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是我以前写的一则帖子。
关于平仄在平仄间出的律句中的作用,现有两派学说。
一派是王力学说,为节奏说。王力认为平仄间出能形成节奏。
一派是朱光潜学说,为旋律说。朱光潜认为平仄与节奏无关,平仄间出能使诗句“和谐”(melody)。而括号里的“melody”就是英语里的旋律。
这两派学说,谁对谁错,尚无定论,还有待理论工作者进一步研究讨论,以求得共识。
尽管如此,至少有三点是不可否认的:
1、平仄间出能产生某种原因尚不明的声律美;
2、平仄间出的律句和不间出的拗句,是两种声律色彩不同的句式。
3、声律色彩不同句式,适宜表现不同风格内容。
从实践看:
主要采用律句、尽量避免拗句的近体诗的长期创作实践,证明了第一点。
词牌和曲牌大部分为律式体,也有少部分刻意使用拗句的体式,两式并存,还有部分诗人〔特别是杜甫〕刻意写作以拗句为主的古风体,证明了第二三点。
从理论看:
关于律句和拗句的声律色彩,据我所知,有两位诗论家就有明确的论述:
诗论家周正甫指出:律句的“音节”“流美婉转”,拗句的“音节”“刚健沉着”。〔见周正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5月第2版,第345至347页〕
周正甫还在分析杜甫刻意采用拗句的《兵车行》的平仄之后评论说:这些诗,从风格到音节和初唐歌行不同,是比较刚健沉着的,这里也说明不同的风格需要不同的音节。〔出处同上〕
以研究词曲著称的龙榆生先生也有很相似的论述。他在《词曲概论》下篇第一章“论平仄四声在词曲结构上的安排和作用”里,多次指出评论律句“音节谐婉”,多仄声的拗句“音节拗怒”,多平声的拗句“声情低抑”。
龙榆生先生还不断举例说明,这些声律色彩不同的句式适合表现不同风格的内容。诸位可以参见龙先生的《词曲概论》,网上有龙先生的《词学十讲》,也有类似的论述。
http://www.xici.net/main.asp?at=1&url=/u10411035/d52979840.htm
请注意:“流美婉转”与“和婉”含义几乎全同;“刚健沉着”与“拗怒、低抑”也很近似。
两位诗论家都不否认拗句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如果王力的“平仄间出”形成节奏之论能成立,那么平仄不间出的拗句就是缺乏节奏美的句式了,那又怎能解释拗句的强大表现力呢?
按:
龙榆生在评论文学家兼音乐家周邦彦时说:
他的创作,逐渐脱离近体诗两平两仄间用的法则,往往参用一平一仄相间的句子;……《兰陵王》这个所以声情激越的原因所在,它对于四声的使用,是完全改变了近体诗的法式而表现出他的独创性的。在清真此调中,遇着对称的句式,总是和谐与拗怒递用。例如“酒乘哀弦”的仄仄平平是和谐的音节,“灯照离席”的平仄平仄却有些拗怒,“一箭风快”的平仄平仄是拗怒的音节,“半篙波暖”的仄平平仄却又相当和谐……
见龙榆生《词曲概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3月第2次印刷,第169至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