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亚罗风景区返回
从红原经理县到汶川上高速,这条返程路线,基本上已经是目前川渝游客的共识。这一段不但基本上是平路和下坡,从草原经邛崃山脉北段,沿美丽的鹧鸪山南麓,顺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河谷地带到理县。一百多公里的路段,云集了米亚罗、毕棚沟、古尔沟、松坪沟、桃坪羌寨、甘保藏寨等早已成名的,具有世界遗产品质的自然人文风景。温泉圣水、冰峰雪山、藏羌风情,令人目难遐接。特别是被藏胞称为“好玩坝子” 的米亚罗,据称是我国至今发现并已开放的,面积最大的红叶风景区。早在上世纪末,就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人与自然保护圈。年青时在川西北时,听过一首民歌,印象很深刻:
趟过九十九条小溪沟,翻过九十九道大山梁。
清澈的冰泉顺沟涌,火红的枫叶满山扬。
* * *
妹是临溪的红枫叶,山泉就是那有情郎。
纵身跃哥的怀抱里,跳出山沟去同闯荡。……
据说就是唱的那儿的红叶,尽管那时还处在物质生活相当艰难的年代。米亚罗的红叶,依然已经有很大的名气。可见人类对美的追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曾停止过。
可惜那种层林尽染、姹紫嫣红的魔幻般景象,每年只有深秋那短短的一个多月。有缘得见者究毕不多,现主人为不让远来的游客留下太多的遗憾,特地在场口塑造了一株高大的红枫,来作形象展示。树下还有一对藏族夫妻牵着牦牛的雕像,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远远看去,也不失一道靓丽的风景。附近的茶园也特地置了一圈黄菊,构成一幅金秋的诗情画意,力图让人们记住这里最美好的一面。
我们在米亚罗最具代表性的景区,毕棚沟口的二道桥用的午餐。这里离升级后的景区接待中心,还有十公里,立有理小公路记的石碑。我以为这就是现理县到小金公路的起点。当时很有些兴奋,认为又找到了一条理想的旅游路线。细读碑文后方知,原来这是在汶川大地震后,由湖南来援建的一段旅游公路。碑文是用四言诗的形式写的,其中有:“戊子五月,汶川地震。田园破碎,悲痛九州”。“理小公路,旅游纽带。小康金桥,生命通途”。“溯梭罗沟,止大梁湾。穿雾揽雪,尽显风流”等句。才知其美意,可见当年全国援助之力的巨大。不但参与了应急的消灾救难,还为其重建恢复,栽下了一棵棵摇钱树。这集青山、红叶、蓝天、碧水、飞瀑、泉流、海子、冰峰、雪山于一体的毕棚沟景区。才能全新的提档升级,成了阿坝州内又一个真正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其实这也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团,先前听来游过的朋友说,这里实际上正处于四姑娘山的背面。看到的冰峰雪山,只不过是四姑娘山的背影,我曾以为是无稽之谈。现因这理小公路的规划,再结合地图研判,才觉得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特意驱车到接待中心去看了一下,心想如果只需二、三个小时,能跑到景区尽头去看看冰峰。实地观察一下,看一下四姑娘山的背影或侧影,即便返程熬点夜也值。但现实是目前的景区建设,已经颇具规模,管理也很正规。只能乘景区的车进入,没有半天的时间、不留宿,是走不出来的。我们只好带着遗憾登程。其后只在桃坪羌寨那一带停下来,购了些准备带回家的土特产,在杂谷脑河边拍了几张照片。远望着那经过汶川大地震,也依然卓然傲立的高碉,心潮起伏跌宕。不要说海外游客,将其视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就是我们自己,又何尝真正将其研究透彻。这些雄浑挺拔,屹立于村寨中的巨大碉楼,仅以土、木、石、麻筋为原料。有高有低,从几米到几十米,有四角、六角、八角各种形式。依地形与民居结合为一体,相依相存、历久不衰。而且有些只以片石与黄泥砌成的石碉,建时不先测算、绘图,也不吊线、信手砌成,仍然结构匀称,棱角突兀,雄伟坚固,精巧别致。在世界建筑史上,也绝对是一大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吸引着全球各地络绎不绝的观光客。只是经过震后重建,哪里还像个小山寨,已是一个商业气氛十分浓厚的小镇。就是这条路,包括路边店和两侧的民居,都已修得漂漂亮亮。虽然外形还保留了点藏羌风格,但内里则面目全非。特别是县城,虽然限于地形,没作太大的扩展。却也全部焕然一新,一色新式的小高层,街道绿化一应俱全,餐饮、住宿的装修,一点不亚于外面的中、小城市。一副繁荣的旅游景区气派,再也找不到当年经过时那种古朴原始的自然感觉。
我已无心观景,整理出了两道首回文辘轳体诗,以打发旅途的无聊:
秋山红叶行
红叶秋林秋叶红 白霜寒露寒霜白
风尘洗净洗尘风 客醉茶香茶醉客
仙园梦游引
假如真日真如假 香桂月园月桂香 雅道仙乡仙道雅 黄花菊苑菊花黄 这是借鉴回文联,稍作改造演化而来的杂体诗。每首依序流转加上倒读,均可得不同组合的七绝八首。自我娱乐,权当消遣,也是一种很好的遣词练句游戏。其实也未必不能寄托进作者的一点真情实感。没等我把这些圈圈理顺,车已开到了大禹的塑像面前。不远处已见高速的入口,从自驾游的角度看,进入高速路,便等于到家了。因已能掌握距离和时间。如果每辆车里,有两张以上的驾证,能保证经常替换,遵守规定时速,更是很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