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28|回复: 0

中国诗歌的复兴只是小菜一碟/韩钓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5 22: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诗歌的复兴只是小菜一碟相关搜索: 中国, 诗歌, 小菜

本帖最后由 韩钓月 于 2009-6-26 22:15 编辑

——小评并感受满分作文,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绝大多数中国人恪守老祖宗“满受损,谦受益”的古训,总体来说为人行事普遍比较低调谦冲一点,习惯于说“小话”,办大事。但是不知何时有部分国人染上了说大话的“吹牛癖”,笔者以为对这首诗的评价也难逃“吹牛皮”之嫌。下面,边录下报道。边作点小评。 荆楚网消息:记者昨采访高考阅卷情况时,多位作文阅卷老师一致介绍,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长诗(全文附后),被他们评为今年高考语文“最牛满分作文”。 该作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文首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绍了该诗歌的写作背景——2008年作者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歌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写作。 “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笔者:这儿牛皮吹炸了。)武汉某省级示范高中阅卷老师介绍,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笔者:比较翔实的评论。)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第一、二句出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基本食而未化。第三句平实无奇。第四句中的金瓯本指金的盆、盂之属,此处意为疆土。唐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清秋瑾 《鹧鸪天》词:“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此句化用,切题。)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皇祚和天均指帝统;皇位。此四句平实。符切史实。)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尽烈火句不尽如意,尽可调。四句较平实。)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考生非常熟悉历史典章事件。)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狝。(第一句啾啾既可形容许多小鸟一齐叫的声音,形容马叫。形容老鼠的叫声。也可以形容凄厉的叫声。化用了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第四句中的“狝”在古代表示秋天出狩。)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国步指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诗经·大雅·桑柔》:“于乎有哀,国步斯频。民残则指百姓受到伤害。孔子:“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四句俱为怨愤之语。)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第一句中逝川原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此处用来比喻流逝的光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有"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越女本指越地可敬可爱的女子。一指春秋时越国一女剑术家,善论剑。李太白亦曾为越女写诗作传。《七绝•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越女词》之一;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星月。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越女词》之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越女词》之五: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笔者以为这里的越女不可做实。第四句半国殖民半封建,老语。)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过渡自然。第四句今将炮火灭清廷,语稍硬,可改。)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两句语稍硬,可作微调。)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后三句有疵之句,可微调。)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老语,套语亦可化用在新的语境中。)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抔,埋没荒烟蔓草间。(此处覆意为灭亡。出于汉·刘向《列女传》: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此几句亦无新意。)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前二句转的可爱。尾词间前已用过,可避用。下同。)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第一句中行人不确。)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后二句笔力稍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第二句却有转的不自然。焕换可替。)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以下多为套语,多无新意。但亦为平实可用语。略评。)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前二句语太过,有伤诗气。)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在诗衰词微的当下,一翩翩少年能立马而就洋洋洒洒千言,确实很牛。当是中国诗歌之福,亦是中国教育之福。只是笔者不敢苟同“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之说。这样说岂不是在宣布当代李白已然横空出世。 此诗的实际水平。并未臻达上乘。当然,若为了奖掖后学故,也可以打个满分。
      在赏读这首诗的时候,笔者忽有奇思妙想。当代中国诗歌的复兴只是小菜一碟——若中学生中多有像这位考生这样的今古诗文基础。若我们的主考大人以及各个学校的语文老师们每场语文考试都能鼓励学生写小诗一首(可算作附加分)。并且全社会重视诗教蔚然成风。那么,笔者敢斗胆预言:在资讯发达,高等教育比较普及的当今中国,诗歌复兴只是小菜一碟,不日可期。“饿死诗人”也将成为随风而逝的一个遥远梦呓。(非专家视点,抛砖旨在引玉。)
09年6月于淮安钓月小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