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篇 稿子 供老师们参考定夺:
我对自由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一点看法
说实话,由于形势限制,读书时代的我没能读过多少唐诗宋词,只是读过几首《毛主席诗词》,只是恢复高考我上示范过后,才正儿八经地接触到一些古典诗词或一些当时的现代诗歌,诸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之类,有时也学着写点“顺口溜”之类的所谓诗歌。2008年我会操作电脑后,开通了一个个人博客,里面有“博友”写的即景即情小诗,我也凑热闹地“和”上几句,都是什么五言七言之类的,也挺有意思的,至于平仄,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顺口,有些意境或意义,就乐之陶陶了。2011年,我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了一个诗歌网站举办“黄芽茶杯”全国诗歌大赛的启示,就点击进入了这个诗刊,并且写了一首小诗《我是大别山上一精灵》参赛。
我是大别山上一个小小精灵
云天为父
后地为母
大别山是我的敬爱的母亲
依躺在妈妈温润的怀抱
不想睡醒
吮吸着金鸡山甜美晨露
忘了时分
披裹着白马尖轻柔暮霭
温暖如春
我是一个受宠的精灵
我是大别山上一个精灵
选择绿色
最爱纯净
明澈水儿是我一生的情人
接受了他那热切的拥抱
面热心跳
倾听着他那滚烫的表白
甜蜜沉浸
享受着这至死不渝的爱恋
幸福一生
我是一个甜蜜的精灵
我是大别山上一个快乐的精灵
喜欢交友
最具缘分
四面八方有着恒久的知音
合着时代不停的矫健步履
走出大山
带着家乡父老的质朴心意
盛满深情
分享着人间缭绕缤纷的馨香
倍感荣幸
我是一个幸福的精灵
我是大山一名友好的使者——
大别山上一个小小的精灵
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这次大赛,在期盼和忐忑中等待结果,当然没能获奖。因为最起码一点,是因了我的诗歌押了韵,就这一点也就挡在大门之外了。可在这个过程中,我时常浏览浏了一些诗歌网站,对自由新诗有了一些大概的了解。以前看到过自由诗,但不怎么感兴趣。接触到以后,觉着也不错,天天去看看。试图看出点门道来,结果怎么样呢?自由诗给我的感觉就是,它太自由了,自由得有点不靠谱了,明着的节拍无须有,律绝和押韵更是不要去管它的。
这让我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产生了一个疑问,不就是分行写的散文吗?甚至连散文诗都不如,再后来,才知道这类诗的主要功能似乎就是写给“诗人们”自己看的,普通人是看不懂的。另外,我还发现,我实际接触的写自由诗的师友们人都很好,和蔼和亲,亲和力特强,可诗坛里的某些诗人却挺自负甚至是挺“排除异己”的,似乎只有写自由诗,才算是写诗,其他不算是写诗!引用一下这句话佐证一下这个事实,某位诗人在他写的《自由诗之写作技巧》一文里,就有这样告诉学写诗同学们:“我们通常所说的写诗,一般指的就是自由诗。”可以看出,尽管在这句话里,有“通常、一般”这两个辅助词作掩护,可这句话的霸道的劲头还是显露无遗的。就像《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天赋极高,武功也极高,几乎已臻化境,一般人他是瞧不起的。不是要给他侄子(儿子)欧阳克找黄蓉做媳妇,甚至连武功天下公认数一数二的黄药师他都不会理睬的,更别说什么洪七公、周伯通了。不过华山论剑时,由于他练“九阴真经”,走火入魔而废了,也可算作是对不知天外天者的一种惩戒吧?不过对于武林本身来说,还是很可惜的。
那时,我就有了一种新奇的发现:自由诗太讲究“内律”和“自恋”了。她简直就是要把藏在心尖上的一点针尖大的小私密,怯生生地告诉她的小闺蜜或者小情人,还那样神秘兮兮的!外旁人根本没办法知晓,她(他)们间到底说了些什么。自己一把年纪了,若是像个小青年那样向里闯,不落个不大不小的残疾才怪哩!良禽择木而栖,还是寻找更好的去处吧。
这个时候,有诗友领我到《格律体新诗网》去溜达溜达了。说来也怪,这种诗体给了我一种清新之感。我发现这种诗体既有旧体诗之传统,又有新诗之自由,太好了!经过写作实践,我慢慢知道,这类诗的“格律”应该就是“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结构载体,是一种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就像法律法规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样,从诗歌发展史来看“格律”的作用,就是为了保障诗歌的健康发展而应有的法规。若不然,诗歌很可能就会像兴盛一时的“汉赋”那样,盛极而衰了。因为不管什么文学样式,都应有它的基本社会功能,诗歌要完成它的社会功能,最大的优势就应该是它通过吟诵、朗诵、甚至歌唱的形式,去表达它的意象和意境,进而表现出诗的主旨、完成它应有的社会功能的。至于格律体新诗里的“新”,当然就是为了打破“旧体诗”的原有局限性,适当地放宽格律和音韵的限制,更好的表达出诗歌的诗意和诗性,增强诗的美感和社会功能性而设定的。因而,推陈出新,顺势而为,就有了“格律体新诗”这种新诗体了。“格律体新诗”这种诗歌样式很可爱。她神形兼备,既高雅,又亲民。既有其独特的韵味,又有其灵动的样式,还可以表达抒写鲜明的意象和意境,可谓是诗界一朵鲜艳的奇葩。虽然我的习作还很表层浅陋,可格律体新诗诗坛里,写出格律体好诗美诗的大有人在,许多杰出的格律体新诗与其他类诗歌比起来,丝毫也不逊色。只是要写起来,要在词句表达和韵律斟酌方面花的精力要更大一些。
通过一段时间揣摩探讨和比较,我觉得,纯自由诗的那种酿造内心的私蜜没有错,诗内所存在的“内律”也确实存在着。但这类诗歌现在已经相当地变味了,变得太饶舌、晦涩而自私了。还有一点点这种诗歌的初创者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朦胧”的味道吗?没有了。即使朦胧诗歌也是不断发展的,但在诗人胸怀中,也应该想到,应该把这种私蜜尽可能多的分享给别人,而不能把诗歌创作变成了“诗人们”那种非常私我的孤芳自赏了,那就几乎完全丧失了诗歌的社会功能性,变成一种纯粹的诗人间的“闺蜜游戏”了。并且这类诗的诗人们,还时常要去责怪一般人没本事去听懂这些人之间用散落的形式传达的“腹语”,说这些人真个没艺术细胞,随它去。这就造成了“诗人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这种种怪现象的产生。
而格律体新诗,正是在表现诗歌的意境和形象性的艺术基础上,推陈出新,很好地表现了诗歌社会功能性。它把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和诗歌应有的社会功能性,较为有机地契合起来了,解决了旧体诗和自由诗都没能解决的一个难题,确实可喜可贺。这就是我在此之后一直热衷于“格律体新诗”习作的一大动因。
上面这些,就是我对朦胧自由诗歌和格律体新诗这两种诗体的一点不成熟看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也算我对诗歌探索献上的一道小菜吧。看我不年轻,我可是个诗学后者。因而,以上这道小菜,让大家去品尝,也不去管它味道是咸是淡、是酸是甜了。
写于 2014年3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