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静月听风 于 2014-6-10 08:14 编辑
《一朵桃花嫁给了春》 文/柳思人
把三月剥开来,一瓣一瓣,似花的笑靥上,全是写春的诗。 卿卿我我里,一朵桃花嫁给了春天。几只蜜蜂,在小南风里数着绯红的嫁妆,一树一树。 拣一段江南的好日子。阳光,开始翻晒新生活。
【静月听风赏析】 这首诗采用比拟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丽,洋溢着一种温馨而浪漫的田园情调。 在诗人的眼里,“三月”是被“剥开”的,或许是借着风的手指,轻轻“剥开”雾的迷帐,裸露出阳光明媚的笑脸;“剥开”泥土的芳香,还浅草一个吐绿的平台;“剥开”桃花的“笑靥”,宛若香闺待嫁的姑娘;“剥开”蝶舞蜂飞,共同演绎生命的春天……就那么一个“剥”字,精当地描绘出一个个感性的春天的画面,进而从中剥离出生命的意义,生活的经验,令人遐思迩想。通过诗意的渲染,增添了诗人主观世界的浓重色彩。“似花的笑靥”、“写春的诗”、“几只蜜蜂”、“小南风”、“绯红的嫁妆”、“江南的好日子”一连串春天拔节的意象,充满了动感的姿态, 整首诗构思精妙,意象简洁,物象的选择大多具有普遍性,让大家耳熟目染的东西换了一副新生的面孔,生发出陌生化的理解途径,给诗歌增添了几份神秘,给读者产生了几许幻想。
《春的呢喃》 文/依然
沿着心灵的路径,春天发芽了,例子,不胜枚举。 一些悠然而来的诗语,装饰着不期而遇的风景,仿佛紧裹盛世的时装,缤纷流年。 并非多余的情节,穿街过巷,一抹倩影,几番唐宋的气息。
【静月听风赏析】 这首诗,诗歌题材与视野开阔的精神跃进,历史与现实融合的心灵观照,使得岁月的沉浮具有了一种时空的穿越感,让人浮想联翩。 诗人通过温婉细腻的描写,把女性的委婉表达转化为更具有张力的社会万象,展示出诗人内心生活的灵动。跨越时光也好,拨开迷离也罢,流年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都在诗意的捕捉中起着微妙的变化。“沿着心灵的路径,春天发芽了”,这个“不期而遇的风景”弥漫着生命的风情,炫目着诗人精神自救的色彩。以思维的穿透力,梳理、过滤现实的人与事、景与物,“情节”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宛若微风轻拂,点到即止。 整首诗情境与画意相互交融,清新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无比开阔的思维空间。侧耳倾听“春的呢喃”,思绪融入一片淡雅的春色。
《大街上》 文/赵德民
广告牌。钟点房。洗浴城......车流。乞丐。流浪狗...... 像真实的雾霾和沙尘,悬浮、游走、贪婪。离的这么近,仿佛从未遥远。 当生命的钟被敲响。我该如何拿出内心的镰,来收割这个世界的苍白、冷漠和荒芜?
【静月听风赏析】 心理感受的真切描写与写实手法和象征意味的有机融合是这首诗最显著的艺术特点。诗人凭借生活中的“瞬间印象”,借一斑而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达到了言约意丰的艺术效果。 “广告牌”、“钟点房”、“洗浴城”、“车流”、“乞丐”、“ 流浪狗”、“雾霾”、“沙尘”,林林总总的一些生活片段,看似逻辑混乱,实则有一条线,穿起了整首诗,为写实的社会状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力透纸背,富含浓厚的时代意味。诗歌以一个问句收尾,事实上答案早在诗人,抑或是读者的心中。诗中每一个意象都是矛盾的,对立的,扭曲的,它们是心灵,是社会,是人的信仰徘徊不定难以为继,是精神的诉求被物质生活折磨得奄奄一息,是此消彼长的欲望总是不合时宜地光照。通过物象的强烈对比,反复渲染了诗人主体与事物客体在情感方向的冲突与反差,来反衬出诗人内心情感的炽热似火,使得诗的内在张力由此凸现。 整首诗在节奏上显得非常流畅、连贯,转承自然。通过口语化、散文化的笔触,把悲悯敬畏情怀倾注到底层,让弱势的生命群体形态表达有了破碎、细小、残缺、卑微等画面,诠释出精神与物质难以平衡的社会命题。
(2014年6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