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卓韦 于 2010-1-13 11:13 编辑
网上诗话(53)由《现代格律小诗赏析》引起的跟帖
[关键词]跟帖情趣 诗的修改
◆ 程文
旧作《现代格律小诗赏析》(1—4),这组文章是应重庆张天授先生之约,首先是在他主办的《小诗源》上连续发表的。这次在“中华诗词网·自由诗苑”4月14日发出后,首席斑竹路路漫先生点评道:“佩服。眼下很缺这方面的人才,值得大家学习!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十分重大!固顶推广!”
4月25日,路版跟帖时又第二次发了一首四行诗(见下文)。读后,我很感动,兴致所致,斗胆为之做了简单的格律简析。分析了音步与顿以及韵律的安排及其所形成的节奏与旋律。标示出了该诗的格律图谱:
谁能|告诉我‖云的|忧愁
谁能|告诉我‖水的|自由
谁能|告诉我‖生的|原意
谁能|告诉我‖路有|几条
——真是一首“五四体”的四步九言诗啊!
应该说这首诗的节奏安排是无可挑剔的,3个两音音步与1个三音音步的规律运用,使这首短诗居然形成了“2|3‖2|2”式的规律化或程式化的节奏,以及富于音乐性的鲜明而和谐的旋律;另外,修辞上排比的运用(“谁能|告诉我‖××|××”),使诗人饱含着的浓烈的诗情与严肃的主题,都得到了步步深化与升华,感人至深。这些特点使人油然想起了闻一多的《死水》……
如果作为新格律诗来说来衡量的话,韵的运用是未到位,特别是诗的尾行没有用韵,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欠。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特别强调过,无论如何要使结句的韵脚有韵;曾经因为这种情况,将一首诗的韵脚修改了60多次。要注意,这些韵字是歌子的乐符,吟咏背诵的乐谱,是联想的桥梁,记忆的钥匙,是诗人和读者想象、飞翔的翅膀……韵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这是中外诗歌的悠久传统。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不都是自由诗,如果将阶梯拉平,实际上大多是格律诗,并且是很讲究韵的规范运用的。曾几何时,我国诗史上也出现过素体诗,但是从来没有形成过传统,都是短命的,昙花一现的。
就此诗而言,我曾考虑了两个修改方案:①“条”可否改做“许”?——这样就可以使用“AABB”式的随韵,具体说,“愁”与“由”叶“由求”(ou、iu)韵,“意”与“许”叶“衣期”(i、v)韵(此属大自相近的韵);② “路有几条”可否改做“何路最优”?——这样就可以使用“AA×A”式的隔行韵……到底用哪个好?这首先要弄准作者所要突出的意念与重点,究竟是要强调有几条路,还是要强调哪条路最好?因此,最有修改权,可以操刀的,应该是作者本人,别人不好越俎代庖。
闻一多说过,我国诗歌的韵很宽,用韵不是难事。如众周知,连数理化公式以及《三字经》、《百家姓》都用韵,何况我们诗人的诗歌呢!这首诗只要最后这个韵脚改动一下,就一定会是锦上添花了。
可见作为格律诗,像下棋、跳舞、打麻将与游戏一样,有一些必要的规矩,使“不成形”的诗歌“格”之有“律”,而不再跑野马,还是很必要的,这对新诗的规范化、民族化和现代化是有益的。我们可以放开视野,既要纵向地从古到今,又要横向地从中到外,反复比较,诗歌首先必须精炼,内容方面必须强调和突出意境、意象与想象,形式方面世界各国都讲究诗行音节数量的整齐或规律化,都讲究音韵之美,以克服散文化倾向,树立自己的立足品牌。因此,古今世界有各种诗歌,真是百花齐放,但是经得住长期而广泛考验的主体形式,毕竟还是格律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都出现在“五四”之前。“五四”时舶来的自由诗虽然一统诗坛近百年之久,然而此间旧体诗词的多次崛起和近几年来的振兴,以及自由诗的衰微与新格律诗的再度兴起,不是教人刮目相看了吗?
——兴致所致,和路版先生“打油”一首,聊表心曲:
自己|会把握‖云的|起销
自己|会体会‖水的|深奥
自己|会理解‖生的|真谛
自己|会归纳‖哪条|路好
同日,赤峰细雨斑竹跟帖道:
云的忧愁不解会自消
水有自由不会再回流
生的原意在追寻理念
路的优劣总会有人挑
呵呵,卓老师啊,我这是不成体统的了,您多指教吧!!
于是,我又只能即兴跟帖(将前两行颠倒了一下,就变为“×A×A”式隔行韵了):
水有|自由‖不会|再回流
云的|忧愁‖不解|会自消
生的|原意‖在追寻|理念
路的|优劣‖总会|有人挑
——仅就诗体形式而言,这岂不是一首不错的“四五体”的四步九言诗吗?不算画蛇添足吧?问好!
接着,赤版又跟帖说:“老师写的好,学生在学习啊!!问好!!”
——这样,我连忙用首打油诗回帖:
诗友诗友,不是老师是老友,
今年小生六十七,后年才到六十九。
作诗论文各有道,“自由”“格律”都有秀,
长处互相学,你我学诗共为友。
谁说“格律”道貌徒岸然,
回过头来张王李赵都“打油”。
——问好,路版、赤版,饭后假日读此以博一笑。
2008·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