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3|回复: 1

【转】从诗歌发展史来看新体诗歌(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5 22: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从诗歌发展史来看新体诗歌(资料)相关搜索: 诗歌, 发展史, 资料

从诗歌发展史来看新体诗歌
                                      
孙多吉
  什么是"新体诗歌"?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诗坛上,只有古典诗词和白话诗(新诗)两种诗体,所谓"新体诗歌"这种新兴的诗体,虽然在四川先走了一步,但在全国来说,影响还不大,知者也较少。为了研究"新体诗歌",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新体诗歌"和它名称的由来及现在发展的情况。

  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了中国诗的出路,他说:"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族的,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立的统一,太现实就不能写诗了。现在的新诗不成型,没有人读,我反正不读新诗,除非给一百块大洋"1965年毛泽东给陈毅的信中说:"但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有一些好的,将来的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新体诗歌"之名,其来源即在于此。1998年是毛泽东成都讲话四十周年,成都晚霞诗书画院的诗友们聚集在成都,在羊村的主持下进行了隆重的纪念。会后,羊村组建了中国新体诗歌研究所,有计划地对新体诗歌进行研究,并创办了不定期的《新体诗通讯》,推进新体诗歌的发展。随后又出版了《中国新体诗歌选》第一卷。这一卷是在中华诗词学会"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方针指导下进行组稿的,受到中华诗词学会和会长孙轶青的支持。这本《中国新体诗歌选》内容丰富,选及面广,作者有515人,可说是洋洋大观了。新体诗歌研究所研究员李良辉称它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新作诗歌的创作宗旨,走的是传统诗词、民歌、新体"三结合"的道路,其作品"融诗词曲赋民歌于一炉,并吸收新诗的优点,道路宽广,形式自由。"主张百花齐放,共存共荣。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创新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能照搬洋货,一定要符合大众化、民族化、时代化的原则。
  
  新体诗歌是诗歌发展的新产物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上层建筑的诗歌自然也不能例外,要与时俱进,要继承的创新,它的兴衰离不开人民的爱憎,社会的要求,合于时则兴,逆于时则衰,这是文化包括诗歌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统观三千年中华诗歌的递嬗,莫不如此。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所著《艺苑卮言》中说:"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婉啭,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尽管王世贞是个复古派,但这一段话对风、骚、赋、诗、词、曲的发展过程与原因却讲得简要明白。到"五·四"时,由于受到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影响,中国兴起了打倒封建文化--旧文化的浪潮,反对文言文,反对旧诗词,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诗代替格律,于是白话文和白话诗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不能阻挡的。现在看来,古典诗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自身的缺点。如格律严谨,用典奥僻,守旧泥古,难懂难学,这些情况,都脱离了人民大众。特别是用了千年的平水韵,由于年代久远,古今语言变易,很多韵字已不适合今人入诗。还有,随着岁月流逝,社会前进,旧词汇日日消亡,新词汇年年产生,如全是仄声的新词语: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马列主义、共产主义、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这些名词很难写入平仄交替的格律诗句里去。还有许多外来语,包括外国人名、地名,都无法在格律诗句里运用自如,所以古典诗词也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日子了。再说五·四新兴的白话诗吧,白话诗至今八十余年,"迄无成功",连当年提倡新诗的老诗人也"勒马回枪写旧诗"了。这说明白话诗曾有过一些辉煌历史,产生过不少精品,但实践结果,最终还是失败了。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新诗西化、晦涩、朦胧,没有成型,缺乏体式。有些新诗,玄,专家看不懂,大学生看不懂,文化较低的人民大众更不必说了。这样的新诗,远离现实,人民不欢喜,社会不需要,只好让作者闭起大门,自我欣赏,敝帚自珍了。这样的新诗再不改革,前途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就在这个新旧诗面临悬崖削壁,此路不通的严重关头,旨在古典、新诗、民歌"三结合"的新体诗歌以崭新的雄姿出现了,这也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所以说中国新体诗歌的出现,是诗歌发展史的新产物。全国的新旧诗人必须拭目以视,引起注意,成龙成凤,都必须加以支持!

  新体诗歌的体式问题

  我看了《中国新体诗歌选》以后,对入选诗歌,深受震动,有些好的作品,其感染力不亚于历史名篇,使人手舞足蹈,读后难忘。当然也有不少平庸之作,诗艺不高。最使我产生疑问的问题,便是新体诗歌的体式问题。宇宙万物,都有它自己独具的形貌体型,新体诗歌当然不能例外,总应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规律。现在入编书中的新体诗歌,在字数、句数、篇幅、押韵、体例各方面都没有一定限制。一首诗短的只有两句,长的竟达百余句;一句里短的一二字,长的数十个字;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有对偶句,有长短句,也有齐言句,十分自由。有的像散文诗,有的简直便是一篇有韵的散文。如此这般,难怪有人讥为非驴非马,不伦不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想作为一种诗体,任管没有严格条款的约束,但起码的规矩总还得有。否则新体诗歌"新"得漫无边际了。既然是漫无边际,便没有自己的特点,便没有自己的风格,与一般散文也便没有两样,也就不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新体诗歌了。

  体式问题很重要,晚霞诗词大赛办公室出版的《诗词研究》(第九期)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很多专家有价值的文章,这是值得可喜的大事,不久将来当会有大家公认的结论,使新诗歌在"三结合"的宗旨下走出一条成功的道路,这是全体诗人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5 2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提到新体诗缺乏体式问题,其实格律体新诗已是很好的答案。
----晓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