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62|回复: 2

第六十五回 研究新诗联世界 重建诗体通格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30 09: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2-9-30 21:35 编辑

                第六十五回     研究新诗联世界    重建诗体通格律

                                     死水吧

                       ===============================================================

                                                            一

    话说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吕进,以多重身份活跃在当今诗坛上。他是一个诗人,从最初儿时红领巾时代的梦想起,这种年轻的追求一直伴随着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诗歌写作。他是一个诗论家,在国内外各种诗歌和理论研究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百余篇。他还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持创办了新诗史上第一家专门以新诗为研究对象的高校实体机构——中国新诗研究所,培养了多名学有所成的研究生,接待了许多国内外访问学者,提携和扶助了成百上千的诗歌爱好者。他站在新诗现代化的高度审视新诗格律化,认为新诗要健康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推进现代格律诗建设,并实现以现代格律诗为主体的无限多样化的新诗诗体重建。”(《新诗怎么了——对一份调查的漫想》)

                                                                  二

    吕进,1939年9月28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6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至今。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由讲师破格晋升教授。历任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重庆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重庆市高校高级职称评委兼中文组组长,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在西南大学主要担任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科学报主编。
  著有《新诗的创作与鉴赏》、《给新诗爱好者》、《一得诗话》、《新诗文体学》、《中国现代诗学》、《吕进诗论选》、《画梦与释梦——何其芳创作的心路历程》等;主编有《上园谈诗》、《党旗,心中的旗》、《北京之光——世界华文女诗人39家》、《文化转型与中国新诗》、《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与对话》、《对话与重建》、《新诗300首》、《诗歌美学辞典》、《外国名诗鉴赏辞典》、《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共5卷 、《四川百科全书》共29卷 、《现代文学沉思录》、《新中国50年诗选》共3卷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此外,有译作与诗歌、散文创作散见于国内外报刊。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种文学奖、优秀成果奖、社科奖、图书奖的奖项。专著《新诗的创作与鉴赏》、《爱我中华诗歌鉴赏》获四川省、重庆市社科二等奖。1993年,总部设在韩国的世界诗歌研究会授予第7届世界诗歌黄金王冠,吕进成为获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人。1994年获香港曾宪梓基金会优秀教师奖。
  吕进是全国第四届教代会代表,全国第五届作代会特邀代表。他先后应邀到香港广大学院(1989)、日本九州大学(1991)、俄罗斯莫斯科大学(1993-1994)、美国俄勒冈大学(1998)、韩国延世大学(2002)讲学或访学。1996年赴日本前桥市出席第16届世界诗人大会。1998年赴美国华盛顿特区出席亚洲研讨会。1998年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成员,应邀到台北出席海峡两岸诗学研讨会,并到香港作学术访问。1999年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成员,应邀到台北出席两岸女性诗歌研讨会,并到高雄、香港作学术访问。2002年赴韩国延世大学出席学术会议,并应邀作主题报告。2004年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法国、巴黎,做讲演,同年作为世界华文诗人协会访问团团员访问澳门,做讲演。2005和2006两次作为重庆市高级专家代表团成员访问香港,作为重庆市政协代表团成员出访英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国议会。2006年随重庆市文史书画代表团第三次访台。

    曾获“四川省劳动模范”(1985年)、“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四川省十大优秀园丁”(1994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4年)等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世界诗歌研究会(设韩国)副会长,台湾《葡萄园》诗刊特聘编委,台湾《创世纪》诗刊荣誉编委,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众多学术职务。

                                                             三

    吕进和诗歌的缘分,还得追溯到小学时代。那时,《少年报》、《红领巾》杂志成了他最初的梦。20世纪50年代,投稿者与编辑部的联系全靠邮件往返。只要是投稿,只需在信封右上方剪去一角,就可以不贴邮票,那时邮局从没有什么成本之类的抱怨。虽然不时兴邮编,但是邮件投递的速度很快,本市邮件一般是朝发夕至。当时,编辑部来信总是称这个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为″吕进小友″。由于稿费太微薄,每次只有2000元甚至1000元,所以“编辑叔叔”总是将现金夹在信里寄给他。当时的1000元也就是现在的区区1毛钱。但这区区一毛钱,带给“吕进小友”的,主要的是趣味,是成就感。从儿时开始打造的诗的天地,也造就了吕进的诗意人生。
    吕进痴迷于诗歌,达到了“诗我相忘”的程度。1982年春节,亿万人民都在热热闹闹过新年,吕进却把自己关在书房,修改他的第一部专著《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中午,妻子进书房送饭,吕进大惑不解:“不是刚吃过吗?怎么又端来了?”妻子又气又怜:“那是早饭,现在该吃中饭了。”由于专心漫游于诗的天国,在吕进的意识里,时间也停滞了。
    吕进是慷慨的,那是对于自己的人生;而吕进又是吝啬的,那是对于流逝的时间,一如他从事诗歌创作炼字时的惜墨如金。1988年初夏,他患增生性咽炎,很长时间不能发音。诗人梁上泉得知后,帮他在重庆市区找了一位名医治疗,可吕进一听治病要花十多天时间,马上谢绝了医生,拔腿返回了学校。
    吕进现代诗学体系构建于80年代初,成熟于90年代初,这段时间恰好是新诗创作与研究都非常活跃的时代,风起云涌的创作现象,日新月异的诗学主张为吕进提供了广泛的艺术与学术参照。1982年初版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是他的成名作。在80年代那个诗的黄金岁月,在那个需要而又缺乏系统的诗学著作的年代,这本书从1982年到1991年居然印行了3版,总印数达到了4万余册,而且好评如潮,著者自己都大感意外,受宠若惊。1991年初版的《中国现代诗学》是他的代表作,这是一项国家课题的结题成果,1997年第二次印刷。《诗刊》、《文艺报》及海外诗报诗刊均发表文章,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与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1: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2-9-30 21:32 编辑

                                                                                         四

        1986年6月,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宣告成立,吕进出任所长。可以说,这是自新诗诞生以后,中国第一家专门以新诗作为研究对象的设在高校的实体机构。照西南师范大学原来的设想,是在中文系和外语系已有基础上成立一家中国文学研究所,下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和文艺学等研究室。吕进却坚持,要成立的应当是中国新诗研究所。他认定,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成立一个能够体现和发挥西南师范大学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既有优势、特色又有实力、精干的研究机构。而且,研究领域集中,研究人员不多,反而可以避免人事纠葛,创造一片学术净土。“中国新诗研究所作为系级独立机构的成立,从此也就定格了我的下半生,诗学研究成了我的生命的一部分,我和缪斯结下的已是不解之缘”,吕进如是说。
      这所由吕进领导、创建的国内唯一的专事中国新诗研究的科研机构,1986年6月一创立,就受到了海内外许多诗界朋友的关注和首肯。 研究所不仅有方敬教授、吕进教授、邹绛研究员等知名学者,还聘请了老诗人卞之琳、臧克家为顾问教授,李元洛、许世旭(韩国)等学者为客座教授;确立了中国现代诗学、中外诗歌比较研究、中国新诗史三大研究课题;创办了一份致力于中外诗歌以及大陆与台港、海外华文诗歌交流与研究的学术刊物——《中外诗歌交流与研究》。
      借助于这块研究阵地,在集中国内诗歌评论的同时,吕进把眼光又远射到了国外。他在美国、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发表了一篇又一篇诗论,翻译了许多海外诗论,双向介绍海内外的诗学和学者,使新诗所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让不同肤色诗人的心贴得更近。
      这些成就使得吕进从中国走向世界,引起了海外诗界的瞩目。他的著作多次参加国际书展,被许多外报外刊转载或评论。吕进也连续当选为世界诗人协会中国理事,并受聘为世界华文诗人协会创会理事、香港当代诗学学会顾问研究员等职。1988年奥运会期间,在汉城召开的“世界诗人会议”为表彰吕进在诗歌理论研究、诗歌交流方面的突出成就,特决定授予他“世界诗歌奖”的金冠和奖金。

                                                                                     五

    吕进是我国著名诗评家。他的诗学理论和著作很多,简述如下。

    1982年出版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是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这本书问世后立即受到广泛欢迎,三次再版,为他的诗学研究赢得了最初的声誉。
    《新诗的创作与鉴赏》,本书以较大的篇幅探讨新诗的艺术规律,全书分三个部分:本质篇、创作篇和鉴赏篇。他避开了套用一般文学理论或者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论和范畴来研究新诗的弊端,把更多的笔墨用于探寻新诗区别于古典诗歌的那些特殊规律,直逼诗之为诗的本质:“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这个定义,吕进在美学上做了三个方面的阐释:“一,诗与生活的关系;二,诗与语言的关系;三,诗的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吕进认为:要确立新诗文体的独立性,就必须弄明白诗之为诗的观念,这是贯穿吕进新诗文体学理论的一条重要的思考路径,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以不同的视野做出新的阐释。吕进从自己的理论构架出发、梳理、归纳了新诗草创以来的名家名作,特别是同时期涌现出来的诗人诗作,从理解诗歌作品出发进而抵达诗学精髓。据初步统计,《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中涉及艾青、舒婷、普希金等中外诗人九十多人,部分或完整地引用他们的诗作达百首之多。吕进在对中外诗作特别是新诗作品的广泛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从创作与鉴赏的角度分别研究新诗史上一些重要的诗人,全面探讨他们在文体建设上的贡献。正是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吕进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新诗文体理论。
    199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诗学》被诗学界认为是吕进的代表作,这本书出版后,受到诗学界高度评价,并于1997年再版。《中国现代诗学》是一部回到美学和语言中去的诗学专著,他以散文为诗的参照,以相互关联的眼光与方法,以内在体验的方式直观诗与散文的整体并赋予诗歌世界以价值和意义,在理论上显示了力图超越文体限制的努力,从而达到诗与思的诗学境界。
    1997年,吕进的《论新诗的诗体重建》发表,他从新诗近百年来诗体重建的丰富经验出发,提出“摆脱多年困扰的新诗体式危机、重建诗体的出路有三:一是完善自由诗,二是倡导格律诗,三是增多诗体。”“而完善自由诗,倡导格律诗,都有一个前提,便是诗体的无限多样性。诗体太少,诗就会在现代人丰富的内心生活面前陷入窘境,也难以适应现代读者的不同审美需要。”指明了新诗的出路关键在于增多诗体。诗体重建有两个美学使命:给自由诗以诗美规范;倡导格律体新诗。他认为,诗体的基本美学要素是音乐性,诗体重建的基本使命是重建诗歌的音乐性。
    2006年出版的由吕进总编的《中国现代诗体论》是重庆市文科研究重点基地项目,也是“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挂牌以来的第一个成果。
    课题组建立以后,经过讨论,确定的指导思想是:1.新诗有自由诗,也有定体诗;2.定体不是理论家的规定,而是艺术发展和实践的产物;3.定体不是凝固体;4.新诗诗体应当是无限多样的。
    这本书的独特成就有二:一是在新诗史上第一次以专著专章的形式将现代格律诗正名为格律体新诗,予以全面论说;二是将微型诗、歌词与格律体新诗一起作为并列的新诗体予以专文研究。其中格律体新诗一章由万龙生主持编写。主要观点是:1、考虑到在当前传统诗词已成复兴之势的情况下,“现代格律诗”容易与当代诗词创作产生混淆。当今的诗词创作无疑也属于“现代格律诗”的范畴。因此,将“现代格律诗”正名为“格律体新诗”。2、把格律体新诗体式分为整齐式、参差式和复合式三大类。3、集中探讨了四行、八行、十四行这三种固定诗体,同时认为民歌体、汉俳、六行体等从应用的广泛性来看,还远远不如这三种诗体,姑且不予列入固定诗体,且看其日后的发展趋势再行定夺。4、格律体新诗的三大类体式里蕴含着新诗格律形式的无限可能性。

                                                                                        六


    上世纪末,吕进多次担任全国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评委,对于新诗发展逐渐式微的现象感同身受。他认为,诗歌的生病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自身。为此,1997年6月19日,吕进在《人民日报》发表《新诗呼唤拯衰起弊》一文以后,十几家报刊转载,引起了诸多有志之士的关注与重视。2004年3月,吕进和骆寒超一起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去巴黎进行中法文化交流,两人共同探讨了关于“新诗二次革命”的理念。,
    中国新诗研究所2004年9月在西南大学主办了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除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外,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木、新加坡、泰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华文诗学学者都出席了论坛。在这次论坛上,骆寒超和吕进分别宣读论文,正式提出了“新诗二次革命”。2006年9月,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诗学专家再次汇聚一堂,进一步展开了对新诗二次革命的讨论。
    新诗二次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三大重建: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诗歌传播方式重建。
    《三大重建:新诗,二次革命与再次复兴》(《西南大学学报》2005年1期,《新华文摘》2005年8期)是吕进关于“新诗二次革命”最重要的一篇论文。
    关于诗歌精神重建,吕进提出,中心是对于诗歌与社会、时代、个人的科学性把握。诗歌从来都是以它的从个人出发的独特审美对社会心理的精神性影响来对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内在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社会身份,从而成为社会与时代的精神财富。
    关于诗体重建,吕进提出,新诗是从“诗体大解放”中诞生的。从“诗体大解放”到“诗体重建”是合乎逻辑的发展,没有形式感的诗人绝对不是优秀诗人。提升自由诗、完形格律体新诗、增多诗体,是诗体重建的三大美学使命。
    关于诗歌传播方式重建,吕进提出,现代科技条件的推陈出新,现代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休闲方式的大变化,都为诗歌传播方式的革命提出了挑战和机遇。作为公开、公平、公正的大众传媒,网络给新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歌词,PTV等等,不仅具有操作意义,也很有诗学的理论价值。
    吕进并不认为格律体是中国新诗诗体重建的唯一方向和出路,他曾批评过将“诗体重建”简单理解为建立格律体诗的观点,他说:“有些论者以为,诗体重建就是建立现代格律诗,甚至将主张诗体重建的人称为‘格律诗的代表’,显然毫无根据。”在吕进看来,“诗体重建”是要增强每一种诗歌形式的艺术含量,而不是舍弃所有的形式而专注于发展格律体,在他看来,新诗已有的各种形式都是合理的,完善和提升现有的各种诗歌形式才是诗体重建的旨归。所以,格律体是中国新诗形式发展的方向之一,而不是中国新诗形式发展的最高要求和终极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30 2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2-9-30 21:31 编辑

                                                                                                      七

    作为诗论家和诗歌教育家的吕进,在严肃的诗论写作和教学之余,对于诗歌创作,似乎也有某种程度的钟情。2004年8月,在香港《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主编傅天虹的邀请下,他推出了一本中英对照的《吕进短诗选》。收录了他的90年代以来的新诗24首。其中半数以上的作品,在《葡萄园》、《诗刊》、《银河系》等刊物发表过。这些新诗创作体验,使吕进对诗人创作的甘苦有很深体会,也使得他以诗人之心论诗,对诗之为诗的本质、形式、言说方式等作纵深的探讨,更使得吕进的新诗文体理论既深入内部,探求形式规律,又跳到外部,关注整体发展。

    就我所见到的吕进的几首新诗,在格律的规范方面还不太严谨。他不太注重诗行的排列、诗句的节奏等方面的规律性,但对于诗节的建构、韵律的流畅还是有所追求的。如:

送白老师回华沙

吕进

在祖国
你是主人
又是客人

师生相见
是多么短
又多么永恒

再见吧,亲爱的同志和老师
你又要踏上遥远的异乡
去倾听维斯杜拉壮丽的歌声

遗憾自己没有翅膀
不能在天海里划着
为你送行

我将我这颗爱心
付与一弯明月
送老师到密兹凯维奇的国境

既然

吕进

既然往昔能够成为往昔
就让过去的日子过去
一如花开以后的花落
一如春天以后的冬季

既然有冬雪就会有春雨
既然有花谢就会有花季
就让过去的日子过去
既然往昔能够成为往昔

中年

吕进

你的山,我的山
组成人间的画面
山的这边是绚丽的花海
山的那边是清雅的果园

花开季节上山
春的步履,春的浪漫
一朵小花也会幻化出梦的故事
一泓小溪也会掀起诗的波澜
山路铺满惊奇
花丛掩着赞叹

花落季节下山
秋的风度,秋的蹒跚
步步都有果实的收获
步步都在迈向冬天
山路铺满感慨
果林掩着沉甸

你的山,我的山
从地面出发,又回归地面
山的峰顶有花的记忆,果的召唤
它的名字就叫中年

你的名字

吕进

你的名字是夜航者前方的灯
闪推希望,燃烧热情

你的名字是春天的雨
绿了大地,化了坚冰

你的名字是爱神的别称
沮裸的约会,甜蜜的拥吻

你的名字是屋顶,关爱我们地球上
黑皮肤、黄皮肤、白皮肤的家庭

你的名字拒绝峭烟弥漫
没有流血,没有哭声

你的名字是神话般的未来
和睦的世界,花开的梦晚

将你的名字刘在我们心上
让它融进每个人的生命

将你的名字写在婴儿的微笑里
让它在下个世纪发出人类的最强音


守住梦想

吕  进

守住梦想,守住人生的翅膀
守住梦想,守住心上的阳光

不为一朵乌云放弃蓝天
不为一次沉船放弃海洋

荒漠中守住一方绿洲
风暴里守住一片晴朗

守住一句承诺
守住久别的造访

守住一封远方的信
守住爱的目光

守住鲜花的呼唤
守住明天的太阳

纵有严寒,守住梦想的花
也会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纵有险关,守住梦想的江
也会浩浩荡荡地奔向远方

守住梦想,守住不谢的花季
守住梦想,守住迷人的远航

              
    曰:作为学者、教育家,吕进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门以新诗作为研究对象的设在高校的实体机构——西南师大中国新诗研究所,并长期担任所长(1986-2002年),确立了全方位的新诗诗学研究课题(中国现代诗学、中外诗歌比较研究、中国新诗史),出版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诗学研究著作,培养了一大批新诗研究人才,翻译了许多海外诗论,双向介绍海内外的诗学和学者,使新诗研究所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新诗与世界交流搭建了桥梁。
    从新诗到现代诗学、从《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中国现代诗学》到《中国现代诗体论》,从中国新诗研究所到新诗“二次革命”,吕进站在中外古今诗歌、诗学理论的学术起点上,以“转换”为指导思想,经过自我创造性的发展,构筑了他的以新诗文体学为核心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他的诗学体系形成的学术道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研究道路和研究范式。
    吕进从新诗百年来诗体重建的丰富经验出发,提出诗体重建有两个美学使命:给自由诗以诗美规范;倡导格律体新诗。明确扭转新诗发展中自由体和格律体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偏颇观点,提出自由体和格律体平分秋色、并行发展的诗学主张,为格律体新诗争得了在新诗发展中应得的、客观的地位。
    吕进在其主编的《中国现代诗体论》中,第一次将格律体新诗予以专著专章进行论述,为新时期现代格律诗跨越式发展打开了一条通途,其意义与影响将是深远的,不可估量的。

    正是      律内有格陶然舞
                 律外有诗铿锵行

参考资料:

《守住梦想翅膀——评<吕进短诗选>》                   文晓村(台湾)
《吕进新诗文体学理论》                                         雷斌
《三大重建:新诗,二次革命与再次复兴》             吕进
《中国现代诗体论》                                                吕进主编
《守住梦想——我的学术道路》                               吕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