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80|回复: 0

网上诗话(12)再谈完全限步说的操作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30 16: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卓韦 于 2009-12-15 06:24 编辑

网上诗话(12)再谈完全限步说的操作性

◆ 程文

[关键词]参差体   种类划分   特点   相反相成





    以文言文为语言基础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格律思想是传统的限字说。我国人民在两千年的创作实践中,创造了以诗经体和五七言古近体诗为代表的整齐体,和以《诗经·木瓜》《诗经·伐檀》和词曲为代表的参差体,并形成了两者相反相成、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又互相促进的民族诗歌传统,赢得了“诗国”的崇高声誉。




    “五四”后的以白话文为语言基础的新格律诗,虽然基本格律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成熟过程,但毕竟在整齐体首先逐步成熟的同时,参差体也开始成熟起来。就像宋词的长短句是借鉴或改造了诗经和五七律等整齐体诗句那样,参差体以千变万化的长短诗行配合重章叠句等各种基本格律因素,形成了讲究诗行音(字)数规律化又富于造型参差美和节奏旋律美、回环美以及和声美的民族传统,以更大的灵活性抒发了诗人的情怀人民的心声。可见参差体与整齐体并非是绝缘的,两者是血肉相连并相反相成、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地发展着。因为两者所处的社会时代、语言基础及其格律条件、构成诗体形式的基本格律因素以及格律思想,都是完全一样的,任谁都无法人为地将两者隔断或分离开来。
    《中国新诗格律大观》所选用的154位诗人的357首成熟的诗例中,整齐体是201首(1201),而参差体是156首(202357)。这156首五色纷呈、各具特点的参差体新格律诗,所表现的长短律,真是数不胜数,层出不穷。将其分类是件很难的事情,千差百异,错综纷纭,难以理出个划分种类的统一标准;命名更难,诸多特点无法靠名字表述出来。因为: 构成参差诗节的所谓“长短句”是很多不同长短的诗行,没有具体的长短标准,到了具体的诗节里,才相对地区别出“长中短”来。㈡ 组成诗节的行数是不固定的,有四行、五行和六行,也有七八九行或两三行。㈢ 这样,长短诗行勾勒成的诗节整体的几何图形是千奇百怪的,据此命名就勉为其难了。有的分别名之曰“开放型参差式”、“收缩型参差式”、“凸型参差式”或“凹型参差式”之类,具体到某诗上可能颇为神似,但是到另一类似的诗上则未必神似,因为如此错综参差的诗节是没有穷尽的,而且好多都似是而非,不足以体现或表述该诗体的本质特点。当然,也有的颇为典型、生动,恰当地体现了诗体的特点。比如拙诗《叶与露的情歌》:

        若问|爱的|楷
        我说|是露|与——
        是露|使绿叶|更绿,‖枫叶|更
        是叶|使露珠|更清,‖光泽|四
        从来就|厌恶‖油的|腐蚀,
        唯叶露|相伴,‖永远|鲜
        无论|是朝|是夕,‖是阴|是晴,
        叶与露|永远‖相濡|以

        叶与露|永远‖相濡|以
        任你|气候|变幻,‖午阳|似——
        从来是|叶子‖拥露|入怀,
        叶与露|永远‖含情|脉脉
        含情|脉脉地|坚持,‖浇注|爱
        催生|鲜花的|开放,‖爱的|结果
        但到|朝夕|之时,
        开怀|览霞|赏……

    ——“东方诗风论坛”的朋友跟帖点评时,说这是“岸柳倒影式”。我在原诗上标的诗体形式是“一式参差体”,因为两节所使用的长短诗行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顺序颠倒了一下。这“岸柳倒影式”,不妨就当做这个“一式参差体”的“爱称”吧。






    经长期、反复研究,还是从源流和根本上入手。区别整齐体与参差体的关键,肯綮应是在两者构成诗节的方式上:用同一种诗行构成诗节的是整齐体,兼用几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的则是参差体。
    当然,参差体也有它的“基本诗体”。划分角度则应立足全诗。像《诗经·木瓜》、《诗经·伐檀》这样全诗各节都使用同一种诗节格律形式的参差诗,即可命名为“全诗一式参差体”。也有人称之为“对称式”,但重此一式的诗节不只是两节,还有三节四节乃至更多节的。全诗一式的新格律诗的诗节构成方式,又分做如下几种:① 刘大白《是谁把?》、汪敬之《时间是一把剪刀》、闻一多《你莫怨我》……以上均用两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形式;② 郭沫若《瓶之二》《瓶之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朱湘《采莲曲》……以上均用三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形式;③ 余光中《乡愁》、瞿琮《勿忘我》……以上均用四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形式;④ 晓雪《爱》、贺敬之《中流砥柱》……以上均用五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形式;⑤ 穆木天《鸡鸣声》、曹葆华《她这一点头》……以上均用六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形式;⑥ 林徽音《笑》、李兆鳞《露营之歌》……以上均用七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形式。
    至于全诗各节使用两种或者三种以上诗节格律形式的参差诗,则可以分别名之曰“全诗二式参差体”、“全诗多式参差体”。前者如:陆志韦《流水的旁边》、公木《英雄赞歌》、阿拉坦托娅《阿妈的深情》;后者如:光未然《夺取春光用武装》、黄淮《如果,我的梦》、郭小川《秋歌·之二》等。
    如果将“全诗一式参差体”再细分“子诗体”的话,自然应当以构成参差诗节的长短诗行的数量为原则依据。前面所列举的六类诗例,① 即用两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诗,② 即用三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诗,③ 即用四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诗,④ 即用五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诗,⑤ 即用六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诗,⑥  即用七种长短诗行构成诗节格式的参差诗。
    诗例比较集中的,可以参阅《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



    参差体格律诗的特点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参差体充分利用了各种整齐体的构成诗行的已有经验与范例,并在以此基础上随时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综合几种诗行而构成一个相应的独特的参差诗节格式。由此看出参差体是种大有用武之地,广有前途、不可限量的诗体。
    其二,参差体的构建,一方面有利于充分体现内容的精神,独特的形式也有利于突出特定的内容,另一方面参差体的形式是五色纷呈和层出不穷的,为表现各种特定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分的条件,也给予了诗人进行创作的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
    其三,参差体格律诗与自由诗的差别在于是否参差有律,“有律”则是格律体的本质属性。任何一个参差诗节,可以使用二种、三种或六种七种长短诗行,但必须用之有律,讲究诗节对称,讲究重章叠句,以便形成个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规律;有规律便有节奏,这才能形成和谐的节调,形成参差有律的音乐美,不仅便于吟咏诵读,也便于记忆和流传。

    总之,音步作为组织诗行、形成节奏和进行诵读的基本单位,诗行作为构建诗节完成造型的基本单位,以及句法、修辞和韵律之类基本格律因素,对参差体和整齐体来说,都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说是两者必备的共同属性。因此,参差体与整齐体不是水火不相容、格格不入的;恰恰相反,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只有通过互相促进,才伴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繁荣而取得了格律诗的不断发展,才创造了周代诗经、唐代律诗、宋代词、元代曲这样一座又一座诗的高峰,赢得了“诗国”的文明与光荣。
    继承了传统限字说的实质(原始而机械的完全限步说)的现代的完全限步说,是新格律体诗的理论核心,其实践性、可操作性是充分的,无庸质疑。参差体与整齐体是古今格律诗的两个翅膀,两者相辅相成,比翼齐飞,缺一不可。
                                2007·7·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