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天地混沌听日月 世事洞明参诗律
死水吧
==================================================================
一
话说《现代格律诗坛》着力推崇的新格律诗体还有上海盲诗人李忠利的新绝句——六行体。六行体新绝句以其规范、奇趣、传统、时尚的特征独步律坛,得到社会、诗歌理论家以及众多诗人读者的喜爱。
二
李忠利,作家,男,1941年生,辽宁省营口市人。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建部队十一年,患视网膜退化,因患视网膜退化,1971年底转业。1981年起陆续在全国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新诗和传统诗均获过全国性奖项。1991年10月,与夫人李芷华合著《幽默技法》一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从2003年开始,创作并发表泛格律的六行体新绝句,探索新诗民族化,引起新诗界的注意。
像写诗一样,他在简介中留下了许多让人思而得之的空白。例如,部队转业由于盲疾,盲疾带给他更加严峻的奋斗之类,都省掉了。空白的空间产生想象,也隐藏神奇,盲老窘境与辉煌成果的巨大反差,理所当然地在人们心目中构成了“奇诗人李忠利”的印象。
三
人生都有低谷,但有失必然有得。在李忠利的人生旅途中,点燃奋进之火,铺起前进台阶的是他的爱妻——李芷华。
李忠利并不是一出生就看不见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眼病,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从夜盲、视力减退到视野缩小,最终可导致失明。李忠利从确诊到失去光感,经历了25年时间,50岁时才真正失明。在当初那个如暖春一般的恋爱季节,被确诊为陈旧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消息,带给李忠利的是无限的绝望和悲凉。他担心的是还能否牵着爱人的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当他忐忑地把实情告诉年轻的姑娘时,李芷华仅仅回答了一句:“把我的眼睛给你好了。”
在李忠利双目失明后的整整六年间,抱病在家,没有上班,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又是他的爱妻捧出一颗心来,唤起他开拓人生的新路,他第一次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患中找到艺术的灵感。那首新诗《给她》生动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声回荡,发表在《星星》诗刊后,成功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他的诗情喷涌而出;又一首《世界,显像在我心灵深处》,荣获《南苑》文学双月刊1982年最受读者欢迎奖,这是他双目失明后第一次获奖。此后他的新诗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陆续收到全国诗友的来信,每封信都使他心驰神往,忘记病患,远离苦闷,活出自信,活出智慧。
给她
昨天,夜
对于我
是一片
不开放的世界
就象一把撑开的黑伞
缩小了我的视野
瞳孔的反抗
只是放大和收缩
心灵的底片
才能感受爱的光波
自从找到你
人们说
我找到了
拐杖
灯
和眼睛
不!拐杖
只能在夜的背脊上
敲出麻木的触觉
灯的光圈
怎能覆盖一个世界
只凭肉眼
又怎能识别
夜的变色
是你,收拢了
笼罩我的黑伞
把它轻轻地折叠
放入我们
记忆的小盒
啊,是你
伸给我一条
会说话的胳膊
从夕阳手中拽回一条路
伸向无穷的广漠
夜,在哪里设下盲区
爱,就向哪里开拓
是呀,“夜,在哪里设下盲区/爱,就向哪里开拓”, 李忠利和李芷华已平静而幸福地携手走过40多个年头。除了每天要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更多的时候李芷华做的是“打字员”“播音员”“公关”“经纪人”等。不仅如此,她还特地去学了PS制图,为老伴的每一首小诗配上生动而漂亮的图片。李忠利的诗集,有出版社正规出版的,更多的却是李芷华亲手打字、排版、美工、照片翻拍、裁剪纸张装订成书的。封面的图案和书中的插图,每首诗中从电脑库里精心挑选出来的卡通画,用来装订的锥子、针和蜡线,一本本“精装”的书,都是这对患难夫妻共同抚育的心爱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