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61|回复: 11

关于“十六字令”对称性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4 09: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六字令,部分诗家认为是古典诗词中节奏不对称的格律诗体,今在网上搜索到有关“十六字令”的对称性观点,现提出,供大家参考。

新浪网友2012-11-13 15:48:43

不能因为一两个特例就否定古典诗词主流的对称性,就像自由诗成为了主流还有人否定它是诗,一个道理。表象的不对称,不能否定十六字令的内在对称性,未尝不可按以下方式排列分割?


天!|休 使|圆 蟾|照 客 眠。      

人|何 在?|桂 影|自 婵 娟。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也许有人说这样牵强附会,生拉活扯。用心想想,也未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5 11: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词在产生之初,以不分段的单片小令为主。单片(单段)小令因为只有一段,自然没有“对称诗节”。十六字令属于单片小令。调笑令、如梦令等,都是单片小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长空 发表于 2012-11-15 11:20
词在产生之初,以不分段的单片小令为主。单片(单段)小令因为只有一段,自然没有“对称诗节”。十六字令属 ...

长空说的没错,其实,中国古典诗词都不是分行排列的,但主体的诗词主流不论是内在结构还是外在形式,通过句读分析是具有严格的对称性的。这就是我们新格律诗建设值得继承与借鉴的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5 11: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5 11: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11-15 17: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23: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11-15 17:39
请看《从“十六字令”看格律体里对称与对称破缺的巧妙结合》
http://www.gltxs.com/thread-14002-1-1.html ...

已学习。

孙老师此文使诗歌格律的对称原理更加完善,并纠正了当前诗歌格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对深入研究古典诗歌格律的对称性和现代格律体新诗对古典诗体形式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荐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4 08: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那么回事,古典诗词有不同于西方的节奏方式。http://tieba.baidu.com/p/22840585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0 18: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节奏的对称和对称的破和缺,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格律理论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 1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称是一种艺术美,但对称中应略有不对称。艺术讲究“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只有变化而无统一,就会凌乱,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就显呆板。所以,不对称也是一种艺术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 12: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古典词曲也不有不完全对称的地方。例如“沁园春”上下阙的开头处就不对称。以“沁园春 雪”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不对称。但整个词总体对称,这就构成了统一与变化的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20: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上词客 发表于 2014-1-1 12:28
中国的古典词曲也不有不完全对称的地方。例如“沁园春”上下阙的开头处就不对称。以“沁园春 雪”为例,“北 ...

说的没错,不少词曲诗节并不对称,属于格律体诗词,因他们另有明确的“平仄”等格律系统,大家依其格律系统而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