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6|回复: 2

格律是从创作实践中产生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2 14: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首旧作的格律分析
不久前翻检旧箧时发现了一套《银杏》诗报,同时找到了两首旧作。这是从一本杂志撕下的一页,竟然怎么也难以确纪是刊登在什么杂志上,估计是《银河系》诗刊吧。当然也经不起是什么时候写的了。好在背面(59页)是余薇野先生的《大雷雨(外二首)》其主诗后面注明了写作日期:2000年7月29日大雷雨中,而我的第一首诗题为《十四行:写在母亲节》。那么,据此可以推断这两首旧作当作于当年5-7月间吧。
《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出版于1999年,是第一本现代格律诗的分类个人诗集(第一本现代格律诗分类选集是邹绛先生编选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1985年问世)。在该书中,我把自己的作品分为整齐式、参差式、综合式,是对邹编“五分法”整合的结果,也是现今得到业界广泛认同的“三分法”的基础(后来集思广益,改为整齐体、参差对称体、复合体)。这两首诗应该分属整齐式、综合式。现在看来在原有基础上却悄然有所发展,而当时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现在把这两首抄录如下,并作格律分析。
先看《十四行:写在母亲节》:
灿烂的阳光,明媚的早晨
是什么格外的令我感动
是天下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是母亲伟大而平凡的精神

轻轻地,我为你拭去灰尘
满室普照你慈爱的眼神
让这瓶带露的鲜花陪伴你
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十样锦”

别后曾多少次在梦中亲近
心底常想起你不灭的话音
那么多细节刹那间复活——
苦难中亲情慰藉着心灵

在为你奉上着美酒一盅
酒滴滴蒸发,你慢慢享用
很明显,此诗属于整齐体,但是行式却有两种:十言四步和十一言四步。不过这两种行式却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做到了每两行一致保持了有序变化。以现在的认识,这该是整齐体格律体新诗的一种变体或别体,可以称为“变言同步整齐体”(还有“变言变步整齐体”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没有规律,随意安排变言同步的诗行,否则就会回到何其芳“单纯限步”(即只管音步相等而允许字数参差)的老路上去了。你
在看《致——》:
不是躲避你
而是压抑我自己
怕火山重新爆发
不能自已

压抑我自己
怕洪水冲决大堤
使我宁静的日子
再度失去

曾经喷发过辉煌过
死火山拥有不死的记忆
曾经宣泄过汹涌过
该明白那只是百年一遇

不是躲避你
是害怕自己
怕死灰复燃
怕狂澜再起

怕失去内心的宁静
重温踩钢丝的惊惧
怕付出沉重的代价
再试双刃剑的锋利

我愿意亲近
却只能逃避
我渴望拥抱
却选择距离

已是一沟惰怠的死水
清风莫吹起半轮涟漪
已成一堆绝望的死灰
再不能复活一星希冀
如今,熟悉“三分法”的朋友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复合体的格律体新诗。不过其结果却比较复杂:一、二节参差对称,第一节为基准诗节;第三节为节内一二行与三四行参差对称;四、六节皆为五言二部整齐式;第五节为八言三步整齐式;而第七节则为九言四步整齐式。
实在是灵活极了!随情绪的起伏而变化节奏方式,既适应着表达的需要,又中规中矩,有章可循。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客操作性”由此得到了印证。“格律束缚思想”的谬见可以休矣!
最近出版的《吕进诗学隽语》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新诗格律学只能是描述性科学:它的使命在于概括、抽象业已出现的诗歌现象,而不是人为地设想、规定某种格律形式。”上述格律分析完全证实了这一科学论断。遗憾的是,一谈新诗格律,有人就祭起“人为地设想、规定某种格律形式”的法宝予以反对,他们不知道,这种主观、武断的结论是完全违背格律产生的规律的,轻率地否定格律规范的实践基础,没有科学的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1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检验,活学活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3 19: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好友的诗评,很高兴,我对格律不懂,但对好友这样认真地探讨诗的格律的精神是很佩服的,祝你的格律诗写得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