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而论 ——关于新声韵的一些问题 文/零点一
2005年5月,中华诗词学会公布了《中华新韵》,从此,韵书史上就多了一部韵典。《中华新韵》以现代汉语作为语言背景,以《新华字典》作为标准,把汉字分成了十四个韵部,较之于《平水韵》等古韵书,具有时代意义每个韵部的韵字数量多,更易于填写诗词。更加便于诗词文化在新时期以来的传承和传播,特别是在青年人身上。
然而用《中华新韵》填写诗词时,尚有些问题需要探讨。笔者初学诗词时,有一首自认为满意的诗《临湖悼影》:“水逝花凋泪,天寒月弄人。临枝拾碎影,惊散一波痕。”这第四句的“一”字在很多人看来属于平声,那么这一句就犯了“三平尾”,恩师总说这样写是不对的,要我换一下其他字,比如把“一”换成“数”字以便造势,还可避免“三平尾”。但我总觉得不妥,在一个安静的夜里,月光下偶尔惊起的波纹,多一点就没有那种味道了,“一波痕”便已足够。再者,对于新声韵,既然是按照现代汉语来的,这“一”字就应该是仄声。
总所周知,现代汉语中,“一”字在阴、阳、上三声(第一、二、三声)之前应该读去声(第四声);在去声(第四声)之前应该读阳平声(第二声)。譬如,“一只”、“一条”、“一点”等,这里的“一”就读去声;再如“一个”、“一半”、“一段”等,这里的“一”就读阳平声调。回过头来看,“惊散一波痕”里面的“波”是阴平,故而“一”字在这里应该为去声,即为仄声,自然也就不存在“三平尾了”。
和“一” 字类似的还有“不”字,这“不”字在阴阳上三声之前都读去声,如“不听”、“不行”、“不走”等;在去声之前应读阳平,如“不去”、“不干”、“不是”等。汉语的多音字读法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字义来读,与改字所在组词的词性有关系,可是“一”、“不”两个字的读法却只根据跟在其后面的字的读音来判断,仅仅是这两个字,却又在诗词之中频频出现,比比皆是,因此分清这两个字在什么时候的具体读法尤为重要,应当引起重视。
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一种字不在四声之内,那就是轻声字,这种字如果出现在诗词中,特别是在偶数字的位置上时,又该怎样划分平仄,这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