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格律体新诗的唱和成果
——读《中国格律体新诗》第九期(同题唱和专刊)
中国古代诗人之间往往互相唱和,从而留下了许多佳话与佳作。就是在世界范围内,这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独特的诗文化现象。可惜自从“五四”文学革命之后,这一传统几乎从新诗中彻底消失了。可喜的是,近年来在“东方诗风”、“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及其各自创办已达6年之久的《东方诗风》和《格律体新诗》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下,格律体新诗已经打破了自由诗的一统天下,渐成气候。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爱好此道的诗人们之间继承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也开始形成了互相唱和的风气,并且产生了一些成果。正是有鉴于此,“中国格律体新诗网”所办《格律体新诗》第九期便编辑了“同题唱和专刊”,将这些唱和之作集中展示,使之得以彰显,并示提倡之意。
“一次六行体试验的集体演练”
2009年11月21日,我同时在“东方诗风”论坛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贴出了一首《戏为六行》:
在这严寒的日子
添加再多的冬衣
也觉得无济于事
在这严寒的日子
唯一的御寒方式
是思念远方人儿
当天,此诗便引起了王端诚、马德荣的注意分别写了和诗,并由马德荣一并转帖到“现代诗人”论坛。马德荣在为《一次六行体试验的集体演练》所写的编者按中说:“不意就此波澜迭起,众诗友群起唱和,在这三个论坛形成了一个此起彼伏,一和再和,美不胜收的格律体新诗诸家唱和的热潮,成为一次六行体的集体演练。”不仅如此,马君还指出,这一演练,还推动了对于六行以外的四行、八行、十四行等定行诗体的“确认和定位”。
此辑一共收诗41首,马德荣、任雨玲分别和了6首、5首、我居然也自和了3首。全部唱和作品达41首之多,的确蔚为大观。与中国古诗的唱和一样,这些作品形式与首唱完全相同,都是七言三步六行诗,而内容相关,却不是重复,而是有所生发,注入了新的元素,有新的意蕴。因而这些和作也各有其价值,放在一起,相映生辉。例如王端诚最早的和诗,就是写思念的两面性,既痛苦又愉快,既愉快又痛苦。马德荣的和诗,则扩展了思路,从自己想到对方,从离别想到相聚。武延霞则从严寒想到盛夏,任雨玲又从北方想到南方,余小曲在两节之间还采用了顶针手法······如此等等,各有千秋。而适当地选取精彩的跟帖,又充分体现了网络的特点和优点,反映了诗友们在唱和过程中的思考。例如张先锋的一条很长的跟帖就探讨了三三式分节的六行体可以采用的韵式达6种之多。
雪的咏叹
另一次大规模的唱和是由刘贵宝的《冬雪》引起的,刘诗如下:
是一场冬日的问候
是一次遥远的漂流
驾一艘流云的轻舟
摇曳着洁白的衣袖
说是这短暂的春秋
唤醒了亘古的烦忧
说是这草原的深幽
唤出了游子的新愁
因为是咏雪,在内容上就比较宽泛,可以寄托作者各种不同的感受;而形式必须是四四节式的八行体,则不能改变,只是行式没有一致的要求。体式一般都是整齐体,少数也采用了上下两节参差对称的体式。数量也达到40余首。这些作品在内容、形式双重限制下也充分体现了诗人们的才情,体现了格律体新诗的灵活多样、摇曳多姿。
刘贵宝的原唱音韵和谐,节奏轻灵,意境幽美,想象奇特,有一种唯美主义倾向。有的和作堪称别开生面,例如李治国构思就很巧妙:竟然以“天上没有一点雪意/我也可以吟咏雪花”开头。张先锋则以雪的自白立意,来抒写自己思想深处对自由、真情的渴望:“去那有情有景有恩有爱的世界/纵然万劫不复也一享自由之风”。汪常也是别出心裁,竟欲“醉饮冬雪”,而且两节诗采用了“岸柳倒映式”结构,下节是上节的颠倒。其他佳作亦复不少,就不一一引用了。总之这也是一次唱和也相当成功,可圈可点处甚多。
其他
除了重点介绍的两次唱和盛事,专刊还刊登了四次格律体新诗的唱和之作,首唱作品分别是:《金鱼的复仇》(张先锋,八行体),《同行》(马德荣),《兔之告白》(万龙生,十四行体),《为你写诗》(马世成),《换台历偶得》(张先锋,六行参差对称体)。
需要说明的是,梁上泉《元九登高》唱和、《2012七夕唱和》均为古体。不过格律体新诗人学写一点诗词倒是好事,如果能够较好地掌握诗词写法,成为两栖诗人当然更好。
而《“静竹轩”同题唱和》实际上是自由诗的同题创作,并非唱和,不在本文论列范围之内。
结语
从《格律体新诗》集中展示的格律体新诗唱和成果,引起了我的思考,有了以下一些想法:
一、因为格律体新诗如今已经有了“信众”们共同遵从的格律规范,尤其是逐渐形成了几种定行诗体,就与古代诗歌一样,有了诗人们互相唱和的形式依托。因为如果不采用共同的诗体,就不存在唱和的可能性,充其量是一种同题创作罢了。
二、诗人之间互相唱和是交流诗艺,增进友谊,繁荣创作的有效途径,此风可长也。
三、一般情况下唱和是诗人读诗后产生的自发创作冲动,但是也可以引发他人的创作兴趣,以至形成一种众人参与的群体创作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出现和诗后,论坛的版主们可以因势利导,推动唱和,从而达到提高兴趣,繁荣创作,探究诗艺的效果,并且使版块更加活跃。
四、这次《格律体新诗》着意推出唱和专刊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两刊都可以有意识地配合论坛,刊出唱和特辑,配发相应评论那就更好。相信这样的举措必将有益于格律体新诗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