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4|回复: 3

关于诗体的一些浅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 20: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杨子 于 2013-1-5 22:01 编辑

关于诗体的一些浅见

文/黄杨子

  【诗只是从形式上划分的一种文体,和内容无关】
  一、文体划分,从形式看:
  1.从押不押韵来看,可分韵文、无韵文(或称素文)。
  诗为韵文其中一种。赋也是韵文一种(韵文还有箴、铭、颂等)。
  2.从句子或散或整齐来说,可分骈文、散文。
  诗的句子不一定整齐,个人认为,至少,句子内部词与词组的长短,反而要参差为好。
  二、文体划分,从内容看:
  可分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等几大类。
  诗只是从形式上划分的一种文体,和内容无关。有人说,诗歌必须抒情。这是谬论。诗歌可以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游戏诗等多种,诗歌不一定非要抒情。散文也可以抒情。顺便说明,我这里说的是汉语文学的,而非英语文学的poetry之类。文体划分上,首先要根据每种语言自身的特点。
  小说是叙事文一种,只是从内容上划分的一种文体,和形式无关。有诗体小说。


  【诗和赋(包括其他韵文)分别】
  早期的“诗”体还是混沌状态,诗、赋(包括其他韵文)还未分家。
  诗、赋分家,和音乐有很大关系。
  早期诗歌需要配乐,诗歌文字本身音乐性讲究不是很严格。到了后来,诗歌脱离音乐,单独吟诵,需要在“文字本身”寻找音乐性。除了逐渐讲究韵律、平仄之外,个人认为,在句子节奏上,诗歌采用了句子内部错综、句子之间反复的节奏,比如:“二、二、三,二、二、三。……”或者:“二、二、二、三,二、二、二、三。……”(随便看一首五绝或者七绝)这是乐感的节奏,有重复,有变化。
  单看一首古体诗歌的节奏、平仄,就像在看一首简单的乐谱。
  后来的词体,更讲究句子的错综变化,音乐性更强。每一个词牌本身都像一个乐谱。
  而赋的节奏,都是:“二、二、二、二、二……”重复下去,单调古朴。就像简单的敲鼓一样,乐感不足。所以,后来人们把赋认为是文,而非诗。当然,这只是简单说。
  诗体多三、五、七言,赋、骈文等多四、六言。


  【一首真正的诗的要求】
  首先,要押韵。
  其次,句子节奏要有变化(如:“二、二、三,二、二、三。……”),而非简单重复(如:“二、二、二、二、二……”)。在句子节奏要有“变化”同时,在句子之间,段落之间,最好还要有一定“重复”(或说“回环”)。比如,最简单的是每行的节奏(音尺)数一样(每行和每行重复)。或者每两行和每两行重复。或者每三行和每三行重复。或者每段和每段重复。或者首段和尾段重复,中间几段各自重复。等等。很多很多,要比宋词词牌要多。
  第三,作为新诗,平仄上,每句末尾稍稍注意一下即可,不必过于讲究。不过,平仄再能讲究并且不害文义,那就更好。其他,还有用韵的“声情”等等,细的东西还很多。
  个人觉得,要写真正的诗,至少做到第一点和第二点中说的“句子节奏要有变化,而非简单重复。”


  【不押韵的“分行”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文体】
  新文学可以有一种新文体叫“分行散文”(简称“分行”),基本说是散文一种写法,客观说,分行的特殊处理,会造成几种特别效果:
  1.语流的弯折(尤其在一个句子中间折到下一行)。常常有种特别的力度,有种倔强之感。
  2.空间拓展(分行散文比不分行散文视觉上占领更大空间,有种扩张自我空间的意识)。
  3.阅读上的延迟(阅读上,因为折行,会造成阅读时间的拉长,慢慢地读,让你用相对多些的时间去感受文字)。
  4.分行就是分行,近于散文,并不近于传统意义的诗歌。或者说,它就是一种自我独立的新新文体。
  5.1)不会押韵,把“分行”当成诗。(2)会押韵,故意去写“分行”。(1)和(2)完全是两个层次。
  现在诗坛,有韵、无韵互争新诗正统,尚无定论,各有其理由,将来一胜一负而已。或许,各开各路,一走独立“分行”之路(别在诗歌王国耍赖了,正大光明自辟疆土去吧),一走传统文学开拓,或许两存。


  【一些零散观点】
  ☆  写诗是需要作者有很丰富词汇量,很好的乐感以及对词语细微含义的独特体会等等。很多偷懒、想要抄近路的“诗人”不想努力去学。这是事实,虽然他们不承认。他们反而说不押韵的难写(此论甚谬,这好比说,要求一个人要才不要貌,要比要求一个人才貌双全苛刻)。
  ☆  在稿费核算上,诗歌是按照行来计算稿费的,所以,写诗要是不做押韵处理直接分行的话,稿费好赚,岂不省事?
  ☆  好比下围棋。同样的棋盘棋子,可以下围棋,可以下五子棋。围棋规则相比五子棋规则要难,并且技术要求复杂。所以,许多人懒得学围棋,给他一副棋盘棋子,他只会下五子棋。现在诗坛不少“诗人”好比只会下五子棋者。
  ☆  “分行”不是诗歌必然要求。一首真正的诗,不分行印刷大家也能看出是诗。比如宋词、唐诗在印刷上并不用分行即可。所以,检验一首诗是不是真正的诗,一个简单办法就是不分行把它再排版一下,看一看,特别要读一读,这次你觉得它是诗还是文?不辩自明。
  ☆  所谓“内在的韵律”是一种谬说,伪命题。韵律都是外在的。内在的是情感流,那不是韵律。


  (忽然想到的,今天写了下来,还不成熟。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 21: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洁直观的表述,说到很多共同的观点。
新诗已成两翼,一翼无韵自由新诗,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一翼有韵的新诗(包括本站探索提倡的格律体新诗),虽然翅膀未硬,但不可否认羽毛渐丰。两者谁也别急着否定谁,中华诗学的历史进程中,自然会优胜劣汰,好东西自然会积淀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 15: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行的特殊处理,会造成几种特别效果:

  1.语流的弯折(尤其在一个句子中间折到下一行)。常常有种特别的力度,有种倔强之感。

  2.空间拓展(分行散文比不分行散文视觉上占领更大空间,有种扩张自我空间的意识)。

  3.阅读上的延迟(阅读上,因为折行,会造成阅读时间的拉长,慢慢地读,让你用相对多些的时间去感受文字)。
------------------------------------赞同
“分行”不是诗歌必然要求。一首真正的诗,不分行印刷大家也能看出是诗。比如宋词、唐诗在印刷上并不用分行即可。所以,检验一首诗是不是真正的诗,一个简单办法就是不分行把它再排版一下,再让旁人看看它是诗还是文?不辩自明。
--------------“分行”应该是诗的技巧之一,要反对的是没有讲究的随意“分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8: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随行”体文学,渴望早日有个“家”(2010年10月15日晨)
                            野 神
    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已是姹紫嫣红。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等文学体裁早已定论。而“随行”体文学从出生到现在,她一直与新诗纠缠不清,没有她自己应有的地位,甚至连名字也没有,把诗歌也弄得扑朔迷离,游弋了一个世纪。现在,是应该把她从诗歌母体中分离出来的时候了。“自由体诗歌”是她的乳名,将成为美好的记忆。
    有人说,“随行”体文学是“散文”,有人说是“分行散文”......请问:她真的是“散文”吗?她真的是“分行散文”吗?回答是犹豫的。而更多的人则干脆说她就是诗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她自己一定知道,她谁也不是!她是她自己,她的名字叫“随行”,随意的句行。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独领芬芳。只要把她与别的文体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她是一个全新的“自我”。她既不依照散文的行文格式,也不遵循诗歌的押韵规则,独立于已知的所有文学体裁之外,有她自己特有的风采。她是新生事物。“存在就是合理的”,她有其它文学体裁不可比拟的自由创作空间,既有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也具备诗歌分行的明快......热情而奔放,活泼而充满生机。一个世纪过去了,才第一次有人真正认清了她,她才第一次真正拥有自己自由幸福的“芳名”。她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而不再依附于诗歌母亲,她应该学会“走路”了。
       “随行”啊!你应该能够独立行走了。因为你有一位伟大的诗歌母亲,在“诗歌”的体内,你吮吸了一个世纪的乳汁,一旦分娩,已不再是婴儿,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了。看,“随行”家族已经十分庞大,虽然很多“人”还不识路,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但相信你一定会认得清自己的真实容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大多数人都完全把你认得清楚明白,当你的地位完全巩固,当人们由自发到自觉地亲近你时,你的力量才会真正变得强大。深深祝福:“随行”家族早日归宗!
    快快苏醒吧,昏睡的人们啊!希望尽快让“随行”有一个完整的“家”。不管怎样,她的名字还是叫“中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