧。

——附注:1、本文中所云诗(歌),如非特别说明,皆指汉语诗(歌)。2、由于笔者只是一个鄙陋的业余学习者,虽然所费时间精力较多,但错误或不妥之处定然不少,恳请各位新老师友批评指正交流!谢过了!3、但拒绝无聊、无休止的争论。
——整理、评析:楚山孤客。2012年2月6日-10日成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14: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整理,先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17: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是这个世界先有了“诗”,然后才有对“诗”的定义。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里的定义,是对《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面世之前的“诗”的定义。
至于《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面世之后的“诗”该如何定义?随着不讲韵律的“自由体新诗”的出现,“诗”的定义会不会被修改?应该引人思考。
同样一定是这个世界先有了“歌”,然后才有对“歌”的定义。一定是这个世界先有了“诗歌”,然后才有对“诗歌”的定义。

我没有想反驳什么的意思,只是读着读着就冒出了这念头。这篇文章考据是有价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17: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诗观:
从字面上上讲:诗,从言,从寺。从言,意味着诗就是语言的艺术。从寺,意味着诗要讲究法度,不能没有“法度”地信马由缰。这也是我看好“格律体新诗”的原因之一。
从字义上上讲:诗,就是一种精致的语言。“精致”不仅表现在“情感”“凝练”“意象”“意境”等等目前“自由体新诗”也挺讲究的“精致”上,也应该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体显出诗的“精致”。例如:“古体诗”多通过“顿”的对称以及有规律用“韵”体显出诗的“精致”。“律”“绝”“宋词”不仅通过“顿”的对称以及有规律用“韵”让“句”与“句”之间产生了联系,进而体显出诗的“精致”,还通过“平仄”让“句”与“句”、“字”与“字”之间之间产生了联系,体显出诗的“精致”。堪称“国诗”。“格律体新诗”也通过“音步”的对称以及有规律用“韵”让“句”与“句”之间产生了联系,体显出诗的“精致”。这应该就是诗的“法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17: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语言的演化,“古体诗”“律”“绝”“词”虽然不能适应也不能满足现代语言的需要,但“古体诗”“律”“绝”“词”的精致性,的确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在新诗没有完全规范之前,“古体诗”“律”“绝”“词”至今仍很有市场,原因就在于,“古体诗”“律”“绝”“词”的“精致性”是新诗无法能与之相比的,不信你看那“律”“绝”,有了第一句,就能以此定下第二、三四句,问“自由体新诗”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8: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admin 的帖子

谢谢斑竹,远握遥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8: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大刀李征 的帖子

谢谢大刀斑竹,问候李征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18: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主性情,也就是说:诗应该是情感的产物。就像“散文”“小说”一样是情感的产物,“情感”文学作品第一位的东西。
诗,是一种精致的语言。尽管“精致”不仅仅有“凝练”的含义,但“凝练”肯定是“精致”的一种体现。包括一些写作“技巧”也是“精致”的一种体现。但“凝练”“技巧”一定不能与“情感”相提并论。
    就举个例子来说吧:《三国演义》有一出挺有名的故事“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想那关云长凭什么能温酒斩华雄?甚至敢为此立下了军令状?一定是华雄与其他对手的几次交锋,让老关看出来破绽,才如此信心十足。
   我们先分析分析老关有哪些值得依仗的优势:1、关云长的兵器是什么?7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72斤是个什么概念?能把72斤的物件当兵器使又是个什么概念?我想那老关一定天生神力,拿72斤的物件如同咱们寻常人拿一根木棍一样轻松容易。2、关云长的坐骑是什么?赤兔马。那速度可是相当地快!
    我们再分析分析老关为什么敢为此立下了军令状?1、凭的是“杀手锏”“回马枪”“拖刀计”之类的绝招?不可能!老关没出面之前,那华雄可是嚣张的嚣张,说明老关没出面之前,那华雄的武艺也许还没卖弄完,此时若比武艺招数,那关羽未必就是那华雄对手?即便关羽是那华雄对手,想来关羽也未必能在招法上胜过那华雄。2、凭的是胯下坐骑赤兔马?不可能赤兔马那速度的确相当地快!但那华雄万一有防备,在老关冲到面前时及时反应了过来,关羽的小算盘岂不落了空?想靠打人家一个冷不防来赢得胜利并甘愿为此立下了军令状,老关岂不成了傻帽一个?3、凭的是7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天生神力?那关云长能使得那7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拿72斤的物件如同咱们寻常人拿一根木棍一样轻松容易,也就是说那关云长随便用哪只手,只需握住青龙偃月刀的一端,仅凭腕部的力量就能将那72斤的物件轻松容易地举起来。在如此神力面前,所有的“杀手锏”“回马枪”“拖刀计”之类的武艺招数都将是空谈。
    那“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一定自信自己的力气要比华雄高一个数量级,看穿了华雄嚣张在花拳绣腿的武艺招数套路上,神力再加上赤兔马的快速,要斩那华雄,只需一刀!那华雄若没反应过来,该他倒霉;那华雄若反应过来,还是该他倒霉,因为凭华雄的力气,就是从招法上挡住了老关那劈来的一刀,老关同志照样能凭力气把华雄挡过来的兵器压下去,压下去,一直压到华雄的脖子根处,然后一挥,那华雄的脑袋自然搬了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18: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了半天,再回到“诗”上,诗的情感如同对敌的力气;诗的凝练也就是诗的长短如同对敌的反应速度;“杀手锏”“回马枪”“拖刀计”之类的绝招如同诗的技巧。读诗如同与人对敌,所谓被斩的过程就是那诗将你征服的过程。
    关云长斩华雄,只需温酒的功夫!而张飞战张颌,张飞就是脱光了战袍光着膀子打,就是挑灯夜战,就是再打上三天三夜,怕也斩不了张颌,为什么?力气、速度、招法上。都在同一个档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22: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刀李征 发表于 2012-5-15 18:58
谈了半天,再回到“诗”上,诗的情感如同对敌的力气;诗的凝练也就是诗的长短如同对敌的反应速度;“杀手锏 ...

谢谢大刀版主坦诚交流热心指导无私分享!
孤客拜读学习了,谢谢!
本站和中辞是友好合作互相交流单位,
先生如得闲,欢迎来下面帖子指点交流:
http://www.zgcfw.com.cn/thread-104873-1-1.html
问好,祝您晚安!
也祝自己哈,明天要上早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黄淮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6-14 10: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