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1|回复: 0

标准诗行是诗歌的基本细胞(以曲径通幽(雨玲)的诗《也许》为例)/刘聪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5 22: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准诗行是诗歌的基本细胞(以曲径通幽(雨玲)的诗《也许》为例 )
文/刘聪美

女诗人曲径通幽(雨玲)的新诗《也许》原文是这样排列的:
也许生活的忙碌,
打乱了我的作息。
也许是你的出现,
使我产生了压力。
也许遥远的距离,
成就最美的相遇。
也许生活的无奈,
使我淡化了情意。
也许茫然地回顾,
不再拣拾那记忆。
也许天边的风景,
难在地平线升起。
也许是岁月悠悠,
难诉那离愁别绪。
也许青鸟的歌唱,
寻找着你的足迹。
也许我这颗凡心,
追随你一个世纪。

《也许》共3段,每段6句,共18句,每句7个字,不计标点共126字。
诗之所以为诗是什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之为诗的?是因为分行吗?古代的诗文都不分行,是诗的作品照样也还是诗,是散文的照样还是散文,绝不会因为把这散文一分行排列就成为诗的。诗与文这两种基本文体照样泾渭分明。当然,现代诗借鉴外国诗歌,采用了分行的格式,是有其积极意义的。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分行分让读者马上产生了对诗歌特征的期待感,马上就联想到了诗歌的基本属性,预备着为它做诗歌阅读和朗读的准备;二是在读诗的时候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对韵脚字的认别,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了,因为诗歌就主要是借助了某些诗句句尾的韵脚的作用形成同韵结尾的语音流,并使邻近的语音流在同韵的对比下产生声音的共鸣共振,使人心灵的耳朵在前一个同韵声音结束之后不久又遇到类似的声音,两音相谐相押,形成和声,如此循环往复,同韵语音流环环相扣,同韵而不同声的语音流相互碰撞,前呼后应,音韵铿锵之声由然而生。同韵语音流每隔一小段时间后再复现前面出现的同韵语音流,那一个同韵之声,仿如声音宏亮的鼓点儿,传下去,传下去,让人在这种鼓声中感受诗歌的激情。这每一“鼓点儿”结束的地方,其声音就要做相对长一点的停顿,这个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停顿把整篇诗歌分成若干个片段,若干个以韵脚结尾的语音流。这些语音流或诗歌片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不光表现在意义上的相互关联,更重要的是语音上的关联。
我称以每一含有韵脚成分的诗句(包括这前面一个韵脚之后开始的所有诗句,一般有一至三个或更多,但音节总数应该大致控制在30个音节之内)为一标准诗行。建设标准诗行这个概念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它把作者的随意分行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又一点也不影响原作的内容和节奏。这就象把没有刻度、不好做量化分析的液体倒入一个有刻度可做精确测量的容器进行量化分析一样。标准诗行正是这样一种对诗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有刻度的“量化容器”或“量化仪器”。
我们可把《也许》做如下的排列,把它排成标准诗行的样式:
也许生活的忙碌,打乱了我的作息。
也许是你的出现,使我产生了压力。
也许遥远的距离,成就最美的相遇。
也许生活的无奈,使我淡化了情意。
也许茫然地回顾,不再拣拾那记忆。
也许天边的风景,难在地平线升起。
也许是岁月悠悠,难诉那离愁别绪。
也许青鸟的歌唱,寻找着你的足迹。
也许我这颗凡心,追随你一个世纪。

以上第3行这种排列方式我称为相对标准诗行,因为这一行诗中还包含两行诗,而且两行行尾都有韵脚,之所以把这样排主要是为了兼顾它与别的8个绝对标准诗行在音节数的多少上形成一致,这有利于每一标准诗行在时值上的一致,朗读时就会使每一诗行使用大致相同的时间,这每一大致相同的语音流就是一个诗歌的旋律,它类似于音乐中的一个小乐段。
每一标准诗行形成一个韵拍,这是古代诗歌理论的说法,我称这个韵拍为韵节奏。诗歌的韵律就是由这些韵节奏的相互作用才产生了音韵优美的律动。诗歌就是用这样的韵律再现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和文学体裁。
如果我们单独看这样一个标准诗行:
也许生活的忙碌,打乱了我的作息。
这其实就只是一个句子而已,是一个散文的句子而已。但如果与后面的一个标准诗行结合在一起看:
也许生活的忙碌,打乱了我的作息xi。
也许是你的出现,使我产生了压力li。
马上你就可感到它是诗了。这也可见,诗歌最根本的元素是韵脚字。可不要小看了这韵脚字。上同这28个字,两个标准诗行,之所以能形成诗,就是由于这两个韵脚字的作用,是它们的存在才形成了两个韵拍,两个标准诗行,两个诗的旋律,所以也可以这么毫不夸张地说:
诗歌的细胞就是以韵脚结尾的标准诗行或同韵语音流。
此诗第3个标准诗行由于是相对标准诗行,这内部还包含有两个绝对标准诗行,这本身就是诗:
也许遥远的距离,成就最美的相遇。
也可排作
也许遥远的距离li,
成就最美的相遇yu。
这两行是相押韵的。
所以也可以这么简单地说:诗歌就是韵文。

至于说诗的意境问题,我以为并不是诗这种艺术体裁所独有的,它是任何文学甚至作何别的艺术都可能有的艺术属性。有的艺术意境美一些,有的差一点,甚至一点意境美的影子都没有,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此文不提及了。

此诗含9个标准诗行,每行不计标点14个音节,但我们对诗歌的标点也是不能不注意的。句尾停顿得最长,那是为了使同韵语音流之间形成显明的韵律对比,让诗歌产生强烈的音乐音响效果。中间的那个逗号停顿得相对短一点,但比别的地方停顿的时间都要长得多。这一中途的停顿现象在汉语古诗的存在就更加普遍了。五言诗,七言诗,诗经体,楚辞体,基本上都是如此。有人(象林庚就是)对七字或五字之内又分成两部分,给命名为半逗律现象。半逗律这个提法来源于法语诗歌,法语诗歌中每行12个音的诗行最普遍,而都是一分为二,前面6个音,后面6个音,自然形成两个等时语音片段,这就与我所说的标准诗行十分类似。另外,关于诗歌中的标点问题,我还是以前的观点,建立在白话文基础之上的现代诗歌,除了标准诗行行尾韵脚处所占用的时间在两三个音节之处,余者在诗行内部的停顿,每一标点所占用的时间基本上刚好用了一个音节的时值。这也就为诗歌音节的计算提供的便例,我们完全可把行尾之外的标点视为一个音节,那是无字之音。句末的标点可视为3个音节的时值。

如果我们把这首诗中所含的10个韵脚字取掉部,诗歌将不再是诗歌,比如我们这样改一下:
也许生活的忙碌,打乱了我的作息。
也许是你的出现,使我产生了向往。
也许遥远的路程,成就最美的理解。
也许生活的无奈,使我淡化了感觉。
也许茫然地回顾,不再拣拾那思想。
也许天边的风景,难在地平线升腾。
也许是岁月悠悠,难诉那离愁忧伤。
也许青鸟的歌声,寻找着你的脚印。
也许我这颗凡心,追随你无数岁月。

这就完全失去了诗最基本的元素,也无谓诗的标准诗行了,尽管它是分行排列着,它并不是诗,而完全是散文了。但如果把原诗不作文字上的任何改动而只是把它象散文一样地排列,不分行地排列,它亦然还是诗歌,因为它有作为诗的最基本的元素:因韵脚的存在产生的韵律,还有由行而形成的标准诗行的存在:
也许生活的忙碌,打乱了我的作息。也许是你的出现,使我产生了压力。也许遥远的距离,成就最美的相遇。也许生活的无奈,使我淡化了情意。 也许茫然地回顾,不再拣拾那记忆。也许天边的风景,难在地平线升起。也许是岁月悠悠,难诉那离愁别绪。也许青鸟的歌唱,寻找着你的足迹。也许我这颗凡心,追随你一个世纪。
这看似无分行,以为是散文,它骨子里却照样是诗歌。

所以说,时下许许多多的所谓的诗,那些随意一分行的没有任何韵律存在的“诗”,它们占据了整个诗坛诗歌数量的绝大多数,它们没有作为诗歌的最基本元素的存在,它们怎么可算说是诗呢?!可悲呀,有的人写了大半辈子的“诗”,却不知他所写的根本就不是诗,完全是散文,还因为他的这散文结构涣散,思想不集中,语言晦色难懂,致使这散文也不象正统的散文,被散文学家哧之以鼻。这样的写“诗”的人如果还不悬崖勒马,那就实在是无可救药了。这也是无可没有办法的事,世界原本如此,一个人很难改变另外一个人的思想和作法。唯有叹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