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86|回复: 0

网上诗话(18)参差体格律诗的层出不穷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30 16: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卓韦 于 2009-12-17 06:31 编辑

网上诗话(18)参差体格律诗的层出不穷性

◆ 程文

[关键词]同根性   个性   多样性


    新格律诗中的参差体自然也继承了我国以《诗经·木瓜》《诗经·伐檀》和词曲为代表的参差体格律诗的传统,一是与整齐体的同胞兄弟的血脉相连性,二是参差体形式的多样性与层出不穷性,这一点,诗经里的参差体以及宋词元曲都十分明显。
    从宋词的别名“诗余”、“长短句”看,显然道出对唐诗的补充与发展。《网上诗话(16)》谈及整齐体的诸多“基本诗体”及其“子诗体”,都各有自己的诗行构成方式。正是单用各自诗行来分别组成诗节乃至全诗,才形成了诸多的整齐体诗。这些诗行构成方式出现和存在的意义,还在于促进了参差体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与整齐体不同的是,参差体不是单用一种诗行构成方式组成诗节,而是兼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短诗行并有规律地配合相应的韵律、修辞(重章叠句)等基本格律因素,共同组成了多样化的参差体诗节格律形式(简称参差诗节格式)。

        八九树│梅花,‖陪伴着│你那│小堂│低
        两三声│啼鸟,‖问候着│我这│锦城│归
        二十年│远别,‖你依然│炯炯│目光│直
        恨透了│奸贼,‖销磨掉│铮铮│英雄│豪
   
    ——流沙河《重访杜甫草堂》是首“五九体”六步十四言的整齐体诗。如果将每行从“大顿”(“‖”)处分割为两行的话,就成了用两种长短诗行交相构成的参差体格律诗:
        八九树│梅花,
        陪伴着│你那│小堂│低
        两三声│啼鸟,
        问候着│我这│锦城│归
        二十年│远别,
        你依然│炯炯│目光│直
        恨透了│奸贼,
        销磨掉│铮铮│英雄│豪

    宋词的长短诗行的构成方式,自然是从五七言律句而来的;而新诗参差体长短诗行,自然是从新诗的各种整齐体而来的,所以说两者具有同胞兄弟血脉相连的传统。《网上诗话(16)》之所以选择四步九言诗和四步十言诗等分析它们的诗行构成方式,是因为这对参差体也是一样有益的。由此可见,音步作为组织诗行、量度诗行、形成节奏并进行诵读的基本单位,同样适用于参差体。同样道理,诗行作为构建诗节完成造型的基本单位,以及规范的句法、修辞和韵律等基本格律因素,对参差体一样必不可少,这是两者共同的本质属性。参差体与整齐体不是绝对格格不入、相互绝缘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参差体与整齐体是古今格律诗的两个翅膀,两者相辅相成,比翼齐飞,缺一不可。
    各国格律诗的共性,是讲究诗行音节数量的整齐或规律化。其中讲究整齐划一的指的是整齐体,讲究规律化的指的则是参差体。对于用长短诗行构成诗节的参差诗来说,如果不讲究诗行构成的规律化,就会使节奏流于散乱,失去和谐,也就退化为自由诗了。在组织诗行以及诗节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参差诗节,可以使用二种、三种乃至六种七种长短诗行,但必须用之有律,讲究诗节对称(共用同一诗节格式)讲究重章叠句,以便形成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规律,形成便于吟咏诵读便于记忆流传的节调,形成参差体特有的参差美、旋律美、和声美与音乐美。这种操作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诗行的构成方式、诗节的安排,还是韵律或者修辞方式。天地是广阔的,有更为广泛的操作余地,既可以借用固有的格式,又可以随时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相应赋予一个最能体现其情调意趣的格式,因此参差体的形式是五色纷呈和层出不穷的。

        投我│以│木×,
        报之│以│琼×。
        匪│也,
        永以│为│也。

        坎坎|伐×|
        置之|河之|×
        河水|清且|×
        不稼|不
        胡|取禾|三百|×
        不狩|不
        胡瞻|尔庭‖有|县×|
        彼|君子|
        不素|×

    ——从《诗经》里《木瓜》和《伐檀》的诗节格律图谱,可以看出有两者有诸多不同:前者是用两种三式长短诗行组成的“长长短长”式四行参差诗节;后者是用六种长短诗行组成的有规律的九行诗节。但均属三节重复使用同一种诗节格式。而此后的宋词又继承和发扬了《诗经》参差体的这一种传统。可见参差体的发轫也是从《诗经》开始的,到了宋词时代形成了高峰。新诗的参差体诗歌建设,不仅要借鉴宋词的经验,也要借鉴《诗经》中参差体的许多长处,这对参差体新格律诗是很有益处的。

    参差体形式的多样性和层出不穷性,比整齐体还要突出和强烈。仅选入《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的成熟的参差体诗例就有156首:其中第五辑“全诗一式参差体”123首,第六辑“全诗多式参差体”33首。而仅第五辑“全诗一式参差体”又分为“两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诗”、“三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诗”——“七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诗”等六类,分别是54首、33首、15首、10首、6首和5首。
    仅就这54首两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体诗例来看,形式可谓五色纷呈、目不暇接。诸如郭沫若《Venus》、《别离》,刘大白《是谁把?》,冰心《繁星·之十》,汪敬之《时间是一把剪刀》,闻一多《你莫怨我》,蹇先艾《雨晨游龙潭》,饶孟侃《呼唤》,朱大楠《感慨太多》,田间《地道》,公木《夜巡》,闻捷《喷泉》,巴·布林贝赫《自然美》,于沙《她走了,静悄悄》,流沙河《哄小儿》,雷抒雁《信仰》,师运山《漓江》,琼瑶《梦》,梁上泉《割刀》,刘章《归乡》,范方《夜路》和阿拉坦托娅《风向》。
    ——格律形式涉及诗行构成方式、长短诗行的规律安排,还有句法、韵律以及修辞方式的配合,造就了参差体的多样性和层出不穷性。要想找到形式上完全相同的两首参差体格律诗,那就难了,就像难于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要给每一种形式都命出名字而且想要穷尽它们之间的各种区别,那也是实在做不到的。
    请看沙上雁《深情地 轻轻地》:
        你深情地  深情│回眸
        送来一片
        你深情地  深情回眸
        送来│一丝│恋

        你│轻轻地 ‖轻轻离去
        留下│一缕│悲
        你│轻轻地 ‖轻轻│离去
        留下一腔

    再请看万龙生《冬之晨》:
        山谷│沉浸于‖茫茫的│迷雾
        山边的│朝
        却像是│一盏‖大红的│灯笼

        草上的│薄霜‖化成了│露珠
        雀鸟的│歌
        使人│忘记了‖时令是│严冬

        残留的│黄叶‖在枝头│跳舞
        温暖的│金
        惊醒了│树林‖浅浅的│初梦

    ——层出不穷的诗例及其特色是不胜枚举、不能尽说的。可参阅《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的中篇“参差体现代格律诗”(第202—357首)。
                                         2007·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