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晓曲先生的格律体新诗《丁香结》的艺术特色
曲径通幽
为庆祝台湾中国诗歌艺术学会主办的《紫丁香诗刊》创刊号于2010年元旦出版发行,中国格律体新诗专家,著名诗人晓曲先生满怀激情,写下了柔婉幽深,情致深处的力作《丁香结》。
一、《丁香结》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它的“音乐之美”和“建筑之美”的完美结合。
全诗音步划分如下:
昨夜|电波|送来|紫丁香4
引我|回到|心中的|雨巷4
重逢|那位|牵魂的|姑娘4
化解|千年的|愁绪|忧伤4
清晨|来到|桂湖|看丁香4
向着|海峡|那边|久久望4
刺骨的|寒风|扑打|脸庞4
丁香|静静|化开了|冰霜4
轻轻|折一枝|埋在|心上4
萌发|年复年|袅袅|芬芳4
飘过|那条|浅浅的|海峡4
做我|生生|世世的|红娘4
这是一首标准的“四步九言”整齐式格律体新诗。
全诗共三节,每节节奏、字数相等,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构成了“音乐之美”。每节通过“三字步”位置的变化,避免了句式的呆板。如果三字步都在一个位置,一种句式到底,格律新诗是不提倡的,它会失去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带来的美感。韵押的各行“ang”韵。
也可以叫一韵到底,只一句有出,出韵再奇数行,因而不影响音乐美。
进一步细分,把末节用韵单独来看,是借用了律绝的用韵方式:aaba,即第三句不押韵,这是古典诗词绝句的惯用方式。
闻一多在研究现代格律的文章《诗的格律》中指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全诗运用了相同的句式,连绵的韵脚,朗诵时琅琅上口,句式的排列具有“建筑之美”。
“紫丁香”“雨巷”“姑娘”“忧伤”“看丁香”“久久望”“脸庞”“冰霜”,“ang”韵的反复出现,加重了音乐的效果,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悠扬的笛韵,表达了诗人一个完美而美丽的追求,久久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二、《丁香结》在艺术上还有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既可象征台海一家的美好愿望,也是对美好事物的寄托与思念,全诗重点在那个“结”上,揪心的心结,难解之结,盼解之结,但不是死结。如果说当年雨巷诗人戴氏的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其优美哀婉的抒情不知打动了多少萌动的情怀。虽然作品面世近百年了,至今乃至将来依然会牢牢抓住天下钟情之人。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而本诗篇则比戴氏的隐忍含蓄前进了一步,同样是象征主义,同样表现了一种情结,本诗篇直抒胸臆:
“昨夜|电波|送来|紫丁香
引我|回到|心中的|雨巷
重逢|那位|牵魂的|姑娘
化解|千年的|愁绪|忧伤”
诗的意境很美,开篇生动传神的诗句引人入胜,很自然吸引读者的视线:
“清晨|来到|桂湖|看丁香
向着|海峡|那边|久久望
刺骨的|寒风|扑打|脸庞
丁香|静静|化开了|冰霜”
从上一节的“昨夜|电波|送来|紫丁香”到下一节的“清晨|来到|桂湖|看丁香”,时间,空间,场景的转换,都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远近结合,动静相衬,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声画意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景,景中有情的优美形象,同时又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轻轻|折一枝|埋在|心上
萌发|年复年|袅袅|芬芳”
寄予了诗人一种美好的追求,心香一瓣,这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结。
诗篇的结尾是全诗的主题,立意高,几代人的夙愿,
“飘过|那条|浅浅的|海峡
做我|生生|世世的|红娘”
诗意的结尾深化了主题,蕴含了丰富的感情和深邃的意蕴, 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纵观全篇,无论从意蕴的流畅到音乐和建筑之美,该诗篇为中国格律体新诗展现了一幅新画卷。
(草于:2010-07-21北京)
附晓曲先生作品
丁香结
——贺台湾《紫丁香诗刊》创刊
文/晓曲
昨夜电波送来紫丁香
引我回到心中的雨巷
重逢那位牵魂的姑娘
化解千年的愁绪忧伤
清晨来到桂湖看丁香
向着海峡那边久久望
刺骨的寒风扑打脸庞
丁香静静化开了冰霜
轻轻折一枝埋在心上
萌发年复年袅袅芬芳
飘过那条浅浅的海峡
做我生生世世的红娘
2010-1于新都桂湖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