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人称《赋得春雨萧萧下》韵律分析相关搜索: 韵律, 春雨, 人称
第四人称《赋得春雨萧萧下》韵律分析第四人称《赋得春雨萧萧下》按标准诗行重新编辑可排成下面的格式:
下吧,春雨,不要羞涩的躲在夜晚看那恋爱的姑娘niang
大街上shang也要亲吻爱人的脸庞pang
下吧,春雨,拿出吃奶的那股劲儿,把那干涸的沙漠浇灌得如同五月繁花的海洋yang
呵,我知道你的情儿,天生不喜欢虚无的张扬yang
可你看看草原上的牛羊yang
须得你贴心料理li
呵,我明白你的顾忌ji
你害怕忘记了回家的路径,但你瞧瞧孩子们的脚掌,非得你费心清洗xi
此诗作者换了一次韵,主韵为“昂阳辙”,辅韵为“一七辙”。作者是大学生,这么年轻也知道了有意识地去驾驭韵律,这十分难得。我看过他一些文章,他以前主要写分行无韵体“诗歌”,这是我所反对的,但这种“诗体”可谓在网络等各种媒体横冲直撞,仿入无人之境,信心十足,作者们也彼此你好我好,这种自欺欺人的交流叫人后怕,心想为什么就没有高素质的版主、管理员或资深的真诗歌道理的人们去引导这些爱好诗歌的诗友们。诗必有律,无律者为非诗,伪诗。这是最起码的道理。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几千年,一百多年前,还几乎没有哪个读书人不知道“无韵不成诗”的基本规则,可现在就是大学生,甚至是博士生,研究生之类的人也还在写“无韵诗”,岂不是笑话!!“无韵诗”或“素体诗”这种诗歌体裁在有些外国语种的存在是因为那种有别于汉语的语言特点引起的,移植到汉语诗歌来,就大错特错了。比如英语,语言的基本特点就是有大量的长短音、高低音的存在,语调有明显的声降调的存在,这就为这种语言提供了用长短音、高低音、升降调与音步相搭配而形成无韵体诗歌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我汉语天生就没有这些特点。汉语的特点是什么?一是有大量的同韵词的存在,有十四种常用的韵辙(a,o,i,u,ai,ei,ao,ou,uo,ie,in,ing,an,ang),,还有不太常用的另外四种(zhichishiri,zicisi,单元音、双元音加er,鼻音加er)。二是汉语是每个字一个音节。三是汉语的语法允许语文的倒装、加减字词、大量四字词组的存在,二三十个音节的韵间距也能感受到诗歌的韵味等特点。这就是我们汉语天生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汉语诗歌必须也完全可以坚持用富有韵律的语言进行诗歌创作,而且几千来我们已有十分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可代借鉴的优秀作品和优秀诗人如群星样闪耀在我们的诗国,何乐而不为呢?
我赞赏第四人称小兄弟从无韵诗体转换到韵诗这种自觉地进行自我批评的好作风,他是善于学习和善于观察的,他是积极的主动地在许多个网站进行交流,学习、钻研优秀诗歌作品,寻找最佳诗歌表达形式,而且尤其叫人敬重的是,他团结了一批青年大学生朋友在研究诗歌,主办了一个网站,网站开始也是“无韵体”,渐渐地就发现他们的模块设置就专门有格律体新诗,诗歌研究等重要模块儿。诗歌是属于未来的,是属于年青人的。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支持、引导年青一你,让他们把汉语优秀的诗歌作风传承下去。
第四人称兄弟这首诗大方向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他坚持了诗歌韵律化方向。当然金无足赤,这首诗也有些上缺点,相信聪明的兄弟自己也觉察到了。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创作中注意:
一是要把握好诗歌的韵间距。韵间距如果超了二十个以上,韵味渐弱,超过三十个韵味几近全失。韵间距究竟该如何把握?这是个度的问题。“三字经”体是六字一个韵拍,“诗经体”是八个字一个韵拍,五言体是十个字一个韵拍,七言体是十四字字一个韵拍,离驿体因为句式属于长征句,只能看它的平均值了,其平均韵间距我算了一下,其韵间距在13-14个音节。宋词平均韵间距大致在6-10个音节,元曲是句句用韵,韵间距显得更密。白话文诗歌一破古诗言数的限制,韵间距的最高值有高达四五十以上者,这就是个十分危险的数字了。韵间距最好控制在30个音节之内,在10至20个为最好,在通韵的散文诗中,我看韵音距最长也不可超过60个音节,平均值最好在30个音节之内。
二是临近的几个韵脚字要注意同韵不可同声。同韵不不同声的临近几个诗句可产生优美和谐的同韵相应的共鸣共振效果,可如果同韵又同声就不能产生这种效果了,因为完全同声同韵的几个诗句放在一起朗读起来就明显地失去同中有变的音乐美效果。这点体会体会就可感觉到的。
总体上讲这是自成功的诗作。形式上作者自觉地运用了韵律,在诗歌这种讲究声音艺术的文学体裁中,形式其实是更配本质的内容,就象音乐中音符是更本质的形式一样。构思上作者的切入点十分巧妙,把雨拟人化,意象单纯,不象时下许多语无伦次的意象派那样语无逻辑,语无韵律。
第四人称诗歌风格的转变,是诗歌好的苗头。 |
|